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考试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考试试卷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1. 太师吕尚父封于营丘(今山东临淄)。他到营丘后,“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材料表明分封制()‎ A. 有利于西周经济文化的发展 B. 制衡各种势力稳定政治局势 C. 造成了诸侯割据争霸的局面 D. 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直接管理 2. 汉初陆贾认为:“恶政生于恶气,恶气生于灾异。蝮虫之类随气而生,虹蜺之属因政而见。治道失于下,则天文变于上;恶政流于民,则虫灾生于地”。这一思想()‎ A. 推动了汉代儒学的发展 B. 反映了当时开放民主的政治风气 C. 说明政事受环境的影响 D. 迎合了汉初休养生息的社会需要 3. 庙会,又称“庙市”,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在佛教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庙会兴起于中唐以后,在宋代十分盛行。庙会的兴起反映了()‎ A. 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B. 佛教受到政府监管 C. 市坊管理体制崩溃 D. 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4. 日本学者内田直作说:“无论如何,明代的朝贡贸易,不论是贸易政策上或财政政策上,都没有重大价值,只举扬所谓朝贡礼的服从关系而已。”这一看法()‎ A. 掩盖日本对华侵略的野心 B. 旨在要求平等的对外交往 C. 揭示朝贡贸易体制的本质 D. 体现了明朝对海关的管理 5. ‎1852年上海总人口为54.4万人,1865年初,上海总人口增加到69万多人。导致上海人口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A. 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 B. 自给自足的经济解体 C. 国内政治局势的影响 D. 近代民族企业的创办 6. 如图为1908年的漫画《空生梦想》,将繁体的“憲”字一分为四个新字,“空,生,梦,想”。该漫画说明作者意图()‎ A. 宣传君主立宪政治体制 B. 揭示预备立宪的虚伪性 C. 发动群众推翻清朝统治 D. 鼓吹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 1. ‎1927年11月党中央对农民暴动问题作出指示:“农民暴动以后,如果专意占据县城而忽略乡村中土地革命的根本工作,不去发动更多更广的群众,不使群众自己取得土地取得政权,那么这便是军事的机会主义”,材料反映了中共()‎ A. 明确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B. 不断丰富民主革命的理论 C. 受“左”倾冒进主义路线的影响 D. 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束缚 2. 一五计划期间,在我国出口总额中,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约占75%,矿产品和机械等工业品约占25%,这反映了()‎ A. 社会主义工业化需要资金 B. 国民经济比例面临严重失调 C. 对外开放的格局开始形成 D. 农业改造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3. 洛克认为:“自然法是所有的人、立法者以及其他人的永恒的规范。他们所制定的用来规范其他人的行动的法则,以及他们自己和其他人的行动,都必须符合于自然法……既然基本的自然法是为了保护人类,凡是与它相违背的人类的制裁都不会是正确或有效的。”材料表明()‎ A. 他明确提出了人民主权的学说 B. 罗马法成为近代立法规范原则 C. 生命价值和生命教育颇受重视 D. 自然法高于人定法和人定权力 4. 英国1787-1796年间食物开支在总支出所占的比重为73.5%,1830-1839年占61.5%.人们的休闲活动五花八门,酒馆、咖啡馆、戏院、公众演讲、音乐会、展览馆、运动场、妓院……都成厂许多人光顾的地方,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农业机械化业已实现 B. 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 C. 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D. 个人主义精神的泛滥 5. 下表为苏联粮食产量情况表 年份 粮食产量(万吨)‎ ‎1953‎ ‎8250‎ ‎1954‎ ‎8560‎ ‎1955‎ ‎10370‎ ‎1956‎ ‎12500‎ ‎1957‎ ‎10260‎ ‎1958‎ ‎13470‎ 据此可以推知苏联()‎ A. 已摆脱了斯大林模式 B. 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C. 新经济政策得到贯彻 D. 浮夸现象日益严重 1. 受自然科学的启发,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色光造成的,因此他们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之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感觉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能够体现上述绘画风格的是()‎ ‎‎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2.0分)‎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迄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华之前,中国学者对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三皇五帝的古史体系的编排已基本完成,中国民族文化起源本土一系说,渐成中国学术界的普遍共识。早在汉代,司马迁就在《史记•六国年表序》中较早提出“禹兴于西羌”之说。继司马迁之后,皇甫谧《帝王世纪》将西羌的祖先与传说的大禹相联系。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过程中,夷夏之间的界限逐步消泯,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逐步加强。明清之际,就连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节的黄宗羲也摒弃狭隘的民族观念,积极申论“蒙古亦中国矣”的观点。综上可知,历经唐宋元明时期,从饮食、衣服、社会经济生活到礼教,中国境内各族文化认同不断加强。 --摘编自周书灿《明末清初中国民族文化起源的中西“道统”之争》‎ 材料二:虽然“中国”一词的产生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4世纪。但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它的大致意义是泛指同一文化的“诸夏”民族。自秦统一中国以后,当然更增强政治统一的意义,而于主权一概念,一直到19世纪,只有天朝在朝贡制度下之宗主权观念,而无列国并立主权国家之观念。但是到1895年以后,主权观念日渐成熟而普遍,所谓“国”的自我肯定,随之迅速发展。一般中国人自有的事物与名称,多加以“国”的冠称。例如“国权”、“国地”、“国民”等等,1900年以后出现的新名词更多。均反映出近代民族意识的增强,这也正代表主权观念所充实的民族主义思想。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族文化不断认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 2.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首次出版于1726年。‎ 主人公大事表 时间 主要事件 ‎1699年5月4日 乘“羚羊号”起航 ‎1699年11月5日 漂到小人国。这个国家有两个政党。他们的区别是一党穿的鞋跟高些,另一党的鞋跟低些。高跟党自认为是合乎古代制度的,而国王则偏向低跟党。因此,政府的官员都是低跟党的人担任。两党仇恨很深。皇太子则两边讨好。为此,他的鞋跟一只高,一只低。‎ ‎1703年6月20日 到达大人国。国王是个非常博学的人。他“头脑清晰,判断也很精确”,他向格列佛询问欧洲的风俗、宗教、法律、政府和学术的情形。格列佛便向他讲述了英国近百年来发生的大事。但他听完却说:“这些大事只不过是一大堆阴谋、反叛、暗杀、屠戮、革命和流放”。‎ ‎1707年4月13日 到达飞岛国。依据他们的计算,他们有理由害怕,当彗星运行到近日点时,在离太阳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彗星所吸收的热量,相当于赤热发光的铁热量的一万倍。彗星离开太阳后,拖在后面的一条炽热的尾巴约有一百万零十四英里长。如果地球从距离慧核或者彗星主体十万英里的地方经过,那么运行过程中地球必然会被烧成灰烬,太阳光每天都在消耗,却得不到任何补充,到最后全部耗尽时,太阳也就完了,而地球以及一切受太阳光照的行星,也都将因此而毁灭。‎ ‎1715年12月5日 回国 从材料中提出炼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1. 材料: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宣布实施法币法案以后,法币成为国民政府统治区流通中的统一货币。抗战期间,由于法币发行量不断膨胀,致使物价飞涨,币值一落千丈。到1948年8月,法币流通量已达到640万亿元,为抗战前1937年6月的45万倍,法币的信用完全破产。为了挽救由于法币破产所引起的国民经济崩溃的局面,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公布了一系列财政金融法规。在《金圆券发行办法》中规定:发行20亿金圆券为本位币,限期以金圆券1比300万的比价兑换法币。但是,由于金圆券和法币一样,没有其他货物做准备,再加上国民政府统治区的日益缩小,财政赤字的继续增长,致使金圆券的币值迅速下降。仅到同年11月10日,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内,金圆券的发行量已经突破二十亿元的限额。11月11日,国民政府又出台了一个《修改金圆券发行办法》,宣布金圆券的发行总额将不以20亿元为限,而“另以命令之”。此后,金圆券的发行量就像洪水决堤,迅速膨胀。到11月底已超过30亿元,12月超过80亿元,到1949年4月又超过1900亿元,到5月18日,金圆券发行总额已达到98041亿元。在短短9个月的时间内,金圆券几乎成为废纸。 --摘编自《南京国民政府历次重要的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金圆券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金圆券改革的影响。 ‎ ‎ ‎ 2. 材料一:联合国维和部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一种形式,维和部队的作用是阻止局部冲突扩大化,或防止冲突再起,并帮助在战争中受害的平民百姓,为最终政治解决冲突创造条件后就应离开发生冲突的地区。它的进驻与活动,需由安理会或联合国大会决定,并征得有关各方同意,然后授权联合国秘书长组织;进驻后,一旦该国政府提出撤军要求,必须立即撤出。它不同于一支真正的军队,它没有战场,没有敌人,是一支政治外交部队。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在执行任务时,除进行自卫外,不得擅自使用武力。必须严守中立,不得卷入冲突任何一方,更不能干涉所在国内政。 --摘编自《360百科》‎ 材料二: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维和部队方队首次亮相。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在联合国7个维和任务区,2500多名中国军人守护在最危险的地方,还有8000名维和待命官兵随时听令出征。中国无战事,军人有牺牲。先后有13名维和勇士牺牲在异国他乡,中国军人用生命和热血彰显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担当。 --摘编自新京网报(2019年10月1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维和部队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参加维和工作的意义。 ‎ 1. 材料:元嘉六年(429)七月裴松之奉召写成《三国志注》。裴松之随注书呈给宋文帝一份《上三国志注表》,这是他对注书工作的总结。首先,裴松之肯定了陈寿的著作。认为它叙事清晰,取材审正,是当时的一部“嘉史”。同时,他指出陈书有过于简略、以至脱漏很多重要史实的缺陷。最后,裴松之陈述了自己作注的指导思想,并把注文概括为补阙、备异、惩妄、论辩四种类型。除此之外,裴注也包括一般注书的内容,即文学的训诂、名物的诠释、书稿的校勘等方面的注文。裴注所征引的材料不但面广,而且首尾完整,不似其他引书那样割裂剪裁,断章取义,尤为重要的是裴注还保存一些亲身见闻的资料。《三国志注》的不朽还在于它开创了史注新法。后世不少人仿效裴注的体例进行注史,如宋人王暤的《唐余录》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裴松之《三国志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裴松之对中国史学史的贡献。 ‎ ‎‎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材料“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体现的是吕尚父对齐国进行改革,推动经济发展,强调的是分封制有利于西周的经济文化发展,A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未涉及制衡各种势力,B选项排除; C选项属于分封制的消极影响,材料未涉及,排除; D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A。 本题关键信息是“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结合分封制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封制,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答案】A ‎ ‎【解析】通过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陆贾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天人感应的色彩,这推动了后期汉代时期董仲舒新儒学天人感应理论的形成,故A正确; 材料信息不符合开放民主的说法,排除B; 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汉代休养生息政策是体现黄老思想,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主要考查汉代儒家思想的发展。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演变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3.【答案】D ‎ ‎【解析】根据材料“庙会兴起于中唐以后,在宋代十分盛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庙市的发展主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 ‎ 故选:D。 本题关键信息是“庙会兴起于中唐以后,在宋代十分盛行”,结合宋朝的商业发展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宋朝的商业发展,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庙市的发展主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 4.【答案】C ‎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的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材料中所说“不论是贸易政策上或财政政策上,都没有重大价值”“只举扬所谓朝贡礼的服从关系而已”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朝贡贸易体制的本质,故C正确。 材料中是对明代朝贡贸易体制的评价,而不是对日本侵华政策的掩饰,故排除A。 材料体现的是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而不是当时政府的要求,故排除B。 D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不论是贸易政策上或财政政策上,都没有重大价值”“只举扬所谓朝贡礼的服从关系而已”。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对久贸易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5.【答案】C ‎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4年上海人口增加主要和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社会环境趋于稳定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 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主要是在《南京条约》签订后,A选项排除; 材料与自然经济解体无关,B选项排除; 材料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创办无关,D选项排除; 故选:C。 本题关键信息是“1865年初,上海总人口增加到69‎ 万多人”,结合太平天国运动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6.【答案】B ‎ ‎【解析】“空,生,梦,想”体现了预备立宪的虚伪性,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解题的关键是“空,生,梦,想”。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清政府“预备立宪”极力维护的是君主专制权力。 7.【答案】B ‎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强调了乡村中土地革命和农民的重要性,这是对民主革命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故B项正确。 A项是1927年10月,排除。 材料信息不是左倾错误的表现,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故C项错误。 当时仍然没有摆脱共产国际的束缚,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结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革命道路相关知识分析。 本题考查对国共十年对峙革命道路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A ‎ ‎【解析】“一五计划期间,在我国出口总额中,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约占75%,矿产品和机械等工业品约占25%”表明我国工业发展较慢,农业发展较快,说明我国急需发展社会主义工业,故A正确; 一五计划时期经济比例没有失调,故B错误; C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 D是三大改造,排除。 故选:A ‎。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一五计划期间,在我国出口总额中,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约占75%,矿产品和机械等工业品约占25%”。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9.【答案】D ‎ ‎【解析】从材料中的“自然法是所有的人、立法者以及其他人的永恒的规范”“都必须符合于自然法”“凡是与它相违背的人类的制裁都不会是正确或有效的”等信息可以看出,自然法高于人定法和人定权力,故D正确。 A、C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B不符合材料主旨,均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罗马法与近代启蒙思想。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自然法是所有的人、立法者以及其他人的永恒的规范”“都必须符合于自然法”“凡是与它相违背的人类的制裁都不会是正确或有效的”。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通过罗马法与近代启蒙思想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10.【答案】C ‎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据此依据材料“1830-1839年占61.5%.人们的休闲活动五花八门,酒馆、咖啡馆、戏院、公众演讲、音乐会、展览馆、运动场、妓院……都成厂许多人光顾的地方”可知C正确。 A说法片面,而且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B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D是无关项,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关键信息有:1830-1839年占61.5%。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1.【答案】B 【解析】从表中可知,1953--1958‎ 年苏联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表明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故B正确; 赫鲁晓夫改革并未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故A错误; 此时新经济政策已被废除,故C错误; 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解题的关键是“苏联粮食产量情况”。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改革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揭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序幕。 12.【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色光造成的,因此他们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之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感觉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可以看出强调光与色的结合,这是印象画派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A项是浪漫主义,排除。 B项是现实主义,排除。 C项是印象画派,正确。 D项是现代主义,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色光造成的,因此他们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之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感觉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的主旨,判断出是印象画派,结合选项作品风格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印象画派特点及其作品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小题1】(1)原因通过材料“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过程中”“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节的黄宗羲也摒弃狭隘的民族观念”“历经唐宋元明时期,从饮食,衣服,社会生活到礼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 (2)原因通过材料“1895年后”结合所学知识从列强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西方思想传入等角度概括。影响从民族意识的觉醒,民主革命进程的发展,国际地位提高等角度回答。 故答案为: (1)各地经济文化不断的交流,天下一统的国家观念的作用;封建国家统一和政治制度的影响;统治者改革和政策的推动;中国古代学者的宣传;民族融合的促进。 ‎ ‎(2)原因: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先进中国人的探索。 影响: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民主革命胜利的进程;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任意3点)‎ ‎【解析】(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主要考查中国民族文化认同观发展原因。 (2)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演变。主要考查近代民族思想变化的原因影响。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今民族观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14.【答案】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这一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同时也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了近代天文学的发展。我们可以结合近代文艺复兴陕西的背景,过程,特征和影响来进行论证说明。 故答案为: 示例一:文学作品是一个时代的代表。 小说中的高跟党和低跟党的斗争反映了英国辉格党和托利党的两党相互攻击和斗争互相制衡。在飞鸟国关于太阳行星彗星的描写反映了近代以来天文学的进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心情,哥白尼的日心说拉开了天文学革命的序幕,开普勒,伽利略,布鲁诺的进一步发展。综上所述,一定时期的文学中是一个时代的反映。 示例二: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了近代天文学的进步。 人文主义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促进了天文学革命,哥白尼日心说冲击了占统治地位的地心说,拉开了天文学革命的序幕,开普勒推导出行星椭圆形轨迹围绕太阳运转的事实,伽利略用天文望远镜再次印证了日心说的正确性。综上所述,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了近代天文学的进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文艺复兴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来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西方天文和文学发展的特点,特别是要搞清楚文艺复兴在自然科学和思想领域的影响。 15.【答案】【小题1】(1)本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由于法币发行量不断膨胀,致使物价飞涨,币值一落千丈。到1948年8月,法币流通量已达到640万亿元,为抗战前1937年6月的45‎ 万倍,法币的信用完全破产。为了挽救由于法币破产所引起的国民经济崩溃的局面”可以得出物价上涨,法币贬值,法币信用破产;军事失利,内战增加了国民党军费开支,出现财政危机;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2)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由于金圆券和法币一样,没有其他货物做准备,再加上国民政府统治区的日益缩小,财政赤字的继续增长,致使金圆券的币值迅速下降。仅到同年11月10日,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内,金圆券的发行量已经突破二十亿元的限额。11月11日,国民政府又出台了一个《修改金圆券发行办法》,宣布金圆券的发行总额将不以20亿元为限,而“另以命令之”。此后,金圆券的发行量就像洪水决堤,迅速膨胀。到11月底已超过30亿元,12月超过80亿元,到1949年4月又超过1900亿元,到5月18日,金圆券发行总额已达到98041亿元。在短短9个月的时间内,金圆券几乎成为废纸”,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是引发了恶性通货膨胀,加重了人们的生活困难;使国民党进一步丧失民心,加速器败亡;使民族工业经济陷入绝境。 故答案为: (1)背景:物价上涨,法币贬值,法币信用破产;军事失利,内战增加了国民党军费开支,出现财政危机;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2)影响:引发了恶性通货膨胀,加重了人们的生活困难;使国民党进一步丧失民心,加速器败亡;使民族工业经济陷入绝境。‎ ‎【解析】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金圆券改革。(1)本小问,依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2)本小问,依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分析。 本题考查对南京国民政府金圆券改革的背景和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答案】【小题1】(1)依据材料信息“阻止局部冲突扩大化,或防止冲突再起,并帮助在战争中受害的平民百姓,为最终政治解决冲突创造条件后就应离开发生冲突的地区”“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在执行任务时,除进行自卫外,不得擅自使用武力”“必须严守中立”并进行概括可知特点; (2)依据材料信息“中国无战事,军人有牺牲。先后有13名维和勇士牺牲在异国他乡,中国军人用生命和热血彰显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担当”并结合所学可知意义。 故答案为: (1)以维护和平为目的;具有非强制性;保持中立的原则;坚持自卫原则。 (2)缓和地区冲突和稳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做出卓越贡献;彰显负责人大国的风范,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我国军事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联合国维和部队,解答的关键信息是“阻止局部冲突扩大化,或防止冲突再起,并帮助在战争中受害的平民百姓,为最终政治解决冲突创造条件后就应离开发生冲突的地区”“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在执行任务时,除进行自卫外,不得擅自使用武力”“必须严守中立”; (2)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参加维和工作的意义,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中国无战事,军人有牺牲。先后有13名维和勇士牺牲在异国他乡,中国军人用生命和热血彰显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担当”。 本题考查了联合国的成立,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小题1】(1)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是对传统注释方法的一种创新其主要的特点为:广征博引丰富了原书的内容。 (2)从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裴松之对中国史学史的贡献比较大,保留了一些珍贵的史料,开创了新的历史著作样式影响后来的历史书的创作。 故答案为: (1)传统注释方法与创新相结合:广征博引丰富了原书的内容。 (2)开创了史注的新体例:保存了一些珍贵的史料,影响后世史注的习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学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三国志注》对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贡献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特点,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