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ww.ks5u.com 邵东十中2019年下高一中考历史卷 一、选择题 1.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福建省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井田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所学,强调血缘亲情关系,注重家族辈分,认祖归宗都属于宗法制的体现,所以正确的选项是A,BCD项不符合题意。 2.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周王室中周王嫡长子、嫡长孙是大宗,在诸侯国中诸侯嫡长子、嫡长孙是大宗,在卿大夫封地卿大夫的嫡长子、嫡长孙是大宗,②③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项。在周王室中周王正妻所生的长子,即嫡长子是大宗,其他嫡子在周王室中相对于嫡长子即大宗来说,只能是小宗,①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①的A、B项和说法不全面的C项。 3.山东省素有齐鲁大地之称,这主要来源于 A. 甲骨文记载 B. 古代地名 C. 西周分封 D. 大汶口文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西周时期山东地区是齐国和鲁国的范围,因此“齐鲁”这一称呼和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度有关,选项C正确;齐鲁和甲骨文无关,排除A;选项B不构成这一称呼的来源,排除;大汶口文化和齐鲁无关,排除D。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西周主要分封国的掌握。 4.《荀子》记载:“(周公)监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这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 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 B. 同姓亲族是分封制的主体 C. 周公是分封制的开创者 D. 周公就周天子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同姓亲族,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巩固周朝统治,扩展西周疆域的问题,故A项错误;周公也不是分封制的开创者,故C项错误;周公也不是周天子,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封制的主要对象入手,即可分析选项,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5.秦朝直接掌握郡守任免权的是 A. 皇帝 B. 丞相 C. 县令 D. 御史大夫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选项A正确;丞相负责行政,不能任命官员,排除B;县令属于郡守下属官员,不能任命郡守,排除C;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不能任命官员,排除D。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秦朝郡县制度运行的掌握。 6.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 疆域的拓展 C. 经济文化交流需要 D. 交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故A项正确。 7.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和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副是正确的 (说明:横轴为年代,竖轴为皇权)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古代君权和相权势力消长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选项C正确;选项A、B、D对古代君相权力消长趋势的描述不准确,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是能准确把握古代君相权力消长的特征是君权上升,相权削弱。 8.下列有关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趋势的叙述中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 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B. 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C. ①②③④都不正确 D. ①②③④都正确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古代中国为防止割据,不断分散地方官吏权力,强化对地方官吏的监管控制,同时采取设置常驻机构的方式,加强对边疆的管理,最终呈现出中央权力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的特征,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选项D正确;选项A、B、C排除。 9.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 “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朱元璋 B. “火”旁的“炮”最早始于明代 C. “楚河、汉界”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 D. “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春秋的历史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太祖朱无璋废除丞相,丞相退出历史舞台,故A项正确;火药用于军事是唐末,故B项错误;“楚河、汉界”源自于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楚汉之争是秦末项羽、刘邦为争夺政权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并不是春秋时期,故C项错误。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不是春秋时期,故D项错误。 10.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 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B.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答案】D 【解析】 【详解】“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说的是皇帝负担重,原因在于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集君权、相权于一身,失去宰相的辅助必然政务负担很重。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故选D。他的劳累生活是因为他废除了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的结果,故排除A。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故B与材料无关,排除B。明宣宗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故C与材料无关,排除C。 11.下列清朝机构里面对皇权限制最大的是 A. 内阁 B. 议政王大臣会议 C. 南书房 D. 军机处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初的议政大臣会议商讨国家大事,对皇权限制最大,选项B正确;内阁、南书房以及由南书房演化而来的军机处是强化君权的结果,选项A、C、D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清初皇权演变过程的掌握,尤其区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与皇权的关系。 12.史载:“军国大计……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这一现象开始于 A. 明朝早期 B. 明朝晚期 C. 清朝早期 D. 清朝晚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军机处”是清朝雍正时期设置,属于清初,选项C正确;明朝没有军机处,排除A、B;清朝晚期已经设立了军机处,不符合材料中“开始”这一限定,排除D。 【点睛】解题关键是准确记忆军机处设立于清朝初年。 13.下列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容易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 B. 容易导致唯上是从和因循守旧之风 C. 有利于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活动 D. 可以消除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答案】D 【解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不能消除割据,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容易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也容易导致唯上是从和因循守旧之风,因为毕竟是封建制度,选项A、B不符合题意,排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优点是有利于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活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4.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的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始皇确立到辛亥革命结束,历代王朝沿用了2000多年。这一制度内部隐含有两对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二是皇权与相权。那么,历代君主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手段、制度措施来削弱相权呢?考生只要回忆课本知识,加以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了。 15.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 建立十个地区部落 B. 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C. 促进雅典的民主化 D. 建立了陪审法庭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奠定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雅典民主制的确立,梭伦改革使得雅典民主制达到顶峰,因此三者改革的共同之处是促进雅典民主化,选项C正确;选项A、B是是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选项D是梭伦改革的内容,因此选项A、B、D不属于三者共同之处,排除。 16. 在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中,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 公民大会 B. 五百人会议 C 十将军委员会 D. 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得知,公民大会是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故A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大会 【详解】 17.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体。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强调了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 政治文明受地理环境左右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代希腊文明诞生因素,考查考生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A项,先是通过对自然环境“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进行描述,接着对“文化渊源”、“民主制度的发展”进行合理推测,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故A 项正确。B项、C项,材料中只是说这样的自然环境容易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并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只能”一词过于绝对,故B项、C项错误。D项,由材料中“倾向”、“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可知“完全”一词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18.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成就辉煌,主要是因为 A. 亚非文明成就的影响 B. 城邦民主制度的促进 C. 海洋带给人们的灵感 D. 希腊人与生俱来的创造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城邦民主制度的实行,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古希腊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古希腊在文化领域内取得了辉煌成就,故B项正确;古代希腊属于欧洲文明,不是受到亚非文明影响,故A项错误;海洋文明灵感不符合材料现象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希腊人与生俱来的创造力显然不是材料现象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点睛】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 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发展包含着地理环境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更不是决定性的。应当说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发展是其经济、政治、地理、历史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9.世界历史上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最早形成于 A. 古代中国 B. 古代希腊 C. 近代英国 D. 古代罗马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世界历史上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最早形成于古罗马时期,D符合题意。 20. 下列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选举产生 B. 责任内阁制诞生在“光荣革命”之前 C.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D. 内阁全体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英国议会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即成为执政党,党的领袖被国王任命为首相,负责组阁,A说法正确。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CD说法正确。“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而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8世纪前期,在此之后,B说法不正确,故答案选B。 21.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提出“天赋人权”“权利平等”口号的理论基础是 A. 罗马法 B. 不列颠法 C. 美国1787年宪法 D. 欧洲大陆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罗马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罗马是西方近代法律的源头,故“天赋人权”“权利平等”的理论基础是罗马法,A正确。 22.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 A. 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B. 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 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 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罗马法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内容丰富,形式完备,为近现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奠定了基础。故选A。 考点:罗马法影响。 点评: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罗马法的一些原则到现在依然采用:如陪审制度、被保护人制度、审级制度、重视证据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罗马法的形成过程也需要掌握。 23.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接受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目的是 A. 争权夺利 B. 巩固统治秩序 C. 反对军事独裁 D. 镇压人民反抗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背景是1658年9月克伦威尔去世后,英国各地高级军官和议会之间展开争夺权力的斗争,国内政局动荡,因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接受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其目的是巩固统治秩序,选项B正确;选项A不符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诉求,排除;克伦威尔去世后,军事独裁就已经结束了,排除C;克伦威尔去世后并未出现人民反抗,因此选项D排除。 24.1688年,女婿登基,丈人逃亡的那场“光荣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 A. 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 B. 确立了新教的统治地位 C.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D. 开始了双王统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而威廉二世逃亡法国,此后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起君主立宪,选项C正确;光荣革命并未推翻斯图亚特王朝,选项A排除;英国国教改革后确立了新教的统治地位,选项B排除;选项D不符合“最重要的成果”这一限定,排除。 25.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却因“莱温斯基”事件险些被国会弹劾。这体现了美国政体的哪一后重要原则 A. 中央集权制 B. 分权制衡 C. 两党制 D. 联邦制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总统掌握国家重大职权,但依然受到国会对其的弹劾,说明国会对总统有制约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联邦政府确立的是三权分立,彼此制衡的政治架构,故B项符合题意和史实,其余A,C,D三项与此现象无关。 考点:美国的总统共和制。 点评: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总统共和政体,也叫联邦共和体制,总统拥有很大的权力,能独立地行使行政权,但美国政体是按照“三权分立”模式建立的,总统的行政权要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严厉限制。 【详解】 26. 约翰是内华达州的众议员,汤姆是来自内华达州的参议员,汤姆的任期比约翰( ) A. 短3年 B. 长3年 C. 短4年 D. 长4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实际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宪法在中央机构设置上以三权分立为原则,国会掌握立法权,分参众两院,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产生,任期两年。此题选D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27.19世纪中期,德意志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 封建专制 B. 封建割据 C. 军国主义 D. 自由主义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19世纪的德国,当时德国国家四分五裂,并且大多数地区被外国势力控制着,这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B正确,ACD不是最大障碍。 28. “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这样一个国家。”为改变这一局面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 A. 希特勒 B. 威廉二世 C. 俾斯麦 D. 罗伯特·沃波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略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俾斯麦为德意志的统一及民主政治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故C项正确。 29.法国下列政体的演变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②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③法兰西第一帝国 ④法兰西第二帝国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①③②④ D. ②①④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于1792年成立,是法国大革命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采取共和制形式,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于1848年成立,采取共和制。法兰西第一帝国是拿破仑建立的君主制国家,其政体是君主专制,建立时间于1804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于1852年,是法兰西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专制政权,其政体是君主专制。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选项C正确,排除选项A、B、D。 30. 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法是( ) A. 《权利法案》 B. 1787年美国宪法 C. 1875年法国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所学,1787年宪法是近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故B正确。 【详解】 二、材料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权利,人民就有权改变或者废除它……《独立宣言》 (1)材料一中,唐朝拟治理黄河,政府机构实施该工程的运转机制是什么? (2)材料二中,美国联邦政府中的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的职权各是什么?就国会和总统为例说明:其彼此间是如何做到分权制衡的? (3)有人认为这两种制度都是以分权制衡原则来保障民主、遏制专制的典范。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答案】(1)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工部 (2)国会:立法权;总统:行政权;联邦法院:司法权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出的法案,国会复议必须以2/3多数通过 (3)不同意。唐朝三省六部制度,以削弱相权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实质是封建君主专制 美国三权分立,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解析】 【详解】(1)运转机制: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唐朝三省六部制各职能部门的职掌,按照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工部施工解答即可。 (2)职权:国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联邦法院掌握最高司法权。说明:根据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出的法案,国会复议必须以2/3多数通过,这样国会和总统之间实现了相互制衡。 (3)不同意。理由:根据材料“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权利,人民就有权改变或者废除它”可见材料三强调的是人民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通过削弱相权实现加强皇权的目的,从本质上看,这种制度属于封建君主专制。而美国的美国三权分立,是为了防止出现专制而设置的一种制衡原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威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 ——梭伦 材料二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题干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如图为雅典露天剧场遗址 材料四 柏拉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梭伦改革的背景。他不偏不倚的表现是什么?有何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并依据材料二分析其政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3)材料三、四说明了什么? 【答案】(1)背景:氏族制度开始瓦解,城邦形成;平民反贵族斗争激烈;表现: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寡划分等级,打击氏族制度残余;意义: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打破了血缘关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 (2)权利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主权在民进步性:反对专制,维护大多数公民的利益;局限性: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有民主 (3)雅典民主制度的发展,使雅典在建筑、思想等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所学可知,梭伦改革之前,雅典的氏族制度开始瓦解,城邦形成;从当时的阶层斗争来看,平民反贵族斗争激烈。表现:结合梭伦改革中的财产等级制度说明即可。意义:根据所学知识,从民主制度历程来看,梭伦通过财产等级制度打击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打破了血缘关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 (2)特点:根据材料“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利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可知权利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主权在民。进步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民主制反对专制,维护大多数公民的利益;局限性:根据所学知识,雅典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掌握政治权利,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有民主。 (3)说明:材料三体现了雅典民主制下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而材料四反映出雅典民主制的发达使得雅典思想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 33.近代以来,“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现代资本主义法制起源于古罗马。标志着罗马法诞生和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2)在近代,英国、德国分别通过什么法律文件确立君主立宪政体?两国的权力中心有何不同?从两国国情分析为何不同? 【答案】(1)诞生:《十二铜表法》 完成:《民法大全》或《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2)确立政体:英国1689《权利法案》、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权力中心:英国议会、德国皇帝 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议会制君主立宪、德国三次王朝战争形成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 【解析】 【详解】(1)诞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十二铜表法》,而罗马法体系确立的标志是查士丁尼编纂《民法大全》或《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2)确立政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1689《权利法案》、德国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标志两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权力中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君主立宪政体下,英国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而德国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权力中心。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通过暴力手段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之后通过“光荣革命”并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制君主立宪,因此其较为民主,而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三次王朝战争形成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