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 1.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其共性是( ) A. 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B. 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 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D. 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2.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这反映出( ) A. 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B. 孟子反对孔子的思想主张 C. 仁政成为当代的核心价值观D. 孔孟政治理想不符合当时时代要求 3.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其用意在于( ) A. 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B. 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C. 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D. 探究人性发展本原 4.有学者借用数据库方法,统计了两汉时期反映社会观念的一些关键词在汉代代表性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取前七位,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西汉是“道”“义”“礼”“平”“利”“法”“孝”,东汉是“道”“平”“礼”“法”“义”“孝”“信”。这一现象说明两汉社会( ) A. 以孝选官保证了政府的人才需求B.礼法并用教化为重 C. 道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信仰D. 公平观念导致功利思想消亡 5.下列各项对下表数据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 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 A. 宋明理学取得官方的正统思想地位B.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 C.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思想控制强化D. 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与改进 6.南朝时期,策试成为君主选官用人常用之制;北朝进行了比南朝更为隆重的策试,北朝后期,还出现了被举荐者因策试未过而落选的情形,士人自由投考的情形也较南朝更多。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反映出( ) A. 北朝制度比南朝更加先进B. 门阀世族势力的不断强化 C. 制度进化适应社会发展需要D. 科举制度产生是必然趋势 7.元朝行省制度的问世,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稳定、成熟的建制”,出现了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这说明行省的设置( ) A. 严重制约地方自主性B. 形成地方威胁中央局面 C. 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8.古希腊一则寓言:“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朋友熊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蚊蝇。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离去。熊被激怒了,当这只苍蝇再次落在隐士的头上时,熊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了下去……,”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 A. 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 B. 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无知是导致罪恶之因 C. 世间上根本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D. 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9.意大利的彼特拉克非常注意塑造自己“创新者”的形象,他说:“给在世的人一个恰当、正确的好名声,在他死后,就会升入天堂,获得永生。”他这一说法的意义在于( ) A. 否定宗教神学的至高无上B. 实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 反对忽视公共道德和倡导追求功利D. 体现出对理性主义的崇拜 10.1517年,马丁·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宗教改革的开始。下列不属于“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的是( ) A. 没有教会的传统,上帝的话在世界上就不会有很大的力量 B. 那些因购买赎罪券而确信自己得救的人,将同他们的教唆者一起受到永罚 C. 基督徒须知,周济穷人,或贷款给缺乏的人,比购买赎罪票好得多 D. 教皇除凭自己的权柄或凭教条所科的惩罚以外,既无意义也无权 11.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状态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身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这表明孟德斯鸠对自由的看法是( ) A. 自由是人的一种心境体验B. 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的约定 C. 自由的条件是安全有保障D. 自由是法律许可范围的自由 12.有一些思想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张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他们可能是( ) A.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B. 西方人文主义起源时期的先贤 C.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D. 明清时期进步的思想家 13. 图表为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的对比。这反映出当时东西方( ) A. 科技发展水平不同 B. 文化间的交流加深 C. 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D. 政治体制本质差异 14.中国山水画家在创作上讲究“物我合一”,唐代画家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理论。“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这表明他( ) A. 主张绘画要有必要的内心修行B. 主张绘画要专心致志 C. 主张绘画要对大自然细心观察D. 追求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 15.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是( ) A. 批判近代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B. 指出当时宣传启蒙思想的缺陷 C.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D. 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16.据资料记载,戊戌政变后,康有为、黄遵宪等逃往上海英租界避免了杀头之祸。而革命党人更是把上海租界经营成活动据点、宣传中心和逃避清廷迫害的避难所,由此可见( ) A. 租界享有独立的司法权 B. 清政府放弃租界主权 C. 租界成为反清活动中心 D. 各国均支持反清活动 17.1898 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 ) A. 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 B. 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 C. 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D. 反映工业革命对中国的深刻影响 18.晚清知识分子冯激生活在洋务运动最激烈的时代,自小就好读经世书和西学书,用自己学到的西方近代光学知识注解《墨经》,用西方近代矿物学知识和化学知识注解《管子》,希望通过自己的解释能够证明西学和中学是相通的。冯激这些努力( ) A. 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 B. 有利于推动当时向西方学习 C. 为学习西方找到科学的依据 D. 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 19.辛亥革命初期,革命党人认为要解决当时南北对立僵局,“非袁(世凯)不可”。但到清帝退位后,袁世凯即将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革命党人又认为“非限袁不可”。“限袁”采取的主要设想是( ) A. 参议院决议临时政府定都南京B.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C. 要求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D. 南京临时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 20. 1916年春,陈独秀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说:“今之所谓共和、所谓立宪者,乃少数政党之主张,多数国民不见有若何切身利害之感而有所取舍也。……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曰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陈独秀的主要目的是( ) A.批判国民的愚昧和落后境况B. 倡导国民革命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 C. 提倡民主思想启蒙民众D. 揭露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 21.陈独秀在《复辟与尊孔》一文中说“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委人强欲以不适于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材料表明陈独秀( ) A. 主张弘扬儒家文化中的治国治世之道 B. 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 C. 否定儒学教条主义但不反对儒学本身 D. 倡导文明进化必须全盘否定儒家文化 22.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 A. 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B. 改变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C. 导致中英两国政治改良D. 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 23.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 “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B.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C. “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称:“中国……贫乏之农夫,劳苦之工人所在皆是。因其所处之地位,与所感之痛苦,……其要求解放之情至为迫切,则其反抗帝国主义之意亦必至为强烈……国民党于此,一方面当对于农夫工人之运动,以全力助其开展,辅助其经济组织,使日趋于发达。”这表明国民党意识到( ) A. 通过联俄改善外部环境B. 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性 C. 改善民生是其首要任务D. 革命成功需要发动民众 25.《邓小平理论与“东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一文指出,邓小平理论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而“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着重阐述了( ) A.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B. 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C. 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D.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26.批判现实主义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则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如果这种观点成立,“你既有能力而且也愿意描绘人类如你所见的”所指的作者及作品应是( ) A.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B.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C. 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D. 毕加索《格尔尼卡》 27.美国1787年宪法第4条第1款规定:“各州对其他州的公共法令、记录和司法诉讼程序应给予完全的信任和尊重。”第2款规定:“每州公民应享受其他各州公民所有之一切特权及豁免权。”这些规定( ) A. 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B. 保障了地方各州的权力 C. 有利于美国人口的流动D. 有利于黑人奴隶的解放 28.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说:“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这一观点( ) A. 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 肯定了中国抗击侵略的正义性 C.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D.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29. 19世纪初期,超过六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必须通过市场来获得口粮,这些人口包括了1000多万户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农户;同时,中国一半以上的农户不织布,必须从市场上购买所需要的棉布。反映了当时( ) A. 农村商业化趋势加强B. 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C.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 全国性市场已经形成 30.有学者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哥伦布大交换",认为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也是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从这个角度来看,下列不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给美洲带来的影响( ) A. 给美洲带来了新的疾病B. 使美洲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 C. 改变了美洲人的生活方式D. 给美洲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31. “17世纪和18世纪末的荷兰人没有选择现代化道路。他们没有迷恋于持续的增长,也没有注重定向问题——即成为‘西方理性主义专有的’标记的精神问题。他们却保持着——经纪人的理想。”材料认为荷兰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上贸易垄断权的丧失B. 没有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C. 过度扩张并卷入欧洲争斗D. 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民族国家 32. 1905年天津《大公报》发表文章说: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即如那名山胜水、……各种景致、各种情形……种种事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电影……实在是欧美各文明国学问美术进化的一种大表记。……要说顶有意味,更是那讽劝讥诮的故事,叫人看了能够刺激国人的神经,感到人的善念。文中作者认为( ) A. 电影已成为大城市中重要的娱乐形式 B. 电影广泛地影响着广大民众的生活方式 C. 电影作为新兴娱乐方式一开始就受到国人的欢迎 D. 电影兼具娱乐、开阔视野和教育国人的作用 33. 1929-1933年期间,胡佛内阁财长梅隆指责苏联以低于成本价格在美国市场出售火柴,损害了美国的火柴制造业。农业部长海德向报界发表谈话时说:苏联的小麦倾销导致美国农民的贫困。这反映( ) A. 美国对经济危机缺乏深层反思B. 苏联的自由贸易给美国带来灾难 C. 意识形态阻碍了美苏经济交往D. 美国把国内失业归因于苏联政府 34. 19世纪60年代,广东传统手工工艺生产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至香港,再运回广东销售。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起步艰难B. 国货工艺水平低不如洋货受民众欢迎 C. 半殖民地背景下中国经济贸易的窘境D. 外国商品税务负担轻成本低 35.有学者道:“我们有必要将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共产革命视为中国革命过程中相互衔接、演进的三个阶段,如同一曲戏剧的三个场次。”此处所说的“衔接、演进”主要反映在( ) A.对守旧势力进行无情革命 B.将反帝爱国作为革命目标 C.把夺取政权作为奋斗方向 D.以爱国知识分子为主导力量 36.鲍盛刚指出,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从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模式中可以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A.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目的B. 社会主义经济排斥资本主义经济 C. 经济发展模式趋同化态势的加强D. 不同发展模式应该互相学习借鉴 37.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院系调整前 院系调整后 院系调整前 院系调整后 法学院 建筑工程系 理学院 动力工程系 农学院 土木工程系 航空学院 电机工程系 文学院 水利工程系 无线电工程系 工学院 机械工程系 石油工程系 A. 国家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B. 适应国家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C. 适应“211工程”建设的需要D. 有计划地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38.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 时间 1977年 1979年 1984年 1988年 2008年 2011年 录取率% 4.8 6.1 28.7 24.6 57 72.3 表中数据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 A. 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B. 在曲折中逐渐发展起来 C. 短时间实现了普及目标D. 录取率与经济发展一致 39.1978年以来,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调动,改变了生产者对生产漠不关心的局面,农村形势大好,也出现了一些前进中的新问题,亟待解决。如:生产者的经济活动加强了,基层组织的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如何适应。这表明( ) A. 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B. 要强化现有的基层行政组织 C. 要把农业生产纳入计划轨道D. 人民公社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40.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城市化路径可以概括为“双轨城市化'即“自下而上城市化”和“自上而下城市化”。其中与“自下而上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的是(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 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第Ⅱ卷 二、填空题(41题16分;42题12分;43题12分;共40分) 41.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故谓人有男女之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藏书》《焚书》 材料二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或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三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史在西方现代化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及据材料二概括孟德斯鸠的主张。(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与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在内容与实质上有何不同?并分析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8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特点。(4分)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培根表示自己渴望成为新的知识世界的哥伦布,穿过直布罗陀海峡两岸的悬崖(旧知识的象征),驶入大西洋,以寻找新的、更有用的知识。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康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一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材料三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穿过直布罗陀海峡,驶入大西洋”带来的贸易格局的变化。概述“地理大发现”对传统的思想挑战的表现。(3分) (1)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在推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原因。(5分)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当时英国与世界的贸易关系,并分析其对英国国际政治地位的影响。(4分)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下面图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市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5ADCBC 6-10CDBAA 11-15CACDB 16-20ACBDC 21-25CBBDD 26-30BCDAD 31-35BDACB 36-40DBADB 41.(1)李贽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反对以孔子标准来判断是非);反对歧视妇女。(2分) 孟德斯鸠主张:分权;权力的制约与平衡(2分) (2)不同:明清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单未提出新社会制度构想;西方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制度,提出了新社会制度构想;明清进步思想仍属于封建儒学范畴;西方启蒙思想属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4分) 主要原因:中国明清时期——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稀疏缓慢,未形成资产阶级,而且科技滞后;西方启蒙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然科学发展较快,资产阶级力量壮大。(4分) (3)历史条件: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2分)。 特点: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形成,带中西文化融合的特色。(2分) 42.(1)变化: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1分) 挑战:证明“地圆学说”的正确性;直接冲击神学理论,沉重打击教会的权威,证明人具有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激发人们探索科学的热忱。(2分) (2)原因:有制度和政策保障;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出大量廉价的工业品);拥有强大的海军;在交通革新上领先;对外殖民扩张,拥有最多的殖民地。(5分) (3)贸易关系: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是世界贸易中心。(2分) 影响:巩固了英国的殖民帝国地位;加剧了英国与其它列强间的矛盾。(2分) 43.示例:观点:中华文化创新精神源远流长 角度一:文化理念的达变求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派站在不同角度提出了新的思想,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体系;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4分) 角度二:制度建构的济世经邦: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辛亥革命创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角度三:技术创新的独具匠心: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并且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角度四:文明气度的纳新接远: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朝鲜、日本等国交流频繁, 兼收并蓄,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面对内忧外患,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结论:中华文化自古至今富有创新精神,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共1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