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火箭班)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火箭班) Word版

‎2017-2018学年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火箭班)‎ 考试时间:100分钟;‎ 分卷I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1848年,威廉姆斯在《中央王国》一书中说道:“……中国政府的高官阶层中的不少官员都怀有让人极为敬佩的才能和知识……。它维持了这个国家庞大的机器的运转,也保持着一种不衰的崇文风气。”下列制度中,最有可能产生“崇文风气”的是( )‎ A. 世袭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2.资料甲:“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处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资料乙:“为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资料丙:“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资料丁:“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上述四段资料,是中国历代选拔官僚的方法,请依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A. 甲乙丙丁 B. 甲丙乙丁 C. 丙甲乙丁 D. 乙丁丙甲 ‎3.恩格斯在论述罗马帝国时期的思想家时指出:“另一类的思想家,即法学家,则对新的秩序赞赏不已,因为一切等级差别的取消,使他们得以全面制定他们心爱的私法,因而他们就为皇帝制定了空前卑鄙的国家法。”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法官可以随心所欲地制定法律 B. 公民与自由民的区别消失 C. 罗马法稳定了帝国统治的基础 D. 法学家确立了万民法 ‎4.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曾说:“制定法律与拥立德高望重者为王的理由是相同的……‎ 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西塞罗这段话体现了罗马法所蕴含的法律理念是( )‎ A. 人人平等 B. 不告不理 C. 三权分立 D. 集体管理 ‎5.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B. 内阁已经成为两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 明朝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内阁长官称首相 D. 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6.中国明朝设置内阁,近代英国实行内阁制度。有关两者比较结论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 A. 两者都是制度化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B. 两者都造成了国家元首行政权力的消长变化 C. 两者体现的政治形态在本质上存在根本区别 D. 明朝内阁反映专制统治的加强,英国内阁反映民主政治的发展 ‎7.从文明进步和近代化这一角度分析,下列不属于《资政新篇》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共同点的是( )‎ ‎①政治上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经济上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③文化教育上都提倡设立新式学堂 ‎④社会生活方面都提倡“自由”“平等”‎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8.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 A. 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 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 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 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9.“近代化”是研究中国历史经常见到的词语。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 ②‎ B. ①②‎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10.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列举了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准备实施的措施,有学者认为这些措施是“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下列属于这些措施并最终得以落实的做法是( )‎ A.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苏维埃政权 B. 颁布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C. 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成立公社组织 D. 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11.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的相同点是( )‎ A. 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坚持暴力革命 B. 较好地解决了工农联盟问题 C.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D. 两者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12.下面是1960年至1969年,外国在我国领馆以及我国在国外设立领馆的变化示意图。这反映了( )‎ ‎① 我国外交环境日益恶化 ‎②“左倾”错误影响外交工作 ‎③西方国家对华均推行政治封锁 ‎④“求同存异”方针没有得到亚非国家认可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13.国际制度、国际组织、国际规则和国际法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自冷战结束后明显增加。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全球化时代各国联系不断加强 B. 多极化时代国家之间利益之争淡化 C. 谈判协调已经代替了战争对抗 D. 各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逐步趋同 ‎14.南宋时徽州人均耕地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年间为2.2亩,清康熙年间为1.5亩。尽管明清时期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很多徽州村落却走向鼎盛。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耕作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 B. 商品经济发展,地域性商帮兴盛 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手工业繁荣 D. 经济重心南移,徽州成为交通枢纽 ‎15.‎ 宋朝出现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最终白银获得政府认可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古代纸币的兴衰表明(  )‎ A. 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B. 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C. 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D. 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16.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 这反映出此时江南地区的农业(  )‎ A. 经营更趋市场化 B. 减少犁耕依赖 C. 生产日趋专业化 D. 注重精耕细作 ‎17.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荷兰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8.下面是英国人口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 B. 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海外殖民活动的进行 ‎19.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图中体现出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特点是( )‎ A. 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提高 B. 后者比前者产生的经济推动力更大 C. 英国工业发展速度均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D. 两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0.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 A. “清王朝自救运动”‎ B. “近代工业的起步”‎ C. “实业救国的浪潮”‎ D. “民族工业的春天”‎ ‎21.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这主要是因为( )‎ A. 该地区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 B.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促使该地区封建自然经济瓦解较早 C. 清政府扶持沿海企业 D. 维新派的宣传推动 ‎22.1988年5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总书记雅克什谈话时曾说:“我们中国常说一句话,叫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十年来的实践检验,证明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是正确的。”下列表述最能证明邓小平这一论断的是()‎ A. 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推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C. 废除农村个体土地私有制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 D. 继沿海经济开放区后决定扩大14个沿海港口城市对外经济活动权限 ‎23.下表显示了中国某一时期各类企业出口走势比较,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我国(  )‎ A. 对外开放的格局正初步形成 B. 民营经济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力量 C. 国有企业改革有待艰难破冰 D. 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得到改变 ‎24.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其中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和发展”是指()‎ A. 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 率先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C. 创立现代商业金融制度 D. 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25.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  )‎ A. 片面发展重工业 B. 忽视民主与法制 C. 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D. 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 ‎26.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对经济全球化的专题研究时,针对国内某一财经杂志上的一幅漫画(见下图),几经讨论。对其主题解读中最恰当的是( )‎ A. 宣扬了贸易保护主义 B. 开启了新冷战思维 C. 抵制了美国霸权主义 D. 顺应了经济全球化 ‎2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民为邦本 C. 天下为公 D. 民贵君轻 ‎28.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  )‎ A.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否定 B. 与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C.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补充完善 ‎29.宋明理学家讨论的“理”和“气”概念,类似现代的“精神”和“物质”。王船山认为:“夫理以充气,而气以充理,理气交充而互相扶持。”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A. “理者,气之理”‎ B. “有是理后生是气”‎ C. “气者,理之依也”‎ D. “有理而无气,则理无所立”‎ ‎30.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可见(  )‎ A. 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B. 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C. 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 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 ‎31.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 A. 智者运动 文艺复兴    ‎ B.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C.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 D.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3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 A. 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 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 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 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33.关于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中国书法五种主要字体是金文、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 ‎②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和文征明 ‎③文人画是中国画的主要形式之一 ‎④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气势是山水画的灵魂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34.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的,“任何运动着的事物都必然有推动者”,造物主就是那个“第一推动者”。下列理论思想最先推翻这一观念的是( )‎ A. 莎士比亚的人文思想 B.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 达尔文的进化思想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35.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提出:“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材料中的“普遍法则”指的是( )‎ A.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B. 达尔文的进化论 C.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 普朗克的量子论 ‎36.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 A.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D.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现共和。”‎ ‎37.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主要“新”在(  )‎ A. 觉察到空谈义理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B. 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 C. 抛弃“天朝上国”观念,开始关注世界 D. 主张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38.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 A.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 红军长征的胜利 D. 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39.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 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三个代表”成为高频词汇 A. ③②①④‎ B. ③②④①‎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①④‎ ‎40.下列人物的言论,体现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是( )‎ A. 德拉克洛瓦:“绘画应该成为视觉的盛宴。”‎ B. 库尔贝:“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C. 贝多芬:“我必须创作,因为我的心头常常感到重压,我必须表达它们。”‎ D. 华兹华斯:“春意盎然的丛林刺激人的心智,让他更具人文情怀,更能区别道德的善恶。”‎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41.(13分)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宋史》‎ 材料三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 ‎。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中央和地方建立的监察制度。(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历代封建王朝重视监察制度建设的原因。(5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3分)‎ ‎42.(12分)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材料二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6分)‎ ‎43.(1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也……‎ ‎——《春秋繁露》‎ 材料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的一首诗中的两句。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那个时候,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崇信佛教,纷纷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 ‎——中华读书网 材料三 陆氏门人朱亨道曾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分别对百姓和天子提出了什么要求?(3分)‎ ‎(2)据材料二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思想界的状况。(4分)‎ ‎(3)据材料三概括朱熹和二陆的主要分歧。(2分)‎ ‎(4)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过程的特点及主流思想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6分)‎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科举制是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因此科举制最有可能产生“崇文风气”。‎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甲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乙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丙是西汉时期的察举制,丁是明清时期的科举制。所以答案选C。‎ ‎3.【答案】A ‎【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罗马帝国确立了万民法,稳定了帝国统治的基础,但法官不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法律,因此选A。BCD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精神。由“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可知答案为A。‎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明太祖废丞相,彻底解决君相矛盾,内阁制是皇权强化的产物,最高权力由皇帝掌握,阁臣职权大小,地位完全取决于皇帝;但英国的内阁则是君主立宪制下的行政机关,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排除A、B、C,所以选择D。‎ ‎6.【答案】A ‎【解析】明朝的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但它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故A项符合题意。‎ ‎7.【答案】B ‎【解析】《资政新篇》并未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政治上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①错误;《资政新篇》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法令和措施,故两者在经济上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要求,故②正确;《资政新篇》主张新办学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倡以“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民道德”,禁用清政府颁布的教科书,故③正确;《资政新篇》提到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出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法令和措施,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三个时代对应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和维新思想。A只符合90年代,B出现于1915年。C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而D属于以上三者的共同点,故正确答案为D。‎ ‎9.【答案】B ‎【解析】①属于顽固派,抵制西方的文明,②属于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也是抵制西方的文明,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③④⑤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制度思想以及文化,与近代化理念是完全吻合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10.【答案】A ‎【解析】在巴黎公社运动中没有颁布和平法令、实行实物配给制这些措施,而“四月提纲”中提到的措施是革命成功后“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而不是“公社”。因此选A。‎ ‎11.【答案】D ‎【解析】巴黎公社没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A项错;巴黎公社也没有解决工农联盟问题,B项排除;巴黎公社没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C项错;两者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故选D项。‎ ‎12.【答案】A ‎【解析】由外国在我国领馆以及我国在国外设立领馆的变化示意图可以看出,1960年时的数量远比1969年时要多,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这时世界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国内则处于“文革”时期,故选A;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13.【答案】A ‎【解析】联系所学,冷战结束之后,全球进程加快,各国之间联系加强,为加强各国之间经济的合作和矛盾的协调解决,各种国际组织应运而生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 ‎14.【答案】B ‎【解析】明清时期耕作方式依然是战国沿袭而来的铁犁牛耕,土地利用率虽因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而有提高,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徽商崛起,徽州村落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走向鼎盛,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徽州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信息,故C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发生在南宋,徽州未成为交通枢纽,故D项错误。‎ ‎15.【答案】C ‎【解析】民间贸易突破官府垄断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不是宋朝,故A项错误;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不是停滞,故B 项错误;中国古代各专制王朝不受制约的政治权力,使得专制政府滥发纸币的行为始终无法得到遏制,事实上导致古代专制政权无法有效控制市场,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晚期并没有削弱,相反是日益强化,故D项错误。‎ ‎16.【答案】D ‎【解析】材料只是讲到本钱花在哪些项目上,但是没有讲是否和市场有联系,并且“更趋”应该是和之前相比,但题目没有对照物,故A项错误;明末农村依然是铁犁牛耕,并未减少对犁的依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不出“专业化”,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家庭农业包括播种、灌溉、施肥、犁耕等多个环节,高投入追求高产出,是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 ‎17.【答案】C ‎【解析】荷兰在17世纪最为强盛,人均工业生产总值最高,所以③是荷兰。‎ ‎18.【答案】B ‎【解析】资产阶级革命是164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图中显示农业人口逐渐下降,工业人口逐渐上升,说明是工业革命的结果,故B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项错误;海外殖民活动主要是17至18世纪,促进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故D项错误。‎ ‎1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图片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图片曲线趋势来看,1500~1600年、1700~1750年保持平衡,故A不正确;图片反映的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并没有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故C不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但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英国逐渐落后,失去“世界工厂”地位,故D不正确。从图片可以看出19世纪末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高于18世纪,故B正确。‎ ‎20.【答案】B ‎【解析】图片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均属于近代工业,B全面概括,符合题意要求。A仅涉及洋务经济,C仅涉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均不全面。D涉及一战期间,与题意反映的时间不符。‎ ‎21.【答案】B ‎【解析】影响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重要条件有市场、资金、劳动力等。中国近代沿海城市由于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较早,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同时为民族工业的产生创造了市场和劳动力条件。‎ ‎22.【答案】B ‎【解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A 表述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的人民公社也是生产资料公有制,C表述错误;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1984年,早于1985年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开辟,D表述错误。只有B符合题意。‎ ‎23.【答案】B ‎【解析】材料涉及的是三类企业出口数据的短期变化,与对外开放有一定关系,但是并不能体现对外开放的“格局”,故A项错误;从表中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出口比重连续上升,在2007年已经超越了国企,故B项正确;国企改革早从1984年就已经全面展开,故C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在城市的中心环节就是增强企业活力,具体到所有制上,实行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策略并没有改变,故D项错误。‎ ‎24.【答案】D ‎【解析】美国在罗斯福新政时期实施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对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和发展,对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故D正确。A是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即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思想,不符合题意;B是英国开创;C是荷兰开创。‎ ‎25.【答案】C ‎【解析】僵化的斯大林模式造成了苏联社会缺乏活力,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都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故C正确。‎ ‎26.【答案】D ‎【解析】图片寓意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已不适应时代要求,中国应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入WTO,A、B错误;C项无法体现;故选D。‎ ‎27.【答案】C ‎【解析】A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B、D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但这种看法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缺乏民主意识;天下为公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故选C项。‎ ‎28.【答案】C ‎【解析】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但其批判并未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仍未跳出儒学的范畴,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29.【答案】B ‎【解析】“有是理后生是气”的意思是理在先,气在后,理决定气,精神决定物质。这与王夫之的唯物观点相对立。‎ ‎30.【答案】D ‎【解析】上述观点反映出人文主义精神的兴起与发展,与民主法制的诉求无关,故A项错误;上述观点体现出对人的自由的追求,与功利主义色彩无关,故B项错误;普罗泰格拉的观点,推动人们逐步摆脱对神的敬畏和崇拜,与宗教束缚无关,故C项错误;上述观点依次推动人们摆脱对神的敬畏和崇拜、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以及封建制度的束缚,反映出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故D项正确。‎ ‎31.【答案】B ‎【解析】注意题干的信息是“欧洲近世史的两大潮流”,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腊思想之复活”指“文艺复兴”,“基督教的复活”指“宗教改革”。‎ ‎32.【答案】B ‎【解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是欧洲近代史上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都将矛头对准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B项符合题意;A项只能反映启蒙运动;C项只能反映宗教改革;D项也只能反映启蒙运动。‎ ‎33.【答案】A ‎【解析】中国书法五种主要字体是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文征明是明朝人;山水画的灵魂是意境。故选A项。‎ ‎34.【答案】B ‎【解析】在自然科学领域否定造物主的应该是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经典力学,它把宇宙间运动的物质联系成一个科学体系。故选B。‎ ‎35.【答案】A ‎【解析】材料出现的“宇宙物质受到力的控制” “数学方式表现” “ 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充分表明材料中的“普遍法则”是指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答案选A。‎ ‎36.【答案】B ‎【解析】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故选B项。‎ ‎37.【答案】D ‎【解析】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即“向西方学习”,故选D项。A、B、C三项是新思想萌发的背景,皆排除。‎ ‎38.【答案】B ‎【解析】注意提示信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是指1927~1937年,再由“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可知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并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故B项正确。‎ ‎39.【答案】A ‎【解析】①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②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③是“文革”刚刚结束,④是2002年中共十六大。‎ ‎40.【答案】B ‎【解析】A项是浪漫主义绘画代表,C项是浪漫主义音乐代表,排除A、C两项。库尔贝是现实主义绘画代表,故选B项。‎ ‎41.【答案】(1)特点: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独立的垂直的监察体系;完全受皇帝控制。秦朝的监察制度:中央设立御史大夫监督百官;地方在郡设立监御史。‎ ‎(2)特点:宋初:实行高薪养廉;明初:实行重刑惩处贪官,促进廉政建设。原因:直接原因是预防和减少贪腐发生;根本原因是维护统治。‎ ‎(3)评价:有利于规范官员执政行为,防止贪腐;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古代监察制度效能有限;监察官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监察官和监察机构贪腐司空见惯。‎ ‎(4)经验教训:建立独立完善的监察体系;建立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贪。‎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回答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朝在中央和地方建立的监察制度。(2)根据材料二信息“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材料三信息“制定峻法,惩治贪官”“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回答特点。材料一、二提供正面经验,根据材料一“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可知加强廉政制度建设;材料二“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可知保证官员正常合理的新酬;材料三提供反面教训“廉政应以人为本,理性反腐”。可以得出历代重视监察制度的原因。(3)本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对监察制度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一方面,有利于规范官员执政行为,防止贪腐,另一方面,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古代监察制度效能有限;监察官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监察官和监察机构贪腐司空见惯。(4‎ ‎)本题需要从古代的成功和失败中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即历代都比较注重监察体系的建立,可见当今廉政建设也应该要不断健全监察体系,同时古代监察制度在专制统治之下,为专制统治服务,实际效能有限,故今天要发挥监察机构的作用,应实现监察独立。‎ ‎42.【答案】(1)原因: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并在国家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 ‎(2)欧洲上升,中国下降。原因: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欧洲进行工业革命并对外殖民扩张,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第(1)问要紧扣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如结合材料“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联系所学的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归纳总结。第(2)问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结合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与西方的差别,分析回答。‎ ‎43.【答案】(1)思想:君权神授(或天人合一)。要求:百姓要接受君王的统治;天子治国要服从天命。‎ ‎(2)状况:儒学思想受到怀疑;民众普遍崇信佛教。‎ ‎(3)朱熹主张“先观后悟”;二陆主张“先悟后观”。‎ ‎(4)特点:中国主流思想发展的过程是各流派思想相互影响和交流的过程。本质:适应封建专制的需要。‎ ‎【解析】第(1)(2)问,可主要依据材料获取和归纳信息,难度不大。第(3)问依据材料“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 “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进行归纳,可知材料实际上反映了朱熹、二陆在理学上对主观与客观认识的不同。第(4)问是本题的立意所在,要运用“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的原理加以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