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雄安校区及河北安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石家庄二中雄安校区河北安新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 (高二期中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A. 私学的兴盛 B. 诸侯国的兼并战争 C. 社会大变革 D. 士人的解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春秋战国是由分裂趋向统一的历史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的繁荣时期。生产力进步,社会阶层发生巨大流动,针对社会急剧的发展变化,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看法,逐渐形成许多学派。各学派间热烈争辩,著书立说,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因此,社会急剧的发展变化即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主要原因。故答案为C项。ABD项,私学的兴盛、诸侯国的兼并战争、士人的解放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都包含在C项中,排除。 2.《荀子·礼论篇》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族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这一理论 A. 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B. 为儒家思想开辟新方向 C. 确立荀子的集大成地位 D. 推动百家争鸣思想解放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中“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重点强调礼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适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需要,A正确;荀子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发展,无法体现“为儒家思想开辟新方向”,排除B;材料明确天、地、君的地位,无法体现确立荀子的集大成地位,排除C;荀子的这一理论是一家之言,无法体现推动百家争鸣,排除D。 3.有学者认为:法家不别亲疏,不分贵贱,给重视血缘和等级关系社会以强烈冲击;它以君主和国家为 中心进行思考,强调尊君卑臣,在某些时候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这体现了法家思想的积极作用是( ) A. 建立了无差别等级的社会 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建立了尊君卑臣的等级社会 D. 提出改革社会的主张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法家主张冲击了血缘和等级社会,“以君主和国家为中心进行思考”的主张实际上是提倡加强君主和国家的权威,这些主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法家主张“尊君卑臣”是为了突出君主的地位,并非要建立等级社会,排除C项;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持这一观点的应是哪一家思想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答案】A 【解析】 【详解】题干中的“美”“恶”“善”“不善”“有”“无”等强调的是哲学辩证法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道家的思想。故答案为A项。BCD项,儒家主张实现“仁政”和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法家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和强化君主专制统治以及倡导“以法治国”。此三项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5. 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 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 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 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 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答案】C 【解析】 孔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影响四季万物;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天法道”,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即天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B、D项反映的是其中一个方面。上述观点是针对天人关系提出的,不涉及政治主张,A项错误。 6.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了伦理概括和神学改造,形成了新儒学。这实质上是 A. 为了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B. 反映了儒学兼收并蓄、与时俱进 C. 背离了先秦儒学的全部宗旨 D. 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题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道家)以及法家思想,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神学改造”及所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神化皇权,为君主统治披上了神圣的外衣,实质是为君主代表天意进行独裁统治提供理论。故答案为D项。A项,“统一信仰”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秦时“焚书坑儒”既已进行思想的统一,排除;B项,儒学兼收并蓄、与时俱进是其特点,不是其实质,排除;C项,“背离了……全部宗旨”与“新儒学”不符,排除。 【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7.历史学家阎步克曾说,“汉承秦制”,汉代统治者的方针实际是“儒表法里”。不仅汉武帝兴功用法,任用酷吏,汉宣帝亦“所用多文法吏”,且公然申明“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说明汉代 A. 继承秦制,融合儒法思想 B.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实行“德教”,采用“周礼” D. 完全采用法家思想进行统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儒表法里”“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等信息可知,汉代继承了秦代的统治制度,在思想上吸收了法家思想,故A正确。C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8.钱穆先生在《先秦儒至汉儒的流变》一文中说:“汉儒乃一代之新儒,以传经言治为业,与先秦诸儒之以明道作人为唱者,畸轻畸重之间有不同。先秦儒在汉儒心目中,亦属百家言。汉儒传经,乃即所谓王官之,一则主张于朝廷,一则兴起于田野,其为不同,显然可知。”对于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 先秦儒学以个人道德规范为追求目标 B. 汉代儒以传经治道为自身的政治理想 C. 儒逐渐由民间思想向官方哲发展演变 D. 汉儒抛弃了先秦儒对个人修为的关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A.先秦儒学以个人修为的道德规范为追求目标、B.汉代儒学以传经治道为自身的政治理想、C.儒学逐渐由民间思想向官方哲学发展流变,都是符合题干意思的;D.汉儒抛弃了先秦儒学对个人修为的关注,说法错误,“畸轻畸重之间有不同”说明侧重点不同,但并未抛弃,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点评: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儒家学说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分析影响其思想发展的因素? (1)历程:①春秋时期,应运而生;②战国后期,蔚然大宗;③秦朝时期,遭受打击;④西汉初年,逐渐复苏;⑤汉武帝时,正统思想。 (2)因素:①自身思想的发展变化。借鉴吸取其他思想中的有益成分并加以改造;②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要;③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并得到其支持;④思想家个人的努力。 9.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A. 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 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 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 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的“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是说人的正常欲望是天理,超越了正常欲望或者说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就是人欲。故答案为B项。区分人欲和人的正常欲望,就是为了说明人可以有正常欲望,排除AC项;人欲不符合天理,人的正常欲望符合天理,排除D项。 10.朱熹《朱子语类》中讲:“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先已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直待有了君臣父子,却旋将这道理入在里面”。以下解释忠实于材料原意的是 A. 理是万物之源,存在于人的心中 B.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与天地同理 C. 格物致知是认识天理的必由之路 D. 天理与人心本质上没有根本区别 【答案】B 【解析】 【详解】朱熹把三纲五常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材料中正是把三纲五常融入到天理中去的主张,故B项正确;朱熹认为理是外在东西,不是内心反省,故A项错误;格物致知是朱熹求理之路,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C项错误;材料论述是三纲五常与天理的关系,天理与人心本质上没有根本区别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11.宋代以后的儒学逐渐走向哲学化、思辨化,并影响到艺术领域。苏轼在论画时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 A. 天人一理 B. 格物致知 C. 反省内心 D. 心外无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天人一里”指的是要从控制人欲的方面达到理的境界,与题干主旨不合,故A项排除;题干材料中“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等信息说明认为“理”在外在的物中,与理学有关,与理学中“格物致知”认识论相一致,故B项准确;反省内心与心外无物均是心学家的思想主张,故CD项排除。 【名师点晴】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思想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 (2)思想主张:都强调意识(理,心)第一物质第二,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 (3)根本目的: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行为,从而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 (4)地位和影响: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不同点: (1)宇宙构成: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个方面构成的,使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心学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2)道德主张:理学主张人应该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心学则主张人应通过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宋明儒学从理学到心学的发展,体现了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心学的提出,表明了儒家思想有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的转变.儒学的发展也反映出儒学在不断吸取其他思想的有益成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 12.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 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C. 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 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顾炎武的思想具有批判精神,但是并未突破儒家思想的藩篱,也没有上升到废除儒家思想的高度,故D项符合题意;顾炎武批判王阳明“不综当代之务”,即不探究当代事务,反映了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故A项不符合题意;顾炎武认为王阳明“不习六艺”,批判“心学”的空谈,故B 项不符合题意;顾炎武对王阳明“心学”的结论是“已非儒学之正宗”,由此可知,他认为“心学”已经背离了儒学思想,故C项不符合题意。 13.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明清时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 B.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C. 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 D. 李贽挑战理学权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还未进入崩溃阶段,故顾炎武和黄宗羲批判李贽,故A正确。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应该表现为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材料无法体现,故B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故C排除。李贽挑战理学权威,属于顾炎武和黄宗羲批判对象,不是原因,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特点 14. 沈括《梦溪笔谈》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极为神速。”这里反映的真实情况是 A. 活字印刷术效率高 B. 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正比 C. 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反比 D. 雕版印刷术麻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认为,如果印数少的话,并不是很方便,如果印数多了的话,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质量和速度都得到很大的提升,比雕版印刷术要好很多。B项只是表面现象,C项说法错误,应为正比;D项说法不准确,不仅麻烦,还效率不高。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活字印刷术 【名师点睛】活字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在北宋有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特别是在此项技术传到西欧以后,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与此相关的知识点的四大发明的其他成就也需要了解。 15.西方一本描写宋朝的书《中国转向内向》中说:“理学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后,整个社会走向宇宙统一规范的文化操控。加剧了中国儒学中对工具技术的攻击反驳,中国学问一向就少逻辑,所以中国古代科学虽然发达,但出不了像《几何原本》那样的体系理论。”上述材料的中心意思是 A. 以人伦为中心的理学束缚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B. 中国古代科技具有较强的经验性和封闭性 C. 中国古代科技虽然比较发达但欠缺逻辑性 D. 欧洲近代科技伴随实验科学发展而兴起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理学对科技的发展起到阻碍、束缚的作用,故选A;材料未涉及中国古代科技的经验性和封闭性,排除B;材料的中心意思是理学阻碍了科学发展而非中国古代科技虽然比较发达但欠缺逻辑性,排除C;材料并未涉及欧洲近代科技的发展,D与材料无关,排除。 16. 南宋宋慈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中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12、13世纪,“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说明。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民族政权并立有利于文化交流 B. 儒学哲理化推动科学体系构建 C. 印刷术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D. 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处于巅峰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处理有效信息和逻辑思维能力。医学是科学的一个门类,“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受“儒学哲理化”影响,逻辑明晰。所以答案选B。A中民主政权错误;C中没有体现;D中巅峰期与材料中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哲理化推动科学体系构建 17. 某学者曾说:“他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这位学者评价的是 A. 魏源 B. 曾国藩 C. 洪仁玕 D. 郑观应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可以排除CD,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已经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郑观应是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他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可以排除B,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而魏源虽然思想上上带有封建色彩,但是其著作《海国图志》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历史地理情况,其中就包括政治制度等情况,因此有此评价。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师夷长技·魏源《海国图志》。 18.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 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鸦片战争后,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觉醒,而“最初觉醒”指的是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明末清初尚未出现近代民族危机;C、D选项错误,“中体西用”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的出现在时间上都晚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不符合“最初觉醒”的条件。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9. 有学者认为:1840—1895年,用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以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这里所说的“近代观念”的代表人物有( ) ① 林则徐 ② 洪秀全 ③ 张之洞 ④ 严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1840-1895年间,林则徐打破传统夷夏观,迈出了学习西方的第一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是空想的落后的,没有体现“近代观念”;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张之洞宣扬“中体西用”,符合题干要求。严复是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活跃时间在1895年之后。 考点:近代以来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本题适合排除法 20. 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A. 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 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C. 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D. 指出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其指出了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故D正确。 21.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 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 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C.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 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答案】D 【解析】 近代前期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所以要摆脱这一地位需要反封建和反侵略,只有完成这两个任务,才可以改变现状,而反封建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近代化,反侵略则是为争取民族独立,故选D;A不符合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要求,B不符合近代化的要求,C则不符合洋务运动与维新思想,故排除ABC。 22.袁世凯复辟帝制前,每次洗浴之后,就暗中往浴池里扔几片大鱼鳞。仆人们看见后说是龙鳞,袁世凯是真龙转世。消息传到社会上,很多人信以为真。这反映了当时 A. 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 B. 复辟帝制的社会基础广泛 C. 君权神授说影响深远 D.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材料反映的现象与新文化运动不符,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开始深入人心,“复辟帝制的社会基础广泛”的说法错误,且袁世凯复辟被全国人民反对,故B项错误;“很多人信以为真”说明古代中国君权神授说影响深远,故C项正确;D项说法与题干所述现象不符,排除。 23.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 A. 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 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C. 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D. 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新文化运动并非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当时也并不是共和政体,新文化运动是以民主科学而非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意在强调并非批判当时的政治而是以解放人们的思想为主要目的,也就是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24. 1918年,李大钊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一文中提出:“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机轴,正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李大钊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新文化运动 A. 倡导多元文化观念 B. 盲目追求西方文化 C. 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D. 担忧西方文化冲击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机轴,正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来看,李大钊肯定了中西方文化均有重要地位,体现出倡导多元文化的观念,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对西方文化的“盲目追求”,排除B项;材料认为中西文化同等重要,实际上是肯定传统文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对西方文化冲击的担忧,排除D项。 25.伧父在《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中说:“新文化运动迎西学而弃传统,……譬有一人,其始以祖宗之产业,易他人之证券,既而所持证券忽失其价值,而祖宗之产业已不能回复矣。吾人精神界破产之情状,盖亦犹有生活的意义。”可见,作者主张 A. 全面认同传统文化 B. 彻底批判儒家思想 C. 大力吸收外来文化 D. 理性对待传统文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意主要论述了理性对待西学和传统文化的态度,既不是全面认同传统文化,也没有体现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故排除A、B项;根据“既而所持证券忽失其价值”可知作者并不是主张大力吸收外来文化,故排除C项;根据“既而所持证券忽失其价值,而祖宗之产业已不能回复矣”可知作者主张要理性对待传统文化,不能盲目摒弃,但也不能盲目固守,故选D项。 26. 民国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在《时代与曙光与危机》中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社会了。中国人从发现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B. 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C. 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增强 D. 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人发现世界”指进入近代,“国力觉悟”即认识到自己的落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政治觉悟即认识到自己政治制度落后,学习西方政治,文化觉悟指认识到自己文化思想意识落后,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社会”是个综合概念,题干强调“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社会了”,实际强调的是人民在这一运动中最大程度的参与了,所以他所说的社会主要指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答案D。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干主旨,尤其注意作者认为五四运动后中国才算有社会这一论断。 27. 2011年6月26日,上海图书馆举办“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中国”特别展览,其中提到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曾于1902年9月在上海《新民丛报》第18号上发表《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文章对马克思作了简要介绍,称其为“社会主义之泰斗”。此后,梁启超又多次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梁启超( ) A. 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B. 由资产阶级维新派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C. 是较早在著述中介绍马克思的中国人 D.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可知梁启超较早的在中国介绍马克思主义,A.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B.由资产阶级维新派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这层意思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且联系史实可知这一说法并不符合史实;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过于夸大了梁启超的作用。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点评:选择题的答题技巧.(1)揣摩命题人的意图;不能按自己的主观意愿分析与判断,更不能意气用事。(2)以课本知识为标干;“以熟定生”。(3)严格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4)审题要细心、选择要果断。 28.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说道:“Bolshevism(布尔什维主义)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廿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廿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指俄国二月革命 B. 新文化运动的价值所在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C. 俄国革命道路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 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答案】D 【解析】 材料引用了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具体表现,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十月革命的胜利,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民主”与“科学”,故B项排除;文章发表的时候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建立,故C项排除。 点睛:对“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廿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29.1919年继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后,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伦理问题,称赞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天才”,称马克思是“近代经济学的大家”“近代社会运动的先觉”,由此可见 A. 戴季陶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B. 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C. 马克思主义在当时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D. 国共合作的实现使戴季陶思想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戴季陶只是“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伦理问题”,A项错误;以俄为师是当时马克思主义者的一种追求,并非所有的知识分子,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成为主流思想,对国民党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C项正确;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于1924年国民党一大,D项错误。 30. 1938年,艾思奇在《共产主义者与道德》一文中说道:“如果有人说共产主义者只是国际主义者,不能同时成为真正的民族主义者,因此在中国的共产主义者也不能谈民族道德的发扬,这就完全是一种公式的、形式论理学的曲解。”这话表明艾思奇强调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 加强共产党员道德教育 C. 放弃国际社会援助 D. 忠实执行共产国际路线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完全是一种公式的、形式论理学的曲解”说明艾思奇的观点是不能教条式的理解共产主义与共产主义者,中国的共产主义者是能谈民族道德的发扬的,所以等于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而不是照搬照抄其理论,故选A。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1. 1920年,受某种理论的影响,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说:“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理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 改变了中国人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C.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D.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可以看出陈独秀主张建设一个人民掌权的国家,这位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故选D。A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是最佳选项;B项说法过分夸大;C项与材料无关。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点评: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这个传播马克思主义,主张建立工农的国家,为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理论的指导。在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的飞跃,一个是毛泽东思想,另一个是邓小平理论,与之相关的知识点需要了解。 32.1922年出版的《先驱》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这说明当时 A. 中国共产党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术问题 C. 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必须发展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 D. 中国共产党还未认清中国的客观情形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说明当时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用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故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故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问题,故D项排除。 【点睛】“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是关键信息。 33.1918年11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李大钊演讲的目的是 A. 弘扬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B. 推动中国思想界向苏俄学习 C. 颂扬五四运动取得胜利 D. 号召工人罢工响应学生运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1918年……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可知这应为使社会主义理论成功变为现实的俄国十月革命。故本题应选B项。A是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指导思想,排除;五四运动还没有爆发,排除C;D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故选B。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34. 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 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五四运动彰显了国人的反帝爱国精神 C. 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D. 五四运动促进了民主科学的广泛传播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故A项排除。依据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前期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转而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故C项正确,BD项错误。 35. 2009年10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下列关于近代社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②李大钊、陈独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③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 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①②③④都是近代社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史实,故选D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6.亚里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义,也能有利于邦国。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材料中亚里士多德 A. 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 B. 短任期制避免了官僚势力的膨胀 C. 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 D. 短任期制使居民参与城邦管理待遇平等 【答案】A 【解析】 亚里士多德认为将官员的任期缩短更能体现“实行平等的待遇”、“也能有利于邦国”,故A项正确;任期制的长短与官僚势力膨胀没有直接关系,故B错误;也不能遏制官员的腐败,故C错误;D项表述待遇平等太绝对,排除。 37.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说:“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在他看来 A. 人应该要服从自然指示 B. 法律制度与人性相违背 C. 法律制度源于人的契约 D. 法律面前应该人人平等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的思想。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法律是人为的,是源于人的契约,而非服从自然指示,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人应该要服从契约而非自然指示,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法律制度与人性相吻合而非相违背,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法律面前应该人人平等是后来启蒙思想家的主张而非安提丰的主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38.普罗泰格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A. 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B. 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C. 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D. 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普罗泰格拉是智者学派的典型代表人物,智者学派否定神,肯定人的作用,打破了迷信,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中人文主义的思想萌芽,A正确;材料主旨意思是不想探讨神是否存在,而是肯定人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排除BC; D项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是对材料的表面认识,而设问要求是内涵的理解,排除。所以选A 点睛:程度式(最佳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的准确程度和辩证思维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内涵的理解”,本题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有明显错误,把握题眼即可得出正确选择。 39.在柏拉图看来,荷马史诗以及悲剧、喜剧(即希腊文艺遗产)都是不好的,这是因为文艺只属于情欲,绝不属于理智,它不能给人真理,反而逢迎人的情欲,摧残人的理性,乃至亵渎神明,伤风败俗。这反映了古希腊 A. 道德教化问题受到了一定关注 B. 人文主义者普遍推崇理性 C. 文学家和艺术家没有社会地位 D. 社会世风日下且人情淡薄 【答案】A 【解析】 柏拉图认为文艺只属于情欲,绝不属于理智,它不能给人真理,这体现了柏拉图对道德教化问题的重视,故A项正确;“人文主义者普遍推崇理性”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能反映文学家和艺术家没有社会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社会世风日下且人情淡薄,故D项错误。故选A。 40.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古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来说,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这里“独特社会”的含义是 A.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 B. 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 C. 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 D. 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渐衰落 【答案】C 【解析】 【详解】资产阶级革命的纷纷兴起是在文艺复兴以后,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A 项;追求理性、民主和自由是在启蒙运动时期,而非文艺复兴时期,故排除B项;文艺复兴的兴起从社会角度来说是由于当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所以这里的“独特社会”指的应该是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故选C项;文艺复兴时期罗马天主教会势力并没有日渐衰落,故排除D项。 41.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当时的文艺巨匠 A. 否认超自然力量的决定作用 B. 运用理性批判宗教思想体系 C 采取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D. 认可天主教文化的本质属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说明艺术家采用宗教形式来表现人文主义,故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 42.刘祚昌教授认为:“宗教改革猛烈地冲击了天主教会,促成了教会的分裂,有力地削弱了封建统治,从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活动,为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下列不能印证材料主旨的是( ) A. 宗教改革形成了资产阶级的宗教理论 B. 宗教改革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时代开始 C. 宗教改革运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D. 宗教改革形成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精神武器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宗教改革促成了教会的分裂,新教的出现,促成了资产阶级宗教理论的形成,故A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已经萌芽发展,故B项错误,所以选B。宗教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以新宗教的形式反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故C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宗教改革“有力地削弱了封建统治”,成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精神武器,故D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 43. 有人说“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 A. “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 B. “灵魂得救在于心中信仰” C. 行圣礼、做“善功”方可得救 D. 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宗教改革。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与迁移能力。材料信息反映的观点是因信称义,即只要内心信仰即可以得到上帝的拯救,强调思想解放,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ABD项符合题意,但不符合题干的要求。故答案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名师点睛】中世纪教会提出上帝不与有罪之人交往,人要获救必须借助教士的中介作用。教皇是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掌管着拯救灵魂的大权,教会甚至禁止一般基督徒阅读《圣经》,惟有教皇才有解释《圣经》的权力。马丁·路德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他认为一个人应该通过虔诚的信仰来获得免罪,达到“灵魂得救”,而虔诚的信仰来自崇敬上帝和对于《圣经》的心领神会;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交往,不须通过教会和教士的媒介;否认需要履行种种“圣礼”,即教会规定的一套繁缛的礼拜仪式、朝拜圣地以及向教会输赠等“善行”,来实现自己的信仰。因此,他主张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七项圣礼中只剩洗礼、圣餐两项。这样,曾经是人类救赎中必不可少的教皇、教会、教律,面对信仰的权威,便都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在当时是十分激烈的思想主张。他的主张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符合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的需要。 44.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这表明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A. 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 B. 已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 C. 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 D. 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可知,表明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启蒙运动的影响,说明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孟德斯鸠等人研究、阅读很多自然科学著作,而不是划清界限,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孟德斯鸠等人继承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故B选项错误;世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在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开始,故D选项错误。 45.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简政放权时这样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对此这样解读:权力是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束下进行,不可有丝毫的任性。下面启蒙思想家主张与之最为相似的是 A. 天赋人权 B. 自由平等 C. 三权分立 D. 社会契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束下运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人民与统治者达成契约,赋予其权力,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天赋人权的思想,A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自由平等思想,B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三权分立思想,C选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学生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启蒙思想的内容出发,对选项逐一理解分析,注意区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三权分立等概念,即可排除干扰选项。 46. 整个18世纪成为理性的时代和批判的时代。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思想家的思考更侧重于( ) A. 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B. 反对宗教神学体系 C. 倡导现世生活幸福 D. 宣扬人的地位和价值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启蒙运动提倡用理性而不是用外界的权威来判断一切事物,把反封建和反封建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更加推崇资产阶级的思想自由和权利平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A正确。B是宗教改革;C是文艺复兴;D是三者的共同点。故答案选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47.“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这一言论说明 A. 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B. 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C.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D.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依据材料“启蒙运动……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可知思想启蒙对于政治变革的影响,即思想的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表述过于绝对,错误;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理性主义的内容;D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思想解放。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48.1989年美国修订的《道德改革法》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在任职前报告自己的财产状况,上任后还须按月申报。……财产申报资料向社会公开,供大众查阅复印,以便接受社会监督。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该材料体现了启蒙思想的 A. 社会契约 B. 主权在民 C. 自由平等 D. 反对私有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必须在任职前报告自己的财产状况,上任后还须按月申报”“财产申报资料向社会公开,供大众查阅复印,以便接受社会监督。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公职人员要接受社会监督,是人民公仆,故选B。AC无从体现。D与史实不符,西方国家维护私有制。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 49.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 A. 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B. 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C. 倡导君主立宪的政体形式 D. 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答案】D 【解析】 【分析】 卢梭提出“人民主权”思想,他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封建专制就是束缚自由的镣铐,与“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相符,故D正确;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A错误;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材料并未涉及“分权思想”,故B错误;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排除C。 【详解】 50.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观点,这与启蒙运动的思想极为相似。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启蒙运动的发展已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B. 黄宗羲的思想对启蒙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C. 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 D. 黄宗羲思想的产生具有极大地偶然性,而启蒙运动的产生具有必然性 【答案】C 【解析】 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均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有所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可以看出反封建专制思想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故答案为C项。黄宗羲的思想没有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黄宗羲的反专制思想是在资本主义萌芽的背景下出现的,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5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材料二 孔教鼓吹“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 ——吴虞 材料三 那其实是“吃人的礼教”。 ——鲁迅 材料四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般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陈独秀 (1)李大钊为什么说“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鲁迅为什么说孔教是“吃人的礼教”?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的“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这种做法对民族精神会产生什么影响? (3)材料四中陈独秀阐明了什么观点?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为什么以反孔教为突破口开展新文化运动? 【答案】(1)儒学是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思想工具。封建统治者利用封建礼教使人民成为封建统治的牺牲品。 (2)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缺乏民主意识。 (3)观点:保共和,反孔教。原因:北洋军阀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因为汉代以来儒学成为正统,孔孟儒学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思想工具。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因为封建统治者利用封建礼教,使人民成为封建统治的牺牲品。 (2)第一小问“理解”,因为孔孟儒学成为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工具,所以“犯上作乱”就是反抗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使整个民族缺乏民主意识,容易产生“阿Q式”的民族病态。 (3)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共和国招牌也是挂不住的”得出:保共和,反孔教。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5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 材料一 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对他来说就是真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所以普罗塔戈拉这样教诲人,在知识方面,人以自己为准则。智者利用各种逻辑谬误和诡辩,这使研究正确的思维规律成为必要,从而加速了逻辑的诞生。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一个好争之徒在争论的时候并不在意问题的正确与否,而只是急于说服他的听众。此刻我和这种人唯一的不同仅仅是——他想使他的听众相信他所说的都是正确的,而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我请你们思考的是真理而不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死前与朋友的谈话) (1)概括材料一、二中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简述这些哲学贡献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获得有什么共同看法? 【答案】(1)哲学贡献:阐述了人的价值。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或“人以自己为准则”),苏格拉底发现了“自我”(或主张“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意义:使人的自我意识觉醒(或“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西方的人文主义由此起源(或“掀起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2)共同看法: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哲学贡献”,依据材料一、二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二者都阐述了人的价值,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发现了“自我”,主张“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智者学派及苏格拉底的思想的影响回答即可。 (2)依据材料中的“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而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可得出二者的共同点: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