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则市拉孜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藏日喀则市拉孜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日喀则市拉孜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文综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1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道小题,每道小题4分,共48分。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国大夫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该记载反映了周朝实行( )‎ A. 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度 B. 世袭制、分封制、礼乐制度 C. 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 D. 世袭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 材料“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所涉及到的是以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同时按照血缘关系进行分封,同时不同等级所分封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体现了以等级为基础的礼乐制度,故A正确。‎ ‎2.下列对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所有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分封制下,诸侯接受周王的册封,因此他们之间是君臣关系和等级从属关系,①③正确;周王只是相对于同宗族的诸侯是大宗,对功臣和先代贵族,周王和他们之间并不是大小宗关系,②错误;周王对各诸侯国并没有绝对的控制权,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项,排除BCD项。‎ ‎3.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界奋起抗争与探索。下列文件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的有 ‎①《天朝田亩制度》‎ ‎②《资政新篇》‎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资政新篇》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体现世界政治民主化潮流,②③④正确,故选B;《天朝田亩制度》是建立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废除商品经济,违背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规律,与当时发展资本主义的世界潮流背道而驰,排除①,故排除AC;D不全面,排除。‎ ‎4.‎1862年7月7日马克思在《中国事件》一文中说:“(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为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立与停滞腐朽。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天国运动与此材料的观点不符的是 A. 动摇了封建统治 B. 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C. 造成了社会动荡 D. 未提出建设性方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太平天国先后提出土地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D项说法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5.李大钊在一首诗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两度遭劫发生在 (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圆明园两度遭劫,是伴随着两次侵略战争而来的。圆明园在北京,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屈辱战争只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侵入到北京,所以本题选择D项,排除其他选项。‎ 点睛:解答本题抓住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所以只有侵入到北京的战争才有可能洗劫圆明园。所以问题就转变为侵入到北京的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确定答案。‎ ‎6.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增加了 A. 割地的面积 B. 列强办厂的特权 C. 开放的口岸 D. 赔款的数额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可知,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办厂,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资本输出阶段,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之前条约没有涉及的,故选B。与之前条约相比,都涉及了割地,故排除A。与之前条约相比,都涉及了开放通商口岸,故排除C。与之前条约相比,都涉及了赔款,故排除D。‎ ‎7.辛亥革命期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法规。其中能体现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是 A. 《大总统令禁烟文》‎ B. 《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 C. 《慎重农事令》‎ D. 《大总统令内务部禁止买卖人口文》‎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剪辫正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的具体表现之一,体现了民族主义的思想 ,故B正确。‎ ‎【详解】‎ ‎8. 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十月革命的影响 B. 民族主义的高涨 C. 民主主义成为主流 D.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关键要抓住时间信息“1924年”。1924年国民大革命开始,反帝爱国运动高涨,这与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的一面相吻合,所以陈独秀认同了义和团运动的作用和进步意义,故B项正确。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11辛亥革命后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排除C项;当时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所以答案选B。‎ 考点: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9.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A. 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B.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C.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 红军长征的胜利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指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即1927-1937年,而在一时期体现“中国化命运”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是把革命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即“中国化”。故选C。1924年和1937年出现国共两次合作,均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实行下建立的政权形式,不能全面体现材料内容,排除B。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一个成功例子,不能全面体现材料内容,D排除。‎ ‎【点睛】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1)国民革命时期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2)土地革命时期: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3)抗日战争时期:在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系统完整的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在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0.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双方相互仇恨的种子,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20世纪中期以后两国却走向了合作。这说明 A. 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是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B. 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 C. 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都会达成谅解 D. 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法德两国在近代历史上彼此战争不断,但双方都不是赢家,所以战后两国走向了合作,以追求双方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国家利益是影响国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C选项表述过于绝对,错误;D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战后法德两国在国家利益的指引下由对抗转向合作,并未体现两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1. 七七事变是因日本驻军在北平附近宛平县城外卢沟桥演习,无理挑衅而引起。日军有权驻扎北平附近,所依据的条约 A. 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 开放了包括杭州在内的新的通商口岸 C. 英国、美国、俄国、德国等多国参与了条约的签订 D. 列强互相承认了在华利益,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1937年的日本之所以有权驻扎北平附近,是由于1901年清王朝与英、美等11国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的规定,故本题应选C项;A项应为《南京条约》、B项应为《马关条约》、D项应为“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均与题目中的信息“日军有权驻扎北平附近”无关,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丑条约》‎ ‎【详解】‎ ‎12.下表为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 姓 名 毛泽东 朱 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 澜 高 岗 政党 中共 中共 中共 民革 民革 民盟 中共 职务 主席 副主席 副主席 副主席 副主席 副主席 副主席 根据上表结合所学知识最能说明 A. 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的政府 B. 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新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 D.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初步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中国共产党,副主席中有一半是民主党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最能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立,充分尊重民主党派,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D项正确;这种政治结构不只是简单联合,A项不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在1954年建立的,B项不符合史实;中国的政党政治与西方的多党制不同,是共产党是执政党,C项错误。‎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之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它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 ‎——《新唐书·百官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三省”职权的分配以及唐朝中央机构行政运作的程序。有人认为唐朝中央机构的制度设计为近代西方“三权分立”提供了历史借鉴。你认为二者存在的本质差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唐太宗控制尚书省的原因及采取的做法。‎ ‎(3)据上述材料指出唐代相权的发展趋势。‎ ‎【答案】(1)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政令审核;尚书省:政令执行。‎ ‎ 中书→门下→尚书。本质差别:唐朝:以巩固皇权专制主义、服务专制主义为其终极目标。近代西方:属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2)尚书省长官既参与决策,又主持政务实施,权力过大。 做法:先是自任尚书令,随后不再设尚书令,或以他官加上“参议得失”、“参知政事”等名目参与朝政,分散宰相的行政权。(3)随着相权不断被分割,相权不断削弱。‎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从三省六部制度运作程序回答;第二小问本质差别依据中国古代皇权专制以及属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可知尚书省长官既参与决策,又主持政务实施,权力过大;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可知答案。‎ ‎(3)根据所学可知随着相权不断被分割,相权不断削弱。‎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联合入手的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 ‎——人教社《世界现代史》 ‎ 材料二 下面是一组西方画家描绘战后国际格局及其变化的漫画。‎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欧洲统一过程有何显著特征? ‎ ‎(2)材料二中的图1和图2分别描绘了哪两个国际格局? ‎ ‎(3)依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图1向图2发展趋势转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1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治安机构有何不同。‎ ‎【答案】(1)西方近代警察制度传入;加强地方治安的需要;湖南维新运动活跃;地方官员推动。‎ ‎(2)受西方、日本的影响;官商合办;专门的警察机构,管理规范化。‎ ‎【解析】‎ 第(1)问,“原因”,依据材料信息“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外两方面分析。‎ 第(2)问,“不同”,依据材料信息“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外在因素、创办形式、职能以及管理等角度分析即可。‎ 点睛: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通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改革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伟大实践,也是思想解放和社会习俗变革的运动。解答时必须依据材料的有效信息,紧扣题干的关键词,进行归纳分析和概括。如对本题第(1)问原因的回答,可以调用平时掌握的解题通法套用解题,原因可以从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层面入手,也可以从内部原因、外部原因层面入手,这样解题就不容易漏掉必答点。‎ ‎15.(2017年新课标卷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价。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施。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 ‎——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云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 ‎【答案】(1)思想: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市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背景:苏联的经验教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贡献:为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突破了苏联经济模式的限制,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来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材料“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及中苏两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教训进行分析。‎ 第(2)问,由材料“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来分析。‎ ‎【考点定位】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陈云的经济贡献 点睛:本题通过人物评说的方式考查了经济史的重点内容,涉及了苏联与中国经济体制的发展过程,要求的能力水平比较高,要求学生有较高的阅读能力与归纳材料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时一定要看清材料内容时间的阶段性,运用时间来正确对应史实,整合教材观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