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检测历史试卷
历史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5年习近平在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一思想源于中国古代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科举制 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A.私学兴起,民间思想异常活跃 B.礼崩乐坏,需要重建社会秩序 C.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D.诸侯争霸,分封秩序开始瓦解 3.南朝刘宋时期,乡邑百姓出身的沈庆之官至侍中,都督南兖徐、兖三州军事;贫苦出身的戴法兴成了宋孝武帝的南台侍御史兼中书通事舍人,专管朝廷内务;萧齐也任用寒人掌机要。这反映出南朝时 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世家大族逐渐退出政治舞台 C.门阀政治受到冲击 D.中枢机构运作机制发生改变 4.宋代实行“陛辞”制度,一些由皇帝直接任命的知州、知府、监司(通判)等在离京赴任时,需当面向皇帝辞行,并借此征询皇帝的理政意见。这表明,“陛辞”制度 A.提升了地方官员的职权 B.旨在防止官员滋生腐败 C.有利于中央政令的推行 D.强化了对地方行政监察 5.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载:“今各部之节,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材料说明当时 A.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日益加深 B.六部官员有时出现空缺的状态 C.内阁在当时已经成为中央决策机构 D.六部官员亦有注选的职责与权力 6.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 A.法庭判决仅凭情感而非依据证据 B.民主法庭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C.职业律师开始出现于法庭中 D.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7.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在当时有人视为理想政体,也有人称其为暴民政治。……在17—18世纪,民主仍然是一个贬义词。19世纪中叶以后,雅典民主制成为西方学界和政治界的主流观点。1992—1993年,西方国家举行了一系列大型学术活动,以纪念雅典民主制诞生2500周年,但学界对雅典民主制的评价仍然不尽一致。对雅典民主制评价的历史变化反映出( ) A.历史评价一直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B.民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C.历史评价取决于时代的现实需要 D.人们对历史的探究永无止境 8.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多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到唐代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绝大部分只写官衔,唐代墓志署名的变化,反映了 A. 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 B. 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 C. 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 D. 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 9.据记载,1912年中华民国国会选举所登记的选民共有4 000多万人,比1909年清末新政时咨议局选举时的170多万人增加了24倍以上。这一变化反映了 A.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转型 B.民众的民主权力得到保障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国人对民主范式认同提高 10.陈独秀称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国民“最后之觉悟”,又说“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在陈独秀看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 A.倡导思想变革以改造中国社会 B.呼吁民主革命以反抗君主专制 C.提升国民素质以改变中国习俗 D.宣传社会主义以推动政治变革 11.1969年8月,某西方报刊在《美国与中国调情:为什么罗杰斯宣扬对中国的友谊》中评论:“美国对北京的姿态、罗杰斯(美国国务卿)在他旅行的每一站中对中国的评论以及对‘友谊’一词的慷慨使用,这一切都是史无前例的。”这一评论说明( ) A.美国完全改变了对华政策 B.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 C.美国放弃了对华敌对态度 D.中美外交关系缓和实现 12. 晚清以前,郑成功至多是以“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也有人视之为“草寇”。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其“排满驱荷开拓台湾”而备受国人推崇。这种现 象主要反映了 A. 国人信仰推高了郑成功地位 B. 国人对民族历史的重构以适应时代 C. 近代以来传统儒家思想式微 D. 国人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普遍认同 13.2019年9月央视热播的《外交风云》展现了新中国外交历程的艰难曲折。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声明:“美国认识到‘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表明美国( ) A.承认了“一个中国”原则 B.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C.与台湾当局彻底断绝关系 D.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一合法政府 1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到:“美国人不愿菲律宾加入联邦,但亦不愿派总督去统治,因派总督就成为帝国了。……所以今天苏维埃说美国帝国主义,其实是名实不相符”。美国人当时不愿派总督去统治菲律宾的最主要原因是 A.美国国内矛盾尖锐,无暇他顾 B.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C.违背美国立国的民主精神 D.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 15.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 A.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 B.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 C.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16.伏尔泰认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可能不划分为两个阶级,一个是富人阶级,另一个是贫困阶级。”他在《哲学词典》中对“平等”作了如下解释:“除非有无限数量的人一无所有,人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据此推知伏尔泰 A.否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对平等内涵缺乏理性思考 C.迎合资产阶级上层心理 D.思想观念由激进变为保守 17.1871年,“人们带着对1792年巴黎公社的眷恋之情而建立了公社”。公社不仅名称相同,许多活动和建制也相似,如国民自卫军、治保委员会等。公社活动演奏《马赛曲》,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甚至恢复了1792年的革命日历。这反映出1871年巴黎公社 A.未超越资产阶级革命范畴 B.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 C.革命目标与之前没有变化 D.深受法国革命传统的影响 18.1820年,在美国国会讨论密苏里加入联邦问题的时候,南北双方又发生了争吵。后来,南北双方签订了一项协议:密苏里作为蓄奴州加入合众国,但从马萨诸塞州划出一个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加入合众国。美国设立缅因州目的在于 A.消除大小州之间的矛盾与分歧 B.平衡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 C.确保北方在众议院的优势地位 D.维护三权分立的共和政治体制 19.20世纪80年代,英国撒切尔政府以“人民享受拥有资本的民主权利”为目标,提出建立“ 大众资本主义”和“股东社会”。这表明,当时英国政府 A.强化了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B.深受凯恩斯理论的影响 C.意欲增强市场自由化发展 D.借鉴了罗斯福施政理念 20.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具有空想性与进步性 C.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D.政权日益趋于封建化 21.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时间 事件或条约 影响 1842年 《南京条约》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 《马关条约》 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19年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6月 “改订新约”的运动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表中材料表明( ) A.中国朝贡体系彻底崩溃 B.中国逐步接受近代外交观念,主权意识有所增强 C.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D.历代政府为收回国家权益做出了努力 22.甲午战后,英国人赫德评论说:“日本根本是没有什么正义可言的,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我不相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就像我相信单拿一根筷子不能吃饭那样,我们必须要有第二只筷子——实力。但是中国人却认为自己有充分的正义,并且期望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作者想要说的是( ) A.国际关系中主要靠实力 B.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正义的 C.日本的“铁拳”比中国的正义更实际 D.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23.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其著作《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说:“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以下能用来说明作者观点的史实有( ) A.以美为首的盟国离心力加强 B.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 C.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与发展 D.美苏共同主宰世界局面结束 24.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美国影视公司拍摄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影片一时风靡全球,以致“中国人在电影院花钱看老外拍的中国故事”。这一现象( ) A.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结果 B.得益于美国资本对外扩张 C.说明中国经济影响力提高 D.反映了区域经济壁垒消除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三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长城区域是我国历史上森林分布的重要地区,但从明代尤其永乐迁都之后,随着这一地区冶铁、采木烧炭等行业的发展,很多地方“斧斤如雨,喊听震天”,导致明中后期许多地方“山场树木欧伐尽绝,以致今柴炭价贵”。明朝政府一直对皇陵山脉、名山、边境执行禁伐政策,但很多时候对于盗砍边林树木者“ 沿边守备操防,不惟不能禁约,且索斧锯等钱,通同卖放。” ——摘编自暴鸿昌《明代长城区域的森林采伐与禁伐》 材料二 中世纪时期,英格兰至少有400万英亩林地。随着16~18世纪进步观念不断被英国人接受,砍伐森林被视为征服自然、告別野蛮走向文明的合理行为。这一时期,英国森林覆盖率不断下滑,到1800年,英格兰与威尔士总共还有不超过200万英亩的林地。1875年,议会下议院特别委员会提出:新森林地区作为英格兰唯一幸存的原始森林,应该加以保护。187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森林法案》。1878年《埃平森林法》的通过制止了对埃平森林的圈占,并在四年后对公众免费开放。 ——摘编自李鸿美《崛起的代价:16~18世纪英国森林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明代长城地区森林遭到破坏的原因和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明代相比,16~18世纪英国森林覆盖率下降的不同原因,并概况19世纪中后期英国森林保护措施的特点。(13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而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这种要求起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激进。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 ——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7.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44年,美国农业部长华莱士访华期间,谈到罗斯福时代的美国与王安石时代的中国经济形势非常相似。……有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是王安石的经济智慧拯救了饥饿的美国农民……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始终没有被王安石看穿,也很少被他日后的崇拜者顾及,即现代金融经济是一种无所不至的全能性组织力量……有了今日的历史眼光,我们才能断言要将这帝国之财政商业化,金融之管制方式必须就位。有关汇票、提货单、保险单、共同海损、以船作抵押之借款、冒险借款、股份、打捞权利等都要经过立法才能执行无碍。更重要的是法律上有关遗产继承、破产、丧失赎取权、假冒、欺骗、监守自盗等之规定也要与商业社会里的流动状态相符,且一切都用金钱统治,这一点才做得通。宋代内陆商业组织之实况与这种要求相去至远。 ——摘自《王安石变法与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王安石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变法经济措施失败的原因。(9分)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 C C A D D C D A B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C B C D B C B B D A A 25.(1)原因:传统手工业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禁伐范围有限(或禁伐出于政治军事目的);禁伐指施执法不严。(8分,每点2分) 影响: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 (2)不同原因:国内圈地运动的发展;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带动造船发展;早期工业的发展;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近代进步主义思想的影响。(7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 特点:国家主导;通过立法进行保障;与培养民众环保观念结合。(6分,每点2分) 26.【答案】 示例一: 论题:民主思想在民主制度实践中起了引领作用。 (2分) 阐述: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提出了天赋人权、人人平等、民主法治、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并通过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原则作了集中表述和法律宣示,最终在法美两国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形成美国三权分立和法国共和制的民主政体。 小结:启蒙思想的引领在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0分) 示例二: 论题:法律是民主制度的保障。 (2分) 阐述:英国在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权力,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民主政治体制。美国在独立战争制定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和中央权力的三权分立,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的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德国在统一后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的德国民主政治体制。法国1875年的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的法国民主政治体制。 小结:将民主制度法律化,是欧美国家在巩固民主制度中普遍采取的策略。 (10分) 示例三: 论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是一个长期和曲折的过程。(2分) 阐述:英国在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先是进行限制王权的议会斗争,后又进行反对王党叛乱的革命战争,于1649年建立共和国,经过克伦威尔的护国主独裁统治,1660年出现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直至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才重新掌握政权,并通过1689年制定《权利法案》,才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民主政治体制。法国在1789年发生大革命,经过三次革命高潮,颁布了《人权宣言》,处死了国王,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后拿破仑上台,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民法典》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但出现波旁王朝的复辟和七月王朝的统治。1848年发生二月革命,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但很快出现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君主制反动统治。资产阶级在1871年镇压巴黎公社革命后, 于1875年制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才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的法国民主政治体制。 小结:英国经过半个世纪、法国经过近百年时间的反复才确立民主政体。(10分) 27.【答案】 (1)原因:①宋代商品经济活跃;②王安石的思想有前瞻性。(6分) (2)①未形成金融体系或缺少金融制度的保障;②缺少法律保护;③措施执行中的随意性强。(答出三点即可)(9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