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第10讲 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文明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广西名校联考)史仲文的《世界全史》讲道:英国18世纪初期,制铝、制盐等行业已成为资本集中的工业;1750年,在煤铁工业中雇用数百人的大规模生产比比皆是。英国当时所存在的经济和技术的平衡,已经达到在市场推动下工业能够不断自行扩展的程度。据此可知,英国( ) A.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B.已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国家 C.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D.机器大生产已居主导地位 解析:选C。由材料“英国当时所存在的经济和技术的平衡,已经达到在市场推动下工业能够不断自行扩展的程度”可知,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故C项正确;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未发生重大变革,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工业的发展而非其世界地位,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大生产居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2.(2019·湛江调研)19世纪欧洲工人的工资有明显增长,工人家庭的食品支出下降了25%。工人们既有结余用以订阅报纸,也可以到音乐厅和咖啡厅休闲。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掠夺积累财富 B.商品输出获利丰厚 C.工人斗争改善待遇 D.生产方式发生变革 解析:选D。据材料“19世纪欧洲工人的工资有明显增长”可知,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工人在其中受益,这是生产方式变革的结果,故D项正确;殖民掠夺积累财富主要发生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商品输出获利丰厚、工人斗争改善待遇,均不是主要原因,故B、C项错误。 3.(2019·江门调研)1843年,创办和主编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医疗改革者托马斯·奥克利对死亡平均年龄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见下表。该现象( ) 城镇 士绅/专业人员 农民/商人 工人/技工 农村地区 拉特兰 52 41 38 巴斯 55 37 25 工业区 利兹 44 27 19 曼彻斯特 38 20 17 A.表明农业地区的医疗更为先进 B.推动了19世纪40年代议会改革 C.说明工业经济中剥削逐步加深 D.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具有复杂性 解析:选D。根据表格得出:农村地区的平均死亡年龄高,工业地区低,反映了工业革命对人们的复杂影响,故D项正确。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B项发生在1832年,与题目中的时间出现了偏差;C项表述不足以表述农业地区的死亡平均年龄。 4.19世纪中后期,斯宾塞将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思想应用于人类社会,认为生存竞争所造成的自然淘汰,在人类社会中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由此形成“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学说促使当时欧洲( ) A.民族主义思潮逐渐走向极端 B.公民生存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C.政治生活缺乏思想理论基础 D.社会价值观发生根本性改变 解析:选A。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而“社会达尔文主义”会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剧对外扩张,从而使发达的工业文明国家中的民族主义大行其道,并逐渐走向极端,故选A项。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影响了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当时“一个兴旺但不一定富有的城市家庭,不用走出家门就可以发现许多迹象证明工业化对它的生活的影响”。下列有关佐证,正确的是( ) A.电炉取代煤气炉 B.缝纫机由电动到数控 C.电灯代替霓虹灯 D.电冰箱从电动到智能 解析:选A。电炉取代煤气炉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替代,且是家庭的必需生活品,故A项正确;缝纫机由电动到数控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升级,故B项错误;霓虹灯是1899年发明的,且不适宜家庭,故C项错误;电冰箱从电动到智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升级,故D项错误。 6.(2019·绵阳一模) 1800—1889年各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表(%) 国家 1800年 1820年 1830年 1840年 1850年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889年 英国 33 27 24 25 22 25 25 23 22 法国 9 9 10 11 11 11 10 11 9 德国 10 11 11 8 8 9 10 10 11 美国 5 6 5 7 7 9 8 10 9 俄国 9 6 7 5 5 3 5 4 3 据上表可知,19世纪末( ) A.俄国的农奴制阻碍了外贸发展 B.英国丧失全球贸易霸主地位 C.世界其他地区工业化程度更高 D.世界整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解析:选D。从表格中可知,1800年,表中所列举的国家在全球贸易中占据比例达到66%,而到1889年,所占比例只有54%,由此可以推断其他地区的贸易也获得很大的发展,世界正在走向一个整体,故D项正确;“俄国的农奴制”在19世纪60年代被废除,但俄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并没有上升,故A项错误;从1889年的比例来看,英国的比例依然最高,故B项错误;表格中所列举的国家贸易已经占据了全球贸易的绝大部分份额,说明其他地区的相对落后,故C项错误。 7.(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考试)1883—1889年,德国颁布疾病保障、意外工伤保险等社会立法条例,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与议会会议次数占全部会议次数的84.5%,1885—1889年,美国克利夫兰否决国会议案324个项目。这些现象( ) A.表明早在19世纪末期福利制度在西方国家已经形成 B.体现了19世纪末资本主义行政权力日益增长的趋势 C.说明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 D.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期已大规模应用 解析:选B。据材料“英国政府参与议会会议次数占全部会议次数的84.5%”“美国克利夫兰否决国会议案324个项目”可知,政府的行政权力增强,故B项正确;1929年经济大危机后,福利制度才在西方国家开始形成,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政府行政权力增长,而不是强调凌驾于议会之上,故C项错误;依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规模运用,故D项错误。 8.(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调研)1876年法国众议院选举,结果共和党人获得多数票,并提出由温和派的共和党人西蒙任总理。1877年5月,君主派总统麦克马洪解散了共和派内阁,迫使西蒙辞职,在取得参议院同意的情况下强行解散众议院。麦克马洪此举( ) A.体现了总统与议会的相互制约 B.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C.打破了保守派与共和派力量均势 D.反映了法国封建势力的强大 解析:选B。根据材料“君主派总统麦克马洪解散了共和派内阁,迫使西蒙辞职,在取得参议院同意的情况下强行解散众议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依据1875年宪法,内阁由总统任命,总统可在参议院同意的条件下解散众议院,故B项正确。 9.(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测试)陈晓律先生指出:古典哲学家费希特和黑格尔,就极力宣扬强权主义和国家至上的思想。……这些思想对德国人养成守纪律、重责任和服从权威的性格起到了重要作用,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君主政体的联邦。材料中“强权主义和国家至上”表现为( )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各级官吏均由帝国皇帝任命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帝国议会拥有最高的立法权 解析:选B。据材料“极力宣扬强权主义和国家至上的思想……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君主政体的联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帝国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各级官吏均由帝国皇帝任命,故B项正确;德意志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而非首相,故A项错误;帝国首相只对皇帝负责,故C项错误;材料与最高立法权无关,故D项错误。 10.(2019·惠州调研)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提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说明( ) A.革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B.德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 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变化 D.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 解析:选A。1872年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在序言中提及“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表明马克思主义随时代发展而发展,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德国是否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故B项错误;不论时代如何变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会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在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资本主义仍是世界的主要潮流,故D项错误。 11.(2019·宜宾一模)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攻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是来自实验室,导致其频频落选。甚至在1921年还进行过辩论和投票,都没有授予爱因斯坦诺贝尔物理学奖。这说明诺贝尔奖( ) A.评奖过程非常谨慎 B.只重视实验室的成果 C.评审程序不够公正 D.对理论研究存在偏见 解析:选A。材料“相对论不是来自实验室”,难以验证,因此“导致其频频落选”,反映出评奖过程非常谨慎,故选A项;材料反映出诺贝尔奖重视实验室成果,但“只重视”说法错误,排除B项;相对论难以验证,评审程序非常谨慎,而非不够公平,排除C项;相对论难以验证,没有被授予诺贝尔奖,而非对理论研究存在偏见,排除D项。 12.《亚威农少女》由毕加索创作于1907年,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画家把五个少女的身体分解,以夸张的二维几何形体重新组织、交错叠放,创造出一个多维空间的绘画特色。下列和这种绘画风格的产生最相关的可能是( ) A.文艺复兴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C.启蒙运动 D.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解析:选B。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理论,爱因斯坦提出了“思维时空”等全新的概念,据材料“画家把五个少女的身体分解,以夸张的二维几何形体重新组织、交错叠放,创造出一个多维空间的绘画特色”可知,该风格最可能与相对论有关,故选B项;文艺复兴强调人的价值,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排除A项;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矛头直指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提出自由、平等、民主、法制、三权分立等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思想,排除C项;普朗克的量子假说认为,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3.(2019·晋中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美国城市住房紧缺,形成大批贫民窟。1879年,纽约市通过专门法案倡导新式住房设计,改善贫民住房情况,但直到1908年还没对住房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其他城市更是一拖再拖。一战期间,联邦政府实施了两项战时应急住房计划,为工人和军人家庭建造公共住房。20世纪30年代,联邦政府开始扩大在一战时期的做法,1934年至1937年间,美国公共工程局以解决就业的名义新建住房21 640套。1937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住房法》,并建立美国住房署负责贫民的公共住房建设,到二战结束时,该署为16.8万个建筑单元提供了90%的资助。 ——摘编自王旭《美国城市发展模式: 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区》等 材料二 民国时期,住房矛盾日益加剧。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大纲》中提出了住为民需、增建屋舍的主张。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在土地法的框架下陆续出台多种房屋救济法规。1930年《土地法》和1938年《内地房荒救济办法》均规定在发生房荒的时候兴建公营住房以救济难民和贫民,但政府力量有限,房屋救济更多依靠私人房屋。抗战爆发后,由于私房房租猛涨,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三部房屋租赁条例,在战时和指定区域施行房租管制和强制空房出租等严厉措施。然而这些措施遭到了房主的抵制, 加之没有专门机构去监督执行,实施效果不容乐观。 ——摘编自张群《居有其屋:中国住房权历史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前期美国住房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变化产生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20世纪前期美国住房政策相比,国民政府住房政策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前期中美两国住房政策给现代住房政策制定提供的启示。 解析:第(1)题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但直到1908年还没对住房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其他城市更是一拖再拖”“20世纪30年代,联邦政府开始扩大在一战时期的做法,1934年至1937年间,美国公共工程局以解决就业的名义新建住房21 640套”得出由自由放任到国家调节;据材料一“美国国会通过《美国住房法》,并建立美国住房署负责贫民的公共住房建设”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由间接调控到直接管理;据材料一“联邦政府实施了两项战时应急住房计划,为工人和军人家庭建造公共住房”“到二战结束时,该署为16.8万个建筑单元提供了90%的资助”得出由临时性措施到长期性政策。第二小问积极作用,联系时代背景可从缓和阶级关系,稳定秩序、资本主义制度(政治),促进经济复苏(经济),为打败法西斯奠定基础等角度入手。第(2)题第一小问不同之处,据材料二“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在土地法的框架下陆续出台多种房屋救济法规”得出与土地政策联系紧密;据材料二“陆续出台多种房屋救济法规。1930年《土地法》和1938年《内地房荒救济办法》均规定在发生房荒的时候兴建公营住房以救济难民和贫民”得出多为应急性救济措施;据材料二“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三部房屋租赁条例,在战时和指定区域施行房租管制和强制空房出租等严厉措施”得出以房租管制为主,住宅供应为辅(或以国家行政监督为主);据材料二“加之没有专门机构去监督执行,实施效果不容乐观”得出缺乏专门机构监督或主导执行。第二小问原因,从经济、社会环境、思想、传统等角度回答;第(3)题启示,从政府的责任、住房保障的手段、住房政策的调整、市场与国家干预等角度入手。 答案:(1)变化:由自由放任到国家调节;由间接调控到直接管理;由临时性措施到长期性政策。积极作用:改善人民住房状况,稳定社会秩序;增加以工代赈岗位,利于经济复苏;有利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为打败法西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不同之处:与土地政策联系紧密;多为应急性救济措施;以房租管制为主,住宅供应为辅(或以国家行政监督为主);缺乏专门机构监督或主导执行。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足,国家实力有限;战争频仍、社会动荡的客观环境;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或“平均地权”)的指导作用;古代中国救济传统的影响。 (3)启示:政府应该承担保障人民住房的责任;住房保障的手段应该多样化;住房政策应该根据时空变化进行调整;住房政策应妥善处理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的关系。( 言之成理即可) 14.(2019·成都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技术变迁集中期 主导国 挑战国 政府行为 1516—1580年 葡萄牙 西班牙 皇室资助航海事业、主持航海技术的改进 1609—1688年 荷兰 英国法国 成立皇家学会等,资助与军事科技相关的力学、弹道学研究 1714—1792年 英国 法国 资助与军事技术相关的研究,促成对蒸汽机的改进 1815—1914年 英国 德国 政府资助、采购,带动了钢铁、内燃机、有线电报等产业的发展 1945—1991年 美国 苏联 政府资助、采购,带动了计算机、软件等产业发展 ——据黄琪轩《世界技术变迁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等 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提取一条关于人类社会重大技术变迁的规律性认识并加以阐释。(注意涵盖材料,阐释全面,史论结合) 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确定选题角度,如政府、科技与国家实力、科技转换速度等,并根据选题角度拟出相应论题,如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政府在技术进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技术变迁的周期越来越短且速度越来越快等;其次,根据论题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如从政府行为中可提取政府支持科技进步,从主导国与挑战国,可提取出技术竞争与国家实力等;最后,根据提取的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表述成文。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注意涵盖材料,阐释全面,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认识: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 阐释:15、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王室在航海技术上的竞争,推动了两国对早期殖民霸权的争夺。17、18世纪,英国在自然科学和军事技术方面的领先,促成其在英荷、英法战争中获胜,并成为世界殖民帝国。19世纪以来,两次工业革命的主导国英、美、德等国家率先完成工业化,成为20世纪前半期主宰国际局势的大国。二战后,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领域与苏联展开竞争,并带动了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在两极格局中占据战略优势。 小结:近现代以来,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内容。 示例二 认识:政府在技术进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阐释:15、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政府通过资助新航路的开辟,促成了地图绘制、造船航海等新技术的集中涌现;17、18世纪,英、法等西方国家政府成立科研机构, 资助科学研究,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奠定了基础;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美、德等西方国家政府通过投资科技研发和扩大市场采购等方式,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二战后,美国一直扮演着科技发展的领头羊角色,这与其政府对科技发展的一贯重视密不可分。 小结:近现代以来,各国政府的重视推动了重大技术的集中出现,是科技进步的主导力量。 (其他认识列举:国家利益驱动技术变迁;技术变迁的周期越来越短且速度越来越快;技术变革从主要服务于军事扩大到服务于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等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