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试卷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试卷 (1)

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 ‎5月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2020年5月31日上午10:30—12:00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包括25道小题,每道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所给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人不仅沿袭了夏人创造的青铜合范铸造技术,而且维承和发展了青铜礼制以及铸刻族徽的文化习俗。周族则通过与夏人和商人联姻实现了彼此血终上的融合认同。春秋早期,单一家族组织的族徽最终消亡。上述变化反映了( )‎ A.礼乐制度得到了传承 B.分封制成为核心制度 C.宗法制度的逐渐形成 D.夏商周三族融为一体 ‎2.电视剧《芈(mi)月传》中:“芈月的儿子赢稷(秦国昭襄王)在位时期,周赧(nan)王(周朝最后一位天子)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六千人的队伍勤王,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表明( )‎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C.分封制近乎崩溃 D.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3.有学者认为专制君主集权始终面临两个无法解脱的困境。其一,只要君主运用官僚体制来管理社会,就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其二,君主为了防止其坐大,必然采取各种手段来削弱。但是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模越庞大,组织越严密。由此可知( )‎ A.君主加强皇权的措施经历了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 B.专制君主必须要依靠官僚体制才能统治整个社会 C.皇权加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君主大权独揽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不具有可操作性 ‎4.历史学家钱穆说:“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秦汉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他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秦汉时期实行了( )‎ A.郡国并行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5.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 年代 省数 州数 道、路数 郡(府、国)数 县(侯国)数 秦始皇二十六年 ‎—‎ ‎—‎ ‎—‎ ‎36‎ 不详 西汉平帝(1—5年)‎ ‎—‎ ‎—‎ ‎13‎ ‎103‎ ‎1578‎ 东汉顺帝(126—144年)‎ ‎—‎ ‎—‎ ‎13‎ ‎105‎ ‎1180‎ 隋大业五年(609年)‎ ‎—‎ ‎—‎ ‎—‎ ‎190‎ ‎1255‎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 ‎15道 ‎—‎ ‎328‎ ‎1573‎ 宋宣和四年(1122年)‎ ‎—‎ ‎26路 ‎288‎ ‎—‎ ‎1234‎ 元朝 ‎12省 ‎183路 ‎—‎ ‎97‎ ‎1425‎ 上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 )‎ A.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 C.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 D.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 ‎6.下表是世祖至元五年四川行省请示中书省的咨文及中书省的回复( )‎ 咨文 但有罪名,除钦依圣旨体例及中书省明文检拟外,有该载不尽罪名,不知凭何例定夺,请定度事。‎ 回复 本省相度,遇有刑名公事,先送检法拟定,再行参详有无情法相应,更为酌古准今,拟定明白罪名。除重刑结案咨文外,轻囚就便量请(情)断遣,请依上施行。‎ A.中书省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 B.审理狱案都要依据皇帝旨意 C.行省行使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最终确立 ‎7.《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张居正经常以个人之书牍和各地巡抚总督谈论国事中之各种问题,当各臣僚建议于御前,而张居正以大学士的资格代皇帝批答时,不过将经过协定的谋略具体化。材料说明明代内阁( )‎ A.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B.使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 C.推动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D.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延化 ‎8.史料记载:“世祖章皇帝(顺治帝)亲政之初,即日至票本房,使大学士在御前票拟。康熙中虽有 拟旨之例,而机事仍属 。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 承旨……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矣。”其中空白处依次应填入( )‎ A.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 B.南书房——宰相——军机大臣 C.中书省——南书房——参知政事 D.南书房——内阁——军机大臣 ‎9.由下表可知,清政府边疆治理的特点是( )‎ 地区 管理方式 新疆 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 西藏 设驻藏大臣与当地达赖、班禅共管 蒙古 设盟、旗两级单位,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A.注重因地制宜 B.提倡民族自治 C.强化军事管理 D.重海疆轻边疆 ‎10.观察下图,图示中的①、②应分别填写的内容是( )‎ A.贵族、奴隶 B.平民、君主 C.贵族、平民 D.贵族、君主 ‎11.有学者对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作了如下评价:“(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该项措施应为( )‎ A.颁布解负令 B.发展工商业 C.实行津贴制 D.财产等级制 ‎12.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起云涌,管仲、商鞅、吴起等改革者的变法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实现富国强兵 B.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C.发展封建经济 D.推动社会转型 ‎13.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下列措施中,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是( )‎ A.奖励军功,奖励耕织 B.废井田,开阡陌 C.限制贵族特权 D.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制 ‎14.“商君遗礼,弃仁思,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子壮到出赞。”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人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15.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 A.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B.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16.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 A.废分封行县制 B.实行盐铁专营 ‎ C.废旧俗兴汉化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7.假设你生活在宋神宗熙宁三年,若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录取( )‎ A.背诵诗赋词章 B.学习“四书五经”‎ C.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 D.依靠“恩荫”‎ ‎18.宋代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例如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妾孀居二十年,也在出免役、助役等钱,钱即出而差役如故。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新法引起了人民大众的普遍不满 B.免役以牺牲百姓利益为代价 C.话本作为文学史料价值不大 D.变法中存在一定扰民现象 ‎19.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权威 B.开辟了宗教改革的道路 C.激发了德意志的民族意识 D.使路德教在德意志取得合法地位 ‎20.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时,把军事工业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其主要目的在于( )‎ A.抵御西方国家的侵略 B.镇压马木路克的叛乱 C.平息广大人民的反抗 D.防备奥斯曼帝国进攻 ‎21.“1860年代改革使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1861年改革中“俄罗斯特殊性”‎ 体现在( )‎ A.经济工业化同时实现政治民主 B.废除农奴制同时保留沙皇专制 C.实行联邦制同时建立议会制度 D.建立苏维埃同时保留封建残余 ‎22.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论文主题可能是( )‎ A.西方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D.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23.1873年日本明治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在此前后,地税占全国收入比例如下表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1868~1875年日本地税占全国收入比例一览表( )‎ 年份 ‎1868年 ‎1871年 ‎1873年 ‎1875年 地税 ‎6.1%‎ ‎51.2%‎ ‎70%‎ ‎80%‎ A.1868年,地税所占比例极低与幕府体制无相关性 B.税改所获资金,为政府发展近代工业提供了条件 C.1875年,地税比例提高,主要是对外扩张的结果 D.当时日本土地改革的措施是农民出高价购买份地 ‎24.《文史参考》将梁启超家族三代人誉为“国家脊‘梁’”,此“梁”一语双关,介绍了他们走的一条共同的忧国忧民的人生道路。梁启超获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25.有学者指出:戊戌人士变法运动最直接的后果,是加剧了社会内部的政治两极化过程。英国政治家罗伯特·赫德则认为:“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这表明维新变法运动( )‎ A.为革命派提供经验 B.领导阶级未实现联合 C.促进变法队伍分裂 D.以激进举措推进变法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包括三小题,其中26小题20分,27题18分,28题12分)‎ ‎26.(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 三省六部制当中,职责分工明确,三省主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这是国家的主要行政机构,而六部则指的是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对于国家基本运转予以负责。从运行机制来看,三省是命令传达的部门,六部则是执行机构,职能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相辅相成。从职责上来看,中书省掌管机要发布政令,掌握行政大权。作为朝廷的政策文书草拟机构,中书省需要对于皇帝的旨意进行下达。门下省是唐代非常重要的文书审核机构,它的地位与中书省保持一致,求局平等机构,主要负责的是文书审核,纠正得失。同时,门下省也是我国唐代主要的监察机构,对于皇帝的行为举止进行制约和监督,在客观上维护百姓的利益。尚书省是朝廷最高行政事务管理机构,自唐太宗时期开始不再设有尚书令,而是以左右仆射长为尚书省,监督各个地方官府的执行情况。作为唐代最高的执行机关,中书省是推广朝廷政策的关键机构。从一定程度来讲,三省是对于中央权力的划分,在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中央机构之下,又划分了六部,隶属于尚书省,分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刑部、兵部、工部,各个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 ——摘编自温帅《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 材料二 北宋王朝立国之初,尚因袭五代时期混乱的中央体制。乾德年间(公元963-967年),宋太祖赵匡胤改草旧的中央行政体制,建立了中书、枢密院“对持大柄”的二府制度。中书是中书门下的简称,设在朝堂之西,“为宰相治事之所一,负责掌管中央的行政大权。枢密院‘在中书之北’掌‘天下兵籍,武官选授及军师卒戌之政令’”等军政务。宋太宗即位以后,伴随统一战争的继续胜利进行,北宋人口増多,疆域扩大,中央财政杌构三司的地位日益重要。淳化元年(90年)十二月,宋太宗交右正言谢泌的建议,把中书、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政的官僚割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的财、政、军三权分立制,并且“遂著为定制,中尔所上书疏亦如之”。‎ ‎——摘编自玉英《宋代中央行政体制演变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的背景及影响。(8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宰相制度演变的原因(4分)。‎ ‎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变法的出发点是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立足,并最终实现国富兵强,这体现了他“务实功利”的价值追求。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战乱频发,传统的道德伦理准则已难以支配社会生活,强权主宰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这次变革在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秦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该变法的积极一面在于用爵禄和刑罚将人们追求利益的途径和方式规范到国家需要的道路上来,把人们的生活、生产甚至思想都引入一种轨道式的模范。但此次变法对法律过度的依赖,比如鼓励亲属互相监视、互相告密,却也撕裂了人伦亲情;“轻罪重刑”使司法行为恐怖化;“不赦不宥”使“犯罪分子”一旦获罪则走上绝路,这些繁密的法令使秦人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们的道德水平也渐渐降至仅仅遵循法律规定的最低线。 ——摘编自许鸿基《商鞅变法的法治思想与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在变法中践行“务实功利”价值追求的主要举措。(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务实功利”的价值追求。(10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戊戌变法的结果,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 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的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观点二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从材料中提取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观点形成的依据。(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包括25道小题,每道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所给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5 DCDCC 6---10 CADAC 11---15 AABCA ‎ ‎16---20 CCDAA 21---25 BBBD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包括三小题,其中26小题20分,27题18分,28题12分)‎ ‎26.【答案】(1)特点:决策和行政分离;集体宰相制;门下省发挥着枢纽作用;分层决策机制。(2分)作用:一方面,保证了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对于国家的社会稳定、社会有效治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标志着隋唐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另一方面,三省分权,在一定程度相互推卸责任,导致效率低下。(6分)‎ ‎(2)背景:鉴于唐末五代藩镇割据造成的“内重外轻”的局面,宋朝统治者把加强中央集权制视为立国之本。(2分)‎ 影响:中书、枢密院二府体制的确立,从中央行政制度上排除了将帅干预朝政的可能;财、政、军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不仅加强了皇帝对中央财政大权的直接控制,对后世中央行政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6分)‎ ‎(3)原因: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推动宰相制度演变的主要动力;各种政治力量的变化是宰相制度演变的重要原因;宰相制度的演变受客观环境变化的影响。(4分)‎ ‎27.【答案】(1)主要举措: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实行什伍、连坐制;制定《秦律》,轻罪重罚等。(8分)‎ ‎(2)简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但是,这种偏执的价值追求,使人性中的好恶被利益诱引,逐渐呈现出重现实利益轻伦理道德的倾向,人们的价值观转向功利;严酷的法律也会激化社会矛盾。(10分)‎ ‎28.【答案】示例1:戊戌变法构成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4分)依据: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要求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提倡新学,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等。(8分)‎ 示例2: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 ‎。(4分)依据:计划太轻率,缺乏工作经验;急于求成,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维新派势力弱小,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群众;对帝国主义存在幻想等。(8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