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浙江省台州五校联考高二10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2019年10月高二阶段性考试历史学科试卷 考生注意: 1.请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2.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 每题1.5分,共60分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燕国在 历史上属于哪一类分封对象的封地 A.功臣 B.姬姓贵族 C.商朝旧贵族 D.夏禹后代 2.汉代学者何休注解《春秋·公羊传桓公二年》称:“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 此材料能准确反映的史实是 A.礼祭制度基本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B.通过宗法关系决定社会等级秩序 C.贵族政治已经被官僚政治所取代 D.天子实现对地方权力的高度集中 3.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 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这说明周代宗法政治的典 型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礼乐丧葬制 C.婚娶联姻制 D.功臣分封制 4.下图是秦朝一重要官职的官印,后世官职中与其职能最相近的是 A.汉武帝时期的刺史 B.唐朝的刑部尚书 C.宋朝的参知政事 D.元朝的行省长官 5.某学者指出,秦代的郡县制构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他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秦代 A.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 B.皇权的至高无上 C.三公九卿各司其职 D.疆域规模的扩大 6. 在谈及“相”的演变时,有学者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 权逐渐被削弱”,这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群相”制度集中表现在 A.三公九卿 B.政事堂 C.枢密院 D.军机处 7.据《元史·宰相年表》记载,中书省右丞张启元曾“行中书省于平阳、太原等路”,中书省左丞相耶 律铸曾“行省于山东”……他们“事毕还朝,其中书省宰执职务依然如故”。这反映出元代 A.中央集权的逐步削弱 B.行省和中书省互为表里 C.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 D.省官互迁制度得到完善 8.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 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A.分散相权加强了君权 B.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 C.促使行政决策民主化 D.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 9.元大都周围地区由于地位重要,不属于任何行省,由中书省直辖,被称为“腹里”。下列地区属于“腹 里”的是 A.西藏 B.内蒙古南部 C.四川 D.青海部分地区 10.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令下层人士有进入国家管理 层的可能。随着考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到隋唐以后更发展成科举制度,成为中国重要的选官制度。 下列评析,较为合理的是 ①两种制度都有利于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 ②察举制有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 ③两种制度都采用自上而下方式选拔人才 ④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体现一定的公平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1800年,清廷下诏:自王以下满、汉文武大臣,都不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违者重处不赦”。 清廷此举 A.维护了满洲贵族权威 B.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C.加强了决策的封闭性 D.消除了内廷与外朝的矛盾 12.读下表可以得出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简表(部分)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元 清 高层行政区 — 州 行省 省 统县行政区 郡 郡 路、府、州 府、直隶州 县级行政区 县 县 县 州、县 A.古代行政区的设置趋于灵活 B.秦汉行政权主要在地方层级 C.魏晋时州开始成为行政区划 D.清是现代省级行政区的源头 13.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机构是三无机构:“ 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 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该机构是 A.唐代门下省 B.宋代枢密院 C.元代中书省 D.清代军机处 14.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且重者莫如今日。”反映出明末内阁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 15.《后汉书·王景传》记载,在公元65年,王景出任庐江(今合肥)太守,“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而 食常不足”。由此可推断 A.大规模牛耕出现在汉代 B.牛耕发展在全国不平衡 C.当时江南地区地广人稀 D.农业不是当地主要产业 16.唐代《水部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中央制定的水利法,其中规定:“著灌溉大渠,有水下地高 者,不得当渠造堰,听于上流势高之处,为斗门引取。”“凡浇田,皆仰预知顷亩,依次取用,水遍即令 闭塞,务使均善,不得偏并。”这实质上表明唐代 A.重视上下游水资源的使用 B.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C.形成了体系完善的水利网 D.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17.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关中农民”、“暗渠”、“竖井”、“明渠”、“干旱地区”等词或词 组所表达的历史概念是 A.“井渠法” B.郑国渠 C.都江堰 D.高转筒车 18.湖南有一座古墓出土了以下文物:青铜酒杯(内有篆书铭文)、圆形方孔铜钱、帛布、釉下彩绘瓷器。据此可推测该墓最有可能为 A.商周时期墓葬 B.秦汉时期墓葬 C.南北朝时期墓葬 D.唐五代时期墓葬 19.下列现象与图3中“市”的发展不符的是 A.“市”突破时空限制 B.“市”有庙会集市 C.“市”出现繁荣的商业街 D.“市”设专门管理机构 20.从周代开始一直存在宵禁制度(禁止夜间活动)早晨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打开,日暮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关闭。唐大和五年(831年)京城坊门“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唐诗人王建(768—835)“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开成五年(840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由此可见唐晚期 ①抑商政策开始改变 ②商业发展促使政策的调整 ③夜市已经比较繁荣 ④政府依然禁绝夜市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1.杜牧曾说,“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由此可见唐代 A.“市”突破了时空上的限制 B.经济中心转移到了江淮地区 C.都市中形成了繁荣的商业区 D.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 22.唐代长安东西两市见于记载的有肉行、绢行、药行、大衣行、秤行、鼓行、铁行等;而当时一些新 兴的工商业城市中,同类商品也多集中在一个区域进行交易。由此可见当时 A.手工业生产分工细 B.城市经济空前繁荣 C.商品销售的专业化 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23.明朝后期,嘉善陈氏告诫族人:“宗族传习不齐,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这反映出当时 A.宗族血缘观念的加强 B.儒家重义轻利的理念 C.贱商观念有所改变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24.下表是一组关于雅典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材料 雅典人口总数 雅典公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产生方式 表决方式 程序 罪名 约40万 约4.2万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举手 一审制 慢神与蛊惑青年 6000 501 抽签 据此可知雅典民主 A.体现了广泛代表性的特点 B.调动了公民的参政热情 C.明显具有原始民主的特征 D.保障了公民的言论自由 25.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说:“民主政体是进一步的退化,因为它的平等和自由的原则,反映了人 类品质的退化;人性的一切欲望都可以被同样自由地去迫求。”这段话意在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存在一定弊端 B.当时的雅典不其备建立民主政体的条件 C.雅典公民具有自由平等精神 D.平等和自由是雅典民主政体的基本原则 26.古罗马法学家评价某一法律:“ 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平民)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表明 A.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B.消除了习惯法的影响 C.实现了平民与贵族的平等 D.突破了万民法的局限 27. 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 ‘本性’相矛盾的”。材料中的“本性”指的是 A.公民的参政意识 B.自然的人性 C. 自然法精神 D.理性精神 28.《史记·楚世家》引《齐书》:“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据 材料判断,此长城 A.目的是“互防” B.起到防御匈奴的作用 C.属秦万里长城的一段 D.成为中国农牧业区的分界线 29.中国古代建筑营造形式丰富多彩,在建造布局上或象天法地、或遵循礼制、或模仿动物形状,下列中国的建筑文化遗产中模仿动物形状建造的是 ①颐和园 ②明清故宫 ③平遥古城 ④黟县宏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0.G20杭州峰会期间,只要写下对G20峰会的祝福,就能在“六和钟声”免费敲钟。这是六和塔文化 公园“助力G20·文明我先行”推出的特别活动。在北京颐和园仿照杭州“六和塔”建造的,为古代建 筑的精品。它是 A.仁寿殿 B.智慧海 C.佛香阁 D.玉澜堂 31.《礼记·曲礼上》云:“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下列有关故宫建筑的叙述,与这一传 统理念无关的是 A.故宫将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 B.城墙四角各有一座精巧俏丽的三层角楼 C.午门开有三门,正中一门为皇帝专用 D.太和殿的四个檐角用了十个琉璃小兽 32.下列建筑文化遗产,轴线分明,拱券艺术突出,寺庙文化特点明显的是 A.颐和园 B.雅典卫城 C.布达拉宫 D.故宫太和殿 33.下列对秦始皇陵园兵马俑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面积最小的坑是这组兵马俑的指挥部 B.兵马俑坑内的兵马军阵一致坐北朝南 C.兵马俑坑为坑道式地下土木建筑结构 D.兵马俑阵生动展现了秦军威武雄壮的豪迈气势 34.西递和宏村是两个最有代表性的皖南古村落。两者的相同点是 ①都是以血缘关系发展起来的宗族村落 ②都深刻体现了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 ③村落水系都是以人工水系为主 ④都是我国古代皖南农村民居建筑的代表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 35.戈雷岛先后经过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和法国人控制,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①殖民者对戈雷岛的争夺实际上是对奴隶贸易权的争夺 ②戈雷岛的几度易手体现了欧洲列强实力的较量和抗衡 ③戈雷岛在奴隶贸易中至关重 ④戈雷岛面积巨大、环境优美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6.徽州古村落利用天然的地理形势进行设计,通过适量采用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 通内外空间。民宅所建的天井体现了 A. 天人合一的观念 B. 上下有序的礼制 C. 自足封闭的色彩 D. 男尊女卑的思想 37.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四月,捧题官及内阁官由内阁经中左门至某殿,将皇帝钦命之题陈于殿内东旁黄案上。新贡士由鸿胪寺官引导至丹陛两旁排列,按会试中所中名次位列东西两侧。众贡士和王公大臣皆向皇帝行三叩九拜礼。上述情景发生在 A.太和殿 B.保和殿 C.中和殿 D.养心殿 38.古代希腊,中国都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雅典卫城和布达拉宫都 ①循 山势而建,错落有致 ②兼有宗教、政治和生活多重功能 ③反映了当时的宗教文化 ④有雍容华贵体 态轻盈的女性雕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9.1900年章太炎在《中国通史略例》提及“今日治史、不专赖域中典籍。凡皇古异闻、种界实迹,见于洪积石层,足以补旧史所小逮者,外人言支那(中国)事,时一二称道之,虽谓之古史,无过也。”下列对材料中章太炎治史思想理解错误的是 A.民间故事传说毫无可取之处 B.重视吸收外国史学研究成果 C.注重运用近代考古学的方法 D.不拘泥于对文献史料的研究 40.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认为:“历史学家的任务是揭示人类作为有理性的活动者的活动及其规律,并追问他们为何这样做。”希罗多德在此强调的是 A.历史研究要客观公正 B.历史研究需寻根究底 C.历史研究应寻找真相 D.历史研究的史鉴功能 二、材料题:每题10分,共4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世民设计的“管理结构”是一种“三权分立”的均衡结构。……宋代统治者是“重商主义”者,太祖赵匡胤曾经表示 ,应“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享天年”,至神宗时,居然令众“政事之先,理财为急”,朝廷的价值取向与16世纪的欧洲皇室相当类似。 ——材料均摘自穆晓军著《财经简史——人类财经文明的演进和经验》 材料二: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提出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他认为隋唐时代开始,“人民从贵族手中得到解放”…… ——以上材料转引自李华瑞《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经济方面的史实论证唐宋的“现代”大转型。(5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内藤虎次郎所说的隋唐“人民从贵族手中得到解放”的表现。在雅典民主政治 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人民从贵族手中得到解放”的现象,请用史实说明。(5分) 42.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立法理念、经济主张方面有何不同?(4分) (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这一观点。(4分) 43. 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定都北京后,顺治帝为稳定蒙古地区的形势,多次派人往召五世达赖喇嘛。顺治九年, 五世达赖喇嘛抵京,顺治帝亲往南苑迎接。次年,五世达赖喇嘛离京返藏,清廷派礼部和理藩院官员前往赍送金册金印,册印上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刻写着清廷对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此后,历辈达赖喇嘛转世,都要经过清廷册封,并延续上述封号。 ——据《清史》等资料编写 材料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四大活佛的职责,写出清廷册封四大活佛的目的和设置的行政机构。(5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大昭寺的文化遗产价值。(5分) 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年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也是英国戏剧大家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汤显祖 和莎士比亚是两位同时期的世界级戏剧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下,同样都创作了脍炙人口超越时空的剧作……汤显祖的戏剧作品以《牡丹亭》最为著名。400年前的明朝万历年间,正是昆曲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立刻被搬上了舞台,成为常演常新的经典……几乎同一时期,莎士比亚创作完成了他的代表性巨作《哈姆雷特》,它的上演轰动了欧洲剧坛。 ——摘编自凤凰网《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材料二 在昆曲演出中,南戏中有七角色之分,到昆曲时有所谓“江湖十二角色”的说法……元杂 剧的装扮比较简单,只有净、末用白粉敷面……到明代,像《千金记》中的韩信由生扮,剧本注明要“面赤微须”,就是要求涂红脸,还要带髯口。 最初的昆曲传奇大多上演全本,一本往往有几十出,要演三个晚上,这样拖沓会使观众厌烦。聪明 的艺人就从传奇中精选一出或几出戏,进一步加工、充实,使之成为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称为“折子戏”。 ——根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位剧作家写出不朽作品的社会背景。(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昆曲兴盛的主要原因。(3分) (3)如何拯救和保护昆曲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昆曲应保持原生态形式,不能创新。第二种观点主张如果昆曲不能创新,那它早在几百年前就死亡了。结合所学,请您选择“拯救和保护昆曲”的其中一种观点并予以阐述。(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4分) 参考答案 1-40 BBAAA BBBBD CADCB DADDB DCCCA AAADC BACCC ABAAD 41、(1)政治: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相互牵制,体现了权力的制衡 二府三司,体现了权利的分立。(2分,) 经济:夜市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对外贸易的发达。(任写三点得3分) (2)下层民众通过科举取得了参与国家政权的均等机会,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1分) 雅典:财产等级制;组成四百人会议;各级官职向所有的公民开放;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鼓励参政(4分) 42、(1)相似:政府垄断立法;立法形式多样化;保护私有财产。(2分,任写二就可) (2)不同:立法理念:中国注重等级观念(礼仪或以儒入法); 罗马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2分) 经济主张:中国重农抑商;罗马保护商业。(2分) (3)阐释:法律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1分)。 随着平民反对贵族斗争、领土扩张、工商业经济发展(2分),罗马法逐渐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1分)、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1分)。 43、(1)职责:分掌蒙藏地区的喇嘛教务(或“佛教事务”)。(1分) 目的:保护佛教,尊崇活佛;加强民族团结,稳定蒙藏地区形势;分而治之,维护国家统一。(3分) 行政机构:理藩院 (1分) (2)价值:风格多样的吐蕃古建筑群;(1分)藏汉合璧的建筑艺术风格,(1分)富有印度和尼泊尔的艺术特色;(1分)保存着唐代以来的大量珍贵文物,为研究唐以来的西藏历史和宗教提供丰富的实物资料。(1分)“唐蕃会盟碑”是汉藏两族友好团结的历史见证。(1分) 44、(1)汤显祖: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 (1分) 莎士比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到高潮。(2分) (2)原因:角色分工越来越细;表演艺术精益求精;折子戏适合大众口味。(3分) (3)主张第一种观点:昆曲是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国家级的“活化石”,有极其丰富的理论宝库及传统剧目需要去挖掘和传承,当然也是保持其完整性、真实性的需要。(4分) 主张第二种观点:昆曲不仅具有文学上的价值,而且还是舞台、表演艺术,是需要二度创作的艺术,既要保存昆曲婉转悠扬的声腔特点,又不损失戏剧性,让现代广大群众授受,才能薪火相传。(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