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2020 年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 (二) 1.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 A. 铁农具 B.耦犁 C.翻车 D.曲辕犁 2.“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这句谚语反映的是 A.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B.耕织结合的商品经济 C.铁犁牛耕为主的耕作方式 D.自给自足的市场经济 3.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 “豪强”或 “兼并之徒 ”,而 入宋以后,则 “公然号为田主矣 ”。这表明 A.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小农经济遭遇危机 C.土地兼 并得到认可 D.农民生活艰难困苦 4.后母戊鼎、 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 代的代表作。它们铸造于 A. 原始社会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5.电影《十二生肖》中的兽首铜像是在乾隆帝时由宫廷工匠们精 心制作的,铸工精整,清晰逼真,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这说 明当时 A. 冶铜业一直由官府垄断 B. “计日受值 ”的雇佣劳动关系已 经出现 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官营手工业仍代表手工业的较 高技术水平 6.《全球通史》中写道: “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 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 ”这场 “商业革命 ”的内 容不包括 A. 城市商业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B.乡村地区不能设市的规 定被废除 C.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督 D.以地域为基础的商帮及会馆兴 起 7.明代张居正说: “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 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 农之势,常若权衡。 ”这表明张居正的经济观点是 A. 重商抑农 B.重农抑商 C.农商并重 D.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8.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 庭作坊几百家,并有 “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 家织绸缎 ”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A. 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B.农业生产地位降低 C.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 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 9.历史学家吕思勉曾说: “清朝的衰机, 可以说是起于乾隆之世。 ” 其“衰机 ”指的是 A. 开始实行 “闭关锁国 ”政策,中断了与世界的交流 B.开始推行 “重农抑商 ”政策,形成了单一的经济结构 C.高度重视农耕经济,丧失了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先机 D.建立军机处,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10.当今世界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国 家迈向发达国家行列的关键第一步是 A. 三角贸易 B.新航路的开辟 C.蒸汽机的改良 D.世界市场的建 立 11.15 世纪末教皇以穿过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附近的子午线 为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两半球内新发现的土地分别划归两个最 先开辟新航路的欧洲国家。这两个国家是 A. 葡萄牙和西班牙 B.法国和西班牙 C.荷兰和英国 D.法国和英国 12.1888 年 9 月 12 日,一份报纸对慕尼黑博览会上的一项发明, 作了如此的报道与描述: “星期六下午,人们怀着惊奇的目光看到 一辆三轮马车在街上行走,前边没有马,也没有辕杆,车上只有 一个男人,马车在自己行走,大街上的人们都惊奇万分。 ”也有人 将其称之为 “散发着臭气的怪物 ”。为马车提供动力的是 A. 车上的人 B.蒸汽机 C.内燃机 D.电动机 13.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金融中心转 移的顺序是 A. B. C. D. 14.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 生了变化,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A. 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通商口岸出现外资企业 C.洋务派创办工业 D.民族工业出现 15.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评说洋务运动: (清政府如同 )被击败 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 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清政府 自强运动的目的就是要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漂亮的拳击 手套 ”是指 A. 政治体制 B.军事技术 C.生产技术 D.思想文化 16.1862 年 6 月 26 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 “外国杂货 ” 的广告云 :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 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A.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17.俄国历史上某时期出现 “农民生产的粮食比通常少了 ⋯⋯ 新政 府则要求农民定期交纳,并要求工会派出军队到农村以武力采办 粮食。 ”这一时期应是 A. 农奴制改革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解体时期 18.下图漫画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 20 世纪三十年代某国国 民经济的发展状况。该画反映的是 A. 中国抗战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B.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 失调 C.美国国民经济遭受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冲击 D.大危机之下的世 界经济状况 19.1930 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 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 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B.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C.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D.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20.20 世纪 50 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 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 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 况,中国政府 A. 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发动了 “大跃进 ” D.实施了 “一五 ”计划 21.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 (单位 :%)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A.1946、1949 B.1952、1956 C.1966、1976 D.1978、1982 22.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口号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政 治,它其实是穿着文化的外衣来表现政治的内涵。用口号来解读 历史,别有一番历史的 “味道 ”。据你推测,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 背景是 A. 建国初期,经济凋敝 B.土地革命,国家稳定 C.大跃进,信心膨胀 D.改革开放,国人自信 23.1961 年,我国的钢产量指标从 1960年的 2000万吨降到 1000 万吨, 1962 年再降到 600万吨。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缓解经济困难 B.巩固大跃进成果 C.加强环境保护 D.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24.20 世纪 50 年代至 1978 年,我国物价水平总体稳定,若干工 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二十几年价格几 乎没变。出现上述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 农轻重比例失调 B.计划经济体制 C.人民消费水平 低 D.人民公社体制 25.陈秉安著《大逃港》: “1977年 11月深圳逃港人数为 194274 人,1980 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又成批地回来了。 ” 出现这一鲜明对比的主要原因是 A. 内地政府加派部队严防偷渡者 B.香港当局开始严惩雇主雇佣偷 渡者 C.中央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央批准深圳等 4 个 经济特区 26.中国政府承诺: “关税总水平由 2001 年的 14%降低到 2005年 的约 10%,其中工业品由 13%降至约 9.3%。”这一承诺出现的背 景是 A. 中国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纪念改革开放 30 周年 D.邓小平发表 “南方谈话 ” 27.国际奥委会第 121次全会通过三轮投票,最终巴西的里约热 内卢成功获得了 2016 年第 31 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 如果巴西为筹建奥运会会场需要贷款,应该向下列哪个机构申请 A. 国际奥委会 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银 行 28.1944 年,《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 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 世界货币体系; 1973 年,美元贬值 l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 固定汇率。美元地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 经济危机使货币贬值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国际贸易体系的变化 D.美国经济实力的削弱 29.《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 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 这 A. 说明它采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 B.象征着六国的合作 C.说明文本制作工序复杂 D.体现了各国间的分工与合作精 神 30.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相继成立表明 A. 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渐弱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3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会对人们的观念产生影响。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举事必先启智,启民智必先教育;而教育非空言所能达, 乃先实业;实业、教育既相资有成,乃及慈善,乃及公益。 ——张謇《谢参观南通者之启示》 材料二 在雇佣女工的场所, “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 ” “各女 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 ” ——《论妇女做工宜设善章》, 1888 年 4 月 1 日《申报》 (1)据材料一,指出张謇如何认识创办实业的作用。 (2)材料二反映出作者对妇女做工的态度如何?理由是什么?当时 大量妇女到工厂做工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 32.站在不同角度看待同一历史事件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 ·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 乐。英国作家塞缪尔 ·斯迈尔斯宣称 “我们只是把蒸汽机看作是人 类发明的最高贵的机器 ”。⋯⋯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 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 “好 啊!英雄来了! ” ——费尔南德兹 - 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1835年,法国作家亚历克西 ·德·托克维尔访问英国城市曼 彻斯特时对于工业 “殿堂”的气氛深为厌恶,他写道 “这些巨大的建 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 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 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 人⋯⋯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绑在永不疲倦的机器之上。 ” ——费尔南德兹 - 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 1866年,英国在芝加哥有它的粮仓, 在加拿大有它的森林, 它的养羊场在澳大利亚,它的金矿和银矿在加利福尼亚和秘鲁, 它喝从中国运来的茶叶,饮从东印度弄来的咖啡。 ——[ 美 ] 帕尔默 (1)指出材料一对工业化的态度,并根据材料一分析理由。 (2)指出材料二对工业化的态度,并根据材料二分析理由。 (3)指出材料三是从哪一角度对工业革命进行评价的?并作简要说 明。 3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对经济的一次改革与调整,概括指出罗斯福 新政的背景及特点。概括指出 20世纪 70 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 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改革调整机遇的表现及 特点。 “二战 ”后苏联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 性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的表现。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西 汉时期出现耦犁法,曹魏时期出现翻车,隋唐时期,在江东地区出现了 曲辕犁,故选 D 项。 2.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题中材料 “三十亩地一头 牛”反映的是使用牛耕,材料 “老婆孩子热炕头 ”反映的是以家庭为单位, 因此材料体现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故答案为 A 项。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排除 B、D 两项。牛耕 仅仅是对材料的片面反映,故 C 项排除。 3.C 【解析】本题考查土地兼并。由材料可知,汉唐时期民间对土地兼并现 象还是不认可的,但是到宋以后就变成公开正式的,故 C 项正确。 4.B 【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手工业。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 期。故选 B 项。 5.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官营手工业。明代中后期,民营手工业开始取代 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排除 C 项; 乾隆时期生 产出精美的兽首铜像说明官营手工业仍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故选 D 项。 材料无法体现 A、B 两项,均可排除。 6.D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发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商业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督。明清时期出现商帮。故选 D 项。 7.C 【解析】本题考查张居正的经济观点。由材料 “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 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等信息可知张居正主张农商并 重。故选 C 项。 8.C 【解析】本题考查明代手工业的特点。由材料 “某地出现收蚕、烘煮、 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 ”等信息可知手工业生产分 工明显,出现了专业化生产。故选 C 项。 9.C 【解析】本题考查清代经济发展。乾隆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开 展工业革命。 故选 C 项。 康熙帝时开始推行 “闭关锁国 ”政策, 排除 A 项; “重农抑商 ”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 排除 B 项; 军机处建立于雍正帝时期, 排除 D 项。 10.B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 的贸易中心,大西洋沿岸的国家开始迈向发达国家的行列。故选 B 项。 11.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划归两个最先开辟新航路的欧洲国 ",结合新航 路开辟的史实可知正确答案为 A 项。 12.C 【解析】本题考查汽车的出现。由材料信息可知,这辆马车就是最早的 汽车,汽车由内燃机提供动力。故选 C 项。 13.A 【解析】本题考查金融中心的转移。地中海沿岸是传统的商业中心,故 新航路开辟前传统的金融中心在佛罗伦萨; 17 世纪,荷兰是商业霸主, 阿姆斯特丹是金融中心; 18 世纪中期以后,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20 世纪,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故选 A 项。 14.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 始解体, 出现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在通商口岸出现外资企业。 故选 A 项。 15.B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坚持 “中体西用 ”,只学习西方的 技术而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提出 “师夷长技以自强 ”,创办近代军事 工业。故 “漂亮的拳击手套 ”指的是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故选 B 项。 16.C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意在考查考生阅 读材料、 提炼有效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理解社会现象的能力。 解答本题 需要仔细阅读材料 ,甄别材料内容及相关信息。关键是抓住时间 (1862 年)、地点 (上海 )、媒介 (上海新报 )、内容 (外国杂货 )等信息进行思考。依 据“外国杂货 ”的广告及其具体内容可知 ,C 符合题意。 选项 B 干扰度较大 , 从报纸名称不能得出该报属于国人所办的结论。 17.B 【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由材料 “农民生产的粮食比通常 少了 ”说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了;由 “工会派出军队到农村以武力采 办粮食 ”说明是强制征粮,故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 B 项。 18.B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由图片信息可知勃列日涅夫改 革致使苏联的军事工业强大,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缓慢,导致国民经济比 例严重失调。故选 B 项。 19.A 【解析】本题考查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爆 发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故选 A 项。 20.D 【解析】本题考查 “一五 ”计划。由材料信息可知旧中国重工业落后,为 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推行了 “一五 ”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 D 项。 21.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数据信息和调 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国有 经济的主要成分 ,其比重的逐步增加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逐步建立 ; 公私合营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形式 ,其比重的增加反映 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深入 ,由此可知 B 符合题意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不存在 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 , “文化大革命 ”时期不存在公私合营企业 , 改革开放以来个体手工业得到了较大发展 ,A、C、D 不符合题意 ,均可排 除。 22.C 【解析】 本题考查 “大跃进 ”运动。 “大跃进 ”时期, 工业上提出 “赶英超美 ”, 农业上提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建设 社会主义的热情和信心。故选 C 项。 23.A 【解析】本题考查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方针。大跃进运动和人民 公社化运动导致了国民经济的混乱。面对经济困难,中共中央提出 “调 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故选 A 项。 24.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 20 世纪 50 年代至 1978年,我 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以指令性计划的方式配置资源, 确定物价,所以全国物价总体稳定,粮食价格几乎二十几年没变。故选 B 项。 25.D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制定了改革 开放的国策,在深圳等地设置了四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政 策,吸引了大批逃港人员回来。故选 D 项。 26.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 年,中国正式加入 WTO, 承诺逐步降低关税,故选 B 项。 27.D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银行。 国际奥委会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管理组织, 不提供会场筹建贷款,故 A 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是削减关税,推动世 界贸易自由化的组织,与提供会场筹建贷款无关,故 B 项错误;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为出现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稳定国际汇 率,无法满足会场筹建需要,故 C 项错误;世界银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 长期贷款,能满足会场筹建需要,故 D 项正确。 28.D 【解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 年,《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 最后决议书》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 1973年,经济危机爆发, 美国经济实力下降,同时受到欧共体和日本的挑战,美国没有能力保持 固定汇率,故放弃了固定汇率改为浮动汇率。故选 D 项。 29.B 【解析】本题考查欧洲的联合。 1957年,荷兰、德国、法国、比利时、 卢森堡、意大利六国在罗马签订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 由各国共同完成其寓意是象征六国的合作。故选 B 项。 30.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 自由贸易区都是经济区域集团,故选 D 项。 31.(1)实业能为兴办教育筹集资金;兴办教育能启发民智,是当时救国 的基础;实业能为公共事业筹集资金。 (2)态度: 反对; 理由: 有伤风化; 说明: 近代工业的发展冲击了旧观念、 旧习俗。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1)回答本题对材料一信息归纳即可。 (2)回答本题第一问对妇女做工的态度对材料 “非风俗之正 ”“丑态 ”“廉耻 扫地 ”等信息归纳即可知,同时这些信息也是其持反对态度的理由。说 明要从经济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角度来回答。 32.(1)态度:肯定 (歌颂、乐观 );理由:蒸汽船便利了交通;蒸汽机提供 了动力;桥梁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凸显了人的 力量。 (2)态度:否定 (厌恶 )理由:隔绝了空气和阳光,造成环境污染;阶级分 化;贫富差距扩大;工人成为机器的奴隶。 (3)从经济发展 (全球化 )的角度,分析了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的形成 (或英国成为了 “世界工厂 ”)。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从材料里提取信息, 同时这些信息也是作者所持论点的论据。 (1)根据材料一 “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 ”“把蒸汽机看作是人类发明的最 高贵的机器 ”“英国桥梁 ”设计师被称为 “英雄 ”等信息可知作者对工业革 命持肯定的态度。理由即是蒸汽船便利了交通,蒸汽机提供了动力,桥 梁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凸显了人的力量。 (2)据材料二 “隔绝了空气和阳光 ”“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 的是老爷 ”“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 人”“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绑在永不疲倦的机器之上 ”等信息可知作者对 工业革命持否定态度,理由对上述信息归纳即可。 (3)材料三描述的是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的场景。 故应是从工业革命促进 经济发展这一角度阐述的。 33.(1)背景:经济危机 (大萧条 );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灵;罗 斯福上任总统。 (2)表现:新经济政策;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 济,巩固工农联盟。局限性: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3)农村首先进行改革,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 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党的 “十四大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目标。 【解析】本题考查美、中、苏的经济体制改革。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特点,以及 20世纪 70 年代的政策调整根据教材 知识即可回答。 (2)回答本题要注意名称所体现的时间信息。 1922年苏联成立, 1922 年 之前称 “苏俄 ”,1922 年之后称 “苏联 ”。第一问苏俄经济调整应是 20 世 纪 20 年代的政策调整,应是新经济政策,其特点是利用商品市场关系 来发展社会主义。第二问二战后的苏联改革,其共同点是没有突破斯大 林模式。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表现。要从农村经济体制改 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来回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