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卷·2018届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文卷·2018届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6

程溪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历史(文科)期中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其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A.小篆 B.大篆 C.甲骨文 D.隶书 ‎2.29.《红楼梦》中贾府四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A.爱国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3.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道德准则和哲学基础的思想流派是 A.道家、墨家 B.儒家、道家 C.儒家、法家 D.墨家、道家 ‎4.“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A.主张礼法并施 B.重视礼仪教化 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政以德 ‎5.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 加强君主专制 C.完善法律机制 D. 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6.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这反映了知识阶层 ‎ A.积极倡导“君权神授” B.希望君主实行“仁政”‎ C.喜欢空谈纲常伦理 D.为“独尊儒术”不择手段 ‎7.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 A.孟子的“仁政” 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8.《中华历史成语千句文》中写道:“胡服骑射,高见远识。围魏救赵、声东击西”“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屈子行吟,颠沛流离。上下求索,参天地兮。”这些成语 A. 记录西周的统治状况 B. 记载春秋时期的史实 C. 反映战国时期的历史 D. 反映先秦的政治风貌 ‎9. 《有度》:“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使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据下图示,推断材料所述“司南”的直接用途是 A.指明行事准则 ‎ B.揭示磁铁特性 C.规范臣子行为 ‎ D.端正东西方向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10.在唐朝,其诗体现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的诗人是 A、孟浩然 B、杜甫 C、王昌龄 D、李白 ‎ ‎11.下列关于中国绘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 ‎ B.中国绘画历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元朝时期市井的生活 D.文人画能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12.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 ‎ 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 ③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所属哲学范畴和求“理”的方法是相同的 ‎④宋明理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 A.①②④ B.①③④ ‎ C.②③④ D.①②③‎ ‎13.郑观应曾作出了这样的论述,“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其论述 A.指出了学习西方的重要性 B.揭示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C.触及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D.反映了知识阶层改造传统思想的迫切愿望 ‎ ‎14.19世纪末,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了救国探索的道路。其中康梁维新派要在中国变法维新,他们对社会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 C.明确“中体西用”思想    D.宣传君主立宪制 ‎15.近代某思想家在其言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该思想家的观点是 A.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完全照搬西方文化 B.认为中西方文化各有各自独特的体用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主张中体西用 D.认为中体西用在当时不被人们所认可 ‎16.严复认为近代中国一个政治派别的主张是“大抵务增其新,而未尝一言变旧,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这一政治派别 A.提出发展工商业、与外国商战 B.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D.提倡在中国实行文学革命 ‎17.观察下列图片,‎ ‎ ‎ ① ‎《新民主主义论》 ②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③《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④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提纲的手迹 关于毛泽东发表以上理论文章所属的历史时期,表述正确的是 A.①发表于土地革命时期 B.②发表于国民革命时期 C.③发表于解放战争时期 D. ④发表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8.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材料中不能反映的是 A.契约立国 B.人民主权 C.以法治国 D.君主立宪 ‎ ‎19.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C.指出资产阶级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20.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1.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相反,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帝国主义势力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导致社会道德沦丧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的变化 C.要用新文化取代旧文化才能胜利 D.革命导致列强势力进一步壮大 ‎2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根本保证。“百家争鸣”主要针对 A.学术领域 B.政治领域 C.经济领域 D.艺术领域 ‎ ‎23.中国向空间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试验……播放的“东方红,太阳升……”的乐曲响彻宇宙。美、苏等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被打破了。这次成功的试验是指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 ‎24.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张爱萍将军说:“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句中的“人家”和“狗”在当时主要是指 A.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 ‎ B.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 C.占据和控制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当局 ‎ D.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 ‎25. 下图是1992年上半年的一张报纸,上面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 (头版头条:“东方风来满眼春”)‎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 C.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非选择题。(4题,共50分。)‎ ‎26. (15分)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作为我国正统的意识形态,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儒家思想也历经沧桑。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 材料言论 言论者 思想核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孟子 A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B ‎“存天理,灭人欲”‎ ‎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 C (1) 根据上面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3分)‎ ‎ 材料二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2)据材料二,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汉代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 材料三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3)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4分)‎ ‎ 材料四 截至2010年,中国已在9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派出教师3000余名,注册学员人数达30万。英国在2012年增长到20所孔子学院和63间孔子课堂,此外,还有20多所大学在“排队”申请希望能早日开设孔子学院。 ——摘自新华社报道 (4)从儒学不断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儒家思想对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2分)‎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 ‎ 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先民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了专制者游玩的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船和运送皇粮的漕船。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中国有远航,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没有显而易见的深远的促进作用。‎ ‎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的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日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并再举—个例子加以说明(不能引材料中的史实) 。(4分)‎ ‎ ‎ ‎(2)材料中所提到的火药与罗盘针的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 (4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 (4分)‎ ‎(4)科学技术在西欧和中国的不同作用说明了什么? (2分)‎ ‎28.(10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 材料一 ‎ ‎ 魏源 李鸿章像 康有为像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图片分别简述三人所代表派别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的主要观点;(2分)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2分)‎ ‎(3)上述二则材料反映出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3分)‎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29. (11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清华学堂成立,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1934年,清华大学发展为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十六个系的综合性大学。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和人文方面的通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至少、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逐步恢复和重建了文科院系。‎ ‎——《清华大学校史稿》‎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行胜于言 材料二  我们国家,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的主力军,中央作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 ‎——《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概述建国后清华大学的两次院系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4分)图二所示清华校训和格言蕴含着怎样的人才培养理念?(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为什么把发展教育作为战略重点之一。 (2分)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3分)‎ 程溪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中测试答案 ‎1---5: C B B A B 6--10: B D C D D 11--15: C A C A B ‎ ‎16---20: B D C D C 21—25: C A C A A ‎26、(1)A.孟子;民本或仁政; B.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C.王阳明;“致良知” (3分) (2)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地位: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4分) (3)标准:百姓的忧乐。(1分)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1分)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2分) (4)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儒学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他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3分)‎ ‎(5)儒家思想包含的传统美德仍具有现实意义。如仁爱之心、尊老爱幼、关爱生命、孝顺父母、体谅别人、尊重他人等美德。(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义轻利”、“诚信为本”)(2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27:(1)特征:一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这些成就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2分) 例子:印刷术和造纸术可以促进文化新发展亦可用来大搞迷信活动;儒家思想核心是 “仁”、“礼”,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社会,也可以被统治者改造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2分,其它例子,只要言之有理同样给分)‎ ‎(2)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到热兵器时代,利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 指南针的使用,使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加强世界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欧洲人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4分)‎ ‎(3)原因:①封建统治思想的束缚和完备的封建制度;‎ ‎②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4分)‎ ‎(4)认识: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2分)‎ ‎28.(1)思想主张: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李鸿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康有为: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3分)‎ ‎(2)主要观点:提倡民主科学,反对旧礼教、旧政治、旧文学;民主科学是中国摆脱一切黑暗的唯一武器;(2分)评价:积极: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局限:但是对待中西文化上具有绝对肯定与决定否定的片面性。(2分)‎ ‎(3)演变过程: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过程(或由器物层次(技术层次)到制度层次再到思想层次的过程)。(3分)‎ ‎29.(1)第一次:1952年.从综合性大学变为单一的工科大学。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2分)第二次:改革开放后,恢复、重建文科院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分)理念:德才兼备、自立自强、注重实践。(2分)‎ ‎(2)原因: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的后劲大小,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2分)措施:加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成人教育;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提出三个面向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启动希望工程。(任意两点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