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三明一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试题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 A. 有较强秩序和责任感 B. 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 C. 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 D. 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儒家“儒家有为而无求” 可知,儒家讲究从社会实际出发,以入世的态度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这体现了他们较强的秩序和责任感,故选A。由材料“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可知,儒家和墨家的主张是相反的,这不是互补关系的体现,排除B;材料侧重不同学派的对比,并不涉及对天人关系的研究,排除C;材料并未提及儒学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张,无法体现民本思想,排除D。‎ ‎2.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但据司马迁记载,孔子对古代文献进行过大量的编辑和整理工作,如删《诗》《书》、订《礼》《乐》、著《易传》、作《春秋》等,并用它们作为传授自己思想的载体。据此可知,孔子 A. 努力维护社会人伦秩序 B. 为儒学思想寻找历史依据 C. 推动平民教育的迅速发展 D. 以传承中华文明为己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孔子对古代文献进行过大量的编辑和整理工作……并用它们作为传授自己思想的载体”可知体现的是孔子为儒学思想寻找历史依据,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到人伦秩序,故A排除。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选项排除。以传承中华文明为己任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故D选项排除。‎ ‎3.西周初年青铜铭文和文献记载,周公辅佐成王、平定东方、封建诸侯,是人臣典范。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作中开始把周公与禹汤文武并论,出现越来越多更为详细的周公的言论。汉代以后周公的圣人形象得到进一步充实。对此演变,合理的说法是 A. 周公本人政治经历复杂多变 B. 历史人物同期记载才更真实可信 C. 后人借助周公阐发自身主张 D. 新史料的发现弥补前代研究不足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周公属于人臣的典范,后人宣扬周公的圣人形象主要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进而推广自己的主张,C正确;周公本人政治经历复杂多变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A;历史人物的同期记载受到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不一定真实可信,排除B;新史料的发现弥补前代研究不足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 ‎4.《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汉代广为流传。在西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的局面,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这是由于 A. 王朝更替造成文化中断 B. 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 C. 文字教育普及程度有限 D. 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李斯所编的《仓颉篇》以小篆书写,汉代流行隶书,小篆已是“古字”故而民间不识,这说明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的文化没有中断,故A项排除;材料没涉及到教育的普及,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书法艺术,故D项排除。‎ ‎5.清代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融诗词、戏剧、绘画,园林、建筑、医药、饮食、茶道,服饰、年节、礼俗、佛道、巫术等为一炉,被誉为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其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为流传。这反映了 A. 古典文学呈现世俗化发展趋势 B. 皇帝好恶决定文学作品的命运 C. 读者猎奇心成为文学创作动力 D. 文学家担负起承古萌新的使命 ‎【答案】A ‎【解析】‎ ‎【详解】《红楼梦》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说明《红楼梦》在民间极受欢迎,即《红楼梦》是世俗化的文学,故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皇帝好恶不可能决定文学作品的命运,排除;《红楼梦》的创作不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猎奇心,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文学家的使命,故D项错误。‎ ‎【点睛】解题的关键在于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红楼梦》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由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即可。‎ ‎6.近代前期,面对西方列强的屡屡侵犯,龚自珍与魏源分别代表了两种态度:前者指陈中国本身的问题在于皇帝制度与科举文化;后者则从西洋文化制度,寻找彼伸我黜的原故。两人的思想都 A. 侧重于引导国人关注世界 B.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C. 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 影响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前者指陈中国本身的问题在于皇帝制度与科举文化;后者则从西洋文化制度,寻找彼伸我黜的原故”表明两人的思想都影响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故D正确;龚自珍的思想侧重于“反求诸己”,魏源着眼于“知彼”,故A错误;龚自珍与魏源都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其主张也没有脱离自身阶级局限,故B错误;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中体西用”,且认为中国的制度和文化是“体”,这与题干中龚自珍的思想不符,故C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解题的关键是对“前者指陈中国本身的问题在于皇帝制度与科举文化;后者则从西洋文化制度,寻找彼伸我黜的原故”的分析理解。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7.1859年,湖北巡抚胡林翼在武昌开设书局,这是晚清出现最早的官书局。各地督抚纷纷效法,官书局遂遍布各地。官书局以程朱理学为刊刻的要旨,以考据治学为校勘的保障,也翻译、印制了大量的西学书籍。各地督抚创办官书局的主要目的是 A. 强化思想控制,稳定统治秩序 B. 着力中西交流,响应洋务运动 C. 培养新式人才,镇压太平天国 D. 研究经史古籍,挽救传统文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官书局以程朱理学为刊刻的要旨”所以推断,官书局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宣传程朱理学着力思想控制维护统治,为此A选项正确;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兴起,此时尚未展开,故B选项错误;C选项官书局的要旨是刊刻程朱理学,为此主要目的仍然是培养传统人才而非新式人才,故错误;D选项考据治学不是其要旨,要旨是坚守程朱理学,故D选项错误。‎ ‎8.1891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新学”是指古文经学,康有为认为,今文经是孔子流传下来的真经;古文经本不存在,它是王莽为了篡位而伪造的,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康有为的观点 A. 旨在推动学术上的考证辨伪 B. 基本上符合儒学发展历程 C. 体现学术为政治服务思想 D. 动摇了传统儒学正统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康有为认为古文经是王莽为了篡位而伪造的,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康有为此举是为了将孔子塑造成改革先师,从而为维新变法减少阻力,体现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故选C项;ABD项都不是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目的,排除。故选C。‎ ‎9.从1901年到1907年六年间,维新知识分子把政治小说作为详介域外文学文体的首选,其中有《未来战国志》(1902 年)《游侠风云录》(1903 年)、《美国独立记演义》(1903年)、《多少头颅》(1904 年)和《苏格兰独立记》(1906 年)等。据此推断,维新知识分子翻译政治小说的主要目的是( )‎ A. 从文学角度革除国民旧观念 B.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C. 为推翻清政府提供理论依据 D. 激发民族主义意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A是新文化运动的特点,排除;维新派别主张改良主张,但不主张暴力反清,排除C;B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表明维新知识分子翻译的政治小说多体现反抗外来侵略的题材,它有利于激发民族主义意识,故选D。‎ ‎10.1919年,李大钊在《青年与农村》一文中说:“我们青年应该到农村里去,……我们中国是一个农国,大多数的劳工阶级就是那些农民。他们若是不解放,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他们的苦痛,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苦痛。”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 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B. 借鉴苏俄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经验 C. 团结工农大众以组建革命统一战线 D. 倡导知识分子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1919年”、 “我们青年应该到农村里去……他们若是不解放,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他们的苦痛,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苦痛。”可知倡导知识分子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D正确;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中得出的结论,A错误;苏俄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经验是中心城市武装起义,B错误;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上团结工农大众组建了革命统一战线,C错误。‎ ‎11.从1921年1月1日起,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一起连续讨论3天,解决学会应以什么作共同目的、达到目的须采用什么方法等问题。结果经过激烈讨论,与会18人中“赞成布尔什维克主义者十二人”。这种现象在当时普遍存在。这表明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 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C. 赞同成立先进阶级政党 D. 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材料反映长少新民学会赞成马克思主义,但未体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A。俄国十月革命走城市中心道路,材料仅体现知识分子赞成马克思主义,未体现知识分子照搬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排除B。材料仅体现知识分子赞成马克思主义,未体现建立中共的问题,排除C。由材料内容可知中国当时多数知识分子均赞成马克思主义救中国,说明中国革命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D项正确,所以选D。‎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2.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同苏联的区别,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等新的概念以区别“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这些概念的提出 A. 体现了中共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 B.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 C. 反映出中共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 D.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我国国情,我国走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要把我国建设成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故A项正确;B项是指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排除;材料“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表明我国实行“两步走”的战略,由新民主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故C项排除;D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的状况,排除。‎ ‎13.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认为当前“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研究,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该论断有利于 A. 反思真理标准 B. 荡涤教条主义 C. 确立指导思想 D. 推动改革开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从根本理论上对“两个凡是”的否定。故答案为A项。B项,从材料中无法推断出教条主义问题,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指导思想的确立,排除;D项,推动改革开放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 ‎14.读下表,文盲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扫盲工作情况统计表 全国人口总数(万人)‎ ‎15岁以上人口文盲总数(万人)‎ 文盲率(%)‎ ‎1949年 ‎54167‎ ‎—‎ ‎80.00‎ ‎1964年 ‎72307‎ ‎23327‎ ‎38.10‎ ‎1982年 ‎103188‎ ‎23582‎ ‎81‎ ‎1990年 ‎114333‎ ‎18003‎ ‎15.88‎ ‎2000年 ‎126743‎ ‎8507‎ ‎6.72‎ ‎2010年 ‎137053‎ ‎5419‎ ‎4.88‎ A. 为人民服务的政权性质 B. 义务教育的贯彻落实 C. 工业化建设的人才需求 D.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 ‎ “中华人民共和国扫盲工作情况统计表”的数据分析可知,1949—2010年文盲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在个别时段文盲率有所反弹,根据所学可知,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原因不同,但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从1949年开始,进行了大量的扫盲工作,文盲率大大下降,体现了教育为人民服务的特征,也体现了我国政权为人民服务的性质。故答案为A项。B项,根据所学可知,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到2001年我国基本普及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贯彻落实只是文盲率下降的原因之一,它不能解释1949—1964年文盲率下降的现象,排除;C项,1953年“一五”计划实施,工业化开展需要各种人才,但这也只是原因之一,它不能解释1964—1982年文盲率上升的现象,也不能解释1982—2010年文盲率不断下降的现象,排除;D项,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文盲率下降,也只是原因之一,它不能解释改革开放前文盲率变化的现象,排除。‎ ‎【点睛】图表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15.1977年8月4日,教育部向国务院报送的《关于I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中规定,高校招生的主要对象是选拔优秀工农兵人学,也要招收有研究才能、有成绩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直接上大学,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据此可知 A 教育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B. 改革开放对人才的需求迫切 C. 教育战线有待拨乱反正 D. 知识分子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此时的大学录取政策仍然偏重工农兵学员而非通过合理的考试制度选拔优秀的人才,故推断教育战线需要拨乱反正,为此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出了教育制度有待改革,而非不断深化,为此A选项错误;改革开放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此时并未展开,为此B选项错误;材料中更加重视工农兵学员的身份,而非体现出知识分子的地位普遍提升,为此D选项错误。‎ ‎16.苏格拉底提出:人们不可能认识外部世界也不应该认识外部世界,因为自然界是神创造的,由神支配受神管理,人的理性根本不可能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那么作为人只要研究好人应该做的事就可以了。这体现出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A. 强调神的伟大价值 B. 使哲学成为独立学科 C. 属于自然哲学范畴 D. 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作为人只要研究好人应该做的事就可以了”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强调的人的作用,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故答案为D项。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作用,而不是神的伟大价值,排除A;使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是亚里士多德,不是苏格拉底,排除B;希腊智者学派已经将自然和法区分开,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其哲学思想不属于自然哲学范畴,排除C。‎ ‎17.古希腊先哲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源泉来自神赐的灵感,主张抛弃艺术以培育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源自心之理性,借助艺术可以培养人的理性。二者的共同点是 A. 促进了古代雅典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B. 指出教育能够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 C. 提倡理性,认为艺术影响人的理性 D. 通过复兴文化,开始冲破教会束缚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柏拉图主张抛弃艺术以培育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借助艺术可以培养人的理性”可见两者都提倡理性,故C选项正确;柏拉图主张抛弃艺术,故A选项说法有误,排除;材料中没有提及教育使人认识美德,故B选项排除;材料中没提及教会束缚和复兴文化,故D选项排除。‎ ‎18.15世纪末,欧洲兴起“女巫审判”狂热,普通妇女一旦被认定为“女巫”、“魔女”,就会被斩首、焚烧。此后,反对“迫害魔女”的呼声逐渐兴起,各国先后立法禁止这一行为。“女巫审判”前后历时约三百年。据此可以推断,“女巫审判”‎ A. 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而终结 B. 体现资产阶级反传统的诉求 C. 激化了宗教改革中教派矛盾 D. 因人文主义的发展逐渐消亡 ‎【答案】D ‎【解析】‎ ‎【详解】工业革命与此事并未直接联系,未能体现出对于妇女人身的重视,故A错误。根据材料女巫审判起源于15世纪末,这是天主教对于异教徒的迫害,而非资产阶级的诉求,故B 错误。它产生于宗教改革之前,为此是刺激了宗教改革的出现,而非激化了宗教改革中的教派矛盾,C错误。根据“前后历时约三百年”可知其随着文艺复兴的产生一直到启蒙运动,最终慢慢被废除,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成熟推动其消亡,故D正确。‎ ‎19.启蒙运动之前,西欧知识分子以欧洲生活方式为标准来评判美洲印第安人,认为他们处于野蛮落后的状态。而在法国启蒙运动中,不少启蒙思想家则称赞印第安人自然纯朴,视其为“高贵的蒙昧人”。启蒙思想家此举意在 A. 批判传统认识的狭隘 B. 肯定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 C. 宣扬自由平等的理念 D. 批评西欧对美洲的殖民侵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在法国启蒙运动中,不少启蒙思想家则称赞印第安人自然纯朴”,结合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启蒙思想家是借助美洲社会那种自然的状态来反对法国社会的不平等,故C正确;启蒙思想家是反对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并非批判传统认识,排除A;启蒙思想家的主旨是借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并非肯定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排除B;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20.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伏尔泰在其著作《风俗论》中提到,如果说有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狄德罗曾高度评价《四书》《五经》;孟德斯鸠认为中国的统治者因为严格遵守礼教而取得成功。这说明 A. 中国文化为西方启蒙运动提供理论依据 B. 中国文化与启蒙思想具有一定的共通性 C. 大部分启蒙思想家具有崇洋媚外的心理 D. 中国文化相对于西方文化更具有生命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狄德罗曾高度评价《四书》《五经》:孟德斯鸠认为中国的统治者因为严格遵守礼教而取得成功”可知强调的是中国文化与启蒙思想具有一定的共通性,B选项符合题意。中国文化为西方启蒙运动提供理论依据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文化对启蒙运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A选项排除。大部分启蒙思想家具有崇洋媚外的心理的说法错误,C选项排除。材料无法得出中国文化相对于西方文化更具有生命力的结论,D选项排除。‎ ‎21.1894年,赫胥黎对进化论原理作了哲学上的阐释。他认为社会伦理关系不同于自然法则,因为人类具有高于动物的先天“本性”,人类社会的进展不应该模仿宇宙过程,而应当在同它斗争中不断走向完善,这一主张 A. 认为物竞天择并不适于人类社会 B. 是中国近代革命思想的理论渊源 C. 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理论渊源 D. 强调物竞天择,宣扬社会进化论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主要适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进展不应该模仿宇宙过程”显然是强调物竞天择并不适于人类社会,A正确;中国近代革命思想的理论渊源显然不是进化论的思想,B错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理论渊源是变法的思想,C错误;材料不是强调物竞天择,宣扬社会进化论,D错误。‎ ‎22.瓦特研制蒸汽机的成功既是科学家的天才展露,也是一首科学家与企业家联姻的颂歌。他研制成的蒸汽机遇到了有眼光的企业家的赏识,发明家和企业家共同缔造了伟大的“蒸汽时代”。这从本质上说明瓦特的成功在于 A. 企业家的赏识与支持 B. 书香家庭的熏陶 C. 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 D. 自己的好学深思 ‎【答案】C ‎【解析】‎ ‎【详解】蒸汽机的研制成功是因为有眼光的企业家和发明家共同缔造,这归根结底是市场需要和经济利益的作用,故C项正确;企业家的赏识与支持、书香家庭的熏陶和好学深思都是部分原因,不符合材料的本质,故ABD错误。‎ ‎23.2018年10月30日,著名作家金庸先生逝世,享年94岁。金庸先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金庸小说的艺术价值在于,他以武侠小说的幻景形式和生花妙笔有效地掩盖了现实处境的严峻,完美地连缀了来自现实的矛盾的裂缝,而向世人昭示出一种理想化、和谐化的世界的可能性。世界文学史上与其风格类似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金庸先生的文学作品具备浪漫主义的色彩,下面属于浪漫主义的作品为《巴黎圣母院》故B选项正确;A选项的《神曲》属于幻游文学但具备现实主义色彩,故不符合题意;C选项的《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作品,故错误;D选项《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作品,故错误。‎ ‎24.1847年英国文学家夏洛蒂·勃朗特写的小说《简爱》出版,女主人公简爱出身低微,但她拒绝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传统定义,质疑男性的权利,追求平等。该小说 A. 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入剖析 B. 关注妇女解放的社会现实问题 C. 宣传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 D. 对工业革命影响缺乏理性反思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核心信息:小说女主人公追求阶级和性别平等。据此可知,该小说关注妇女解放的社会现实问题,故答案为B项;材料无法体现有关资本主义制度利弊得失等方面的信息,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宗教神权等方面的信息,C项排除;紧扣题干时间,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妇女地位,引发对妇女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是理性的,D项排除。‎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 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汉晋以来,传统士大夫对皇权制约的习惯方式,常常是董仲舒以来流行的通过天地间祥瑞灾异的解释,来警告并迂回表达知识阶层的想法。而在北宋,这种做法已经不能够限制无边的皇权了。因此,他们试图构建一种超越万物万象万事之上,包括皇权在内的一切的终极依据,可以贯通社会、自然与人类的绝对“真理”。他们引入佛教与道教的思想资源,给道德与秋序重建了合理性的基础,重新诠释与讨论了儒家一贯薄弱的“性与天道”问题。‎ ‎——葛兆光《洛阳与汴梁: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 材料二 明清之际,思想家们从不同角度,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政治制度改革的理想。顾炎武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以“分权”形式削弱皇权对于各级政府的影响;黄宗羲希望通过重新设置宰相、改造旧式学校的功能,以实现对皇权的限制;王夫之在“公天下”的政治理念下,提出了“君、相、谏官三者环相为治”的权力制约理想,更有“虚君”的设想。‎ ‎——吴根友《明清时期儒家政治制度改革的理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宋代士大夫限制皇权的不同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限制皇权主张出现的原因,并对这些主张加以整体评价。‎ ‎【答案】(1)汉代借助“天人感应”限制皇权;宋朝利用理学的“性与天道”,借助天理约束皇权。‎ ‎(2)原因:在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政治上,君主专制逐渐走向顶峰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文化上面,推行文化专制、理学日益僵化,为此思想家主张限制君权。(任答两点即可得分)‎ 评价:积极的方向,限制君权的主张,在一定程度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推动教育的发展,对后世的民主思想产生的巨大的影响。从局限性的角度看,利用地方分权限制皇权可能造成割据思想形成不利于稳定,相权过大可能会造成统治秩序混乱。‎ ‎【解析】‎ ‎【详解】(1)根据“常常是董仲舒以来流行的通过天地间祥瑞灾异的解释,来警告并迂回表达知识阶层的想法”、“他们试图构建一种超越万物万象万事之上,包括皇权在内的一切的终极依据,可以贯通社会、自然与人类的绝对‘真理’”等内容可总结概括汉宋两代限制皇权的不同主张。汉代强调“天人感应”,宋代主张“性与天道”,借助天理约束皇权。‎ ‎(2)明清时期限制皇权主张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对其评价既要看到限制皇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推动教育发展以及对后世民主思想的影响,但也要看到可能导致割据思想和引发统治秩序混乱的局限性。‎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孔于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 ‎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揪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答案】(1)特点:传承性,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贯穿始终。多样性,古代传统文化领域广阔,有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包容性,传统文化在历史上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成果。本土性,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重伦理,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秩序。‎ ‎(2)表现:由维护封建礼教转变为批判礼教;由压抑人的个性转变为重视人的个性;由为专制统治服务转变为适应民主政治;由重等级秩序转变为重自由平等。‎ 原因:民族危机的严重;北洋军阀统治下政治黑暗;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国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思想的传播,冲击了国人的思想。‎ ‎(3)价值: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强化民族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丰富民族精神;为国家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解析】‎ ‎【详解】(1)根据所学内容,从儒家思想到汉代儒学再到宋明理学的发展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的特点;根据“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可知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根据“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可知具有包容性的特点;根据“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可知具有本土性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秩序。‎ ‎(2)表现:根据“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 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主要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的转变,即由维护向批判转变,由压抑人的个性向重视人的个性转变,由为专制统治服务到为民主政治服务,由重视等级秩序到提倡自由平等。‎ 原因:导致新文化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原因可从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统治黑暗、民主共和国思想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思想传播等方面进行总结。‎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可从增强民族凝聚力、强化民族认同、维护国家统一、丰富民族精神、为国家治理提供借鉴和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的角度进行概括。‎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维琴察圆厅别墅 圆厅别墅(府邸)坐落在意大利维琴察,由建筑师帕拉弟奥于1566年所设计的。圆厅别墅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转而追求重视现实生活,张扬人性的解放,具有浓厚世俗化气息。圆厅别墅建筑整体体现和谐、稳定、对称,并将设计与美感效果建立在力学、数学和透视学的基础上。别墅外有开放式广场。‎ 结合所学的世界近代史知识,从维琴察圆厅别墅建筑风格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建筑风格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示例一:‎ 信息:圆厅别墅扬弃了中世纪时期哥特式建筑的神权主义,追求重视现实生活,张扬人性的解放,具有浓厚世俗化气息。‎ 历史现象:这一信息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 概述和评价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名义,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也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但过分的强调自我,造成了个人私欲膨胀。‎ 示例二:‎ 信息:力学、数学、透视学等新的科技成果大量运用于建筑之中。‎ 历史现象: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概述和评价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牙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开展,16~19世纪,近代自然科学兴起。近代自然科学又称为近代实验自然科学,以天文学的革命为标志。这一时期涌现了大批著名科学家和科技成就,如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等。自然科学产生后,被大量应用于生产和生活,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变革。‎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圆厅别墅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转而追求重视现实生活,张扬人性的解放,具有浓厚世俗化气息。”可知体现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需要结合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核心及评价分析即可。根据材料“圆厅别墅建筑整体体现和谐、稳定、对称,并将设计与美感效果建立在力学、数学和透视学的基础上。别墅外有开放式广场”可知体现的是近代科学的发展,需要结合近代科学发展的表现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即可。‎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徐霞客(1589—1641),明朝江阴人,著名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其代表作《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和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具有深远影响。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喜欢旅行。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他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徐霞客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经过考察,他否定了当时被奉为经典的《禹贡》中认为“岷江导江”的说法,提出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源头。通过其作品,徐霞客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张。 ‎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 材料二 ‎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他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读书,并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学说。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逐渐认识到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而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是错误的,从而冲击了基督教的思想束缚。他对落体运动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实验,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他不仅纠正了统治欧洲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更创立了运用实验研究科学的新方法。因此,他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 请完成:‎ ‎(1)根据材料,概括徐霞客和伽利略取得科学成就的相同原因。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条件及特点。 ‎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徐霞客和伽利略的科学成就为例,简析科学发展的意义。‎ ‎【答案】(1)原因:受家学影响;本学科领域的已有成果;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注重考察实践。 ‎ ‎(2)条件: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政府重视;文艺复兴影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奠基;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形成。 ‎ 特点:强调实验;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 ‎(3)意义:有利于解放思想;有利于客观正确地认识自然;影响了后世的发展。‎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他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他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读书”得出受家学影响;根据“否定了当时被奉为经典的《禹贡》……”“逐渐认识到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而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是错误的”得出本学科领域的已有成果,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根据“徐霞客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间”“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得出注重考察实践。‎ ‎(2)条件:根据所学,可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政府重视、文艺复兴的影响、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形成等角度分析解答。‎ 特点:结合所学可知,西方近代科学强调实验,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3)意义: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解放思想、正确地认识自然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分析总结。‎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