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48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东周以前,“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共出现了十九次,而其中只有一次是指贵族,其他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 A.贵族逐渐平民化 B.姓氏逐渐普及化 ‎ C.宗法制逐渐瓦解 D.社会逐渐平等化 ‎2.唐高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 ‎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户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3.钱穆认为:“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还好,宋代就太差了。”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 ( )‎ ‎ A.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 B.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 ‎ C.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 D.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 ‎4.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 ‎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5.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 C.封建政治制度日趋衰落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6.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在《历史知识理论》序言中指出:“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这也就是说( )‎ ‎ A.历史就是过去的一切 B.所有的历史都与现实相联系 ‎ C.有借鉴价值的历史才是有意义的 D.必须把历史融入现实之中 ‎7.苏格拉底是雅典卓越的思想家,被后人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检察官指控,罪名是煽动青年、不尊敬城邦的神。经过抽签选举的500名雅典公民组成的陪审法庭对苏格拉底进行审判,苏格拉底为自己进行了辩护,陪审法庭经过两轮投票;最后以360票对140票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 )‎ ‎ A.程序的公正性不能确保结果的公正 ‎ B.民意的广泛性决定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 ‎ C.公民的社会政治素养与民主无必然联系 ‎ D.古代雅典民主与现代民主有内在一致性 ‎8.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 )‎ ‎ A.完善法律体系 B.稳定社会秩序 ‎ ‎ C.保障平民利益 D.维护帝国统治 ‎9.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这两种观点(  )‎ A.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 B.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 C.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 D.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10.梭伦改革时期,雅典出现了三个分属不同背景的政治派别:代表平原地带氏族贵族利益的平原派;代表沿海地区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海岸派;代表山地贫穷农牧民的山地派。梭伦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海岸派利益的是 A.颁布“解负令”   B.划分四个选区 C.设四百人会议     D.划分公民等级 ‎11.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通史·西欧》中描述这样一场近代战争:“两个国家间的胜负,以进攻国的优势转变为溃败而告终。战胜国不仅再一次宣告了工业的力量,也开启了新兴大国挑战这个旧的大陆主人的序幕,并为战胜国日后恶行埋下了伏笔。”材料中的这场近代战争应指 A.英荷战争 B.英法战争 C.普法战争 D.法俄战争 ‎1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 )‎ ‎ A.平民可直选法国的总统 B.有利于确立巩固共和制 ‎ C.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 D.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 ‎13.下表内容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史实的推论。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史实 推论 ‎ A ‎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 工业资产阶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 B ‎178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法国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C 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 ‎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原则 D 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 德国继承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14.哈里·狄金森认为,16世纪前英国议会商议的次数很少且不定期。但16世纪后,随着议会召开的次数日益增多,议员们的政治认同感也越强。至17世纪,王权和议会权力的冲突一直时断时续,直至1688年光荣革命爆发后,王权和议会才达成稳定妥协。从世界现代化的视角看,英国王权与议会的关系演变过程揭示了(  )‎ A.英国历史发展的独特过程 B.资本主义政体的发展趋势 C.专制走向民主的艰难历程 D.英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15.美国1787年宪法并未像早期的州宪法那样,在新政府中没立独立的内阁机构。虽然内阁后来得到公认而成为联邦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始终无法定权力,……19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倡提高内阁的地位,使其成为对议会负责的机构,但结果都未获得成功。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源在于(  )‎ A.内阁地位提高会削弱总统权力 B.美国内阁的政治地位比较低 C.权力之间制约与平衡遭到破坏 D.1787年宪法规定的立国原则 ‎16.德意志帝国成立后,各邦保留了程度不等的司法权。1872年以后,帝国陆续颁布刑法典、民法典、法院组织法等,统一调整审判程序、诉讼程序,并成立拥有最高司法权的帝国法院。上述材料最能说明德国的政治制度(  )‎ A.由联邦制趋向于中央集权制 B.包含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抑制了各联邦成员的司法权 D.进一步适应了民主化的要求 ‎17.(28分)有人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都体现了妥协的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7世纪末英国完成政治变革所采用的妥协方式。18世纪又是怎样推进民主化的?(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法国在1870年以前要用暴力方式而非妥协方式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70年后“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的是什么?(8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美国宪法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中妥协的认识。(4分)‎ ‎18.(24分)改革是人类社会克服困难,走向光明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三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倡导的价值取向。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改革措施加以说明。(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8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分别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并指出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不同形式,及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12分)‎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48分,每小题3分)‎ ‎1——5:CBACC 6——10:CABBD 11——15:CBDCD 16A ‎17、(共28分) ‎ ‎(1)1688年光荣革命,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利。18世纪中叶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6分)‎ ‎(2)原因:法国的专制主义过于强大;大革命后法国社会陷于动荡;工业革命进程缓慢。(任答2点4分)‎ ‎ 1875年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律的形式确立法国为民主共和国。(4分)‎ ‎(3)原因: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创立的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不同的利益集团因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谈判妥协修正。(任答2点4分)‎ 表现: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之间。(任答3点6分)‎ ‎(4)妥协有利于政治民主平稳转型;妥协是双方力量对比的结果;妥协是一种艺术,是有原则的,体现的是平等对话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巩固发展。(任答2点4分)‎ ‎18、(共24分)‎ ‎(1)价值取向:公平正义(或中庸、不偏不倚)。(2分)‎ 例说:以下任举一例2分 措施(1分)‎ 说明(1分)‎ 解负令 维护了贵族的基本财产,但废除了平民的债务 鼓励工商业 既有利于贵族的财富增长,也有利于其他阶层致富 财产等级制 既有维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也有利于保证平民的参政机会 四百人会议 贵族垄断国家权力的局面被打破,平民也受到财产等级的限制 ‎(2)有利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4分)‎ 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4分)‎ ‎(3)矛盾:商鞅变法:旧贵族与新地主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制等;(3分)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民族文化与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行均田制和汉化政策等。3分)‎ 不同形式:商鞅变法是创设新制度;(2分)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则是学习汉文化。(2分)‎ 相同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