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震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震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www.ks5u.com 绝密★启用前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江苏省震泽中学开学测评 高一历史 ‎(满分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出题人: 审阅人:高一历史组 ‎(本试卷由Ⅰ卷和Ⅱ卷两部分组成。Ⅰ卷为选择题、判断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Ⅱ卷为非选择题,共3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判断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2.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城市——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络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在此,该学者主要是想说明城市经济的变迁()‎ A.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B.促使城市功能实现经济化 C.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业化 ‎3.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4.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这反映出()‎ A.官商勾结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 B.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 C.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 D.清商帮势力强大 ‎5.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航海发现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下列有关此次航海叙述正确的是()‎ A.这位航海家是迪亚士 B.此次航海路线是向东横渡太平洋 C.此次航海抵达了印度 D.此次航海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6.据统计,1500—1650年的150年间,仅西班牙就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5倍。这种现象()‎ A.促进了西欧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B.表明西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 C.增强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实力 D.导致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摧残 ‎7.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8.1844年对全英织袜工所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54户织袜工中,平均每台织机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机费后每户只有6先令,平均每人每周生活费1先令,而且衣食住行统统包括在内。该项调查结果表明()‎ A.工业革命并未真正提高社会生产力 B.英国机器化生产尚未得到普遍推广 C.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己经成熟 D.经济发展并未使社会贫困得到减缓 ‎9.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场 B.贩卖黑奴 C.传播基督教思想 D.输出机器 ‎10.1877年,清驻英公使郭嵩焘遭副使刘锡鸿弹劾,三项罪名分别是“游甲敦炮台披洋人衣,即令冻死亦不当披”;“见巴西国主擅自起立”;“柏金宫殿昕音乐屡取阅音乐单,仿效洋人之所为”。清朝廷为此准备惩处郭嵩焘,后在李鸿章反对下不了了之。这表明()‎ A.维新变法举步维艰 B.满族贵族不谙礼仪 C.保守思想根深蒂固 D.洋务官员势力强大 ‎11.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描述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情景“洋布、洋纱、洋花边等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种情景说明()‎ A.西方商品涌入冲击自然经济 B.中国工业崛起抵制西方侵略 C.洋务运动推动民族工业繁荣 D.资本输出终止中国工业步伐 ‎12.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13.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A. 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14.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 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度的提高 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15.1956年陈云指出:“夫妻店担心进不了社会主义,我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长时期内还需要夫妻店。因为老百姓还要买小杂货、油盐酱醋,还要吃大饼、油条、混沌、汤团。”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体现了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即将结束 D.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16.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 A.政企分开,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 B.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 C.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17.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同志指出“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同时,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工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一讲话()‎ A.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 B.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C.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D.决定开放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开放区 ‎18.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19.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情、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这一学者的观点评价下列历史事件,相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20.早在1933年底,经济形势刚有好转的时期,就已有人怀念自由市场经济,一位国会议员甚至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大国崛起·美国》)这位国会议员的主旨是()‎ A.讽刺希特勒、墨索里尼独裁 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借纪念林肯诞辰之机讽刺挖苦 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联邦政府权力 ‎21.《剑桥欧洲经济史》指出美国经济政策在新政时期的变化比人们通常所认为的要小得多。许多改革都是以往不断尝试但几近失败的计划的延续,它们之所以能在新政时期得以完成是因为大萧条所带来的恐慌情绪超过了谨慎和保守的心理。材料主要强调()‎ A.新政遵循了美国传统的经济理念 B.新政的实施缘于社会的恐慌情绪 C.危机催生了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 D.危机的严重性加速了历史的进程 ‎22.1933年,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随后国会又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明确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 A.新政期间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B.新政注重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C.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实现社会稳定D.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 ‎23.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24.‎ 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执政六年间,共实施了八个国有化法案,其中包括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和钢铁工业等实行国有化,到工党下台的1951年,国有化的工矿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20%。这举措表明英国()‎ A.有效应对了经济滞胀现象 B.缩小了福利国家的规模 C.基本放弃资本主义私有制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26.如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纵轴为“影响力”),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A.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B.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开始的 C.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主张政府做好“守夜人”角色 D.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 ‎27.瞿秋白曾作为记者于1920年8月访问苏俄,他在《赤都心史》中写道:“实际上‘粮食均配法’,收取农民出产物之全量,为近时西伯利亚以及其余各处农民反抗的真因--这种风潮,我们到莫斯科时已经很甚。”为解决这一问题,苏俄推行的政策是( )‎ A.改收粮食税 B.农业集体化 C.余粮收集制 D.大规模垦荒 ‎28.列宁曾忧心地说:“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 )‎ A.“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 B.“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 D.“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 ‎29.1925年,苏联的一位农妇马秀拉给《农民报》写信说:“共产党好像竭力要使所有的农民变穷……如果一个农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经营,那他就会从贫农队伍中除名,在他头上贴上富农的标签,把它看作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材料表明( )‎ A.农民对经济状况改善后政治地位的担忧 B.新经济政策并没有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 C.新经济政策导致农民成为了政权的敌人 D.农民对战后继续实行余粮收集制的不满 ‎30.苏联曾经颁布《国营企业》法,规定“企业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应转向全面经济核算,实行自负盈亏、自筹资金和自主经营。为此又相继通过有关计划、科技、物资供应、财政、价格、银行等方面进行改革的决定。并要求在两年内全部企业按新原则办事,向新体制过渡。当时苏联处于( )‎ A.斯大林时期 B.赫鲁晓夫时期 C.勃列日涅夫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 二、判断题:(正确填“T”,错误填“F”,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31.唐朝时,城市中市坊界限被打破,农村中草市更是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 ‎3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实力,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 ‎33.下表反映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逐步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 民国时期雇佣30名工人以上的工厂数 年份 ‎1913‎ ‎1920‎ ‎1925‎ ‎1929‎ ‎1933‎ 工厂数 ‎279‎ ‎808‎ ‎1457‎ ‎2532‎ ‎3450‎ T.正确 F.错误 ‎34.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成为西方世界第一个走出“滞胀”困境的国家。( )‎ ‎35.戈尔巴乔夫改革用经济管理的方法代替原来行政命令,承认市场调节作用,但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改革成效甚微。( )‎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材料分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36.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太祖多次颁布禁海令,严禁濒海军民“交通外番,私易货物”。明成祖即位后,沿袭海禁政策,并奉为祖宗法度。此后,明廷三令五申,禁止人民私自出海贸易。然而,屡禁不止,民间开海呼声与违禁出海行为从未间断。嘉靖二年宁波争贡之役与二十八年走马溪事件发生后,海上走私贸易愈禁愈盛,尤其是自嘉靖三十一年起,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楼患。时人认识到,要消除楼患,保卫海疆安全,最好的办法是疏而非堵。闽、浙、粤三省官员不断上奏,请宽海禁,与主张严禁的官员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开海与禁海之争。隆庆初年,明廷同意福建巡抚涂泽民所奏,宣布开放海禁,漳州、泉州之民“准贩东西二洋”。开海政策持续五十余年,不仅在明后期福建社会经济发展及对外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是对沿用两百年之久的海禁政策的否定,推动了海外贸易发展。‎ ‎——摘编自涂丹《明代禁海与开海之争》‎ 材料二:康熙时本有四口通商的规定,但几十年间,外国商船绝大多数开赴广州贸易,形成了固定的贸易路线和惯例。乾隆十二年(1717年),西班牙商船到福建、厦门贸易。当地官吏认为“吕宋(指西班牙)为天主教长,漳泉风俗浇漓(民风不淳朴)。此等夷船终不宜使之源源而来,拟俊夷船回掉之日,善为慰遣,不使复来”。清廷的复示是:“此等贸易,原系定例准行,今若不令复来,殊非向来通商之意……慰遣之处,可以不必。”……1757年十一月初十日,乾隆正式颁布谕旨,明确宣布:“嗣后口岸定于广东,外来商船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 ‎——摘编自《清实录》完成下列要求:‎ (1) 据材料一,指出隆庆初年明廷开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隆庆年间的开海政策。‎ ‎(2)据材料二,指出乾隆初年福建地方官员和清廷在对待西班牙商船贸易问题上的分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隆后期从“四口通商”转变为“一口通商”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 ‎37.罗斯福新政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35年以前着重在复兴,1935年开始着重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任总统时,请求国会让他运用广泛的总统权力对付紧急情况。他经常向国会提出立法草案,敦促他们通过法案,扩大总统的立法职能。为了复兴经济,5月他签署了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计划增加了农业净收入,提高了农民购买力。6月他又签署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保证劳工可以维持生活的工资,从而提高工人购买力。‎ 材料二 随着经济危机最深重阶段的结束,捍卫自由放任政策的最高法院再也不能忍耐了。1935年5月27日,9名大法官一致判决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罗斯福对这一判决非常愤怒,6月13日他要求国会迅速采取行动,通过一批深入改革的方案。8月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使美国走上通往福利国家的道路。1935年开始的改革重点是“为社会下层人民的利益实行大规模政府干预”,这也让罗斯福成为得到群众信赖的人。‎ ‎——以上摘编自刘绪贻、杨茂生《美国通史》(笫5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举措,概括这些举措的共同之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高法院在新政中行使的权力,概括罗斯福新政“为社会下层人民的利益”而推行的改革内容。‎ ‎(3)据材料一、二:归纳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分析“新政”对二战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影响。‎ 四、简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1题,10 分)。‎ ‎38.近代民族工商业诞生后举步维艰,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1)结合史实分析“春天”到来的原因。‎ ‎(2)列举这一时期民族资本发展最快的两个行业和涌现出的著名实业家。‎ ‎(3)简析这一“短暂春天”的历史影响。‎ 高一历史4.18开学测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AAACA CADAC ADADB DCCAD DBDDA DADAC 二、判断题 BBBBA 三、材料解析题 ‎36.‎ ‎(1)原因:海上走私贸易猖獗;倭患四起,影响边疆安全。影响:促进福建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海外贸易发展;否定了沿用两百年之久的海禁政策,是经济政策的自我调整,一定程度上顺应世界潮流。‎ ‎(2)分歧:地方官员认为中西方文化习俗差异大且漳泉风俗不淳,不宜通商;清廷认为应照惯例,正常通商。原因:被动维护海疆安全,抵御外来势力入侵;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3)特征:从适度开放走向闭关自守。‎ ‎37.‎ ‎(1)举措:签署农业调整法;签署全国工业复兴法。共同之处:增加收入,提高购买力,促进销费。‎ ‎(2)权力:按照总统的要求通过改革的方案。内容: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实行以工代赈,颁布农业调整法,颁布工业复兴法,调整劳资关系,实行直接救济等。‎ ‎(3)原因:国家干预经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影响: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二战后,被欧洲国家广泛推行。‎ 四、简答题 ‎38.‎ ‎(1)原因:‎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经过革命,民族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地位提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法令,激发了他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尤其是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有力的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利润的刺激和爱国心的驱使。‎ ‎④一战的影响: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这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行业:纺织业和面粉业。 ‎ 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等。 ‎ ‎(3)影响: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