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
长乐高级中学2018-2019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理科)试卷 命题人:刘航燕 审核人:郑锦秀 命题内容:必修三专题一~五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说明:1、本试卷分第I、II两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Ⅱ卷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下列言论中属于他的是 A.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D. “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孔子的思想;B项是孟子的思想;C项是老子的思想;D项是韩非子的思想。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老子 2.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 A. 孔子创办私学 B. 齐国设“稷下学宫” C. 汉武帝设立太学 D. 隋朝开创科举制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孔子创办私学是“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的标志,A项排除;“稷下学宫”是古代齐国设立的一处专供各地学者著书论辩、传道授业的场所和机构,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即大学,也是我国最早的多学科的社会科学院,与儒学教育无关,B项排除;汉武帝设立太学,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C项正确;隋朝开创科举制,网络了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它是一种选官制度而不是学校,D项排除。故选C。 3.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 A. “天人感应”和“大一统” B.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把天理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朱熹把天理和人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明确的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把儒家的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4.《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其“道德观”是指 A. 兼相爱,交相利 B.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C. 存天理,灭人欲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答案】D 【解析】 顾炎武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答案为D项。A项是墨家的主张,B项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C项是程朱理学的主张,均排除。 5.《梦溪笔谈》曾描述如下现象:“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造纸术的发明 B. 指南针的应用 C. 印刷术的进步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说明印刷数量增多,效率极高,显然是活字印刷的发明导致,故C正确;造纸术主要是纸张有关,故A错误;指南针主要是航海,故B错误;商品经济发展不是直接原因,故D错误。 6.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这段文字的创作文体属于 A. 楚辞 B. 唐诗 C. 宋词 D. 元曲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是战国时期屈原的著名作品中哪个词语。屈原创作了楚国方言的离骚体,故A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楚辞 7. 郭沫若先生曾撰写楹联:“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十六个字称颂的诗人是 A. 屈原 B. 杜甫 C. 王维 D. 李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即可以看出该诗人关注民间疾苦的现实主义诗人,并且诗作艺术成就很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位诗人是杜甫。屈原是战国时期人,创造楚辞,著作《离骚》;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李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唐诗 【名师点睛】唐代诗歌繁盛的原因: 1.经济上:唐代发达的经济,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 2.政治上:而唐代实行的宽松政治政策,也对诗歌的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统治者所实行的儒释道并存、广开言路尤其是唐朝的科举考诗赋,是唐诗繁荣的又一社会原因。 3.文化氛围上:唐时期,上至宫廷生活,下至百姓生活,无一不可入诗,内容比前代丰富百倍,格律更加成熟完整,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古体近体两种诗体共生。 4.皇帝个人:唐朝极重诗才,统治者大多是诗赋高手,例如唐玄宗时诗道高手,皇室成员皆以学习诗歌为荣,他们起到了不小推动作用。 8.北宋某一词人的作品曾被人评价“耆卿失意无聊,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编入词中,以便伎人传唱”。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这一词人是 A. 关汉卿 B. 柳永 C. 苏轼 D. 李清照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柳永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经常出入烟花巷陌,茶馆酒楼,跟歌妓乐工们有较多的来往,同情她们的不幸,理解她们的愿望,与她们平等相待,所以他和他的词,都受到这些下层女子的欢迎,这与题干“耆卿失意无聊,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编入词中,以便伎人传唱”信息吻合,故B正确,排除D;关汉卿是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苏轼是宋朝豪放派诗人,不符合题意,排除AC。 点睛:本题考查宋朝的文学成就,对材料“耆卿失意无聊,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编入词中,以便伎人传唱”的正确解读是解题的关键,主要结合宋词婉约派的特点分析。 9.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从词风格上看,该词属于 A. 婉约派 B. 豪放派 C. 田园派 D. 花间派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是岳飞所做的《满江红》,诗中充满了刚健豪迈的气息,属于豪放派,故选B。 【名师点睛】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艺术·宋词 10. 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这种书法字体最有可能是 A. 小篆 B. 行书 C. 楷书 D. 草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可知是草书,草书书写简便、结构简省、笔画连绵,D正确;小篆的笔画较细,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的现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不符合题意,A错误;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不符合题意,B错误;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的,更趋简化,横平竖直,不符合题意,C错误。所以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草书 11.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谈到:“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下列能体现上述思想的著作是 A. 《天下郡国利病书》 B. 《海国图志》 C. 《孔子改制考》 D. 《文学革命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结这符合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思想特点: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思想相符合,故选C;《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排除A;《海国图志》详细叙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排除B;《文学革命论》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排除D。 12. 读下图,漫画中被碾在车轮底下的人物是孔子。这反映出作者( ) A. 维护中国先进文明 B. 推崇民主共和制度 C. 否定传统儒家思想 D. 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新文化运动,题眼是“被碾在车轮底下的人物是孔子”。“维护中国先进文明”,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推崇民主共和制度,故B项错误;漫画中被碾在车轮底下的人物是孔子,这体现出了否定传统儒家思想的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全面学习西方,故D项错误。 13.李大钊介绍马克思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文章是 A. 《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B. 《庶民的胜利》 C.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答案】D 【解析】 朱执信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排除A。《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为庆祝一战协约国的胜利而进行的演讲,不是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文献,故排除BC;李大钊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故选D。 14.孙中山看到,尽管西方列强拥有繁荣、独立与民主,但他们也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劳资纠纷、罢工、高工资要求以及财富在少数资本家和多数工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都预示着一场革命的到来。为此他主张 A. 民主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权主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所给材料可以看出孙中山的主张应该用来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劳资纠纷、罢工、高工资要求以及财富在少数资本家和多数工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民主主义主要强调人民的民主权利,排除A;民族主义主要指的是反对满洲贵族的封建统治,排除B;民生主义主要指的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有缩小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贫富差距的意图,符合题意,故选C;民权主义主要指的是反对清朝的封建统治,创立民国,排除D。 15.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段话表明孙中山强调的革命纲领中心是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答案】C 【解析】 “驱除鞑虏”只是推翻满洲政府,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恢复中华”停留在民族主义层面;材料意思是在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完成民族革命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废除君主专制政体,实质上表明了对民主共和的向往;材料中没有出现关于土地的信息。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三民主义的内涵。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民权、民生主义的理解和掌握。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设政权的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民族革命);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补充(社会革命)。 16.2012年新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 A. 七大、十五大、十六大 B. 遵义会议、十四大、十六大 C. 七大、十四大、十七大 D. 遵义会议、十五大、十七大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故A项正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与材料不符,排除BD。中共十七大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与材料不符,排除C。 17.邓小平在1978年曾说,“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这句话从本质上说明了( ) A.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 B. 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C. 要从根本上变革社会主义制度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答案】A 【解析】 “能像现在这样,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故A正确;B属于思想路线;C中变革社会主义不符合事实;D中没有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问题。 18.邓小平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的新理论,都紧紧围绕着 A. 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怎样实现改革开放 B.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正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排除B;A不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排除。C是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排除。 19.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同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大会明确提出了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答案】D 【解析】 【详解】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次会议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故选D;A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排除A;B世1987年 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排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2000年提出的,排除D。 20.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下列四组文章中属于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的是( )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论祖国统一的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 《发展是硬道理》《重新审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讲话和文章,故A项错误;《论祖国统一的方式》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故B项错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1988年提出的,故C项错误;邓小平视察南方是在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的背景下进行的,目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改革开放的道路,相关话题都是围绕改革开放和发展而展开的,《发展是硬道理》和《重新审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均是1992年南方谈话时期作出的,故D项正确。 考点:邓小平理论 21.邓小平同志曾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下列选项中属于邓小平所说的“卫星”的是 A. “东方红一号” B. “长征1号” C. “神舟5号” D. “银河1号”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的是两弹一星的特别主要的意义。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进入航天时代,故选A;“长征1号”是为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而研制的三级运载火箭,表明我国运载火箭取得突破成就,排除B;“神舟5号”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排除C;1983年“银河1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它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的空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世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行列,排除D。 2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根本保证。“百家争鸣”主要针对 A. 艺术领域 B. 政治领域 C. 经济领域 D. 学术领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双百”方针知识点。“百花齐放”针对的文学艺术领域,“百家争鸣”主要针对的学术领域,故D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双百”方针的含义 23.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电影事业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最主要原因是 A. “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B. 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 C. “双百”方针的实施 D. “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20世纪50年代后期”,可知“双百” 方针的实施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保证,推动我国电影事业的繁荣,故选C;“大跃进”运动与我国电影的繁荣没有关系,排除B;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重视清除西方思想文化对我国文化事业的毒害,排除B;一五计划属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超额完成于1957年,排除D。 24.中共中央提出“双百”方针是在 ( ) 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文革”时期 D.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双百”方 针是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4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来的,该时期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B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时间是1949-1952年,尚未提出“双百”方针,与题意不符,排除A。“文革”时期是1966-1976年,“双百”方针遭到严重破坏,与题意不符,排除C。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是在1978年后,“双百”方针得到恢复发展,与题意不符,排除D。 【点睛】本题属于识记型选择题,熟悉“双百”方针的史实即可知道答案。 25.1977年,国家开始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其中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的是 A. 恢复高考制度 B. “三个面向”题词 C. 实行义务教育 D. 发展高等教育 【答案】A 【解析】 【详解】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这次会议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故选A。“三个面向”题词是邓小平1983年10月1日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它是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教育工作指导思想的精辟概括,时间不符,排除B;CD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教育举措,排除。 26. 普及义务教育是中国为提高公民素质而实施的一项战略决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 建国初期 B. “大跃进”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年,可知是改革开放时期。 考点:中国现代教育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中国现代教育,需要学生熟悉掌握基础知识。 27.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曾决定,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据此可知这个决定是 A. 实行改革开放 B. 推行“双百”方针 C.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 推行扫盲教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做本题一定要抓住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实际上是强调科技、教育的发展。只有C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教育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一定要从材料中寻找答题信息。抓住材料的话本题比较简单。 28.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并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 A. 工业 B. 教育 C. 农业 D. 军事 【答案】B 【解析】 【详解】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强调要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故排除ACD,选B。 29.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中共中央的贺电称:“对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在于 A. 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 B. 不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 导致中苏关系彻底破裂 D. 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美苏对核武器的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故排除B,选A;中苏关系彻底破裂的原因不是原子弹爆炸,而是两国意识形态存在分歧,排除C;1956年中国建成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它是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的标志,排除D。 30.德国《汉诺威汇报》曾就我国某项重大科技成就发表评论: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正在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这项科技成就是指 A. 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 B. “神舟五号”飞船的往返成功 C.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 D. “东方魔稻”的育种成功 【答案】B 【解析】 【详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是在1964年,与“进入太空”不符,排除A;“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是在1970年,与“进入太空”不符,排除C;2003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人进入太空,故选B;1973年,“东方魔稻”育种成功,它属于农业科学的成就,排除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31.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的丰功伟绩和优秀品格永远值得我们颂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纲领 材料二 新旧三民主义内容比较简表 名称 三民主义内容 新三民主义内容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1)孙中山将材料一内容阐发为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 (3)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分别引领了哪一场革命运动? (4)从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体现了孙中山怎样的优秀品格? 【答案】(1)名称:三民主义;核心内容:民权主义。 (2)明确反对帝国主义、主张民族平等。增加“节制资本”。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等。 (3)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大革命)。 (4)与时俱进或顺应时代潮流等。 【解析】 【详解】(1)材料一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三民主义的相关内容,结合史实可知,其核心内容是民权主义。 (2) 对比材料二中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分析新三民主义“新”在何处:民族:一是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指权利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3)结合所学可知,在三民主义的指引下,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引下,国共两党联合发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孙中山是对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发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可从其给中华民族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的角度来回答。 32.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位思想家的主张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施政要用仁义和王道,制天命而用之。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2014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他提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 ——摘编自2014-2015学年度《时事》第二期 (1)材料一中的三位思想家分别是谁? (2)材料二中董仲舒的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对儒学的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答案】(1)A:孟子(孟轲);B:荀子(荀况);C:孔子(孔丘、孔仲尼)。 (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儒学地位开始上升成为正统(主流)思想。 (3)意义:儒家思想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或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鼓励人们向上向善或加强人们的道德修养。 【解析】 【详解】(1) 根据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孟子;根据材料“施政要用“仁义”和“王道”,制天命而用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是荀子;根据材料“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是孔子。 (2) 根据材料“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主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主张使儒学地位开始上升成为正统(主流)思想。 (3) 根据材料“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加强道德修养等。 33.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颇首业者众。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康有为屡次上书失败后,认识到今当多难之秋,……“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界,莫亟於教育。”严复明确道:“民智之卑……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张也。 ——张良才、孙传宏《中国教育社会价值观的百年嬗变》 材料三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的普及所做出的贡献。 (2)材料二中康有为、严复的共同主张是什么?在他们的推动下,19世纪末中国发生了一场什么政治运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答案】(1)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重视教育。维新变法运动。 (3)大力普及义务教育;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可知孔子弟子众多,其中有才华的有七十二人。结合孔子兴办学校的方式和孔子的教育理念等角度来回答。 (2)根据材料信息“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界,莫亟於教育”“民智之卑……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可知康有为和严复二人十分重视教育,认为教育具有开眼界、启民智的作用;结合康有为和严复二人的政治派别来回答。 (3)结合新时期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来回答,注意不同时期教育的中心任务的变化,可以从“普九”、1983年提出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和1995年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