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高三历史试卷 总分值:100分 时间:100分钟 温馨提示:此次考试卷面分为5分 说明:1. 书写整齐无大面积涂改且主观题基本完成的得5分 2. 书写有涂改或主观题未完成的,根据情况扣(1—5)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周代“雅乐”实际上是西周的京畿之乐,通过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个不同等级的阶级中去,本质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雅乐”的传播 A. 推动了文化认同 B. 实现了中央思想统一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孕育了宗法制度 2. 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B.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 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 3. 唐朝以前,皇帝曾把外戚引入宫廷辅政,尤其是皇帝幼小之时,因而出现外戚专权现象,两汉尤甚。北宋以后则摒弃外戚辅政做法,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驸马甚至有意选寒微之家。这种做法反映了中国古代 A. 专制君主的权力日益衰微 B. 官僚政治呈现理性化倾向 C. 政治统治日益走向腐朽 D. 君主专制摆脱人治困扰 4. 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列哪项表述符合材料表达的含义 A. 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 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 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 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5. 希腊先哲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这主要表明 A. 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的精神 B. 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其面临体制性的危机 C. 柏拉图因为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而诋毁雅典民主政治 D. 当时雅典尚没有法律来约束公民 6. 公元前494年,罗马平民不满土地、债务、政治权利等问题,集体撤离罗马城。元老院被迫与平民妥协,设立保民官,其地位神圣不可侵犯。保民官的设立 A. 取代了元老院的权力 B. 体现了贵族与平民政治平等 C. 促进了共和政体发展 D. 推动了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 7. 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同苏联的区别,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等新的概念以区别“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这些概念的提出 A. 体现了中共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 B.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 C. 反映出中共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 D.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8. 有学者认为,“八七”会议虽然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但仍然认为工人运动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力量。直到秋收起义后,一部分共产党人才有计划、有组织和有目的地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工人运动转向农村农民运动。该学者意在强调 A. 城市革命道路是照搬苏联经验 B. 右倾错误的纠正受到了阻扰 C. 正确道路的探索具有渐进性 D. 工人运动的影响大于农民运动 9. 电影《我的一九一九》中,展现了一段长期被广泛传诵的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精彩演讲词:“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但近年出版《顾维钧外交演讲集》中却并未发现此记录。对此,从史学研究角度上我们最应持的态度是 A. 把山东比作耶路撒冷更能博取国际社会同情 B. 该发言体现国人民族主义激情而颇具史料价值 C. 因其长期广泛传诵而具有相当大的真实性 D. 研究顾氏如何从法理上驳斥日本更具有价值 10. 鸦片战争以前,上海道台的职责主要有三:监督地方行政、维持地方治安、兼理海关。鸦片战争后,其上述职责并未改变,清政府又赋予了更重要的职权:办理地方外交、从事洋务活动,并增设了会丈局、洋务局、会审公廨、巡防保甲局等办事机构。这种变化反映了上海道台 A.成为具有洋务思想的行政官员 B.中国外交机构近代化的表现 C.职务管辖的区域范围越来越大 D.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 11. 1792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了法国历史上第一部世俗离婚法,宣布男女双方可以依据同样的法律理由离婚,以实现个体自由,确立起离婚是人的天赋权利的原则。这说明当时的法国 A.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工业革命提高妇女地位 C.革命深受启蒙运动影响 D.激励妇女参加卫国战争 12. 从5世纪到15世纪,英国国会只有在国王需要的时候才召开。"在亨利七世统治的24年中,国会只召开了七次,伊丽莎白一世在位的45年中,国会只召开了10次”。1694年英国制订了一个《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材料表明 A. 国家权力重心发生转移 B.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国王统而不治局面形成 13. 19世纪60年代,法国开始实行议会改革,例如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官方“公报”公布议会辩论记录,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法律等。1870年4月,元老院受到削弱,变为普通上院。法兰西第二帝国后期的变化意味着 A.工人的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 B.民选议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元老院的政治地位无足轻重 D.皇帝的专制统治进一步巩固 14. 日本宪政专家佐藤动在论述英国宪政时指出:“在英国,政府是由中世纪封建制度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在那里经常在同一个基地上建筑起新的建筑物。”佐藤功强调的是 A.英国宪政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B.英国宪政的发展以王权政治为中心 C.英国宪政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D.英国近代宪政是对传统的继承发展 15. 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16.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对“新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 D.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17.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方针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由此可知“一边倒” A.保证了中国外交的独立性 B.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孤立 C.表明中国对国际局势的态度 D.强化了意识形态的外交 18. 据熊向晖(周恩来的助理)回忆,在基辛格秘密访华前,毛泽东曾专门指示,“不同美方谈贸易问题”。尽管“美方多次要求开展中美贸易,我方均表示不感兴趣”。这是因为 A.中国担心此举会引发苏联的不满 B.中国仍推行相对封闭的经济战略 C.经济体制不同阻碍中美贸易发展 D.美国试图用经济手段控制中国 19. 阅读下表: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 1912年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 1931年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A.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 B.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 C.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 D.都借鉴地吸收了欧美民主的精华 20. 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20世纪70年代,中国接待外国国家首脑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也派出很多代表团分赴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日益密切,60年代后期中国周边那种严峻局势已根本改观。这一变化 A.打击了以美苏大国主导的两极格局 B.树立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中心地位 C.有利于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 D.为日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条件 21. 有人说:“《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碳,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我们为什么不使历史重新沸腾起来呢?”该观点认为《共产党宣言》 A.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B.非常容易导致过激行为 C.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D.是当今世界的最佳选择 22.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后初期马克思说道:“直到2月25日中午时分,共和国还没有宣告成立,而内阁的一切职位都已被临时政府中的资产阶级分子,以及《国民报》派的将军、银行家和律师们瓜分了。但工人这一次已决心不再像1830年7月那样任人欺骗。他们准备重新开始斗争,以武力强迫成立共和国。”这里,马克思强调的是二月革命之后 A.法国金融贵族的统治仍然无法替代 B.无产阶级的真实处境 C.阶级立场不同和利益相冲突初步趋同 D.各阶层共同妥协才是法国唯一的出路 23. 对于德国统一,戈尔巴乔夫在«回忆录»中强调自己主动给德国的北约身份放行,美国总统布什与其国家安全顾问的联合回忆录«重组的世界»中认为是美国的主动倡议迫使戈尔巴乔夫接受了德国的北约身份;德国总理科尔的回忆录«我要的是德国统一»对该问题避而不谈.这反映出 A.单一视角难以还原历史真相 B.时代发展影响历史叙述 C.美苏两国主宰德国统一进程 D.个人记述缺乏研究价值 24. 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改变了之前重自由贸易而轻对外援助的做法,积极加强对外援助,印度成为当时美国对外经济援助中最大的受援国。造成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苏联的军事攻势 B.新兴经济体崛起 C. 美苏博弈的需要 D.不结盟运动形成 25. 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马歇尔计划”,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有关“马歇尔计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复兴的重要因素 B.它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背景下,美国与苏联对抗的表现 C.美国借此吸引东欧各国,孤立和打击苏联 D.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3分;共45分) 26.(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是中华对外交流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的对外交流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了前代。经由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与文化的碰撞,中华文明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雄姿。隋唐统一之后,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融合创新,成为光芒四射的世界文化中心。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和越南,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该文化圈又因汉字所承我的中华文明,也被称为“中国文化圈”。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算得上是一个典型,它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英国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即使对世界事务不甚了解的人,也会有一种模糊的印象,即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属于英国的场面着实不多见。但正是这个民族在世界范国内率先实现工业化,把全世界推进到工业时代。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民主政治树立了样板。英国的发展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模式,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渐进道路的可行。英国对现代世界的贡献与其稳重的行为方式一样令世人印象深刻。可以说,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英国是现代世界的开拓者。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中国文化圈”形成的主要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英国与隋唐时期的中国在文化影响力上的主要异同(5分),并指出二者在世界文化史上的不同贡献。(4分) 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主要内容 时 间 事件或条约 主要内容或影响 1842年 《南京条约》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 《马关条约》 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0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年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6月 “改订新约”的运动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1月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 材料二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长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百年外交的变化趋势(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主要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家的对策。(答对策和评价)(9分) 28.(13分)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从专制、人治到民主、法治的重要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明作为一种已持续不断延续了数千年的自成体系的物质文明,乃是一种其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都按照其自身规律而运行的具有很强独立性的文明,一种具有自己独特品质的规定性并具有高度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文明。 ——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材料二 下表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颁布的法律文献。 国家 时间 机构 法律文献 英国 1689年 议会 《权利法案》 美国 1776年 北美大陆会议 《独立宣言》 1787年 国会 1787年宪法 法国 1789年 国民议会 《人权宣言》 1875年 国民议会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 依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华传统文明的主要特征(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5分) (2)依据材料二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西方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共同特点。(4分) 26.(1)原因: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统治阶层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与思想传承;隋唐大一统的局面;中华文化长期以来占据世界领先地位。(5分) (2)同:都有制度的传承与创新;都具有强大的时代影响力。异:隋唐中国是农耕文明的典范,近代英国是工业文明的样板。 隋唐中国文化影响力具有开放、包容、多元的特点,近代英国文化影响力具有和缓、平稳、渐进的特点。(5分) 不同贡献:隋唐中国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中国文化圈”,对东亚邻国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近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将全世界推进到工业时代,为西方的民主政治树立了样板,是现代世界的开拓者。(4分) 27.参考答案: (1)趋势;1919年之前,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为主;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4分) 原因:1919年之前,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外战争屡屡失败;1919年以后,五四运动使民族意识逐步觉醒(或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重要作用,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民国政府的外交抗争和努力。(5分) (2)对策:由于美国敌视新中国,废除美国对华不平等条约及特权;鉴于苏联是新中国盟友,采取积极谈判,订立新约,逐步收回国家权利。(4分) 评价:根据不同条约、不同国家,采取不同对策,体现外交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坚持原则外交,使中国完全挣脱不平等条约束缚,彻底结束近代百年屈辱;实行灵活外交,利于新中国冲破美国外交孤立,保护革命胜利成果,为经济恢复发展创造条件。(5分) 28.答案及解析: (1)特征:自成体系、独立性强、独特性;稳定性和持续性高。(4分) 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稳定性;封建大河文明造就的小农经济的独特性;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内儒外法治国模式,形成“大一统”局面;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继承性和延续性。(5分) (2)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方式推翻旧制度;颁布法律文件,立法形式确立;突出议会拥有立法权并逐步健全议会民主制度。(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