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计48分)‎ ‎1.周公要求统治者要“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主张“仁政”,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 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B. 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C. 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 用礼仪道德遏制人欲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反映的各个时期的儒学家都要求统治者在道德方面以身作则,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故答案为B项。A项内容是道家思想,与儒家学说无关,排除;材料中的说法是对统治者的要求,排除CD项。‎ ‎2.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从本质上看,二者的相同出发点是 A. 实现社会和谐 B. 强调民本思想 C. 巩固统治者地位 D. 促进儒学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中国古代早期的民本思想。荀子主张“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二者的思想都体现了重视民众的民本思想,本质上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者地位。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两者客观上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不是主观出发点;B选项是表象,不是本质;D选项错误,孟子的“民贵君轻”和荀子的“君舟民水”思想客观上发展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民本思想,促进了儒学思想的发展,不是主观出发点。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 A. 重农抑商 B. 强调制度与秩序 C. 厚古薄今 D. 重视道德与人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比较问题的能力。儒家注重等级和名份,倡导“为政以德”,强调“仁”“礼”,注重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法家主张用法制来维护社会秩序,B项是儒家和法家的共通之处。重农抑商是商鞅提出的,A项只符合法家;厚古薄今是道家和儒家的主张,法家主张变革,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C项错误;D项只符合儒家。‎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4.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学说 A. 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 B. 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 C. 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D. 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主张,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家衰败在所难免,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故B排除。材料信息的重点也不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 ‎5.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分析材料及正确理解中国古代法律特点的相关内容的能力。A项为无关项,材料涉及的应该是父亲的权利,不是儿子的权利。B项与史实不符合,宗法观念到现在都还很深。C项为无关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有关内容。西汉以后儒家学说成为独尊的思想,材料中西晋法律的变化体现了三纲五常中的父为子之纲,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晋朝法律特点 ‎6.汉代只有孔子被神化为“圣人”,孟子和荀子仅仅被称为“仁人”。宋代以后,孟子也被称为“圣人”,被尊称“亚圣”。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 宗法制度的瓦解 B. 儒家统治地位的确立 C. 程朱理学的影响 D. 仁政思想的深入人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宗法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瓦解趋势,且孟子地位的提升与宗法制的瓦解也没有必然关系,故排除A项;汉代随着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儒家思想已经确立了统治地位,故排除B项;宋代随着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其影响日益扩大,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孟子的地位也随之提高,故选C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代仁政思想深入人心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实际,故排除D项。‎ ‎7.南宋淳熙二年,朱熹和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在鹅湖寺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史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双方的分歧是在于:( )‎ A. 世界本源之争 B. 理的内涵之争 C. 求理途径之争 D. 理气关系之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陆九龄、陆九渊主张求理的途径是发明本心的,是主观唯心主义,朱熹则是客观唯心主义,即存在求理途径的争论,故C正确;世界本源均是理,是二者的共同点而非分歧,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理的内涵也是一致的,不是分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理气关系是朱熹的思想内容,不是双方的分歧,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8.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中带有早期民主思想色彩。究其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关键在于 A. 抗清斗争高涨 B. 宋明理学兴盛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西方思想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抗清斗争是民族矛盾激化的表现,与民主思想的形成没有联系,故A项错误;宋明理学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思想武器,是早期民主思想所批判的对象,故B项错误;民主思想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中后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发达,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为民主思想产生创造了条件,故C项正确;西方民主思想在鸦片战争之后才逐渐传入中国,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局面·早期启蒙思想的背景 ‎9.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这种情况说明 A. 儒家学者开始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 B. 有识之士反思君主专制制度 C. 儒家经典的权威受到了质疑 D. 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推动了学风的转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信息表明,随着“西学东渐”和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国内的一些文人学者,不再空谈义理,注重实际,主张经世致用。故答案为D项。A项,“开始”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反对君主专制等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儒家经典的权威性变化,排除。‎ ‎10.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主要反映了 A.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B. 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这种演变趋势的主要特征是文学作品逐渐通俗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故A正确;B选项,自然经济在近代逐渐解体,故排除;C选项和D选项与文学作品的通俗化无直接联系,故排除。‎ ‎11.《齐民要术》中“染潢及治书之法”条目中记载黄柏墨汁、硫磺等浸染熏蒸纸张以防止蛀虫或腐朽的方法等内容。这说明 A. 造纸术有了很大进步 B. 木材是主要造纸材料 C. 纸的使用已经很普遍 D. 重视纸的使用和保护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记载黄柏墨汁、硫磺等浸染熏蒸纸张以防止蛀虫或腐朽的方法等内容”可知,材料主要强调了对纸的使用和保护,D符合题意,故选D;材料主要强调对纸的使用和保护,没有涉及到造纸术的技术有很大进步的问题,A不符合题意,排除;木材的确是造纸的原料,但材料没有涉及相关信息,排除B;《齐民要术》所在的南北朝时期纸的使用的确已经很普遍,但是材料并没有涉及到相关信息,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记载黄柏墨汁、硫磺等浸染熏蒸纸张以防止蛀虫或腐朽的方法等内容”,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12.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 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 A. 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B. 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 C. 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 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答案】C ‎【解析】‎ ‎【详解】一定时期的文学总是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价值观,出现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仁”、“忠”、“义”等社会价值观念,故C正确;材料不涉及反封建礼教的信息,排除A;明清小说里的“仁”、“忠”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理学思想不同,排除B;“仁”、“忠”等和民主思想无关联,排除D。‎ ‎13.(2017年天津卷)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 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 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 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 挣脱了文字狱枷锁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可知,“寻求经世之道”、“着意边疆地理研究”、“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议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寻求经世之道”“边患危机”“西方殖民者东来”等,这反映了人们关注社会现实和世界形势,故选A。材料中未体现对传统史学之法的改变,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不符。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向西方学习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以近代中国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考查学生对清末代中国应对社会形势的变化而进行的调整。‎ ‎14.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 A. 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 B. 不符合西学东渐历史潮流 C. 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 D. 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可知是指洋务运动,A不对,洋务运动发挥了作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B不对,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C不对,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天朝上国”观念;D正确,洋务运动单纯引进西方科技不能够使中国富强。‎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因果类型选择题考查的角度主要有分成两种情况:其一由结果推断出原因,题干为结果,选选项是原因。提示语往往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源、主导原因、关键原因、是因为、内因、外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等等。其二由原因推断出结果,题干为原因,选项是结果。提示语是结果是、影响有等等。‎ ‎15.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此举意在 A. 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 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 C. 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 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严复“煞费苦心”的将自然进化论和人类社会伦理学联系起来,其目的是为了宣扬维新变法,而不是为了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故排除A项;《天演论》宣扬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本身就是一种维新思想,谈不上是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故排除B项;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主张进行政治变革,不是传播“中体西用”思想,故排除C项;严复宣扬的理论,成为维新派批判封建顽固派守旧不变、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促进了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选D项。‎ ‎16.某学者说:“‘孔家店’倒了,孔子往何处去?是回到王朝中国,为他重建圣人牌位,还是回到民间社会,确立其文化个体性?”该学者旨在 A. 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B. 支持打倒“孔家店”的提法 C. 主张重建中国的儒学思想体系 D. 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内容可知,新文化运动打倒了“孔家店”,但对孔子的去留问题没有做出规划,说明该学者反思了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张,故选A项;该学者反思了孔子何去何从的问题,并不能体现其支持打倒“孔家店”的提法,也没有体现出其主张重建中国儒学思想体系的内容,故排除B、C项;新文化运动本身就是对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的否定,所以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 ‎17.1925年,《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激进党”(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激进”的表现是 A. 重新解释民族主义 B.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 彻底实现民生主义 D. 极力破坏国共合作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目中的“1925年”、“激进党”(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可以知道当时国民党有了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所以选择A。‎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18.“抗战以来,全国人民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象,大家以为有了出路,愁眉锁眼的姿态为之一扫。但是近来的妥协空气,反共声浪,忽又甚嚣尘上,又把全国人民打入闷葫芦里了。特别是文化人和青年学生,感觉锐敏,首当其冲。于是怎么办,中国向何处去,又成为问题了。”为此,毛泽东发表了 A. 《新民主主义论》‎ B. 《论人民民主专政》‎ C.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D. 《论十大关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为中国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A选项符合题意。《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1949年,B选项排除。《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发表于1923年,C选项排除。《论十大关系》发表于1956年,D选项排除。‎ ‎【点睛】《新民主主义论》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性文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为中国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 ‎19.1956年,中国文化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后不仅许多传统剧目经整理加工后重新上演,而且这年秋天,北京还自解放后第一次上演了莎士比亚著名悲剧《柔密政与幽雨叶》(当时的译名)。由此可知,这次工作会议 A. 贯彻了“百花齐放”的方针 B. 旨在恢复传统的戏曲剧目 C. 促进了文艺创作意识形态化 D. 根除了“左”的文艺路线 ‎【答案】A ‎【解析】‎ ‎【详解】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艺创作呈现繁荣景象,一些传统剧目重新编排上演,莎士比亚的戏剧也上映,故A项符合。 B只是表明现象,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材料未体现文艺创作意识形态化,排除C。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左”的文艺路线逐渐清算,排除D。‎ ‎20.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分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述 A. 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依据 B. 奠定了邓小平理论基础 C. 清除了传统经济观念的束缚 D. 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 “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分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等信息可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打破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看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D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B错误;据材料“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等信息可知,仍然强调计划是经济手段,C错误。‎ ‎【点睛】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1.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 B 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 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 C ‎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 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 D 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 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表格可以知道,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只能体现明代医学成就,不能说明科技水平全面提高,故A项错误。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只能体现康熙帝关注西方自然科学,不能说明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故B项错误。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说明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故C项正确。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缓解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不能说明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故D项错误。‎ ‎22.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这说明苏格拉底 A. 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 B. 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 C. 提倡应该理论联系实际 D. 颂扬格物致知的意义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人必须具有知识,认为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A 项正确。苏格拉底没有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而是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排除B项。材料反映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而不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排除C项。格物致知不是苏格拉底的观点,排除D项。‎ 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苏格拉底的思想,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23.古希腊和中国分别爆发了人类思想上的“造山运动”,下面是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希腊 亚里士多德 ‎ 吾爱吾师 吾尤爱真理 中国 ‎ 孔子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普罗塔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孟子 人之初,性本善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荀子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从上述材料反映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的共同点是 A. 都重视对人类自身或人性的研究 B. 都重视对人和自然的研究 C. 都重视对事物评价标准的研究 D. 都重视对客观世界的研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和“仁者爱人、人之初,性本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可知,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都关注对人类自身或人性的研究,故答案为A项;二者都没有涉及到对自然的研究,排除B项;仅普罗塔哥拉涉及对事物评价标准的研究,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C项;仅亚里士多德涉及对客观世界的研究,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D项。‎ ‎24.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写到:“在文艺复兴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 A. 用理智的旗帜构建美好社会 B. 彻底否定教皇权威 C. 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D. 猛烈抨击封建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可知当时的艺术作品仍然采用的是宗教题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强调人文精神,因此可知当时文人“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C项正确。强调理性和抨击封建专制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典型特征,不是文艺复兴,排除AD。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否定神的价值,而宗教改革的特点才是彻底否定教皇权威,排除B。‎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结合文艺复兴的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 ‎25.马丁•路德说:“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路德的观点 A. 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B. 打破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C. 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D. 反对罗马教会垄断教义解释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欧洲的宗教改革。根据题干中的关键句“俗人都有资格,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道理”说明俗人也可以诵读解释教义,从而打破了教会垄断解释教义。故选D。‎ 考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26.以支持路德教的诸侯和信徒为一方,以罗马教廷及其追随者为另一方,德意志发生了宗教内战。1555年双方签订和约,路德教在德意志取得合法地位。由此可见,马丁・路德改革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A. 宣扬“因信称义”,教徒众多 B. 符合资产阶级的反封建要求 C. 罗马教廷军事实力并不强大 D. 与封建王权实现了暂时结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主张教随国定,王权高于教权,符合各国需求,各国封建统治者予以支持,与教廷展开军事斗争,故D项正确;“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的主要主张,但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来,故A项排除;材料并未体现资产阶级的要求,并且路德教是和封建王权合作,故B项排除;罗马教廷在西方各方面实力强大,故C项不符合史实。‎ ‎27.孟德斯鸠曾不止一次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这反映了他 A. 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 B. 推崇分权制衡下的民主 C 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 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 ‎【答案】A ‎【解析】‎ 材料反映了孟德斯鸠认为自由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法律保护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即是在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分权制衡以及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信息,所以选项B、C不符合题意,排除;强调的是人身自由而非强调政治自由,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8.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对科学提出了迫切要求 B. 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研究已有相当坚实的基础 C. 牛顿个人具有的伟大天才和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D. 同时代的众多科学家的协同一致、通力合作 ‎【答案】A ‎【解析】‎ 生产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基础理论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对科学提出了迫切要求,这是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产生的根本原因,A正确;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不是牛顿力学体系产生的根本原因,排除B;科学家个人的努力也是牛顿力学体系产生的重要原因,排除C;牛顿虽然借鉴了同时代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但在当时条件下并没有达到协同一致,D错误。‎ ‎29.1861年1月,马克思在一封信中说:“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这说明达尔文进化论 A. 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 影响到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 C. 成为了社会革命的理论武器 D. 使科学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1861年1月”“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中可以看出,达尔文的进化论对马克思研究社会科学起到了作用,故B项正确,C项错误;A项是指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故排除;第二工业革命使科学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故D项错误。‎ 点睛:材料“1861年1月”“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是解题的关键。‎ ‎30.下表是1865-1913年美国专利注册情况统计表,该表格反映出美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年份 专利注册数 其中对外国居民颁发数 ‎1865—1869‎ ‎10895‎ ‎283‎ ‎1875—1879‎ ‎13689‎ ‎634‎ ‎1885—1889‎ ‎21666‎ ‎1609‎ ‎1905—1909‎ ‎33220‎ ‎3556‎ ‎1913‎ ‎33917‎ ‎4212‎ A. 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专利发明最多的国家 B. 美国更重视对外国居民的专利保护 C. 美国重视保护科技知识产权并大量引进外来技术 D. 外国居民对美国专利贡献率多于本国居民 ‎【答案】C ‎【解析】‎ ‎【详解】表中只提及了美国,得不出“最多”的结论,排除A项;表格中,对外国居民的颁发数量明显较少,本国居民的专利注册数明显更多,贡献也更大,排除B、D项;表格体现了美国这一时期专利注册总数和对外国居民颁发数量都在不断增长,反映了美国一方面重视专利保护,另一方面注重引进外来技术,故C项正确。‎ ‎31.1836年,果戈理发表了《钦差大臣》。该书描写道,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从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这反映出作者 A. 关注社会并深入剖析现实 B. 强调反封建专制的理想 C. 抨击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 擅长创作荒诞主义文学作品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1836年”“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这一信息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现实主义文学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刻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故A项正确;B项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内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抨击社会现实,而不是抨击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故C项排除;D项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排除。‎ ‎【点睛】“1836年”“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是解题的关键。‎ ‎32.新浪潮电影产生于1958年的法国,一经出现即风靡全球。这类电影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与爱情,主张即兴创作,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下列作品与这类电影表达风格相似的是 A. 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B. 对社会问题的典型再现与剖析 C. 工业化带来的精神满足 D. 对时代的困惑和迷茫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即兴创作”“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是现代主义艺术风格的体现,而现代主义艺术反映了二战后人们的困惑与迷茫,故D正确;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对社会问题的典型再现与剖析是19世纪的现实主义,不符合题意,排除B;C项不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排除。‎ 二、材料解析题(共计5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国政制形式与内容的分割,迫使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深入到思想文化的深层中去寻找国家富强的出路,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不论是新文化派,还是文化保守主义,都对“民主”持有肯定态度,同时,他们对民主的理解和追求方向又不完全相同,可分为激进民主主义、自由派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五类。新文化运动时期,从西方文明寻找到的科学旗帜已超越了自然科学领域,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宇宙人生领域。科学主义作为一种时代思潮取得了舆论上的胜势,出现科学可以解决一切的论调。‎ ‎——摘编自穆克军《文化比较视城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再思考》‎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西方启蒙运动是对传统中的希腊文化的复归,它的反传统并没有打破整个西方文化体系的构架。而中国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肇端于中西文明冲突,是由西方现代性激活的外援性启蒙运动,与中国本土文化传统之间具有深刻的价值断裂性。……西方启蒙运动的中心是对人的研究,把启蒙运动推进到人的主体性层面。与此相比,“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也注意到启蒙张扬个性一面,但由于国家与民族存亡危机,并未像西方启蒙运动一样深入到深层的理性与自由去揭示启蒙意义,而是把启蒙思想定位于科学与民主这样一种外显的范畴。‎ ‎——摘编自骆徽等《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与科学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答案】(1)特点:民主深入到思想文化的深层并与国家富强相结合;知识分子各派对西方民主思想均持肯定态度;出现众多民主派别;科学的内涵向跨领域渗透(或超出自然科学领域);出现了“科学万能论”的论调(或科学主义成为占据舆论优势的时代思潮)。‎ ‎(2)不同之处:西方启蒙运动传承了(或没有打破)西方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或是传统文化的复归);强调人的理性与自由。‎ 中国新文化运动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着眼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强调民主与科学思想。‎ 原因:西方的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理性因素,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来源;17-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反专制王权和封建神权,建立民主政治体制来保障资产阶级的民主与自由。学生只要写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建立民主政治”即可)‎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是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 ‎【解析】‎ ‎【详解】(1)根据“入到思想文化的深层中去寻找国家富强的出路”、“都对‘民主’持有肯定态度,同时,他们对民主的理解和追求方向又不完全相同,可分为激进民主主义、自由派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五类”、“超越了自然科学领域,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宇宙人生领域”等内容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对民主的认识深入到思想文化的深层并与国家富强相结合;都对“民主”持肯定态度并形成不同的派别;对待科学已经超出了自然科学的领域,渗透到社会科学和宇宙人生领域。‎ ‎(2)根据“在某种意义上,西方启蒙运动是对传统中的希腊文化的复归,它的反传统并没有打破整个西方文化体系的构架。而中国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肇端于中西文明冲突,是由西方现代性激活的外援性启蒙运动,与中国本土文化传统之间具有深刻的价值断裂性。”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方的启蒙运动对传统文化基本上持肯定态度,而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则持否定态度。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主要和中西方的文化传统、当时面临的社会背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水平、政治保障等方面的差异有关。结合所学进行作答即可。‎ ‎34.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白鹿洞书院创于南唐。北宋初年,宋太宗御赐《九经》等书于书院,因有朝廷重视,书院得以发展。宋朝书院讲学之风盛行,白鹿洞书院因朱熹和陆九渊等人曾在此讲学或辩论,成为理学思想的传播中心。宋末至清初是中国重要文化摇篮之一。雅典学院是古希腊柏拉图创办的讲学机构,被称为欧洲的第一所大学。画面正中柏拉图和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表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围绕着倾听两位哲人争论的是为数众多的各派古希腊知名学者。‎ 比较图1、图2,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项图片中所反映的学术活动的信息并分别作相关说明。(提示:至少两点)‎ ‎【答案】信息一:都体现出尊重知识(或尊重教育或教育发达)的特点。‎ 说明:前者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集中地,是古代官办学校的补充,是传统文化传承的摇篮地之一;后者体现古希腊私人教育的发展,是古希腊研习知识传播思想的重要场所。‎ 信息二:前者主要是宣扬封建统治思想或文化,后者成为西方奴隶制时代民主思想的摇篮。‎ 说明:前者主要传播封建理学和心学,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后者主要是宣扬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 信息三:前者体现出思想的日渐相对单一僵化,后者体现出思想多元与独立。‎ 说明:前者与封建纲常伦理结合,成为束缚人心维护统治的手段,后者丰富了各派思想内涵,激发了多元思想创新,带动了社会风气自由开放。‎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得分)‎ ‎【解析】‎ ‎【详解】根据“白鹿洞书院”“雅典学院”可得出信息:都体现出尊重知识的特点。说明:根据“白鹿洞书院因朱熹和陆九渊等人曾在此讲学或辩论,成为理学思想的传播中心。宋末至清初是中国重要文化摇篮之一”,说明白鹿洞书院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集中地,是古代官办学校的补充,是传统文化传承的摇篮地之一;根据“雅典学院是古希腊柏拉图创办的讲学机构”“画面正中柏拉图和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围绕着倾听两位哲人争论的是为数众多的各派古希腊知名学者”,说明雅典学院体现古希腊私人教育的发展,是古希腊研习知识传播思想的重要场所。‎ 根据材料,可提出信息:前者体现出思想的日渐相对单一僵化,后者体现出思想多元与独立。说明:根据“白鹿洞书院因朱熹和陆九渊等人曾在此讲学或辩论,成为理学思想的传播中心”,结合所学理学的思想内容和影响,说明白鹿洞书院与封建纲常伦理结合,成为束缚人心维护统治的手段,根据“柏拉图和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表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围绕着倾听两位哲人争论的是为数众多的各派古希腊知名学者”,说明雅典学院丰富了各派思想内涵,激发了多元思想创新,带动了社会风气自由开放。‎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科学传统是沿着两条途径发展的。一条是学者传统,一条是工匠传统。古代中国工匠传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古代中国以发明、创造著称于世,不仅在技术上有着文明遐迩的四大发明,而且在科学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数学尤其在代数领域,天文学在观测资料和观测仪器设置上以及医学实践都领先于世界,对于整个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巨大的贡献。‎ ‎……马克思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犯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大的杠杆。”‎ ‎——摘自赵建军《从古代东西方科学传统的差异看近代科学产生于欧洲的必然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因传统科技的主要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三大发明是怎样“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 ‎【答案】(1)特点:重视工匠精神,具有传承性;注重与生产生活相结合,具有实用性;兼顾科学与技术,涉及多领域,具有广泛性;科技成果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2)火药技术加速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指南针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印刷术有利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兴起,刺激了人文、理性精神的弘扬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解析】‎ ‎(1)版图根据材料“古代中国工匠传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领先于世界,对于整个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巨大的贡献……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工匠精神、传承性、实用性、广泛性、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贡献等方面概括中因传统科技的主要特点。‎ ‎(2)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火药加速资产阶级革命、指南针推动新航路的开辟、印刷术有利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方面说明中国古代三大发明是怎样“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