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安徽省蚌埠市田家炳中学、蚌埠市九中、五中、铁路中学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联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安徽省蚌埠市田家炳中学、蚌埠市九中、五中、铁路中学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联考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蚌埠市田家炳中学、蚌埠市九中、五中、铁路中学 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联考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 ‎1.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A. 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B. 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 C. 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 D. 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儒家思想中的“孝”,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政治上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故B正确;材料中主要强调儒家思想中的“孝悌”,西周礼乐制度中强调的是世袭制和等级制,没有孝的内容,A排除;历代王朝并不是全以孝廉为选官标准,科举制以考试为标准,C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道德与法律融为一体,强调孝悌早在汉代察举制就有了,故D排除。‎ ‎2.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过一观点出自先秦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 ‎【答案】C ‎【解析】题干引文认为“攻伐”即战争为“天下之巨害”,显然是反对战争,这与墨家的“非攻”主张相一致。‎ ‎3. 下面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 A. 墨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儒家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僭越礼制”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判断得出,这位思想家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儒家学派。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A;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道家主张道家崇尚自然、清静无为,排除C。故答案选D。‎ ‎4.明朝末年,钦天监依据《大统历》推算日食多次出现错误。1610年再次在推算日外发生日食,有官员认为“天人感应”“灾异尤甚”,有官员认为是钦天监推测日食方法有误,还有官员提出利用西洋历法补充改革传统历法。这表明当时 A. 天人感应的思想被否定 B. 经世致用成为社会思潮 C. 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 D. 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还有官员提出利用西洋历法补充传统历法”,说明当时西方科学技术已传入中国。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B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5. 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 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 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 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 D. 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给出洋务运动中的代表人物恭亲王奕䜣和丁汝昌都被人冠以“鬼”的绰号,说明当时中国人民对他们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的鄙视。这说明在传统思想下洋务运动不被世人所接受,人们的思想还没有达到接受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水平,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错在“崇洋媚外”与事实不符;C错在材料没有体现器物与制度的关系;D错在国人抵制洋务不是因受外国侵略而产生的爱国情感,而是对外来文明的抵触。‎ ‎6.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 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 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 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 D.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答案】B ‎【解析】《海国图志》为近代魏源所著。结合所学知识,《海国图志》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情况,排除A;魏源在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主要是为了学习西方的军事、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排除C;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的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的维新变法思想,排除D;根据题干信息“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说明《海国图志》对西方的介绍涉及西方政治体制,因此选B 。‎ ‎7.爱因斯坦这样评价普朗克的发现:“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发现”是 A. 相对论 B. 经典力学 C. 进化论 D. 量子论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理论的学说,使人类对世界的观察深入到微观世界,故D项正确;A项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经典力学是牛顿的理论,进化论是达尔文的理论,ABC三项与主题不符,排除。‎ ‎8. 法国启蒙思想家除了出版专门的学术,理论著作外.还出版了普及性的通俗读物,创作并发表了许多小说、戏剧、诗歌等文艺作品,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启蒙思想家的所为意在 A. 弘扬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B. 矛头直指欧洲君主制度 C. 摧毁罗马天主教会权威 D. 动员群众构建理性王国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出版专门的学术,理论著作外.还出版了普及性的通俗读物,创作并发表了许多小说、戏剧、诗歌等文艺作品,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体现了启蒙思想家从构建理想王国的角度出发,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君主制度错误。C是宗教改革对象。‎ ‎9.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 A. 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B. 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 C. 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 D. 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据材料中“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等信息可判断出当时雅典民主发展时期,又结合“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显然体现的是对人性的关注,是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故A项正确;“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是材料现象的阐释,与题目要求不合,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公民对待文化与认知能力进行阐释,故CD项排除。‎ ‎10.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A. 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 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C. 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 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和维新变法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因为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为旗号,维新变法托古改制,从而减少阻力,故正确答案为D。A不符合维新变法,B是共同点,C只符合维新变法。‎ ‎11.启蒙运动中一位思想家曾谈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 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这段话所体现的思想是 A. 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B. 权利应当“制约与平衡”‎ C. 主权在于人民 D. 人非工具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 显然是平等的”等信息来看,所体现的思想是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故答案为A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制约与平衡”、“主权在于人民”和“人非工具”等思想,排除B、C、D项。‎ ‎12.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正确的是 A. 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 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 C.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 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答案】D ‎【解析】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故选D;“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不适合洋务运动,排除A;“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一”,三个历史事件都不适合,排除B;“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只适合辛亥革命,排除C。‎ ‎13.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最早形成于北京地区 B. 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 C. 清朝时期成为广泛流行的新剧种 D. 在徽剧和汉剧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答案】B ‎【解析】京剧是在徽剧和汉剧融合的基础上,吸收众多戏剧元素发展而成的,并不是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京剧最早形成于北京地区,故A项正确;京剧在道光年间形成,故C项正确。京剧是在徽剧和汉剧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故D项正确。‎ ‎14. 有人将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称为“人曲”,是因为这本书( )‎ A. 用文学打动了人心 B. 描写了现实生活 C. 歌颂人性,反对神性 D. 批判宗教信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前者10天讲了一百个故事,这些故事批判天主教会,嘲笑教会传授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神曲》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长诗,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抨击教会, 因此C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干不符;B项与该书的内容不符;D错在是批判教会而非否定宗教信仰。故选C。‎ ‎15.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注重实用而非理论研究。他对一部科技著作这样评论:“……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丈量土地、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这部科技著作是 A. 《石氏星表》‎ B. 《九章算术》‎ C. 《授时历》‎ D. 《本草纲目》‎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征,具体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数学,做题的方法是解读材料衔接教材。根据材料信息我们可以推知这是一部数学著作并且涉及“量土地、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的内容,体现出实用性的特征。‎ A选项,《石氏星表》是我国早期的天文著作之一,主要是对于恒星的记载领先世界,故排除;‎ B选项,《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实用数学的代表之作,为此B选项正确;‎ C选项,《授时历》是我国古代历法的代表之作,对农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故排除;‎ D选项,《本草纲目》是明朝时期李时珍药物学的著作,不符合题干信息,故排除。‎ ‎16.宋代苏颂受皇命研制新浑天仪,召集翰林院天文院、太史局等各研究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并调用在政府内任职的数学、军械、机械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组建元佑浑天仪象所,历时三年研制成功,铸铜水运仪象台。这反映了宋朝 A. 科研机构设置日渐完备 B. 发展科技服务于农牧业生产 C. 政府主导了科研项目实施 D. 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宋代苏颂受皇命研制新浑天仪,召集……专业技术人员,并调用在政府内任职的……专门人才,组建元祐浑天仪象所”可以看出,宋代政府对于研制新浑天仪非常重视并且参与程度相当高。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不能体现“科研机构设置日渐完备”,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浑天仪是天文观测工具,材料不能体现新浑天仪的研制成功对于农牧业生产的指导作用,排除;D项,材料反映了在研制新浑天仪过程中“召集翰林院天文院、太史局等各研究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是强调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排除。‎ ‎17.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复杂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该学者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 话本和小说 B. 汉赋和唐诗 C. 元曲和傩戏 D. 风俗画和文人画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宋元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化的世俗化日趋明显,风俗画是体现市井风情的作品,是世俗文化的表现;文人画则是体现文人注重内心修养的作品,是高雅文化的表现,故答案为D;结合所学知识,话本与小说都是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具有世俗化的倾向,A错误;汉赋、唐诗与题干所给材料中“宋元以后”不符,排除B;结合所学知识,傩戏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元曲与傩戏中既有高雅也有世俗化的成分,排除C。‎ ‎18.下列四张纪念邮票都以党的重要会议为主题,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 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 B. 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C. 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 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党的重大会议的有关内容。根据教材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等内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开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1992年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党 的指导思想。所以答案选B。‎ ‎19.毛泽东曾说:“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其中所蕴含的基本原则是 A. 群众路线 B. 实事求是 C. 独立自主 D. 党的领导 ‎【答案】B ‎【解析】“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体现了毛泽东根据战场实际,采取灵活的作战策略和军事路线,反映了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故B项正确;群众路线指的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正确处理国共关系的原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党的领导指马克思主义政党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引导和向导作用,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 ‎20.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之所以能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它 A. 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 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 C. 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D. 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新三民主义包含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纲领,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而中国共产党“二大”的最低纲领就是反帝反封建。由此可知国共两党在基本纲领上一致。故C项正确。AB只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之一,排除。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21.“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利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那么强大……假如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怀民族的危机,那么如此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A. 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 B.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 C. 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 D. 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那么强大”可以看出作者重视民力,主张有限制的君权,符合君主立宪派的主张,故C正确;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想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故A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重视民力,反对君主专制,1915年开始新文化运动,BD不符合“最早”,排除。‎ ‎22.下列毛泽东思想或著作的产生与其时代对应正确的是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国民革命时期 B. 《论持久战》——抗日战争时期 C.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解放战争时期 D.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新中国成立初期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产生于土地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论持久战》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故B项正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产生于土地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产生于国民革命时期,故D项错误。‎ ‎23.邓小平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领导了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把中国从混乱引向大治,从崩溃的边缘引向繁荣昌盛。下列关键词组合能体现其治国方略的是 A. 拨乱反正、一国两制、市场经济 B. 科教兴国、依法治国、三个代表 C. 改革开放、两个凡是、韬光养晦 D. 三面红旗、实事求是、共同富裕 ‎【答案】A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实行拨乱反正,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理论,针对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正确;三个代表是江泽民提出,B错误;两个凡是是文革后提出的“左”倾思想,C错误;三面红旗是毛泽东的治国方略,D错误。‎ ‎24.“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革命家吴玉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题的诗。主要是肯定李大钊 A. 是《新青年》的撰稿人 B. 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C. 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D. 猛烈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答案】B ‎【解析】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李大钊在中国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号召知识分子到工农群众中去做宣传和组织工作,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题诗是针对上述史实给予的评价。故答案为B项。为《新青年》撰稿和批判尊孔复古思潮,不能体现“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的含义,排除AD项;发表《文学革命论》的是陈独秀,排除C项。‎ ‎25.“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了 A. 近代学校广泛开展女权运动 B. 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C. 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 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答案】C ‎【解析】材料“女学生抵制“列女传”“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体现的是她们追求“民主”“科学”,反映出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礼教统治地位,故C项正确,B项排除;材料中无法体现出“广泛”,故A项排除;D项说法错误,错在“深入人心”。‎ 二、材料解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九年前,少数同志在日本发起同盟会,定三大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惟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孙中山《在南京同盟会员饯别会的演说》(1912年)‎ 材料二 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其纲领是“本党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统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 ‎——《中华革命党宣言》‎ 材料三 1923年1月,孙中山说:“中国形式上是独立国家,实际比亡了国的高丽还不如……似此,民族主义能认为满足成功否?所以,国民不特要从民权、民生上作工夫,同时并应该发展民族自决的能力,团结起来奋斗,使中国在世界上成为一独立国家。”‎ ‎——《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华革命党将实行民权主义作为宗旨之一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对民族主义的新认识,并分析这一认识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的影响。‎ ‎【答案】(1)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 ‎(2)孙中山认为民权尚未实现;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实行“专制政治”,中华民国有名无实。‎ ‎(3)认识:争取民族自决,实现国家独立。(若照抄材料“发展民族自决的能力,团结起来奋斗,使中国在世界上成为一独立国家”的给分)影响:有助于三民主义的丰富与发展;促进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解析】‎ ‎(1)孙中山旧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即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民权主义即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即为平均地权,之所以说“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也就是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孙中山又将实行民权主义作为宗旨之一,说明当时民权主义还没有实现,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华民国临时宪法被破坏殆尽,由此可以归纳出孙中山认为民权尚未实现;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实行“专制政治”,中华民国有名无实。(3)时间1923年,为大革命之前,结合材料可知孙中山对旧民族主义进行了发展和补充开始明确提出反帝,争取国家的独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并促成了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在此基础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绝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晓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从整体来看,(启蒙运动就是)欧洲的资产阶级在经济发展和自然科学进步的基础上出现的,现在已经成熟了,要求摆脱对传统、宗教、封建势力的依赖,要用自己的理性解放自己,来批判现存的一切。在这场运动中,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他们手中掌握的武器是批判,而批判的标准就是理性。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对此做过精辟的论述:“他们不承认任何种类的外界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等一切都受到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要站在理性的审判面前来,或者辩明自身存在的理由,或者放弃自己的存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什么思想主张?试分析其思想的历史影响。‎ ‎(3)有学者认为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继承与发展,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答案】(1)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就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起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 ‎(2)主张: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权力。影响:①挑战了教皇的权威,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3)继承:启蒙运动主张摆脱传统、宗教和封建势力的束缚。发展:启蒙思想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等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主张。‎ ‎【解析】(1)根据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结合所学从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的经济、文化原因;宗教改革开始于德国的政治原因;启蒙运动兴盛于法国的政治、经济因素进行回答。‎ ‎(2)一问根据材料二“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可知马丁·路德主张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权力;二问结合所学从动摇教会统治、推动思想解放进行分析阐述。‎ ‎(3)根据材料三“欧洲的资产阶级在经济发展和自然科学进步的基础上出现的…要求摆脱对传统、宗教、封建势力的依”从摆脱传统、宗教和封建势力的束缚阐述继承层面;从启蒙运动的目标及提出的理性王国构想阐述其发展层面即可。‎ ‎28.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对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都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宣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通过后,孙中山对宣言的宗旨作了说明。他指出:此次通过宣言,就是“从(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计划彻底地革命”。‎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从(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是指什么责任?“计划彻底地革命”是指什么革命?其指导思想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在第一阶段探索出什么革命道路?结果如何?为实现第二阶段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南方讲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邓小平的南方讲话产生了什么作用?‎ ‎【答案】(1)责任:反帝反封建。革命:国民大革命。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 ‎(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结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措施:经济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根本问题:社会主义本质和判断标准问题。作用:思想解放,为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方向。‎ ‎【解析】‎ ‎(1)联系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国共两党进行国民革命的目的回答“责任”,即反帝反封建。结合所学可知,在新三民主义的思想指导下开展了国民大革命。‎ ‎(2)第一阶段,毛泽东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最终引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中共在经济方面实行三大改造政策,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根据“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可知,邓小平的南方讲话,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作用:邓小平的南方讲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据此回答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