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湖南省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湖南省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

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6 页。时量 90 分钟,满分 100 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填入相应位置内。2.客观题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 只交答题卡,试卷请妥善保管。‎ 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老子谴责“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现象;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其国家之乱, 社稷之危”;孟子认定推翻暴君是正义行动;韩非子则对“上无道揆,下无法守”的现实给予抨击。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 A. 民众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 B.诸子思想日益趋向于一致C.诸子的政治立场各不相同 D.政治及思想权威尚未树立 2. 古人认为:为人君父不懂《春秋》,会蒙受罪魁祸首的恶名;为人臣子不懂《春秋》, 会因为篡狱而留下死罪的名声。这反映古代中国 A. 以儒家规范作为衡量是非得失的准则 B.把《春秋》作为判断善恶曲直的标准C.将克己复礼作为评定社会道德的标尺 D.用文献经典作为维护身份等级的手段 3. 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 A.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 B.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束缚 C.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影响 D.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 4. 史书记载,汉顺帝即位后,发生一场大瘟疫,顺帝即招纳贤才,广开直言之路;汉冲帝 即位当年发生大地震,冲帝随后进行贤良方正之选。据此可知当时 A. 天灾人祸已成为普遍现象 B.君主以民本仁政思想治国C.形成开放民主的政治风气 D.天人感应思想已影响执政 5. 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 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表明陆九渊 A. 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B.赞同朱熹格物致知的方法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D.否定传统儒学的权威地位 1. 中国传统数学采用的是实测实算的方法。明朝中后期,西方传教士带来了数学著作《几 何原本》《测量法义》等,物理学著作《泰西水法》《奇器图说》等,地学著作《万国舆图》《职方外纪》等。这一情况的出现 A. 拓宽了当时士人的视野 B.实现了传统科技的转型C.开启了中西文明的交流 D.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2. 考据学在清代发展成一门专门的学问,其主要内容是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佚 等方面入手,从事经书古义的考证。考据学以其求实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对中国古典文献的整理作出了较大贡献。考据学的兴起体现了 A. 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的反思 B.对孔孟儒学的否定C.市民工商业阶层的经济诉求 D.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3. 汉字“丁”的变化如图所示:‎ 对这一演变过程的最佳解读是 A. 总体趋势是图画到线条 B.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C.反映了文化政策的变迁 D.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4. 据统计,从 1840 年到 1861 年止,至少出现了 22 种有关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如姚莹的《康輶纪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边疆和世界形势;夏燮的《中西纪事》分析西方殖 民扩张史,提出中国已被纳入世界局势变化的轨道中。这 A. 直接引发了中国近代化运动 B.揭露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C.推动国人重新审视世界格局 D.反映国人对西学的迫切要求 10.19 世纪末,湖南维新派一方面要求全盘移植西方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他们又在各 种学堂、学会、刊物上极力推祟孔教,在其《时务学堂学约》中专列“传教”一项, 说“今设学之意,以宗法孔子为主义”。该现象表明 A.维新派实践与思想相背离 B.大众传媒固守传统文化C.中体西用仍是维新派宗旨 D.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艰巨 11. 新文化运动前期,各种西方思潮纷至沓来,相互角逐,马克思主义被淹没在其中。在 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从众多学说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这一变化 A. 结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推动了救亡图存路径的改变C.扩大了民主与科学的影响 D.促使民众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12. 孙中山在评价苏俄新经济政策时说:“此种新经济政策,其精神与余所主张之民生主 义,不谋而合。”孙中山说“不谋而合”是基于二者 A. 都以发展资本主义为其目标 B.都主张以经济手段改善民生C.都符合各自民主革命的国情 D.都重视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 11. ‎“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精神穹宇方面的建设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 特征之一。在井冈山创业时期,共产党就结合中国国情完成了精神穹宇基本框架。” 材料中的“精神穹宇基本框架”‎ A. 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了高潮C.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走向成熟 D.克服了王明等人“左”倾错误 ‎14.1957 年,苏联同意全面援助中国的原子弹研制。但据老同志回忆,苏联部分专家在关键材料的生产技术方面心细如发,不但对于邓稼先等中国专家的问题历来沉默是金, 而且每当有甲种分离膜脱落,一定要用磁铁一点点将周边地面扫一遍,保证全部回收。 这从侧面反映出 A.中苏关系改善推动合作 B.“一五”计划为核弹研制奠定技术基础C.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D.苏联专家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相当强 15. 改革开放这 40 年来,中国的人力资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16—59 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 1981 年的不到 5 年上升到 2016 年的 10.35 年;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由 1982 年的 0.58%上升至 2015 年的 44%。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B.“希望工程”的大力开展C.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 D.教育改革举措深入落实 16.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研究的观念日益革新,近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社会史观等史观层出不穷,而妇女史、服饰史、灾荒史、环境史等小众研究也受到重视。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史学界完全摆脱“左”倾束缚 B.反映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C.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双百方针” D.导致史学研究的碎片化趋势 ‎17.2010 年 5 月 8 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光明日报社在北京联合召开纪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2 周年座谈会,会议指出:32 年前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此处的“大觉醒”是指 A.人们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B.人们重回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C.党和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D.使人们彻底认识到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8. 有学者评价荷马最引人注目的成功在于他对伟大众神的描绘:他们坐在奥林匹斯山上,注视着特洛伊的战斗,就如同一场垒球赛里的观众,他们总是乱哄哄的,小气、满口谎言,却又光彩夺目。简言之,他们就是人类。这表明古希腊 A.文学成就辉煌灿烂 B.强调人神互通 C.人文精神色彩浓厚 D.重视神的作用 ‎19.1338 年,佛罗伦萨已有二百多家呢绒纺织工场,从业工人三万人,占全城人口的三分之一,年产呢绒七八万匹。该城的丝织业也远近驰名。这说明当时的佛罗伦萨 A.是地中海最繁荣的工商业城市 B.具备文艺复兴运动的经济基础C.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最大中转站 D.是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的中心 20. 宗教改革是基于宗教的一场运动,但是这个过程仍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统治精英各 具宗教倾向,常常依据个人偏好推行新教或天主教,一些野心勃勃的地方领主也会通 过吸引某些宗教团体来梳理自己的权力基础。据此推知,宗教改革 A.否定了教会等级制度 B.推动了新教改革运动 C.有利于集权国家形成 D.促进了人文主义传播 21.18 世纪 60 年代,牛顿物理学等新兴课程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成为多数大学的标准课程。尽管学生在早期教育中被灌输进顺从和正统的观念,但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务。这段材料突出表现了 A.启蒙运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近代自然科学知识逐渐普及 C.近代教育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D.科学观念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发展 22. 斯宾塞为思想界所诟病的“把生物进化套用于人类社会”的问题,恰恰是其学说的一 大亮点:在对自由竞争、个人权利、有限政府这些古典自由主义的核心观念进行捍卫 时,斯宾塞加入了科学这个重要的基础要素,力图使科学、经济、道德三者共通。材 料强调的是 A.自然科学理论要依靠社会学说来扩大影响B.社会进化论论证了近代工业文明的合理性C.社会进化论指导历史沿正确的方向发展D.生物进化论在各个领域具有普遍适用性 23.19 世纪西欧众多作家在“回归自然”号召的感召下,着力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奇异 的大自然或远方的异域世界往往是他们寄托自由理想之所。这股文学思潮 A.反映出民族文学魅力 B.寄托了理性主义梦想 C.突显了科技进步效能 D.成就了浪漫主义辉煌 24.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美国等西方大国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出发,确定战略控制范围,首先提出了利益边疆的概念,纷纷建立利益边疆。边疆观也随之转型。这反映出 类型 内涵 特征 内容 领土边疆 主权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的边缘部分。‎ 空间的地表性,边界的确定性,管辖权的排他性。‎ 陆疆 海疆 空疆 地底疆 利益边疆 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范围所及空间。‎ 空间的利益性,边界的模糊性,权利的交错性。‎ 经济边疆 文化边疆 信息边疆 太空边疆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B.冷战结束后美国力图建立单级世界C.科技革命影响国家战略选择 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其中第 25 题 21 分,第 26 题 19 分,第 27 题 12 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 分)‎ 材料一 从秦汉开始,中国逐渐形成天下共同体的观念。在古代,天下乃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反映了儒家天下归仁的道德理想,华夏与蛮夷的界限是模糊的、相对的, 所需辨认的乃是是否有文明,是否接受了中原的礼教秩序。因此,这一观念成为普遍适用于华夏、蛮夷在内的全人类的价值。但是晚清以来,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被迫进入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国家主权体系之中,中国社会政治危机与道德、信仰危机先后发生,一种新的共同体意识诞生了,这就是以全球竞争为背景的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材料二 现如今,虽然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但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在进入 21 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天下共同体观念的内涵,并简析晚清 以来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形成的原因。(12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背景 及对世界的贡献。(9 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 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邦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反映崇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 ‎——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天主教会对人思想的禁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资产阶级强烈渴望摆脱蒙昧性质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以理性的光辉指导自己的认识和行动。欧洲的两次思想运动,无论是 15 世纪的文艺复兴还是 18 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都强调人的理性解放。在他们的哲学中,人的问题被一以贯之受到关注。他们站在人的角度来审视整个世界,用人的眼光代替神的眼光,逐渐意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使人从“敬上帝”的迷梦中觉醒。‎ ‎——摘编自孙兴《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三题》‎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10 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差异,并分析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9 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1861—1929 年中国社会出现的主要“口号”‎ 时期(年)‎ 口号 ‎1861—1899‎ 中体西用;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 技艺;实业救国;变法自强,君主立宪 ‎1900—1909‎ 预备立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10—1919‎ 尊孔复古;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920—1929‎ 打倒列强除军阀;以俄为师;打土豪,分田地 阅读上表,根据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口号”,拟定出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计 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A D D A A A D C D B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C D C B C B C D B D C 二、非选择题(计 52 分)‎ ‎25. (21 分)‎ (1) 内涵:以中国(自我)为中心;以儒家最高理想为准则;儒家礼教秩序成为最重要的评 判标准;具有一定的普遍价值;缺乏近代主权意识。(每点 2 分,答对任意 3 点给 6 分) 原因: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清朝统治腐朽,统治阶级内部逐渐分化;传统观念受到冲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识之士的逐渐觉醒;西方近代民族观念的传入,思想解放;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不断加深。(每点 2 分,答对任意 3 点得 6 分)‎ (2) 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中国主动融入世界,世界之间彼此联系不断加强;全球化进入新时代;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体系存在不合理的因素,阻碍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地区冲突, 威胁世界和平;互联网等高新科技的发展。(每点 2 分,答对任意 3 点得 6 分)‎ 贡献: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潮流,尊重国家主权,有利于冲击旧有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3 分,言之成理即可)‎ ‎26.(19 分)‎ (1) 特点:注重对治国安邦的研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崇尚实际和实用(或以经世致用为主题)。(6 分)成因: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的促进;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环境的推动。(每点 2 分,答对任意 2 点给 4 分)‎ (2) 差异: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以反对封建神学或专制统治为目的,而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多 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出发点;近代西方人文精神注重人的解放,而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缺乏对人身自由与平等的研究。(4 分)影响: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宣扬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欧洲人的思想解放。(5 分,答出两点给 4 分,答出三点给 5 分)‎ ‎27.(12 分)评分说明:‎ 分值 要求 ‎10-12‎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引用 1-2 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 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7-9‎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 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 顺。‎ ‎4-6‎ 所拟论题基本符合要求,指向较明确。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 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 ‎0-3‎ 所拟论题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 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 示例:‎ 论题:晚清时期中国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潮呈现多样性。‎ 阐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更多的国人走上救亡之路。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利用西方科技来挽救统治危机;19 世纪末,面对列强瓜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实业救国”的主张;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走自上而下的改良之路,戊戌变法运动兴起;晚清政府以新政为口号,掀起了立宪运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革命思想广泛传播。综上所述,晚清时期,面对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不同阶层的国人走上了不同的救国道路。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的评分标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