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延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高二历史(理科)试卷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 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 C. 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 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 ‎【答案】D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重大变革,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互相诘难、批驳,形成“百家争鸣”局面。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只是出现“百家争鸣”现象的原因在文化教育、政治、阶级关系等某一方面的表现,排除A、B、C项。‎ ‎2.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阐述错误的是:‎ A.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B. 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C. 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D.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但是并不是背叛者,所以,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阐述,有误的是D;其它选项说法正确,故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儒家思想 ‎3.最早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观点的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韩非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出自《荀子·王制》,故排除 ABD,C符合题意。‎ ‎4.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 “民贵君轻”的思想 C. “性善论”思想 D. “大一统”思想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独尊儒术”为君主专制和国家统一服务,主要利用了儒学的大一统思想,故D项正确;“独尊儒术”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有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民贵君轻” 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独尊儒术”也没有“性善论”的内容,故C项错误。故选D。‎ ‎5.北宋时对理学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两位思想家是 A. 韩愈和柳宗元 B. 程颢和程颐 C. 朱熹和王阳明 D. 周敦颐和张载 ‎【答案】B ‎【解析】‎ ‎【详解】程颢和程颐是北宋理学家,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主张先理后物,物皆有理,把知识、道理、天理联系起来,对理学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故B符合题意;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故A不符合题意;朱熹是南宋理学家,王阳明是明代心学大师,故C不符合题意;周敦颐是宋明理学之鼻祖,为宋明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其贡献不如程颢和程颐,故D不符合题意。‎ ‎6.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对君主的权力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 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 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 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主张“民贵君轻”适应了诸侯争霸的社会现实,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则是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因此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君主专制制度还未正式建立,故A项错误;董仲舒的主张得到汉武帝的重视并采纳,故C项错误;孟子和黄宗羲的主张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变,但董仲舒没有,故D项错误。‎ ‎7.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 A. 南宋 B. 隋唐 C. 北宋 D. 西汉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即《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A项正确。隋唐、北宋、西汉时期尚未出现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排除BCD。‎ ‎8.智者运动兴起的基本条件是 A. 古代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 B. 资本主义的萌芽 C. 工业革命的开始 D. 反封建运动的广泛开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的出现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A选项符合题意。资本主义萌芽是在14、15世纪出现的,B选项排除。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40年代,C选项排除。雅典属于奴隶制社会,D选项排除。‎ ‎9. 孔子与苏格拉底相似之处有:①生活的时代相似 ②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 ③都重视道德教育 ④理论都散见于他们学生的著作中(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孔子与苏格拉底都生活奴隶社会,都是伟大的老师。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都重视道德,孔子的理论散见于《论语》,苏格拉底的思想散见其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故①②③④,故选A。‎ ‎10.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这主要是指他 A. 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 B. 强调个人自由,反对迷信 C. 把讨论的重点由自然转移到社会 D. 开始了对人自己的哲学认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哲学探索的指南,表明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故D符合题意;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是泰勒斯,故A不符合题意;普罗塔格拉为代表的智者学派强调个人自由,反对迷信,故B不符合题意;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由自然转移到社会,故C不符合题意。‎ ‎11.以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 是对古代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 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 C. 是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运动 D. 预示着新的社会到来的曙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对概念的理解分析能力。文艺复兴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借助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所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并不是古代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故答案为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实质 ‎1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A. 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C. 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创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文艺复兴发生的根本原因。AC项说法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都是在16世纪,文艺复兴是在14世纪开始,因此不可能是文艺复兴的原因; D项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是在文艺复兴解放人们的思想基础上创立的。因此ACD三项均错。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开始关注人的价值。故选B 考点:文艺复兴 点评: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达到高潮,16世纪传播到欧洲各地。以人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揭露教会的黑暗,赞颂人性的价值,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做了思想准备。‎ ‎1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意义有:‎ ‎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④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①②③④说法正确,均属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意义,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说法不全面,排除ABC项。‎ ‎14. 西欧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 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西欧国家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 启蒙思想家对理性的呼唤 D. 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本原因是指事件从生产力发展和时代要求角度考虑,故A项正确;B项是西欧启蒙运动兴起的阶级基础;C项是西欧启蒙运动兴起的主观原因;D项是西欧启蒙运动兴起的思想原因;‎ 考点:启蒙运动的原因 点评:西欧启蒙运动是高考考查重点:还可以考查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启蒙思想家政治观点的异同、分析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中国明清进步思想与启蒙运动思想的异同等知识点。‎ ‎15.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辉煌,其根本保障是 A. 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B. 封建皇权的专制统治 C. 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 D. 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人的观念形态中的反映。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是服务于农业,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繁荣,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A符合题意;封建皇权的专制统治属于政治上背景,不是主要因素,B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科技的繁荣主要得益于农业的发达,不是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儒家思想“重道轻器”,不利于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故D不符合题意。‎ ‎16.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对以后世界市场的开辟作用最大的是 A.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C. 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D. 造纸术的传播推广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传到西方,对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故选B。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不符合题意,排除AD;火药用于军事用途,排除C。‎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对以后世界市场的开辟作用最大”切入,结合新航路的开辟进行思考。‎ ‎17.对先秦时期诗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诗经》与楚辞的出现是这一时期诗歌发展的主要成就 B.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 C. 《诗经》和楚辞的文学风格是一样的 D. 诗歌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春秋晚期的《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楚辞是战国时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形成的诗歌体裁,奠定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基础,故A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诗经》 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三百多首诗歌,故B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人的观念形态中的反映,诗歌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故D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8.把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向高峰的是 A. 《三国演义》 B. 《聊斋志异》 C. 《红楼梦》 D. 《儒林外史》‎ ‎【答案】C ‎【解析】‎ ‎【详解】《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代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故C符合题意;《三国演义》属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章回体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思想成就与艺术价值不高于《红楼梦》,故A不符合题意;《聊斋志异》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代表,《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经典的讽刺小说,文学地位均不如《红楼梦》,故BD不符合题意。‎ ‎19.下列关于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至今仅存的方块表意字 B. 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画 C. 商代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D. 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汉字按照发展脉络来看,其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并非由简到繁。故D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至今仅存的方块表意字,故A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故B 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中国的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故C项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20.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的科学家是 A. 亚里士多德 B. 哥白尼 C. 伽利略 D. 牛顿 ‎【答案】C ‎【解析】‎ ‎【详解】伽利略开创的实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为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提出奠定了基础,故C符合题意;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科学家,他的科学理论有很多被证明是错误的,故A不符合题意;哥白尼是天文学家,故B不符合题意;牛顿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者,故D不符合题意。‎ ‎21.下列人物曾经对量子力学的建立作出贡献的是 ‎①牛顿 ‎②普朗克 ‎③爱因斯坦 ‎④玻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牛顿的主要贡献是经典力学,故①错误;1900年普朗克发表的《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宣告量子理论的诞生,故②正确;1905年爱因斯坦用量子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推动了量子论的发展,故③正确;玻尔提出的原子结构学说揭示微观世界基本特征的前景,为量子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故④正确。故选②③④组合,排除ABC,D符合题意。‎ ‎22.达尔文进化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是 A. 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B. 提出了变异概念 C. 摧毁了教会的神学体系 D. 使人类思想认识发生了飞跃 ‎【答案】D ‎【解析】‎ ‎【详解】达尔文进化论从根本上否定了“神创论”“物种不变论”的传统观念,在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经济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人类思想认识发生了飞跃,故D符合题意;达尔文进化论属于生物学上的成就,没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故A不符合题意;达尔文进化论中提出了变异概念,但属于生物学上的成就,故B不符合题意;达尔文进化论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促进人类的认识飞跃,但没有摧毁教会的神学体系,故C不符合题意。‎ ‎2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化。其中最直接的变化是 A.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B. 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C. 世界联系密切,成为一个整体 D. 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最直接的变化”。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最直接的变化是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表现为增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故A符合题意;两次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增强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势力,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故B不符合题意;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于新式交通工具上,增强密切世界联系的能力,故C不符合题意;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故D不符合题意。‎ ‎24.下列人们的日常生活现象源于互联网的是 ‎①乘火车外出旅行 ‎②开着汽车去郊游 ‎③网上炒股 ‎④网上购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②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互联网以及对互联网功能的开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只有③④与互联网相关。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 ‎25.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制思想界”。这主要指的是梁启超宣传了 ( )‎ A. 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 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 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 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答案】D ‎【解析】‎ A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张,B为革命派的主张,C为康有为的思想特点,故答案为D。‎ ‎26.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 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 李贽笔下的孔子 C. 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的知识的理解的能力。根据题干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结合所学知识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宣传变法的特点是托古改制,利用孔子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只有C项符合题意。所以选C。‎ ‎27.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是指 ‎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 ‎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早期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没有把理论付诸实践,故维新思想对其发展主要体现在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故A正确。‎ ‎28.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这表明陈独秀 ‎①反对儒家传统道德 ‎②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③完全否定儒家思想 ‎④代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文化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必排孔教”,孔教代指儒家传统道德,故①③正确。由材料“愚之信仰共和”,结合所学,在新文化运动前期,资产阶级激进派高举民主和科学,主张改造国民性,实现真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故②正确;新文化运动后期陈独秀否定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代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文化,故④错误。故选①②③组合,排除ABD,C符合题意。‎ ‎29.“西学东渐”过程中出现的在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的各种思潮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与科学 ‎②中体西用 ‎③君主立宪 ‎④马克思主义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①④③‎ D. ④③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②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③是维新派变法的指导思想;④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在中国进一步传播的思想。依据时间排序B项正确。‎ ‎30.“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 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D. 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材料中的“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中国人在思想观念上的变化。故答案为A项。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排除B项;民主与科学在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实现,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民主共和思想,不是儒家民本思想,排除D项。‎ ‎31.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秀清),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你认为文中的“主题”应该是 A. 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反动统治,重建汉族政权 B. 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和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 C. 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D. 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使之与民族资产阶级一起革命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的主题是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所以选C。‎ ‎【详解】‎ ‎32.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 )‎ A. 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 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 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基本一致 D. 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基本一致”, ,其实万丈高楼平地起,这是教材的基本知识点,由此可见牢记教材的基本知识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33.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建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民族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故选C。‎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34.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下列选项中思想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应有误的是(  )‎ A. 董仲舒新儒学——汉代“大一统” B. 新三民主义——国民大革命 C. 启蒙思想——美国1787年宪法 D. 毛泽东思想——“大跃进”运动 ‎【答案】D ‎【解析】‎ ‎ “大跃进”活动是当时“左倾”错误思想指导,该思想不是毛泽东思想组成部分,故D错误,符合题意。其他均是正确的对应关系,排除。‎ ‎35.……签订,不仅打破了大清帝国的天朝体制,而且还开启了近代不平等的条约制度。文前省略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打破“天朝体制”,开启了近代不平等的条约制度的是1842年签署的《南京条约》,A项符合题意;其它三项均是在之后才有的,BCD三项错误。‎ ‎36.一般来说,思想启蒙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这是因为当时 A. 社会尚有复辟帝制的潮流 B. 大批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不满现状 C. 民主共和政治制度仍未建立 D. 传统旧思想、旧文化尚未彻底肃清 ‎【答案】D ‎【解析】‎ ‎【详解】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没有进行深刻的社会思想改革,导致革命失败。表明此时期的中国传统旧思想、旧文化尚未彻底肃清,资产阶级爱国知识分子通过发动新文化运动,希望通过破除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建立真正的民主,答案为D;复辟帝制的行为要靠政治运动去推翻,不是思想文化运动能够完成的,A 错误;留学知识分子对现状不满不能体现新文化运动“补课”的原因,B错误;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表示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C错误。‎ ‎37.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提出:“好学知耻之士,以讲学明耻为天下倡,崇尚道义,砥砺廉节,播为风气,蒸为习尚……以昌学术,以明廉耻,以正人心,以厚风俗。”李大钊的主要目的是 A. 否定传统思想,宣传民主思想 B. 提倡儒家学说,重建公序良俗 C. 提倡新的道德,批判复古主义 D. 继承传统美德,扭转人心风俗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中的“崇尚道义,砥砺廉节……以昌学术,以明廉耻,以正人心,以厚风俗”等语句可知,李大钊强调的是传统文化中的积极部分,即传统美德,希望借由“崇尚道义,砥砺廉节”等传统美德“以昌学术,以明廉耻”,使“人心”得以端正,故本题选D。A项的“否定”错误。材料并非单纯地提倡儒学,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新道德,C错误。‎ ‎38.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其中说:“……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文中“变”的含义是(  )‎ A. 变革思想观念 B. 变革社会政治制度 C. 改革教育制度 D.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新青年》杂志也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新文化运动主张利用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彻底改造中国社会,故A项正确;B项变革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新文化运动时期并未涉及教育变革,C项错误;D项明显不符合材料。‎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猛烈批判封建旧文化、旧思想、旧礼教,大力倡导新文化、新思想和新道德,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极大的鼓舞了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年探求真理的热情,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二、非选择题 ‎39. 史学界认为:“任何文化都由外在物质、中间理论与制度、内部心态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体。当两种文化接触时,首先容易相互发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识中间的理论和制度;最后方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即心态层面。”近代前期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正是走过了这样的历程。‎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心态层面”各指什么历史事件?‎ ‎(2)分析从“物质层面”过渡到“制度层面”的原因。‎ ‎(3)“心态层面”的主要内容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物质层面:洋务运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心态层面:新文化运动。‎ ‎(2)原因: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了洋务运动仅学技术进行器物变革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并且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先进中国人继续探索新的救国道路,维新变法思想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先后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3)内容:由宣传民主与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 影响: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1)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直接回答,即物质层面:洋务运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心态层面:新文化运动。(2)可以从“制度层面”为什么会出现和“物质层面”失败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思考,然后根据教材内容不难做出回答;即洋务运动破产,仅仅进行器物变革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和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中国人开始探索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3)首先确定“心态层面”是指新文化运动,然后再找出新文化运动发展、转向和影响即可作出回答。即内容是从宣传民主与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影响主要是为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转变和中共的成立奠定基础。‎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经历了由单纯的学习物质器物转向资本主义制度再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变化,随着学习的深入中国人对外国的认识也更加清楚和全面,这就为探寻救过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为中国开辟自己的独立富强之路提供借鉴和参考。‎ ‎【详解】‎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