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十八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十八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考试历史试卷

www.ks5u.com 历史试卷 Ⅰ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合计48分)‎ ‎1.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在16年持续不断地建设施工后,2008年底基本建成,这是中国水利建设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古代在水利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其中,兴建于战国时期,至今仍对长江流域的抗旱、防洪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筒车 C.龙首渠 D.白渠 ‎2.有一部讲述某处商帮商人情感世界的黄梅戏电影有下面一段歌词:“我是一只雁,南来北往任遨游;我是一朵云,飞来飞去遍九州……浪迹商海暂分手,我心永远系徽州系徽州!”‎ 如果让你给这部电影选个名字,那么下列最恰当的应是哪个 A.《晋商情缘》                       B.《浙商情缘》 C.《徽商情缘》                       D.《苏商情缘》‎ ‎3.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了一艘古代沉船,在船中发现了大量的白瓷、青花瓷等瓷器。根据这一考古发觉材料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 A.汉朝        B.元朝        C.秦朝        D.清朝 ‎4.有学者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重农抑商使历代王朝经济繁荣发展 ‎5.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化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 这幅名画应是 A.《天王送子图》                      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 ‎6.“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这种生产方式形成于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时期 ‎7.下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 A.西汉        B.曹魏        C.南朝        D.唐朝 ‎8.苏询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井田制经营                         B.庄园式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9.史学家在查阅19世纪中期的一些文献,发现热气、臭气、烟气、毒气等字眼都是描写城市环境最为常见的词汇。该城市最有可能是 A.伦敦 B.北京 C.莫斯科 D.东京 ‎10.耶鲁大学资深史学数授彼得·盖伊在其著作《启蒙时代》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11.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2.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棉纺织业出现机械化               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13.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葡萄牙首都)、塞维尔(西班牙南部城市)等城市。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 C.价格革命出现 D.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 ‎14.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15.下列表格说明了苏俄(苏联) ‎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9446‎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易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得重大成就 B.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正确和重大成就 C.农业集体化取得重大成就 D.指令性计划对经济造成巨大损害 ‎16.2006年底,据俄罗斯权威民意调查机构——列瓦达中心的民调显示,勃列日涅夫是仅次于普京的声望最高的领导人,61%的受访者认为其执政时期是二战后苏联(俄)国家发展最好的时期。民众怀念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理由不正确的是 A.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 B.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光 C.苏联军事实力逐渐接近美国 D.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17.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 ‎18.《人民日报》社论《把总路线的红旗插遍全国》提出,“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就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与这一评论直接相关的是 A.三大改造的结束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掀起了"大跃进"运动 ‎19.自1950年起的58年历程中,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2亿美元到200亿美元用了29年, 2002—2007年6年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合计已超过1979—2001年的总和。2002—2007年进出口贸易飞速增长的直接原因是 A.党中央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全民共识 D.上海浦东的全面开发开放 ‎20.有人总结某种大众传媒的特点:第一,信息较为详细,可以获得比较系统的信息;第二,信息具有可选择性; 第三,信息具有可保留性;第四,信息成本低廉,不必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这种传媒是 A.报纸        B.电影        C.电视        D.互联网 ‎21.2013年5月27日,一场名为“追寻时光印记”的老物件展览在重庆大剧院拉开幕,3000多件老物件让我们感受到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生活变迁。下列物件与20世纪70年代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是 A.个人电脑     B.长袍马褂     C.粮票、布票     D.移动电话 ‎22.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C.系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3.依靠“临近香港、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 A.深圳经济特区                       B.天津经济特区 C.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           D.上海浦东新区 ‎24.“又出新车了!”,“又有车降价啦!”这是近来人们在媒体上见得最多的一类消息。进人2008年,市场价格下降和企业新车下线就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有超过10款的轿车宣布降价,另外有北京现代索纳塔等多款新车下线。表面上看,企业的行为是自发的,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材料中这只“看不见的手说明了我国在现阶段实行的是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5.从贸易区内部的实力来看,美国占有2/3的人口和90%的经济实力,加拿大则仅有7%的人口和8%的经济实力,墨西哥虽拥有近26%的人口,但经济实力却不到2%。材料表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一个特征是 ‎ A.货币一体化      B.政治合作      C.大国主导      D.军事合作 ‎26.世界银行的条例中写道:“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与资源的开发。”据此可知,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之一是 A.稳定国际汇率                      B.消除贸易壁垒 C.提供发展援助                      D.促进经济全球化 ‎27.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世界贸易组织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8.1960年,美国的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下列各项中,对特里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力争回归原来的金本位制 B.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C.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是一对孪生兄弟 D.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 ‎29.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中,制定了发展社会经济的“加速战略”,其主要目的是 A.改变国民经济的发展衰退趋势,维持苏联超级大国的地位 ‎ B.挽救苏联的存在 C.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 D.建立一个“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社会 ‎30.下表为某国际经济组织对中国的援助战略和主题内容,该国际经济组织是 年份 援助战略 主题展开 ‎2002年 农村/农村社会向城 镇/工业社会转型 解决贫困人口和 贫困地区的问题 中国环境技术援助 推动环境的可持续性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3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全球。国际金融市场随之剧烈动荡,并对全球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这一现象说明经济全球化 A.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B.导致了贫富分化更加严重 C.使世界经济发展日趋失衡 D.带来了经济风险的全球化 ‎32.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经发表题为《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文。文中描述一个美国家庭在抵制中国产品近一年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10年内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从深层意义上表明 A.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行动 B.中国产品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C.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D.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的抵制 Ⅱ主观题 二、材料题(3小题,共计5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    材料一: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换代”。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    材料二: 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划定广州十三行为全国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 ‎    材料三: 1913-1922年中国进出口面粉值变化表(单位:海关两)‎ 年  份 出  口 进  口 出超(+) 入超(-)‎ ‎1913年 ‎3,384,088‎ ‎11,094,775‎ ‎-7,706,687‎ ‎1918年 ‎10,080,756‎ ‎947,420‎ ‎+9,133,336‎ ‎1922年 ‎663,290‎ ‎18,059,756‎ ‎-11,427,466‎ 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实质是什么?(2分) (2)‎ 材料二表明当时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特征的原因。(12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社会危机期间,民众的心理与情绪对能否稳定局势至关重要,政治家也把安抚民众作为扭转危机的重要手段。‎ 材料一: 对经济危机引发的暴跌,胡佛的第一反应是把它当作一种心理现象。他选择了“大萧条” 这个词,因为它听起来没有“恐慌”或“危机”那么可怕。1929年12月,他宣布“情况基本好转”。三个月后,他说最坏的状况会在60天后结束。1930年5月底,他预计经济会在秋季恢复正常,然而市场在6月全面崩溃,他却告诉为公共项目请愿的代表们: “先生们,你们来晚了60天,‘大萧条’已经结束了。” ‎ ‎——摘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 材料二: (1933年)3月12日夜间,罗斯福第一次向全国人民发表“炉边谈话”,在谈话中他用热情感人的声调向他们保证,现在把积蓄送回银行是安全的,估计至少有6000万人在收音机旁收听了他的谈话。效果果然不错,次日上午当银行开门时人们不是来提款而是来存款,这表明公众情绪已发生转变。有人指出:“人们相信这个政府,恰如他们过去不相信它一样;这就是整个形势的奥妙之处。”……罗斯福在任期间,这样的“谈话”不下35次。‎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令美国民众情绪“恐慌”的因素。胡佛认为1930年5月底“‘大萧条’已经结束了” 是否符合事实? 为什么? (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首要措施及其目的。从结果来看,这个目的有没有达到?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说明。(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胡佛讲话与罗斯福“炉边谈话”产生不同效果的政策原因。(4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及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都曾起过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病,如政企职责不分,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等。‎ 材料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改变土地公有制形式,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上的自主权.克服了以往的平均主义,改变了经济管理中过于单一和集中的方式。‎ 材料三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同时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体制,把宏观与微观、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 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2)对比材料二、三,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何异同之处。(12分)‎ 高一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10 ACBCC BDDAB 11-20 DCABB ACBDB ‎ ‎ 21-30 CDADC CCDAA 31-32 DC ‎33答案:‎ ‎(1)出现了雇佣关系,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2分)‎ ‎(2)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影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了中国的封闭落后。(6分) (3)特征:出现短暂春天(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2分)‎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民国政府实行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10分)‎ ‎34.答案:‎ ‎(1)因素:1929年经济危机。(2分)不符合事实。依据:市场的全面崩溃。(2分) (2)措施:整顿银行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2分)‎ 目的:稳定公众情绪; 恢复民众对政府的信心。(2分)‎ 达到了。(2分)‎ 说明:当银行开门时人们不是来提款而是来存款。(2分) (3)原因:胡佛实行自由放任;罗斯福实行国家干预。(4分)‎ ‎35.答案:‎ ‎(1)弊端:企业缺乏自主权,职工的主动性、创造性受束缚等。(4分) (2)相同点:都改革了高度集中的经营管理体制,扩大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4分)不同点:农村改革没有改变所有制形式,坚持土地公有制: 城市改革改变了所有制形式,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存的经济。(8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