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历史 满分:100 分 时间:90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论语·雍也》篇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体现了孔子 的哪一思想( ) A. 仁者爱人 B. 和而不同 C. 中庸之道 D. 克己复礼 2. “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近五百年之久的跨世纪社会大辩论,各派纷纷发表本学派的思想主张。 虽然各派的观点主张各有侧重,但却有着共同主题。你认为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共同主题是 A. 扩大各自流派思想的学术影响 B. 争夺国家主流思想的地位 C. 探寻重建社会秩序的途径与方案 D. 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 3.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 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主要目的是 A.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B. 为社会治理提供导向 C. 强调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4.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据此可看出 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 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 “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 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 D. 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5.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士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为“魏晋风流”的人 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这说明当时 A.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B. 统治者不再强调封建道德 C. 道家思想占据社会主流 D. 儒释道三教思想合而为一 6.1240 年,蒙古军队进攻波兰利格尼兹城,波兰军队见一“怪物”腾空而起,一声爆炸,喷射出烟 雾,恶臭难闻,不等看清楚,蒙古铁骑已经冲杀上来。波兰历史学家记载此战时称波军败于“妖 术”。此“妖术” A. 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与传播 B. 最早记载于《梦溪笔谈》 C. 在唐末宋初的中国已有应用 D. 经海路外传至阿拉伯 7.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其题材多集中在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风花雪月、男 女爱情等方面,其叙述的故事多是“脍炙人口”之词。这反映了宋代 A. 文学没有任何意蕴可回味 B. 文学成就超越古体诗 C. 资产阶级追求享乐的倾向 D. 市民工商阶层的壮大 8.在修养理论上,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发明本心”思想,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 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王阳明的这一主张 A. 体现出一定的平等与叛逆萌芽 B. 有效提升了普通大众的个人修养 C. 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 D.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9.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 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 16 部,“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这表 明明代科技 A. 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 B. 普遍吸取西方科技成就 C. 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D. 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 10.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指出:“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 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思想产生的根源是 A. 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 B. 专制腐败的王朝统治 C. 因循死板的八股取士 D. 市民工商阶层的出现 11.“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 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 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出京剧( ) A. 已成为“百戏之祖 B. 经多种艺术融合而形成 C. 是古代戏曲的巅峰 D. 是古代戏剧成熟的标志 12.康有为宣称,孔子以“布衣改周之制,本天论,因人情,顺时变,裁自圣心”,孔子的“托古”, 是为了“改制”;作六经,是为了“拨乱世,致太平”,是要“以春秋继周,改周之制”。他这样做的 目的在于 A. 提高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B. 借孔子为宣传维新思想服务 C. 与革命派进行舆论斗争 D. 鼓动更多的人实行君主立宪 13.1917 年,李大钊在《立宪国民之修养》中说:“依吾儒忠恕之道、西哲自由、博爱、平等之理, 以自重而重人之人格,各人均以此惕慎自恃;以克己之精神、养守法循礼之习惯,而成立宪国绅士 之风度……绝不致演出议场挥拳、白宫斗口之象也。”材料说明李大钊主张 A. 批判儒家传统道德 B. 理性选择西方文明 C. 效法英国立宪政体 D. 选择社会主义制度 14.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 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是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利用, 无组织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毛泽东在文中主要调强中国 A. 以坚持中心城市暴动的必要性 B. 大力组织工人运动的必要性 C.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D.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15.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经历了长达 26 天的太空跋涉,终于登上了月球背面,成 为世界上第一个着落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完成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一项壮举。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 代的重要标志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 “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 16.苏格拉底曾在法庭对审判官说:“人中最高贵者,雅典人,最雄伟、最强大,最以智慧著称之 城邦的公民,你们专注于尽量积聚钱财,猎取荣誉,而不在意,不想到智慧、真理和性灵的修养, 你们不觉得惭愧吗?”这表明苏格拉底 A. 反对民主与法治 B. 追求智慧和真理 C. 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D. 追求财富和荣誉 17.尼德兰思想家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一书中将普通人称为“愚人”,对之满怀同情、大唱赞歌; 并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生活中没有那种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来调剂和平衡,那么……人生就是 一个充满优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的过程。”这表明伊拉斯谟 A. 开启理性的先河 B. 抗议君主的权威 C. 颂扬生命的激情 D. 批判世俗的享乐 18.十四世纪以来,画家能够把自己的形象画入宗教作品中,一方面是生动地表明创作者的身份, 另一方面是这一时期画家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创作”权利,他们可以像赞助人一样出现在重大宗 教场合,表现了他们与赞助人一样高贵的想法。材料表明了这一时期 A. 以人为中心 自我意识日益强烈 B. 自画像成为普遍的艺术表现手法 C. 人与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日趋平等 D. 教会的神权统治受到了沉重打击 19.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 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针对这一现象,18 世纪设计出解决 方案的历史文献是 A. 《权利法案》 B. 《论法的精神》 C. 《社会契约论》 D. 《天演论》 20.科幻片《星际穿越》是对“以一种全新的模式重建了宇宙体系,物体不只是三维空间,而是四 维的,长、宽、厚与时间组成四维的时空连续统一体”科学理论的具体形象的表达。该理论的提出 A.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 为人们发现海王星提供了理论依据 的 C. 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D. 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二、材料解析题(共 40 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 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 的声势。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 材料二 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 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 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材料三 伏尔泰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 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 他信奉自然权利说,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把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 材料四 (启蒙运动)的“砸烂可耻的东西”、“自由放任”和“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 统的制度和习俗。此外,它们不仅对法国的现状,而且对整个欧洲甚至海外地区的现状,也是一个 挑战。实际上,哲人们并不把自己看做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做人类的成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8 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两次思想运动所承担的相似的历史使命。(3 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伏尔泰的主要主张。(8 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产生的重大影响。(6 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 英国科幻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创作的小说《时间机器》发表于 1895 年,其中许 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一位时间旅行者乘坐他发明的时间机器来到遥远的未来世界公元 802701 年。时间旅行者发现, 在那个时代里地球上的人类已经分为两个种族:一个是生活在地面的“地面人”,他们的智力已经严 重退化,只具有相当于儿童的智力;而另一个则是生活在地下的“地下人”,他们智慧发达,惧怕亮, 只能生活在地面以下。可描写的“地下人”偷走了时间旅行者的机器,经历了一番历险之后,时间 机器失而复得。时间行者继续他的旅行,看到了几千万年之后的巨蟹、巨蝶、大海、日食等一些复 古图景。他终于在生命垂危之际回到了“现在”,将旅行的经历告诉朋友。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 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 全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