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8-26近代前期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作业)
核心素养测评 二十六 近代前期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40分钟 85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0·六安模拟)仲伟民在《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一书中认为:(鸦片战争前)与中国人沉迷于鸦片迷雾之中萎靡不振、日趋堕落相反,茶叶成为英国人日常必需消费品,英国人痴迷于茶叶清香、提神的功效。“一杯甘甜温热的茶可以让人心情舒畅,重新恢复精力。在以人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时代,一杯美好的茶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的重要推动力……”这种比较,最能说明的是 ( ) A.中英两国传统文化对各自前途的影响力 B.英国工业革命推动力 C.中英两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 D.中国茶叶出口的起源 【解析】选C。题干反映了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地位的变化,中国日趋衰落,英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故选C。题干没有提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故A错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推动力应该是市场,因为市场进一步扩大使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B错误;题干没有体现中国茶叶出口的起源,故D错误。 2.1855年10月6日,上海福利洋行在《北华捷报》登载广告:“大量出售高品质加利福尼亚面粉,每袋五十磅,极便家用,每袋四元。另有最高品质火腿和奶酪,高档饼干、咖喱粉以及酱料,切条芒果酱,大量鞋、靴,大小灯罩和烟囱,以及其他各式商品。”材料表明 ( ) A.西洋商品大量涌入上海市场 B.民族资本涉业范围十分广泛 C.近代广告业由此开始并发展 D.国人饮食习惯发生深刻改变 【解析】选A。从题干可知,上海出售各种外国商品,故选A;题干只体现外国商品的种类多,并未体现民族资本涉业范围广泛,故B错误;C中“开始”没有体现;不能从上海一个洋行的广告就说明国人饮食习惯发生深刻变化,故D错误。 3.(2020·南阳模拟)中国某思想家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指出:“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此次战争结束后 ( )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日本打败了中国,占领了朝鲜——中国最亲近的藩属国,使威海卫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因此它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A与鸦片战争相关,B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C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相关,D出现于甲午中日战后《马关条约》的签订。条约规定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有利于列强加深对华资本输出。 4.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这反映了 ( ) A.列强侵华方式变化 B.中国开始沦为外国的商品市场 C.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D.传统手工业破产 【解析】选A。依据题干信息“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可知是以资本输出为主,改变了此前以商品输出为主的侵略方式,故选A。B“开始”错误,沦为外国商品市场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整个中国近代自然经济一直在解体中,并未完全解体,故C错误;题干只反映传统手工业的变化,并没有破产,故D错误。 【加固训练】 1894年,外资在华投资各部门的分配情况是工业占11.93%,航运业占11.7%,贸易、商业、保险占44.69%,银行业占23.52%。其中,船舶修造业和出口商品加工业等工业企业占工业投资总额的70%以上。这种投资结构说明 ( ) A.投资领域广泛且投资合法化 B.投资目的开始转向资本输出 C.外资限制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D.投资的主要目的是扩大贸易 【解析】选D。由材料中的数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投资结构说明投资的主要目的是扩大贸易,所以D正确。 5.下表反映的是1895年与1913年中国进出口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 ( ) 1895年 1913年 货物性质 中国 进口 1.7亿两 5.7亿两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 出口 0.28亿两 1.66亿两 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占96%,工业品占4% A.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B.贸易逆差得到扭转 C.民族工业发展落后 D.经济逐渐丧失独立地位 【解析】选D。题目表格中数据显示了中国进口和出口的大幅度增加,出口和进口的货物结构表明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故D正确。 6.(2020·唐山模拟)19世纪60年代,船政大臣沈葆祯给福州船政局制定的管制办法规定:“佣工、杂作各有健丁,每日八九百人,非以兵法部勒……则散而难稽,呼而不应,于是每十人以什长一人束之,每五什长以队长一人束之,特派勤能之武弁统焉。”这一做法 ( ) A.借鉴了西方近代企业管理制度 B.强化了政府对军事工业的管理 C.开启了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进程 D.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解析】选B。由题干信息“于是每十人以什长一人束之,每五什长以队长一人束之,特派勤能之武弁统焉”可知福州船政局加强了管理,故选B; 没有涉及借鉴西方近代企业管理制度,故A错误;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对企业的管理,没有提到中国工业近代化,故C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洋务企业的影响,故D错误。 7.1878年,李鸿章主持筹建了上海机器织布局。1893年,上海机器织布局因失火焚毁,盛宣怀受命主持重建,后将其改名为上海华盛纺织总厂。之后由于经营失当,亏损连年。1901年以后,盛宣怀通过出售、转租、更改厂名等方式,逐步将其据为己有。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命运 ( ) A.揭示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B.体现了洋务派追求“自强”“求富”的目标 C.是近代洋务企业发展坎坷的一个缩影 D.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上海机器织布局建立后经历了焚毁、重建、亏损,最后被盛宣怀据为己有的过程,这从侧面反映了洋务企业发展坎坷,故C正确。 【加固训练】 1896年汉阳铁厂由“官办”改为“官督商办”,盛宣怀任督办。为解决钢铁销路问题,盛宣怀上奏请求“嗣后凡有官办钢铁料件,一律向鄂厂(即汉阳铁厂)定购,不得再购外洋之物”。对此举解释最合理的是 ( ) A.促进了钢铁工业的长远发展 B.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摆脱了列强对中国铁路修筑权的控制 D.增强了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信心 【解析】选A。“1896年”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当时已兴起“实业救国”的热潮;汉阳铁厂由“官办”改为“官督商办”,并由盛宣怀任督办, 体现了汉阳铁厂性质的变化;“凡有官办钢铁料件,一律向鄂厂(即汉阳铁厂)定购”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钢铁工业的长远发展,故A正确。 8.近代以来,1898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经过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资本不断增加,到1911年为止,该厂获利370多万两白银,1917—1921年连续获利560多万两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路,1923年秋,大生纱厂因无款采购棉花一度停工。这一现象说明了 ( ) A.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 【解析】选D。根据题文中“1917—1921年连续获利560多万两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路”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障碍主要是帝国主义,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的时候,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当战争结束,列强卷土重来时,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萧条,所以民族独立是前提,故D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思想解放,故A错误; B是民族工业的特点,C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但与题干信息无关。 9.(2020·重庆模拟) 1881年,上海织布局获得了“如在上海本地零星销售,应照中西通例,免完税厘;如由上海迳运内地及分运通商各地,转入内地,应照洋布花色,均在上海新关完一正税,概免内地沿途税厘”的特权。这一特权在当时( ) A.利于提高国产“洋布”的竞争力 B.旨在抵制外国棉布在华倾销 C.阻碍了私营棉纺织业的发展 D.表明政府加强了对海关控制 【解析】选A。依据材料可知,上海织布局是使用近代机器生产国产“洋布”的洋务企业,它的商品在本地销售时免征厘税,在外地销售时“概免内地沿途税厘”,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形成一定的价格优势,提高国产“洋布”的竞争力,因此A正确。B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这特权的主观目的是促进洋务民用企业的发展,提高国产“洋布”的竞争力,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棉布在华倾销,只是该特权的客观效果,不是主观目的;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给予洋务民用企业减免税厘的特权,并未体现其对私营棉纺织业发展的阻碍;D错误,材料并未表明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控制。 10.下面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下表的解读比较全面的是 ( ) 时间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 281 77 969 23 — — 4 250 100 1885 3 071 40 3 923 51 714 9 7 708 100 1911 4 810 16 20 441 69 4 445 15 29 696 100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C.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并发展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解析】选C。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849—1911年, 工商杂税收入上升,说明近代企业有所发展,故C正确;B、D包含在C之中;清政府的农业税数额变化不大但比重迅速下降,反映了小农经济逐步解体,而不是开始解体,故A错误。 11.(2020·天水模拟)1901 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大臣建言献策。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这反映了清政府 ( ) A.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 B.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民族经济 C.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 D.注重社会变革应对统治危机 【解析】选D。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就已经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故A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具体的经济政策,无法得出B中的结论,故B错误;戊戌变法主张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1901年的新政还未涉及变革政体的信息,故C错误;根据“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大臣建言献策”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实行变革是因为面对统治危机,不得不进行变革,故D正确。 12.丁文江在《五十年来之中国矿业》中指出:民国三至七年,南方金属矿与北方煤矿在产额产值上均有了飞速发展。“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后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作者认为南方金属矿业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是 ( ) A.欧洲列强的卷土重来 B.企业的生存环境恶劣 C.工人的整体素质较低 D.技术与组织管理落后 【解析】选D。从材料“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改革无术,失败接踵”可知,南方金属矿业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是土法开采的技术落后和组织的管理不善,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20·平顶山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6年开始有两艘外轮在香港、广州间从事运输业务。1862年美国旗昌洋行出资100万两在上海创办了“旗昌轮船公司”。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为洋人占尽”的严峻局面。 ——《早期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崛起》 材料二 1876年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折,上海轮船招商局并购美商旗昌的轮船公司。这样,招商局的船就从头一年11只11 854吨,猛增一倍多,达到轮船29只,并使各通商口岸进出中外轮船对比数从0增加到36.7∶63.3,以后国家涉江浮海之货船,更是半皆招商局旗帜。舆论给了很高的评价,说这是千百年来创见之事,近代商战第一捷。 材料三 1895年,浙江宁波绅商最先创办了对外海商轮局和永安商轮局,得以航行沿海和内河。此后,福建、广东、广西、上海、苏州、杭州、镇江、湖北、湖南以及山东、天津、吉林等地商轮公司或轮船局相继开办,据统计,1895—1900年间,各地先后开业的小轮船运输业约100家,加上原来的一些商轮企业,除去中途停业者外,到1900年继续营业的约有80家,轮船约有440艘,总吨数约10 000余吨。 ——《中国近代航运业之演进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9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商战第一捷”的历史意义。(8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后我国航运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原因。(8分) 【解析】第(1)题,材料一反映了近代列强在我国创办轮船公司且赚取巨额利润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我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附庸,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大量在华特权。这一现象使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中国也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对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阻碍。第(2)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企业,并购美商旗昌轮船公司这一举措打破了列强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的扩张,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第(3)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三“福建、广东、广西、上海、苏州、杭州、镇江、湖北、湖南以及山东、天津、吉林等地商轮公司或轮船局相继开办”可知,这一时期商轮公司或轮船局创办的地域范围大;根据“各地先后开业的小轮船运输业约100家,加上原来的一些商轮企业,除去中途停业者外,到1 900年继续营业的约有80家,轮船约有440 艘,总吨数约10 000余吨”可知这一时期船厂和轮船数量增加。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取得了在华投资办厂的特权,因此,清政府也相应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同时,民族危机加深,实业救国的思潮推动了这一时期民族企业的创办。 答案:(1)原因: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航运特权。(2分) 影响:便于列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冲击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阻碍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7分) (2)打破了列强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局面;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扩张;有利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8分) (3)特点:商轮公司或轮船局创办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船厂及轮船数量增加。(4分) 原因: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4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反映出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重大历史现象。话剧的梗概如下: 第一幕 戊戌政变后的某个上午,裕泰茶馆开业,掌柜王利发迎接各路茶客,有旗人前来歇腿喝茶的,有喝茶唱京戏的,有观赏斗蟋蟀的。刘麻子要把康六家十五岁女儿康顺子卖给70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茶馆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但常四爷偏要谈国事,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清吏抓去坐牢。秦仲义说要去办工厂,搞实业救国。 第二幕 民国初年茶馆渐衰,王利发迎合潮流实行改良,仍然难以为继。茶馆展现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画面:常四爷出狱;康顺子母子逃出宫外;刘麻子被砍了头……茶馆生意清淡,特务、兵痞常来敲诈勒索。 第三幕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茶馆已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更大。物价飞涨,有名的艺人一次演出挣不上一顿饭钱。常四爷已难以生存,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发的茶馆就要被人霸占。他们含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暗,而大街上出现了阳光。 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从上述话剧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话剧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要准确全面,史论结合) 【解析】材料叙述了《茶馆》的三幕梗概,在作答本题目时,要抓住梗概中的时间,如“戊戌政变后”“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联系某一个时间点,概述评价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如“秦仲义说要去办工厂,搞实业救国”“常四爷已难以生存,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据此可以看出,这些情节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在作答时,首先要从材料中提取情节,并简要叙述——第一幕中,秦仲义说要去办工厂,搞实业救国,第三幕中他的工厂被抢走;其次,要对这些情节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描述,即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曲折的历程,折射出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在甲午战争后积极创办实业,希望实现以实业救国强国的目标;再次,对这一现象进行概述和评价,即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概述和评价,具体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即可。 答案:【答案示例一】 情节:第一幕中,秦仲义说要去办工厂,搞实业救国,第三幕中他的工厂被抢走。(3分)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曲折的历程,折射出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在甲午战争后积极创办实业,希望实现以实业救国强国的目标。(3分) 概述和评价: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因此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有所增强,并开始在维新运动中登上政治舞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加上民国政府的鼓励,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在抗日战争期间遭受打击,在解放战争期间陷入绝境。其命运说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挤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6分) 【答案示例二】 情节: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茶馆已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更大,物价飞涨。(3分)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实行独裁统治,美蒋勾结发动内战,导致民不聊生,通货膨胀,物价飞涨。(3分) 概述和评价: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撕毁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为取得美国援助,大肆出卖国家主权,美国取得在华政治经济特权。为内战需要,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给人民带来巨大苦难。最终国民政府失去民心,败退台湾。说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的心不可违背,内战只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伤害。(6分) 【答案示例三】 情节:戊戌政变后裕泰茶馆开业,各路茶客谈笑风生。常四爷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清吏抓去坐牢。(3分)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戊戌变法影响有限,大多数国民仍处于昏庸蒙昧状态。清政府在维新运动后强化了对人民的统治,封建专制进一步加强。(3分) 概述和评价:戊戌变法仅存百日,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只能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推行。在顽固势力的反扑下,很快失败。但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也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政府不能适应时代潮流,继续实行专制统治,最终被辛亥革命推翻。戊戌变法失败表明:君主立宪之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行不通。(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