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检测:第九单元第3课百日维新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检测:第九单元第3课百日维新

(建议用时:30 分钟) 一、选择题 1.1897 年康有为作《上清帝第五书》,对列强瓜分中国的危险提出警告,认为改革已势 在必行。这是基于( ) A.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B.强学会成立,维新运动准备就绪 C.康有为得到光绪皇帝赏识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充分发展 解析:选 A。1897 年,德国强占胶州湾,随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康有为的第五次上书就是受这一背景的影响。故 A 项正确。 2.由于新租借的土地并没有一个统一名称,所以便把这块土地称为“New Territories”(即 “新领土”),中文名称“新界”,可指为“新的边界”之意。导致“新界”出现的主要国家 是( ) A.日本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解析:选 B。在 19 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英国强迫清政府租借后来称为“新界” 的地区和威海卫。故选 B。 3.“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 署封章皆数十。”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统治者的决策有了大量的依据 B.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 C.君主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 D.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的热烈欢迎 解析:选 B。材料反映的是百日维新时民族资产阶级踊跃参与政权的情况,故 B 项正确。 材料未提及“封章”成为统治者决策的依据,A 项错误。“直达于上”说明 C 项错误。D 项 中“各阶层”的表述错误。 4.19 世纪末,梁启超呼吁中国应“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下列 维新派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活动中,体现了此观点的是( ) A.发起“公车上书” B.改革旧的官僚制度 C.组建强学会 D.成立保国会 解析:选 D。由题干“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可知是保国。 5.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 西所同,而西法可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 ) 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 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C.变更国体的主张 D.大兴民权的意向 解析:选 B。题干“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西法可补我所未及”反映了光绪帝向西 方学习的思想。 6.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洋务派同维新派的真正差异不过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 旧,后者布新同时除旧。”其中,维新派的“布新”措施不包括( ) A.允准旗人自谋生计 B.鼓励官民上书言事 C.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D.普遍设立中小学堂 解析:选 A。本题考查对戊戌变法内容的理解。四个选项都是维新派的改革措施,A 项是 “除旧”的体现,B、C、D 三项是“布新”的体现。 7.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下列选项中不包括在内的是( ) A.废除旗人的特权 B.改革科举制度 C.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D.改变中国的政体 解析:选 D。在变法中,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先前提出的“行宪法,大开 国会”的主张,因此,中国的政体没有改变。 8.1898 年 6 月 11 日,清廷颁布《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 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 ) 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 C.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D.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 解析:选 C。“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 救空疏迂谬之弊”说明戊戌变法为了减少变革阻力,坚持“圣贤义理之学”为其根本,所以 本题答案为 C 项。 9.观察右图,戊戌变法期间,肃亲王请外国军官训练他的儿子们,这 表明戊戌变法 ( ) A.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B.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C.实现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 D.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 解析:选 B。作为亲王,亲自雇外国军官训练自己的儿子,这是受戊戌变法军事改革措施 的影响,这说明戊戌变法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10.维新变法时期张之洞在其所著的《劝学篇》中说:“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 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其基本用意是( ) A.减少变法的阻力 B.竭力拉拢维新派 C.捍卫专制制度 D.投机变法运动 解析:选 C。由“使民权之说一倡……大乱四起”可以看出张之洞反对兴民权,张之洞是 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基本主张是维护封建的纲常礼教,学习西方技术是维护封建统 治的手段,故选 C 项。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西各国,咸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致治固有 本也……而四海之大,万民之众,同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 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 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 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士民皆 得上书。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异同?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 (2)材料三的观点同材料二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概括异同点,原因应考虑经 济因素;第(2)问结合资产阶级软弱性的一面来回答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答案:(1)同:设议院,行君民共体;异:后者还主张开国会,行三权鼎立之制。根本原 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实行政治改革,改善环境,为资 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愿望更加强烈;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学说进一步传播。 (2)变化:不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主张以君权变法。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力量弱小,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康有为变法方法改变,主 张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变革。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 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臣,虽欲 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 戊戌变法一开始,康有为就把改革的通盘计划公开于世,并把矛头公开地明确 地直指他所认为的政敌与传统的官僚体制。当军机处诸大臣问及应如何变法时,康有为首先 主张“宜变法律、官制为先”的基本原则。……光绪皇帝在 103 天的时间内,发布了二三百 条涉及选拔人才、农工商业、裁汰官员、废除科举、财政经济、法律制度、文化教育、军事 国防几乎所有方面的上谕。……康有为力图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办法,来强调孔子的 进化性、平等性、兼爱性与世界大同精神,以现代性的价值观的要求,从实际政治来进行变 法的动员。 ——萧功秦《戊戌变法的再反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变法的主要意图。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解析:(1)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康有为的变革主张进行概括。(2)根据材料二中“把 矛头公开地明确地直指他所认为的政敌与传统的官僚体制”“103 天的时间内,发布了二三百 条……上谕”“强调孔子的进化性、平等性、兼爱性与世界大同精神,以现代性的价值观的 要求”等进行分析。 答案:(1)挽救民族危亡;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2)主要原因:先声夺人的改革声势引起反对派的忌恨;改革措施没有章法,不顾实施条 件,使变法停留在形式上;对孔子的重新解读,引起当时绝大多数士绅精英的反感。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一、本课测评(教材 P135) 1.“百日维新”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提示 (1)政治上,广开言路,精简机构等;(2)经济上,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等;(3)文化教 育上,提倡西学,废除八股,培养人才等;(4)军事上,改革军制,精练陆海军,添造兵船等。 2.为什么说“百日维新”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提示 从变法内容看,光绪帝政治上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经济上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民族 资本主义发展的政 策;文化上打击旧学,提倡新学,但没有采纳康、梁等人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 立制度局等激进主张,因此说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但实际上维新派的实践比 他们的宣言落后了。 二、学习延伸(教材 P135) 问题与思考 在“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没有采纳康有为等人开国会、设制度局等建议,这是为什 么? 提示 主要从光绪皇帝的阶级本质仍然是一个封建社会的皇帝,其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 了巩固封建统治方面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