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0届高三11月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0届高三11月考试试题(解析版)

金华十校2019年11月高三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卷 温馨提示:‎ ‎1.全卷共2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本次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2.全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4页。试题卷分试卷I(选择题)和试卷II(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I和试卷II的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蓝、黑色墨水的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将学校、姓名、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试卷I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选错均不得分)‎ ‎1.鲁国,周朝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首封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下列对鲁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姬姓封国中位居最东 ②春秋晚期孔子诞生于该国 ‎③根据同姓不婚原则,晋鲁两国可通婚 ④稷下学宫因位于鲁国国都稷门而得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鲁国位于姬姓封国最东边,孔子是鲁国人,因此选项A正确;晋国和鲁国都是姬姓,因此③错误,选项C排除;稷下学宫位于齐国,排除④,选项B、D排除。‎ ‎2.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下列对有关秦长城诗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②“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丈高。”‎ ‎③“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④“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疿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 A. 四首诗中④的评价比较全面 B. 四首诗中只有②③认同秦修筑长城具有历史功绩 C. ①④都强调了秦始皇滥用民力,给当时留下了巨大的灾难 D. 因评价标准和评价角度的差异,对同一历史事件会形成不同的评价 ‎【答案】B ‎【解析】‎ ‎①认为长城给百姓造成灾难,②认为秦修筑长城有效的阻止了少数民族南下,③认为长城可以为万世利,可以制中外④评价较为全面,认为修筑长城使得秦朝民怨沸腾,导致秦灭亡,但是长城对后续王朝有利。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②③④较为认同修筑长城的历史功绩,选项B符合题意,为正确选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①④都认识到了秦朝修筑长城属于滥用民力,因此选项C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四首诗是从不同视角和标准对秦朝修筑长城进行评价,因此会造成评价存在差异,选项D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 ‎3.某博物馆拟建秦、汉、唐、宋历史文化展,需要选择一些具备标志性意义的历史信息作为时代标签。下表按照朝代先后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答案】D ‎【解析】‎ 水排出现在东汉,直道是秦朝修筑,交子是北宋纸币,颜体是唐朝颜真卿的书法,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B、C排序有误,排除。‎ ‎4.明代歙人吴长公自幼业儒,父客死异乡后,母令他弃儒业贾继承父业。吴长公遵母命外出经商时说:儒者直孜孜为名高,名亦利也。籍令承亲之志,无庸显亲扬名,利亦名也。不顺不可以为子,尚安事儒?乃今自母主计而财择之,敢不惟命。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弃儒从商”现象的出现,是儒学正统地位动摇的表现 B.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C. 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孝道文化在商业利益的冲击下,逐渐走向消亡 D. 遵从母命“弃儒从商”可理解为对孝悌、敬长等儒家伦理的一种诠释 ‎【答案】D ‎【解析】‎ 材料信息是,明朝吴长公弃儒业贾,他认为儒者求取的名,也是利,自己经商求取的利也是名;顺从母亲心愿才符合儒家伦理。由此可知,这是商品经济冲击下对传统儒家伦理的另一种诠释,故D符合题意;明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没有动摇,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商人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故B错误;C项说法错误,宗族孝道文化没有走向消亡,故错误。‎ ‎5.据三峡地区地方志载“包谷(玉米)送芋(马铃薯)红薯三种作物,古书不载。乾嘉以来,渐产此物……今则栽种遍野,农民之食,全恃此矣”。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乾嘉后,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开始传入中国 B.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逐渐确立 C. 中国日益卷入欧美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外来农作物的传入和传播,使国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乾嘉之后,玉米、马铃薯在中国的情形为“今则栽种遍野,农民之食,全恃此矣”,可见外来农作物的传入和传播,使国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选项D正确;选项A错在“开始”,排除;小农经济确立是在春秋战国,排除B;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C。‎ ‎6.1877年,美国《纽约时报》载:“宜昌作为交通港口的希望仍未完全实现。汉口的外国和清国商人都反对进一步开放扬子江沿岸其他内陆港口,扬子江上的船工们也持反对态度,因为他们都不愿意看到蒸汽火轮抢走他们的生意。”材料表明 ‎①列强侵略范围由沿海深入内地 ②列强渐进式渗透在华势力 ‎③中国传统手工业者受到了冲击 ④近代技术传入催生了民族工业兴起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列强希望将宜昌作为口岸,这遭到汉口外国和清朝商人的反对,而且扬子江的船工也不赞成进一步开放口岸,这说明当时列强侵略的范围已经深入长江流域,而且从其侵略的路径来看,呈现出渐进渗透方式。船工之所以反对,是因为近代生产方式会冲击传统经营方式,导致其原有从业人员失业,因此选项A正确;材料并未反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④错误,选项B、C、D排除。‎ ‎7.19世纪末,在严重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下列属于该时期创办的有 ‎①轮船招商局 ②苏经缫丝厂 ③保兴面粉厂 ④汉阳铁厂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时期兴办的工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形式,②③是这一性质的工厂,选项B正确;轮船招商局和汉阳铁厂是洋务企业,因此选项A、C、D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是通过题干判断这一时期建立工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8.19世纪90年代,一位旅居上海的洋人发现,上海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着巨大变化。下列现象中,他可能看到的有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9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而且当时维新思想正在传播,③④正确,选项C正确;有轨电车和无线电收音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1908年上海首次试行有轨电车,无线电收音机出现时间是19世纪20、30年代,因此①②错误,选项A、B、D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是明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出现时期,以及19世纪9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方面维新思想传播。‎ ‎9.《大阪朝日新闻》报进:5月6日:“学生团体的成员来到最繁华的街上,强迫商店关门。”5月7日:用大号字体突出标题“学生义和团”。5月7日:“特别是像美国人参与经营的中美通讯社发表了国民自决会等排日运动机构的电报和宣言书,借此机会将上海发起的排日运动推广到南方各地。”对上述文字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报道所反映的事件是五四运动 B. 日本舆论认为这是反日排日行为 C. 美国暗中支持和参与了这场运动 D. 这场运动迅速的向南方各地扩散 ‎【答案】C ‎【解析】‎ ‎“美国人参与经营的中美通讯社发表了国民自决会等排日运动机构的电报和宣言书”不能证明美国人支持参与这场运动,选项C符合题意,选择C;根据材料时间集中在5月份,主要的参与群体是学生,矛头指向是日本,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运动应当是五四运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大阪朝日新闻》的报道方向可以看出,日本舆论认为这是反日排日行为,选项B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材料“借此机会将上海发起的排日运动推广到南方各地”可知,运动迅速的向南方各地扩散,选项D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 ‎10.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下列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共发表“八一宣言” ②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③中共满洲省委组建抗日联军 ④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上海抗日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 C. ④②①③ D. ③④①②‎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八一宣言”发表时间是1935年,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是在1933年,中共满洲省委组建抗日联军是在1936年,十九路军在上海抗日是在1932年,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选项C正确;选项A、B、D排序有误,排除。‎ ‎11.抗战时期,《新华日报》以《同蒲路上的爆破队》为题报导:“北战场上全面的游击战争展开以后,日寇全凭控制交通线来维持少数城镇和据点,支撑它无法取胜的侵华战争。势不可挡的游击战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破坏日军赖以运兵和解决后勤补给的交通线。”下列军事行动与该报道反映的战术相似的是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 C. 百团大战 D. 枣宜会战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中“同蒲路”可知,该军事行动主要活动地区为华北地区,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根据所学可知,这是百团大战,选项C正确;淞沪会战地点不在华北,排除A;平型关大捷并未破坏交通线,排除B;枣宜会战地区不在华北,排除D。‎ ‎【点睛】解题关键是通过同蒲路和破坏交通线判断这是中共在华北地区的军事行动,结合所学可判断这是百团大战。‎ ‎1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下列事件发生于1949年的是 ‎①颁布《共同纲领》 ②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③内蒙古成立区域自治机构 ④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发表《共同纲领》,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选项A正确;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③错误,排除B、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时间是1953年12月,④错误,选项D排除。‎ ‎【点睛】基础题,准确记忆1949年重大历史事件即可。‎ ‎13.20世纪,中美两国曾共同发布了“公报”,双方申述各自的原则和立场,都认为要实行和平共处原则和反对霸权主义的威胁。该“公报”签署于 A. 北京 B. 上海 C. 日内瓦 D. 华盛顿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中美两国公报是《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政府经过20多年的对抗,开始向关系正常化方向发展,为两国建交奠定了基础,选项B正确;选项A、C、D均不是公报发表地点,排除。‎ ‎14.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新时期针对台湾问题,大陆曾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两岸共同努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该文件是 A. 《告台湾同胞书》 ‎ B.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C. “九二共识” ‎ D.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阐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主要内容是: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该文件是《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选项D正确;1979年元旦,中国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正式提出实现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时任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宣布停止自1958年以来解放军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选项A与题干描述内容不符,排除;199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高度概括了1979年以来的两岸关系形势、台湾局势和国际形势、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该讲话内容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九二共识核心意涵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 ‎15.1979年5月,国家经济委员会等部门选择8个企业进行试点。其基本内容:改企业基金制为利润留成制;政府给予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试制、资金使用、人事安排、职工奖惩等方面以部分权力;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建立职工代表大会。这次试点 A. 借鉴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 B. 开始实施对外开放政策 C. 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A ‎【解析】‎ 通过试点进行的改革内容可知,这一改革旨在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其内容借鉴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选项A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对外开放政策,选项B排除;1979年尚未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1984年开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选项D排除。‎ ‎16.1990年初,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据此,中央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 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B.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长江三角洲开辟经济开放区 D. 开放上海为沿海开放城市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在上海主要的对外开放举措是开发开放浦东,选项B正确;选项A成立于2013年,排除;长三角作为经济开放区是在1985年,排除C;上海成为沿海开放城市是在198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17.古代某位思想家曾提出:“谈论别人隐私是最大的罪恶”、“奴隶占有制是天然合理的”。下列对该思想家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创办了雅典阿卡德米学院 B. 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C. 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 D. 被马克思称为哲学的创造者 ‎【答案】C ‎【解析】‎ ‎“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奴隶占有制是天然合理的”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根据所学可知,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选项C正确;阿卡德米学院是柏拉图成立的,选项A排除;选项B是智者学派的主张,排除;选项D指的是苏格拉底,排除。‎ ‎18.人类文明的时空创造,历经岁月的冲刷,留下星罗棋布的文化遗迹。观察下图,对图中所示地点的文化遗迹,标注不正确的是 A. ①——图拉真广场 B. ②——圣彼得大教堂 C ③——奥林匹亚遗址 D. ④——雅典卫城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圣彼得大教堂位于梵蒂冈,位置在罗马,②地点是佛罗伦萨,因此选项B表述符合题意,选择B;选项A、C、D标注地点无误,不符合题意,排除。‎ ‎19.18世纪,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切实可行——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近代直接为该共和国政体的建立提供思想基础的是 A. 英国洛克的分权理论 B. 伏尔泰的自然权利学说 C.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D. 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一共和国指的是美国,根据材料“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可知,这里强调的是美国的政体体现了主权在民,这符合卢梭的思想,选项D正确;材料并未强调美国的分权思想,排除A、C;选项B主要指的是天赋人权,与材料强调的主权在民不符,排除。‎ ‎20.2019年是华盛顿逝世220周年,他曾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为美国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下列不属于他首届任期内实行的举措是 A. 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 B. 建立国家银行,活跃国民经济 C. 宣布实行严守中立政策 D. 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严守中立政策是美国在中国辛亥革命时期、二战初期的政策,均不是华盛顿执政时期的举措,选项C符合题意,选择C;华盛顿执政时期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建立国家银行,活跃国民经济,同时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选项A、B、D属于华盛顿首届任期的举措,不符合题意,排除。‎ ‎21.恩格斯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第一提琴也称首席小提琴,是管弦乐队演奏时的核心)。”这句话反映的是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之间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最符合以上论述的“国家”是 A. 19世纪中的英国 B. 19世纪初的德国 C. 19世纪末美国 D. 20世纪末的日本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初期的德国尚未实现统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但是涌现出大量哲学家,符合恩格斯的论述,选项B正确;19世纪中的英国是日不落帝国,不符合恩格斯所说的经济落后,排除A;19世纪末的美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经济发展迅速,不符合经济落后的限制,排除C;20世纪末的日本经过战后恢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重要组成部分,不符合经济落后的限制,排除D。‎ ‎【点睛】解题关键是把握题干限定“经济上落后的国家”,然后结合选项中不同时期所列国家经济和哲学发展情况判断即可。‎ ‎22.中西方美术无论是绘画理论,还是艺术创作,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下列作品与评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A. ①——意境是灵魂,不拘泥于逼真摹写,而注重传达主观情致和神韵。‎ B. ②——集中体现出了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C. ③——以自由为主题,潇洒奔放,宣告新一轮现实主义的到来。‎ D. ④——色彩强烈,富有个性,该画家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 ‎【答案】C ‎【解析】‎ ‎③属于浪漫主义,不是现实主义,C与题意要求相符,选项C;选项A是中国的山水画,追求意境,注重传达主观情致和神韵,选项A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选项B属于文人画,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与题意要求不符,排除;选项D是凡高的代表作,其属于印象派,色彩强烈,富有个性,该画家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 ‎23.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相关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 ‎③航线经过好望角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因此客轮上有电灯照明,而且可以用无线电与外界联络,选项B正确;电视于20世纪20年代发明,因此②错误,选项D排除;客轮航线是横穿大西洋,不需要绕行好望角,因此③错误,选项A、C排除。‎ ‎24.美国学者威廉·夏伊勒认为“如果美国关注欧洲事务,欧洲和平就有了保障。”下列事项不属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介入欧洲事务的是 A. 出台《租借法》 ‎ B. 修订《中立法》,为英国购买军火提供方便 C. 对日本实施贸易禁运 ‎ D. 提出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11月美国修订《中立法》,为英国购买军火提供了方便,这与题干中要求的时间不符,符合题意要求,选择B项;《租借法》指美国免费或有偿提供给法国,英国,中华民国,以及后来的苏联和其他同盟国粮食,军事物资以及1941年至1945年期间提供的武器装备。它于1941年3月11日签署成为法律,并结束于1945年9月,选项A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1941年7月25日,美国政府宣布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本贸易实施禁运,其背景是日本占据了法属印度支那,因此美国的行为属于对欧洲事务的介入,选项C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帮助欧洲复兴,遏制苏联,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试卷II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共52分)‎ ‎25.有学老认为,唐宋之际的社会变革是中国历史从中世向近世转变的转折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官僚政治的特点是君主独裁体制的形成。正如日本学者宫崎市定所说,宋朝的君主独裁政治,是建立在发达的官僚政治体制之上的,把终极裁决权交给皇帝。‎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宋朝的主干力量来自于当时发达的文官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亦得益于日趋完善的科举制度。……宋朝初年,君主们大力发展了科举以及太学制度。……由于采取了这一新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朝廷任用的很多官吏首次来自中部和南部,从而结束了北方人垄断官职的局面。……在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的同时,应科举取士制度而生的士大夫官僚阶层崛起。这一社会统治集团是中国文明独一无二的现象。新兴士大夫官僚阶层的佼佼者往往学富五车。……苏轼的兴趣同样广泛,在艺术领域卓有建树。‎ ‎——根据美国学者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尹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整理 材料三 ‎ ‎ 德国汉学家库恩指出,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文化,宋朝在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如手工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宋代)高品质的印刷和出版等方面都走在了中世纪欧洲的前面。……通过中亚一直连接到伊斯兰教世界的贸易路线和传播交流网络(在19世纪时被称为‘丝绸之路’)使中国的技术转播到了欧洲。‎ ‎——根据德国学者库恩《宋代文化史》、加拿大学者卜正民《哈佛中国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宋代形成“君主独裁体制”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举制度发展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列举苏轼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宋代“开放的城市设计”和“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表现。简述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宋代传播到欧洲的史实,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答案】(1)举措:实行二府三司制,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实行禁军体制,强化皇帝对军权的控制。‎ ‎(2)影响:完善了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皇权;改变了北方人垄断官场的局面;促进了士大夫官僚阶层的兴起,有助于形成文人政治。成就: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北宋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3)表现:“开放的城市设计”:商业场所布局突破了坊市限制,工商业市镇兴起。“全天候的生活方式”: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晓市。科技传播及影响:印刷术在北宋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促进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火药在北宋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导致骑士阶层衰落;指南针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推动了远洋航行的新航路的开辟,迎来了地理大发现。‎ ‎【解析】‎ ‎(1)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期为加强皇权,在中央官制上进行改制,实行二府三司制,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初吸取唐朝藩镇割据教训,实行禁军体制,强化皇帝对军权的控制。‎ ‎(2)影响:根据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亦得益于日趋完善的科举制度”可知,宋代完善了科举制;根据材料“由于采取了这一新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朝廷任用的很多官吏首次来自中部和南部,从而结束了北方人垄断官职的局面”可知,科举制的完善和太学的发展,扩大了统治基础,改变了北方人垄断官场的局面;根据材料“宋朝初年,君主们大力发展了科举以及太学制度”可知,科举制有助于加强皇权;根据材料“应科举取士制度而生的士大夫官僚阶层崛起”可知,科举制的发展促进了士大夫官僚阶层的兴起,有助于形成文人政治。成就:列举苏轼在诗词、绘画和书法方面的成就即可。‎ ‎(3)表现:“开放城市设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所谓“开放的城市设计”指的是宋代的城市不再是按照坊市布局,商业场所布局突破了坊市限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工商业市镇兴起。“全天候的生活方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所谓的“全天候生活方式”指的是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晓市。科技传播及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北宋时期科技成就,如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发明对于欧洲社会转型产生的推动作用。‎ ‎2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知识构建的基础。制作大事年表是培育时空观念素养的有效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法德1871-1971百年大事记(部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19世纪70年代法德两国政体的变化并概括两者的共同点。‎ ‎(2)从1870年到1940年70年间,法国三次(1870、1914、1940)进到德国的入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三次入侵法国的历史事件(战役或计划方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担心德国东山再起,威胁法国安全,结合所学,概述一战后法国寻求安全保障的措施。‎ ‎(3)二战后,法德两国对内致力于经济恢复与发展,对外致力于两国关系从对抗走向和解,从而揭开了法德关系史上崭新的一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法德两国确立的经济发展模式名称。概述1951-1971年间,基于法德和解基础之上的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及其产生的影响。‎ ‎【答案】(1)政体变化:法国,由君主专制政体转变为共和政体,德国由君主专制转变为君主立宪制。共同点: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都是通过立法形式确立民主政体;议会拥有立法权;总统或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总揽行政权力,有任免官员和解散议会的权力。‎ ‎(2)历史事件:1870年普法战争;1914年一战期间,德国实施施里芬计划;1940年德国用曼施坦因方案成功击败法国。措施:修筑马其诺防线;使莱茵区成为非武装区;严厉制裁德国并肢解德国;占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与比利时、波兰等国结成政治军事同盟。‎ ‎(3)经济发展模式:法国:计划指导性经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进程:1951年成立煤钢共同体,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欧共体成立。影响:促进了欧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助于提高欧洲地区的国际地位;使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多极化进程。‎ ‎【解析】‎ ‎(1)政体变化:法国根据所学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属于共和制,而之前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属于君主专制,因此可知,法国的政体变化是由君主专制政体转变为共和政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统一前的普鲁士属于君主专制,1871年宪法规定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因此德国是由君主专制转变为君主立宪制。共同点:根据所学可知,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从两国民主制确立的方式来看,两国都是通过立法形式确立民主政体;从两国的立法权归属来看,两国的议会拥有立法权;从两国元首的权力来看,法国的总统和德国的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总揽行政权力,有任免官员和解散议会的权力。‎ ‎(2)历史事件:根据题干罗列的时间(1870、1914、1940)并结合所学可知,1870年普法战争,德国打败法国;1914年一战期间,德国实施施里芬计划,希望速战速决;1940年德国用曼施坦因方案成功击败法国,最终导致法国在二战期间亡国。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在一战后为维护自身安全,修筑马其诺防线;通过《凡尔赛和约》严厉制裁德国并肢解德国,使莱茵区成为非武装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后法国收回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占有丰富的煤铁资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与比利时、波兰等国结成政治军事同盟,以防备德国。‎ ‎(3)经济发展模式:法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法国实行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计划指导性经济;德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联邦德国实行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社会市场经济”。进程:根据所学知识,列举1951年至1971年欧洲一体化的主要进程,如1951年成立煤钢共同体,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欧共体成立等。影响:从欧洲一体化对欧洲、对资本主义世界以及对世界格局三个角度分析其影响。对欧洲而言,一体化促进了欧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助于提高欧洲地区的国际地位;对资本主义世界和世界格局而言,一体化使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多极化进程。‎ ‎27.16世纪,东西方分别以中国和英国为代表,诞生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两位剧作大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汤显祖(1550-1616年)的戏到作品,以《牡丹亭》最为著名。400年前的明万历年间,正是昆曲发展的黄金时代,因此该剧立刻被搬上了舞台,成为常演常新的经典。现在《牡丹亭》的观众大部分是年轻人,许多人百看不厌,这说明其具有很强的现代性。汤显祖正是通过一个女性对生命和自由的追求,更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意义。‎ ‎2005年4月,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大学首演,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它为昆曲表演艺术开创了新纪元。‎ ‎——根据凤凰网《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人教版《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整理 材料二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是两位同时期的世界级戏剧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下,同样都创作出了脍炙人口超越时空的剧作。……400年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分别离世。他们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同龄人,但又处于两个“平行空间”,山迢水遥。彼此不闻。“交换名片”走在400年后。2016年,中英两国决定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举办了一场名为“跨越时空的对话——纪念文学巨匠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的大型世界巡展。‎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员随笔:《当莎士比亚遇上汤显祖》‎ 材料三 汤显祖的剧作都是在闲暇时光而作……而莎士比亚作为职业剧作家,主要是为了票房收入,为了生存,有时甚至草草写出……汤显祖的剧作家的身份实际上是被后人确立的,因为直到清代汤显祖仍被称作是“填词大家”,并不认可他是剧作家……由此看来无论是从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生平履历还是从他们一生所致力的主要事情来看,他们二人其实并没有多少可以类比的交集,除了表面的二人同一年去世和汤显祖也和莎士比亚一样写过剧作。‎ ‎——摘编自邹元江《为什么汤显祖不是中国的莎士比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朝万历年间昆曲发展的主要表现。简析《牡丹亭》在现代让年轻人百看不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莎士比亚的代表性戏剧作品一部。简述莎士比亚在文艺复兴中的地位和贡献。‎ ‎(3)有人把汤显祖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请选择一种观点,并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阐述你的理由。‎ ‎【答案】(1)表现:艺人精选剧本形成独立的折子戏,表演艺术更加讲究、角色分工越来越细,《红梅记》《十五贯》等新剧作不断涌现。原因:《牡丹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揭示了生命的意义。‎ ‎(2)代表作:《哈姆雷特》。地位和贡献: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成就最大的戏剧家。贡献:莎士比亚的作品使人文精神在英国得到传播,深深影响英国的戏剧创作和文学创作,提升了英国人的人文精神,使得英国的文化走向辉煌;莎士比亚提升了人性的高尚和尊严。‎ ‎(3)不赞成。理由:汤显祖的作品主要受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思想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受到人文精神的影响。汤显祖的作品题材范围狭窄,代表士大夫文化,影响力有限;莎士比亚的作品包罗万象,代表市民文化,深受社会各阶层喜爱。汤显祖的作品遵循戏曲规范进行创作,属于雅文化;莎士比亚的作品广泛采用市井俚语,通俗易懂。由此可见两人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不能将汤显祖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解析】‎ ‎(1)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历年间昆曲艺人精选剧本形成独立的折子戏。从表演艺术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艺人在表演过程中更加讲究、角色分工越来越细。从曲目更新角度看,这一时期《红梅记》《十五贯》等新剧作不断涌现,极大的丰富了昆曲剧目。原因:根据材料“这说明其具有很强的现代性。汤显祖正是通过一个女性对生命和自由的追求,更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可知,《牡丹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因此年轻人百看不厌。‎ ‎(2)代表作: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列举莎士比亚的任意一部剧作,如《哈姆雷特》。地位和贡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成就最大的戏剧家。贡献:从莎士比亚对英国的影响以及对人文主义内涵的丰富两个角度回答。具体而言,莎士比亚的作品蕴含着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其作品在英国的广泛传播,使人文精神在英国得到传播,深深影响英国的戏剧创作和文学创作,提升了英国人的人文精神,使得英国的文化走向辉煌;从莎士比亚作品中对人性的颂扬来看,其提升了人性的高尚和尊严。‎ ‎(3)不赞成。理由:可以从两者作品思想内涵、题材范围、语言表表达等角度分析两者的差异性。从两者作品反映的思想内涵来看,汤显祖的作品主要受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思想影响,而莎士比亚的作品受到人文精神的影响。从作品的题材范围看,汤显祖的作品题材范围狭窄,代表士大夫文化,影响力有限,莎士比亚的作品包罗万象,代表市民文化,深受社会各阶层喜爱。从两人戏剧语言表达方面看,汤显祖的作品遵循戏曲规范进行创作,属于雅文化,而莎士比亚的作品广泛采用市井俚语,通俗易懂。由此可见两人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不能将汤显祖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