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3周周测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3周周测历史试题

历史周测 一、单选题 ‎1.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文明,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两者自然地理环境不同从根本上决定了不同文明 B. 古代中国呈现集权倾向,而古代希腊则相反 C. 古代中国的主流是统一,而古代希腊小国林立 D. 古代中国属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属海洋文明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两种不同文明的形成是经济、地理、政治、人文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制度的不同是造成两种不同文明的根本原因,不是自然地理因素,因此A选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古代中国呈现集权倾向,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古代希腊则相反,形成了民主政治,B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古代中国的主流是统一,产生了集权的大一统国家,而古代希腊小国林立,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C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古代中国属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属海洋文明,D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A选项。‎ ‎2.约翰·麦克里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说:“古代雅典城邦‘最重要的立意是要在最广义上评判并控制其成员的性格,城邦随时关切其公民是什么样的人’。”这一论断揭示出古代雅典 A. 城邦重视对公民的生活救济 B. 城邦利益高于个人的自由 C. 公民普遍认可“知识即美德”‎ D. 城邦重视对公民个性的培养 ‎【答案】B ‎【解析】‎ ‎【详解】‎ 材料核心信息:古代雅典城邦批判、控制和关注公民。这表明城邦利益至上,公民个人服从城邦。故答案为B;材料没有体现有关公民生活救济的信息,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有关“知识即美德”及公民态度的信息,C排除;材料主旨强调城邦群体而非公民个体,D排除。‎ ‎3.著名思想家顾准在论及古希腊政治制度时说:“直接民主只能行使于‘城邦’”其主要的依据是城邦 A. 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 B. 有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意识 C. 有利于形成平等互利的观念 D. 具有独立自治特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直接民主是指公民直接参与、讨论、决定和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的民主形式,需要足够大的活动场所供公民集体参与和足够多的时间统计结果,因此它不适用于人口众多的国家,而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正确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均不选。‎ ‎4.从公元前8世纪初开始的二百多年间,由于人口增多,希腊的众多城邦组织本邦的部分居民向外迁移,另立家园,建立起140多座新的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这些行动 A. 形成了“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B. 具有殖民扩张、争夺霸权的特征 C. 扩大了地中海贸易圈 D. 瓦解了城邦民主政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新城邦拓展了古希腊的疆域,扩大了对外贸易即扩大了地中海贸易圈,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众多城市与某个城市有从属关系,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古希腊出现了称霸的城邦,故排除B项;“这些行动”并没有体现出对希腊城邦民主制的瓦解,故排除D项。‎ ‎5.梭伦改革后,第四等级的公民“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陪审员来参与国政。但这两种权利,后来却被证明是十分重要的,他们逐渐成为城邦的主人。”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 雅典城邦注重保护雅典人的基本权利 B. 平民逐渐获得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C. 贵族彻底失去了对国家事务的参与权 D. 使第四等级的公民享有担任政府官员的权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的“第四等级的公民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陪审员来参与国政”“他们逐渐成为城邦的主人”等信息可以看出,梭伦改革使得平民逐渐获得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故答案为B项。材料中的公民不是所有“雅典人”,排除A项;C项中的“彻底”说法绝对,排除;第四等级的公民只能是公民大会的成员,担任政府官员的是其他三个等级,排除D项。‎ ‎6.在民主制时期,雅典公民代表大会由500人会议中一专门委员会召集,每年分为10期,每期召开一次,二十岁以上雅典男性公民均可参加,成为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公民代表大会”即公民大会 ‎②“500人会议”是“公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 ‎③外邦人可参加“公民代表大会”‎ ‎④“公民代表大会”此时已经经常化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公民代表大会指的是公民大会,“由500人会议中一专门委员会召集”说明“500人会议”是“公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每年分为10期,每期召开一次”说明“公民代表大会”此时已经经常化,故①②④正确;“二十岁以上雅典男性公民均可参加”,但是妇女、奴隶和外邦人不能参加,故③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BCD错误。‎ ‎7.梭伦说:“对民众如果不过分放纵,也不粗暴对待他们,他们对首领也会及其顺从。各种欲望一得到满足,就会产生非分之想,当大量财富落到那些没有足够智慧的人手中,尤其如此。”为此,梭伦规定雅典公民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可以平均分配城邦土地 C. 均可参加公民大会 D. 按照财产等级分享政治权益 ‎【答案】D ‎【解析】‎ ‎【详解】梭伦改革规定按照财产等级分享政治权益,满足了工商业奴隶主分享政治权利的愿望,故D正确;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不符合史实,排除;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8.恩格斯说:“梭伦解开了一系列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这是在评价梭伦 A. 颁布“解负令”‎ B. 给公民发放津贴 C. 建立“四百人会议”‎ D. 按年收入多少将公民分为四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梭伦改革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故答案为D项。颁布“解负令”是为了稳定公民群体,排除A项;伯利克里给公民发放津贴鼓励公民积极参政,排除B项;建立“四百人会议”是为公民大会设立常设机关,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C项。‎ ‎9.‎ ‎《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A. 设立公民大会 B. 成立四百人会议 C. 实行“陶片放逐法”‎ D. 轮流执政、抽签选举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克里斯提尼改革中实行陶片放逐法,雅典公民可以将那些不受欢迎的人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人物予以放逐,故答案为C。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并不是提防英雄的关键措施,排除A。材料显示的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四百人会议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故B错误。轮流执政、抽签选举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与材料内容无关,D错误。‎ ‎10.梅因指出:“在古代世界中,一个社会的本地公民常常自以为是由于血统而结合在一起的,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把部落和氏族束之高阁吧!”是古代雅典一次改革后流行的谚语。与此谚语流行密切相关的改革措施是 A.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C.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D. 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把部落和氏族束之高阁”指的是打破血缘关系,打破贵族掌握政权的局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克里斯提尼改革用十个地域部落取代四个血缘部落,建立五百人议事会,彻底打破部落贵族控制政权的局面,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C选项符合题意。确立财产等级制度适应了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参与政权的要求,A选项排除。公民陪审法庭有利于保障平民利益,但并未打破部落和氏族控制政权的局面,B选项排除。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属于伯里克利改革时期,此时贵族政治已被打破,D选项排除。‎ ‎【点睛】‎ 掌握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设立十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四个血缘部落;建立“五百人会议”,代替原来的“四百人会议”;制定了贝壳(或陶片)放逐法,以防僭主再起;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11.“陶片放逐法”首次使用是在公元前487年。雅典人非常后悔在公元前417年放逐了煽动家希帕布罗斯,使这位无名鼠辈遭受和最杰出人士相同的命运,违背了“陶片放逐法”的立法初衷,此后雅典再未动用过此法。这里的“立法初衷”是 A. 反对社会精英治国 B. 倡导公民自由平等 C. 确立主权在民原则 D. 防止僭主制度复辟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片放逐法是维护雅典民主政治的有力工具,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僭主制度的复辟,D选项符合题意。雅典民主政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主权在民和轮番而治,因此雅典民主政治不属于精英治国的政治,A选项排除。材料“这位无名鼠辈遭受和最杰出人士相同的命运,违背了“陶片放逐法”的立法初衷”强调的是多数人的暴政,与公民自由平等无关,B选项排除。最早把主权在民原则写进宪法而确定下来的是法国,C选项排除。‎ ‎12.在古希腊雅典城邦政治中,它剥夺了仅为嫌疑犯的公民的辩护权,使其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失去公民资格。纯粹的主观意识行为可能使真正拥有先进思想而不为人们所接受的先驱惨遭不幸。这反映的是 A. 按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 B.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C. 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 D. 陶片放逐法的弊端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纯粹的主观意识行为可能使真正拥有先进思想而不为人们所接受的先驱惨遭不幸”,体现了直接民主政治下,公民的主观意识易导致不合理的判断,在各个选项中,最符合的是陶片放逐法,它就是公民凭主观意识对不喜欢或不理解的人投反对票,存在一定的弊端,D选项符合题意。按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公民陪审法庭是利用集体判决的形式,比单纯依靠法官判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B选项排除。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13.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贵族的政治权利不断被削弱,主要表现在 ‎①梭伦废除债奴制 ‎②梭伦实行“财产等级制”‎ ‎③伯利克里时代的“津贴发放制”‎ ‎④伯利克里时代的“轮值主席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梭伦废除债务奴隶制,主要是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脱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备的公民群体。未能体现贵族的政治权利被削弱,故①错误。梭伦实行“财产等级制”,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②正确。伯里克利时代的“津贴发放制”,为担任公职或城邦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或补贴,以前贵族执政无工资,平民很难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担任公职,③正确。伯里克利时代的“轮值主席制”,进一步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④正确。综上所述,①错误,②③④正确,故答案为D,ABC均不符合题意。‎ ‎14.《世界史·古代史编》写道:“在体制上,雅典民主政治也留有一个‘漏洞’,以便于这些上层分子掌握实权”,这个“漏洞”是 A. 公民大会 B. 五百人议事会 C. 民众法庭 D. 十将军委员会 ‎【答案】D ‎【解析】‎ ‎【详解】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对所有雅典公民开放,体现了充分的民主,使贵族政治权力大大削弱,都是民主的表现,不是民主的“漏洞”,故A、B、C项错误;十将军委员会,并不对所有公民开放,因此是民主的“漏洞”,故D项正确。‎ ‎15.古雅典伯里克利时代,“人民力量壮大,更多地把政府的一切掌握在自己手里”。这说明伯里克利时代 A. 民主政治正式确立 B. 民主政治充分发展 C. 民众直接行使主权 D. 公民权的范围扩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人民力量壮大,更多地把政府的一切掌握在自己手里”反映了主权在民得到进一步发展,说明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充分发展,故B正确;克里斯提尼时期民主政治正式确立,故A排除;材料没有反映民众直接行使主权,故C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公民权的范围扩大,故D排除。‎ ‎16.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绝大多数官职由公民抽签担任,因为抽签是神意所归,具有神圣意义。十将军之职则由选举产生,可连选连任,并且不给薪俸。这一差异反映雅典 A. 上层公民把持政权的意图 B. 反思直接民主体制的弊病 C. 人文精神冲破宗教的樊篱 D. 军事长官的地位颇为重要 ‎【答案】A ‎【解析】‎ ‎【详解】“雅典绝大多数官职由公民抽签担任,因为抽签是神意所归,具有神圣意义。十将军之职则由选举产生,可连选连任,并且不给薪俸”体现了雅典上层公民把持政权的意图,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解题的关键是“雅典绝大多数官职由公民抽签担任,因为抽签是神意所归,具有神圣意义。十将军之职则由选举产生,可连选连任,并且不给薪俸”。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最高的政府官员十将军由公民大会举手选出,十将军委员会统率军队,参与政治,首席将军执掌国家军政大权。‎ ‎17.色诺芬在《雅典政制》中写道:“在雅典,奴隶和定居外邦人放肆无比,在那里,你不能打他们,奴隶也不会为你让道……我们已经建立起奴隶与自由人之间的平等、定居外邦人和公民之间的平等”。材料表明当时的雅典 A. 政策具备人性化的特点 B. 政策立足于保护奴隶的利益 C. 实现了公民的直接民主 D. 自由人和奴隶是公平平等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在《雅典政制》中写道:在雅典,……我们已经建立起奴隶与自由人之间的平等、定居外邦人和公民之间的平等”等信息可知,雅典政制中规定,奴隶、自由人定居外邦人、公民之间的平等,这体现雅典政策具备人性化的特点,A正确;据材料雅典政制中规定,奴隶、自由人定居外邦人、公民之间的平等,没有看到政策立足于保护奴隶的利益,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奴隶、自由人定居外邦人、公民之间的平等,没有涉及民主,C错误;材料说的平等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公平是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而材料中公平没有体现,D错误。‎ ‎18.雅典法律规定,“凡年过三十岁、不欠国家债务且未曾失去公民权者,皆有资格担任陪审员一职”。但是,预备的陪审员要经过抽签才能参加民众法庭的审判,听取法庭辩论并进行投票。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 公民皆有权力参与司法审判 B. 城邦通过民众法庭控制部落 C. 抽签意在保证参政机会平等 D. 陪审制度瓦解贵族政治特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预备的陪审员要经过抽签才能参加民众法庭的审判,听取法庭辩论并进行投票”可知,抽签意在保证参政机会平等,C选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凡年过三十岁、不欠国家债务且未曾失去公民权者,皆有资格担任陪审员一职”,可知公民范围有限制,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民众法庭与部落的关系,B选项排除;陪审制度瓦解贵族政治特权的说法错误,D选项排除。‎ ‎19.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财政紧张,每当战争发生时,经常征收财产税。于是按照财产多少、能力大小分享政治权力的理论再度抬头。富人不愿承担公益捐献,宁可把钱投到海里;而穷人掌权后、不以分享富人财富为满足,必欲剥尽其财产而后快。这反映当时雅典 A. 人文精神缺失 B. 公民意识崩塌 C. 城邦财富外流 D. 贫富分化加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材料“富人不愿承担公益捐献,宁可把钱投到海里;而穷人掌权后、不以分享富人财富为满足”反映了雅典富人和穷人不愿承担公民义务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说明其公民意识崩塌,故B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人文精神的问题,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雅典城邦财富外流,故C排除;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雅典贫富分化加剧,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富人不愿承担公益捐献,宁可把钱投到海里;而穷人掌权后、不以分享富人财富为满足”,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公民意识缺失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20.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指出:参与政治要花费时间,有些雅典人能从事政治至少部分原因在于这一部分人的谋生压力不如多数人那么大……像雅典民主这样的政治制度,如果没有奴隶和外来剥削是否还能起作用,这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表明 A. 直接民主被间接民主取代有其必然性 B. 雅典民主制度是全体城邦居民的民主 C. 政治制度的运作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 D. 雅典民主制度的建立根源于对外侵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像雅典民主这样的政治制度,如果没有奴隶和外来剥削是否还能起作用,这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可知,雅典的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剥削和对外侵略的经济基础上,故C正确;材料信息与直接民主、间接民主无关,排除A;雅典民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B错误;雅典民主制度的建立根源于对外侵略明显不符合史实,D错误。‎ ‎【点睛】紧扣关键信息“像雅典民主这样的政治制度,如果没有奴隶和外来剥削是否还能起作用,这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解答。‎ ‎21.《十二铜表法》中的一些条款指出,自由民与贵族,享有同样的财产私有权,还规定“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具有法律效力”。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A. 强调权利和义务相对应 B. 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 侧重于保护平民的利益 D. 渗透着注重民主的法治观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自由民与贵族享有同样的财产私有权”“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可知《十二铜表法》具有一定的民主性,故选择D选项;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平民的义务,故排除A选项;材料并没有体现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而是客观上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故排除B选项;材料表明《十二铜表法》具有一定的民主观念,但实质上还是具有维护贵族利益的倾向,故排除C选项。‎ ‎22.《十二铜表法》规定,“若家父出卖家子三次,家子即脱离家父”。家父对隶属于他的后裔的财产和生命拥有绝对支配权,但家子能够和家父一样自由地投票和担任执法官。材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A. 重视法律程序公平公正 B. 维护公民的民主权利 C. 保障家庭内部尊卑有序 D. 公法与私法协调共存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来看,父子家庭关系属于私法,“但家子能够和家父一样自由地投票和担任执法官”属于公法。故答案为D项。其余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23.《十二铜表法》规定:私犯是对个人的侵犯,如侮辱罪、盗窃罪、毁伤他人肢体等。公犯是对国家利益的侵害,入叛逆罪、伪造货币罪等。但到罗马帝国时期,出现了私犯公犯化的趋势:严重的盗窃罪、掠取遗产罪等由私犯转换成公犯犯罪。这表明罗马法 A. 适用对象日益扩大 B. 法律体系逐渐完善 C. 法律的灵活性增强 D. 注重维护社会稳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到罗马帝国时期,出现了私犯公犯化的趋势:严重的盗窃罪、掠取遗产罪等由私犯转换成公犯犯罪”中可以看出,“公共犯罪行为”不断增加新内容,可以更好的维护社会和经济的稳定,这也体现了罗马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故D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罗马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故A排除;材料只强调了“公共犯罪行为”的增加,没有体现整个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应用的灵活,故BC排除。‎ ‎24.根据古代法原则,父亲遗产当然传于儿子;儿子则传于最近的男系亲属;无男系亲属则财产归入氏族。《十二铜表法》则承认民众有支配他的财产和立遗嘱的权利。这一变化表明 A. 个人权利观有所发展 B. 贵族特权受到国家限制 C. 古代法原则已被颠覆 D. 家长权利受到城邦侵蚀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十二铜表法》则承认民众有支配他的财产和立遗嘱的权利。”可知个人权利观与古代法原则有所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表明贵族特权受到国家限制,排除B项;根据材料古代法原则并结合《十二铜表法》承认民众有支配他的财产和立遗嘱的权利可知,古代法原则并没有被颠覆,排除C项;家长权利受到城邦侵蚀与材料主旨意思不符合,排除D项。‎ ‎25.有学者评价古罗马某部法律时指出,“几乎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人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据此推断这部法律 A. 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B. 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C. 主要是维护平民利益 D. 巩固了罗马帝国统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关键的词语是“土生土长的特点”“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这些词语表明这些法律主要是由习惯法发展而来,并且成文公开,这部法律应该是《十二铜表法》,故B项符合;《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故A排除;《十二铜表法》根本上维护贵族利益,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故C项排除;罗马帝国是公元前27年建立,而《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449年,时间不符,故D排除。‎ ‎26.公元前2世纪后,罗马相继颁布了三部保护公民的波西乌斯法和一部禁止鞭笞公民的法律,同时立法将公民申诉权的范围扩展到军事领域。这说明罗马 A. 对公民的保护力度增强 B. 注重法律丰富完善 C. 公民争取权益热情高涨 D. 立法奉行公民至上 ‎【答案】A ‎【解析】‎ ‎【详解】‎ 材料显示,罗马颁布了一些保护公民的法律,并扩大“公民申诉权”,说明罗马对公民的保护力度大大增强。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强调的是罗马通过法律保护公民,而非完善法律,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公民对权益的争取问题,排除;D项,“公民至上”材料不能说明,排除。‎ ‎27.《西方文明史手册》在论述罗马法的发展历程中有如下表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法令逐渐模式化,成为隶属于罗马的城市、国家之间关系的判例。基本一致的法律开始在帝国各地大量出现”,这种情形的出现表明了 A. 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 万民法适应了罗马帝国的发展趋势 C. 万民法侧重于国家事务而具有广泛适用性 D. 自然法条文指导万民法走向体系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成为隶属于罗马的城市、国家之间关系的判例。基本一致的法律开始在帝国各地大量出现”可以看出,该法是万民法。随着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版图扩大,人口增加,出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在此背景下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因此材料说明万民法适应了罗马帝国的发展趋势,故答案为B项。A项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与材料中的“帝国”不符,排除;万民法侧重于解决经济纠纷,排除C项;自然法只是法律理论,没有条文,排除D项。‎ ‎【点睛】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所以被称为公民法。在罗马帝国建立以后,由于罗马的扩张,所控制的辽阔版图上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政治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许多公民法无法解决的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28.罗马法中规定:如果货主的物品在船上、车上、旅馆或货栈中被盗或受到损害,可以对业主提起“盗窃之诉”或“损害之诉”,业主对此应承担法律责任。这说明古代罗马 A. 严禁业主发生自盗行 B. 注重维护贸易活动安全 C. 注重规范诚信贸易行为 D. 禁止对私有财产的侵占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的是业主有保证货物安全的义务,表明贸易活动重视安全,故B正确;禁止自盗也是为了维护贸易安全,故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有关贸易诚信的问题,故C排除;材料主旨强调贸易安全,而非对私有财产的侵占,故D排除。‎ ‎29.与公民法相比,万民法的优点表现在 ‎①万民法广泛适用于罗马范围内一切自由民 ‎②万民法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③万民法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④万民法因解决平民与贵族间的矛盾而产生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民法广泛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①是正确的;公民法注重形式,缺乏灵活性,而万民法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洁灵活,实用有效,②正确;随着罗马扩大,万民法突破公民法的局限,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③正确;因为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过程中,罗马社会发生变化没有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要有法律保护,原有公民法不适应,产生了万民法,④错误。综上可知①②③正确,故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错误。‎ ‎30.他们反对外来人主张平等权利,认为这是对他们生来固有权利的一种篡夺。”与古罗马人的这种意识密切相关的是 A. 习惯法的推行 B. 公民法的推行 C. 万民法的推行 D. 陶片放逐法推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主旨罗马人认为外来人篡夺了他们与生俱来的权利,根据所学可知这种权利指的是罗马的公民权。罗马共和国仅适用于罗马公民范围的法律即公民法使罗马人具有了与外邦人相区别的身份特权,选项B正确;习惯法主要保护贵族利益,损害了广大平民的利益,故A项错误;万民法的适用范围突破了罗马公民的限制,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自由民,故C错误;陶片放逐法属于雅典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故D错误。‎ ‎31.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公元前5世纪以前的罗马法只能从间接的材料中去了解,从《十二铜表法》到共和国终结,这一时期的法学著作为后来的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存的罗马法著作有9成是公元2到3世纪产生的。这说明 A. 罗马法重视维护私有财产 B. 不同时期罗马法内容不同 C. 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完善 D. 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发展完善的过程,联系所学可知,这一过程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历史进程相关,是当时社会发展的结果。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排除A项;材料侧重点是罗马法的发展完善,不是不同时期罗马法内容的比较,排除B项;材料并非只是反映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的阶段,而是罗马法发展完善的总的过程,排除D项。‎ ‎【点睛】罗马法作为奴隶社会法律制度在其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深受古罗马奴隶制国家历史发展的影响。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发展。在罗马帝国建立以后,由于罗马的扩张,所控制的辽阔版图上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政治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许多公民法无法解决的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32.罗马公民法上的婚姻概为夫权婚姻,丈夫控制着妻子的人身与财产;后来出现的万民法婚姻中,夫妻双方是平等的,且当事人间的合意不存在时,婚姻即可取消。这一变化 A. 渗透了自然法的基本思想 B. 是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C. 实现了古罗马的男女平等 D. 标志着西方离婚法诞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自然法主张天赋人权,人人平等,公正至上,材料“夫妻双方是平等的”可以体现自然法中的公平,故选择A选项;古罗马时期平民的地位不高,长期斗争并未可能实现这样的变化,故排除B选项;材料中只说明婚姻中的夫妻平等,并未实现男女平等,故排除C选项;材料只体现了婚姻中夫妻双方的平等,没有标志着婚姻法的诞生,故排除D选项。‎ ‎33.西塞罗曾说:“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它是唯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西塞罗在此主要强调了“自然法”是 A. 一种具体完善的法律条文 B. 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法律的先驱 C. 罗马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 D. 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的法律观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塞罗阐述的是自然法,“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可见自然法高于人定法和人为权力,选项D正确;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选项A错误;选项B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主旨强调自然法的普遍性,C选项脱离材料主旨,排除。‎ ‎【点睛】此题如果对自然法实质、地位、意义了解就较容易得出正确选项。‎ ‎34.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西塞罗意在说明 A. 法律是至高无上的 B. 执政官是最高的统治者 C. 法律就是最高执政官 D. 法律应该由执政官制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再认再现能力。在古代罗马,执政官拥有最高统治权,那么“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表明连地位最高的执政官都必须依据法律办事。“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就等于说法律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故A选项正确;材料“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可知地位再高的执政官都必须依据法律办事,体现了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不是指执政官是最高的统治者,故B选项错误;“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体现了法律以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的原则像执政官一样解决一切纠纷和矛盾,体现了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无法得出法律就是最高执政官的结论,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没有体现法律应该由执政官制定的内容,故D选项错误。‎ ‎35.古代罗马某一时期,初步司法程序由经选举产生的执政官执掌,通过初步程序,诉讼当事人确定“争执要点”,即拣出需要审理的问题。随后,由一位经当事人从选民名单中挑选出的、执政官授权的普通公民对案件加以审判,作出有拘束力的判决。可见,这一时期古罗马 A. 法律程序繁琐且过于注重形式 B. 讲究法律实践的公开公正 C. 严格践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法律实施具有主观随意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随后,由一位经当事人从选民名单中挑选出的、执政官授权的普通公民对案件加以审判,作出有拘束力的判决”可见法律审判不代表执政官个人主观意见而是公平公开,故选项B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未提及法律注重形式,A选项排除;题干中未提交身份不同的人进行同等的法律审判,C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法律审判的公平公开,主观随意性说法错误,D选项排除。‎ ‎36.‎ 罗马法规定: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反映了罗马法 A. 对近代西方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B. 注重保护贵族的利益 C. 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D. 提倡社会各阶层的平等权利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罗马法关于辩护权力、重视证据的规定对近代法律中辩护制度及讲求证据的法律意识有重要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B项,题干未体现保护贵族利益,排除。C项,罗马法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制提供了有益借鉴,而非代议制度,排除。D项,题干未体现提倡人人平等思想,排除。‎ ‎37.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说:“一切权力都是从人民而来的。皇帝的命令何以有法律效力呢?因为皇帝的地位是人民给他的。官吏为什么有权力呢?因为官吏是人民选举出来的。”这反映了古代罗马 A. 蕴含着近代的法治观念 B. 继承雅典的民主政治 C. 是君主立宪政体的源头 D. 催生人文主义的兴起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一切权力都是从人民而来的。皇帝的命令何以有法律效力呢?因为皇帝的地位是人民给他的”可知盖尤斯主张皇帝的法治权力来自于人民,否定个人权威,蕴含着近代的法治观念,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罗马法与雅典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故B项排除;材料“一切权力都是从人民而来的”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故C项排除;材料“一切权力都是从人民而来的”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但不能以此认为人文主义兴起于古罗马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兴起于古希腊时期,发展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故D项错误。‎ ‎38.‎ 苏联史学家科瓦略夫指出,希腊人是伟大的理论家、崇高的思想方式创造者。罗马和希腊人不同,他们是生活的伟大建设者。他们建成了在民族国家之前的一切形式中最完善的强大的国家,他们创造了法律,用来表现发达的国家生活,同时又把它当作国家生活的工具。材料反映出 A. 希腊民主政治弊端较多 B. 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C. 希腊人偏重于民主政治 D. 罗马人具有务实的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他们是生活的伟大建设者,用来表现发达的国家生活,把它当作国家生活的工具”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重视,说明具有务实精神,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没有强调希腊民主政治和希腊民主政治的弊端,故AC项排除;材料未反映出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故B项错误。‎ ‎【点睛】“他们是生活的伟大建设者,用来表现发达的国家生活,把它当作国家生活的工具”是解题的关键。‎ ‎39.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 B. 奴隶地位有所改善 C. 材料体现的是公民法的内容 D. 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可知,罗马法废除了债务奴隶制。结合所学知识,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推进社会进步。故答案为A项;是平民而非奴隶地位改善,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律的适用范围的信息,排除C项;是平民而非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排除D项。‎ ‎【点睛】其备考启示如下: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其二,据此推导其原因或影响是关键。‎ ‎40.公元前326年,罗马波提里阿法案规定债权人不得因债务私自拘禁负债人。类似政策在公元前6世纪希腊也曾出台。这一规定 A. 协调了奴隶主和奴隶间的矛盾 B. 有利于民主和法制的基础巩固 C. 明确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 D. 标志着成文法取代习惯法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公元前326年,罗马波提里阿法案规定债权人不得因债务私自拘禁负债人。类似政策在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也曾出台。”可知,古希腊古罗马立法反对债务奴隶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规定有利于民主和法制的基础巩固。故答案为B项;债务奴隶制涉及的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排除A项;C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十二铜表法》标志着成文法取代习惯法地位,时间不符,排除D项。‎ ‎【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如下: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其二,据此推导其原因或影响是关键。‎ 二、材料分析题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452年到公元前450年间,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 ‎——引自《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 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即位期间得到了实施。《查士丁尼法典》(即《民法大全》)保留了罗马在法学上天才性的创造成果,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也许没有哪一部法典对世界有这么持久的影响。‎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材料三 ‎ ‎ 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二铜表法》制定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罗马法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有何重要影响。除此之外,罗马法还有何局限性。‎ ‎【答案】(1)意义:标志着罗马法中第一部成文法的诞生;限制了贵族任意解释法律的权力,平民利益得到了保障。‎ ‎(2)形成:习惯法——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发展:公民法——万民法。‎ 完善:《民法大全》使得罗马法得以系统化和法典化。‎ ‎(3)重要影响:极大地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帝国时代君权至上;男女不平等。‎ ‎【解析】‎ ‎【详解】(1)结合相关知识可以从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限制贵族任意解释法律的权力、平民利益得到了保障等角度回答。标志着罗马法中第一部成文法的诞生;限制了贵族任意解释法律的权力,平民利益得到了保障。‎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形成: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发展:公民法到万民法;完善:从材料“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联系所学可得,《民法大全》使得罗马法得以系统化和法典化。‎ ‎(3) “重要影响”由材料三中的信息“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可得出“极大地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的结论,此外结合相关所学,还可以从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等角度思考作答:极大地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局限性”结合相关所学可从罗马法的本质这一角度展开论述。答出维护奴隶制度;帝国时代君权至上;男女不平等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