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0届高三适应性训练(三)历史试题
2020年高考适应性训练 历 史 试 题(三)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 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 3.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字体要工整,笔迹要清楚。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西周时期,“凡属违犯国法的行为必定为家法所不容,同样违犯家法的行为也为国法所 难容”。犯有重罪的贵族成员,多在宗庙中接受国法和家法的制裁。这说明,当时 A.统治者极力推行严刑峻法 B.政治统治与宗法管理相结合 C.法律内容开始趋向宗法化 D.宗法秩序要靠国家法律维护 2. 由于东汉后期世家豪族势力的不断膨胀,以往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察举征辟制的弊端 逐渐显露。曹魏时期改为实行九品中正制,并规定中正官由中央政府委任。由此可知, 九品中正制的实行 A.触犯了地主豪强势力 B.彻底解决了察举制弊端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过分重视对品行的考查 3. 从表1中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历史研究中,可以得出 南宋陆九渊 王安石“盖世之英、绝俗之操”“英特超迈,不屑于流俗” 20世纪50年代漆侠 王安石变法“加强宋封建统治和维护地主阶级广泛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王曾瑜 “王安石变法的重点,是加强对贫民下户剥削和镇压……使人民支付了重大的代价和牺牲。” A.历史解释带有时代的选择性 B.时间越久远历史研究越复杂 C.研究者的史观左右历史事实 D.历史研究方式决定历史结论 4. 图一图二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 认为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5. 表2为轮船招商局部分盈余支出统计(1890-1911 年)(单位:银两) 总计:1628400 上缴商部 北洋兵轮军费 南洋公学、北洋公学、达成馆及出洋肄业经费 赈灾、慈禧太后万寿庆典等其他项 32400 600000 700000 296000 这反映出轮船招商局 A. 缓解了清政府财政压力 B. 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C. 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D. 成为了清政府主要财源 6. 表3是不同史著对“公车上书”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 述 出 处 “至四月初八日投递(上书),则察院以既已用宝,无法挽回,却不收。” 康有为《我史》 “其(上)书宗旨则以变法为归……一言甚激切,大臣恶之,不为代奏。”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执政主和者……于初八日趣将和约盖用御宝,同人以成事不说,纷纷散去,且有数省份取回知单者,议遂散。” 徐勤《南海先生四上书杂记》 A.上书时间发生在四月初八 B.上书内容致使督察院拒收 C.督察院拒收致使上书受挫 D.上书目标在当时没有实现 7. 中国古代就有“卫生”一词,但常与“养生”相连。1905年,在借鉴日本等国国家卫 生行政的基础上,清政府设立“卫生科”,次年升格为“卫生司”,“掌核办理防疫卫生、 检查医药、设置病院各事”。这表明 A.“卫生”被纳入到地方行政管理 B.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 C.传统意义上的卫生观念彻底消除 D.清末新政实现了卫生服务的普及 8. 1938年初日本提出,若中华民国放弃抗日,日本可以“考虑废除以往所有的对华特殊 利益”。1940年7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英国准备与中国政府谈判废除治外法权’”。 不久,美国也表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取消在华一切特权”。三国提出如此声明是由于 A.国民政府内部出现了战与降的分化 B.日军侵华从军事打击转向政治诱降 C.中国的抗战倾向影响各方战争博弈 D.抗战期间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9. 1948年夏,沂蒙解放区发生旱灾,部分农民举行传统的祈雨仪式,并暴力殴打了前来 阻止的基层干部。地方政府并未盲目地对群众进行惩罚,而是将革命理念与传统习俗 结合起来,采用温和的方式处理了这一事件,并重新将生产救灾导入正常轨道。这表 明当时 A.封建旧势力严重阻碍了革命工作 B.中共在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的方法 C.中共在农村积极地开展土地改革 D.破除封建迷信是革命的首要目标 10.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中部地区有32个, 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均是空白。这 反映了 A.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B.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 C.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 D.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 11.《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12. 表4是19世纪中期英国政治发展历程简表。据此可知,此时英国 时间 历程 1832年 议会改革使选民人数增加到65万,新兴大工业城市代表首度进入议会 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为争取普选权进行斗争,但最终归于失败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1865年 资产阶级激进派和英国工联领袖建立了全国改革联盟 1866年 “伦敦工人协会”成立,英国工联领袖、第一国际领导人起领导作用 1867年4月 伯明翰举行了15万人参加的群众示威集会,争取议会改革 1867年8月 议会改革方案经议会通过,由女王签署生效,选民人数增加到245万人 A.工人阶级主导政治变革 B.劳资双方反封建联盟巩固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扩大 D.政治民主化潮流不可阻遏 13. 1927年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开始动工建设。它借鉴了加拿大阿达姆伯克水电站和拉加 贝尔水电站的建设经验,由苏联水利建设专家设计、美国水电专家小组指导。历时5 年,先期5个发电机组建成投产。据此可知当时 A.美苏两国由对手变成盟友 B.苏联推崇市场经济体制 C.新经济政策影响并未消失 D.苏联工业位居世界第二 14.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上出现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西非经济共同体、中美洲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体等组织。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了 A.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 B.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C.发展中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经济民族化发展特点 15.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英国完全取消《航海条例》,美国“铁锈地带”的制造业州的选民是持贸易保护主义的特朗普的重要支持者,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2020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目前已经签约的展览面积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 A.表明英国已经没有能力主导世界市场 B.自由主义已成为英国的经济政策 C.产业革命繁荣是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动力 D.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5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 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元丝绸之路 材料二 “一带一路”示意图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2分)这一“海路”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对外政策?(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一带一路”形成的时代背景。(4分)指出材料三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和现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7分) 1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5 近代中国人笔下的拿破仑(节选) 魏源《海国图志》(1842年) 认为拿破仑是拯救国家于危难的英雄人物,但最终亡于过度征伐。 郑观应《盛世危言》(1893年) 强调国际公法只能约束实力相当的国家。因而无法制止拿破仑发动的战争。 梁启超《变法通议》(1896年) 认为拿破仑发动的战争,促使“欧洲忽生动力,因以革新”。 邹容《革命军》(1903年) 称华盛顿和拿破仑“为吾同胞革命独立之表木”。 黄兴《致赵凤昌等书》(1915年) “虽以拿破仑之雄才大略,自窃帝位,力削民权,然不久即归于共和,身流孤岛。” 茅盾《希特勒怎及拿破仑》(1941年) 认为希特勒代表反动力量,而拿破仑代表正义力量。 ——据刘宝吉《拿破仑的近世中国之旅》等 根据表5的内容,提出一个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在迄今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充分地展示了具有内在统一性的世界历史运动,基本上完成了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一、20世纪是科学技术不断取得革命性突破的时代,由此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二、20世纪是世界体系经历裂变和重组、向全球统一的世界市场过渡的时代,奠定了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结构。 三、20世纪是民族解放运动席卷全球的时代,殖民帝国的崩溃和殖民体系的瓦解以及在此基础上现代民族国家的普遍建立,为世界体系的政治结构奠定了具有普遍性的单元形态。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前言》 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论证。 (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9.(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到1978年主要产品产量是:粮食6095.3亿斤,棉花4334万担,纱238.2万吨,布330.9亿尺;粗钢3178万吨;原煤6.18亿吨,原油10405万吨;铁路营业里程5.17万公里。各类轻重工业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有显著增长。1978年,我国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5%。在改革开放前夕,中国按人均收入排在世界最贫穷国家之列,而我国的教育发展却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摘编自李文《新中国改革开放前打下的坚实基础》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保障尚属空白,党和政府釆取了一系列保障人民生活安定、社会发展的政策。2018年末,全国共有1008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520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55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临时救助1075万人次。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开始逐步健全,建立了以养老保险为重点的各类社会保险开始惠及全体城乡居民,传统意义上的劳动保险开始真正转变为普惠型的社会保险。据统计,截至2018年末,全国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3.3万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3万个,儿童服务机构664个;设有社会服务床位782.4万张,其中养老服务床位746.3万张,儿童服务床位10.4万张;建有社区服务中心2.7万个、社区服务站14.5万个。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打下了哪些坚实基础?(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作用。(9分) 2020年高考适应性训练 历史(三)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5 BCACA 6—10 DBCBA 11—15 BDCDC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5分。 16.(15分) (1)海路:古代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的海上贸易网络,是中国与东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和平往来的通道。(2分,只答贸易网络、文化交流通道而没有区位概念的给1分) 对外政策:①对外开放;(1分)②平等贸易。(1分) (2)背景:①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②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4分) 做法:海外扩张、武力征服、抢占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2分) 评价:①在殖民扩张过程中,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巨大的利益,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和灾难。(3分)②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2分) 17.(13分) 示例1 看法:时代主题影响拿破仑在近代中国的形象建构。(2分。“时代主题”答为“时代特征”“时代问题”“时代发展特点”“意识形态”等皆可相应给分。) 论述:魏源描述的拯救国家危难的英雄拿破仑形象,和郑观应强调的国际法不能制止拿破仑战争,都体现了当时中国人对富国强兵和摆脱民族危机的迫切要求。梁启超、邹容和黄兴等笔下的拿破仑形象则体现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知识分子积极主张进行制度变革以挽救民族危亡的时代主题。茅盾比较了拿破仑和希特勒,强调了拿破仑战争因具有反侵略色彩而代表正义力量,反映了抗击法西斯、争取民族独立的时代背景。(9分) 综上,拿破仑形象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最为迫切关注的时代问题。(2分) 说明:任答一个对拿破仑的形象描述(或认识或评价)对应一个时代主题(或时代特征),即3分。(形象与时代主题能够形成合理的逻辑联系、表述清晰。)答出3个“形象”与“时代主题”即9分。其它符合“形象”与“时代主题”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相应给分。 示例2 看法:拿破仑形象建构受到不同政治立场的影响。(2分,“政治立场”答为“政治主张”“政治观点”“阶级立场”“价值观念”等皆可相应给分。) 论述:梁启超着重于强调拿破仑战争促使欧洲国家变法图强,其意图在于强调中国也应通过变法图强来应对甲午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3分)邹容强调拿破仑对法国革命的贡献,并将其与华盛顿并列,意在宣传革命思想,号召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3分)黄兴强调拿破仑以帝制替代共和,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最终“身流孤岛”,则是出于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捍卫民主共和政体的政治立场。(3分) 可见,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影响了近代中国人对拿破仑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书写和形象建构。(2分) 说明:答其它人物的主张与相应的政治立场,持论有据、表述清晰,亦可相应给分。 示例3 看法:拿破仑形象具有多样化特征。(2分) 论述:拿破仑本身是一个人生经历丰富、评价多元、争议较大的历史人物。近代中国人对拿破仑形象的构建受到时代主题影响,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最为关注的现实问题。出于不同政治立场所塑造的拿破仑形象也不一致,书写者往往通过拿破仑某一方面的政治活动来反映自己的政治观点。(9分,每点3分,任答3点即可。) 拿破仑形象的多样化集中反映了近代中国人认识的多种视角和对救亡图存的积极探索。(2分) 18.(12 分) 核心观点:王斯德认为“20世纪基本上完成了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此观点是正确的。 (2分) 论证: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基本完成,主要是由于20世纪的世界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出现了巨大的突破。 (2分) 首先,20世纪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尤其在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现代民族国家普遍建立,自主选择发展道路成为全球现代化必要的政治途径。其次,20世纪随着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特别在冷战结束后,世界市场机制得到普遍认同,经济全球化逐渐出现高潮,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再者,20世纪初,现代物理学理论的创立,推动了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为工业文明的扩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科技发展推动全球性的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流动,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6分) 结论: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最终使世界各区域联系成一个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应该推动不同社会制度互容、不同文化文明互鉴、不同发展模式互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分) 19.(15 分) (1)创立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显著提高人口素质。(6分) (2)特点: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重视对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的保护。(6分) 作用:促进社会公平,对稳定社会局面、保障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