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湖北省武汉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湖北省武汉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武汉二中2016-2017下学期高二期中 历 史 试 卷 考试时间:04月19日 下午:14:00—15:3 ‎ 一、选择题(24×2=48分 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仪礼·觐礼》曰:“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大国,则曰伯舅。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日叔舅。”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区分伯舅关系以便扩大周的疆域 B.被分封的既有同姓也有异姓贵族 C.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联系紧密 D.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之间可联姻 ‎2.清朝史学家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嗣虢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此可知当时 A.中央集权加强  B.宗法制发展  C.科举制范围的扩大  D.君主专制加强 ‎3.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指出:中国道路,固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地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却也从此“停滞于静止的状态了”,看似“未曾退步”,却也难以前进,毕竟这种“静止”状态自马可•波罗访华已经延续了500年之久。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的中国 ‎ A.与西欧相比中国经济落伍 B.国家经济政策保守落后 C.难以抵挡工业文明的冲击 D.固守传统农耕经济模式 ‎4.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法律保障的个人权利。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 A.公民身份特权 B.公民义务责任 C.公共事务意识 D.参政议政权利 ‎5.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在美国,多数虽然经常流露出暴君的嗜好和脾气,但还没有施行暴政的最完备手段。……多数虽然越来越专制,但没有给中央政府增加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这反映出美国 ‎ A.名为民主共和,实为专制暴政 B.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C.实行代议制,防止多数人的暴政 D.采取三权分立,防止总统专制独裁 ‎6. 1810年,国王乔治三世亲自签署公告:“对于那些危害公共秩序、他人生命和财产的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如果有人勇于检举可以获得最高500英镑的奖励。”这说明此时的英国 ‎ A.面临社会转型导致的问题 B.逐步地从人治走向法治 C.君主权利凌驾于议会之上 D.殖民扩张带来社会隐患 ‎7.观察“美国政府财政收入中主要税种所占的比例(%)表”,这一时期美国主要税率的变化,有助于 A.减少企业成本,复兴工业生产 B.减轻贫民负担,完善社会保障 C.刺激社会消费,扩大国内市场 D.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国家干预 ‎8.社会史观通过日常生活的变化,揭示历史的发展变迁,有人在研究经济发展规律时,提出了 “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这个理论旨在强调 A.经济状况与社会风尚密切相关 B.凯恩斯主义成为经济指导思想 C.社会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D.经济增长提高人们消费能力 ‎9.中世纪以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经历了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最后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和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个变迁过程说明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 A.是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的产物 B.世界金融中心的变化过程与西方殖民争霸的过程同步 C.受世界贸易的发展和生产力发展的支配 ‎ D.呈现由多极化发展到单极化发展的趋势 ‎10.“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此语包含的重要思想是 A.聚族而居,体现尊卑有序 B.因地制宜,促进生产发展 C.合理规划,促进人地和谐 D.天人合一,提倡尊天亲民 ‎11.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影响深远,他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已成为中国政治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它运用于国际关系领域。下列史实符合这种思想的有①《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②《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③“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④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的提出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2.法的概念和理解因为学派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人主张“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有人指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还有人认为“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志。”这些关于“法”的论述分别出自 ‎ A.韩非 黄宗羲 西塞罗 B.商鞅 顾炎武 孟德斯鸠 C.韩非 王夫之 西塞罗 D.荀子 黄宗羲 伏尔泰 ‎13.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长方框中应填写(  ) ‎ A.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B.美洲白银大量进入中国 C.佛教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 D.《本草纲目》翻译成外文出版 ‎14.易中天说,因为中国历代民众的侠客情结,使关羽由“人”变成“神”。但在历史上,历代的统治者也都推崇关羽,至宋徽宗时关羽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A.关羽的武功高强,所以被民间奉为“武圣” ‎ B.所谓的“关羽精神”符合封建统治的需要 C.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 D.文学艺术作品的渲染不断推高了高关羽“神”的地位 ‎15.卢梭说,在这一社会契约中,每个人全部转让了自己的天然自由,形成所谓公意。公意是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这样,当个人服从公意时,他“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 A.从理论上否定的君权神授的思想 B.与“天赋人权”思想存在对立 C.强调了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 D.强调了集体意志对个人的尊重 ‎16.启蒙思想家康德说:“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这一言论说明 ‎ A.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B.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专制统治 C.思想的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D.启蒙思想是社会变革的主要条件 ‎17.报纸的产生、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刊物《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就曾发表了这样一段新闻:“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工商未知尽力竭力矣。”这反映出近代外文报刊的创办 A. 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B. 有利于稳固西方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C. 促成了国人创办实业的热潮 D. 开启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之门 ‎18.近代学者杜亚泉指出,甲午以后国论一变,喷喷言政法者日众。……且吾更有说焉,设使吾国之士,皆热心于政治之为,在下则疾声狂呼,赤手无所展布,终老而成一不生产之人物;在朝则冲突竞争,至不可终日,果如是,亦毋宁降格以求,潜心实际,熟习技能,各服高等之职业,犹为不败之基础也。他认为 A.政治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B.发展经济重于革新政治 C.政治改良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D.普及职业教育是救国之本 ‎19.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胡适在1919年发表的《“新思潮”的意义》中说:“……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故胡适倡导“整理国故”运动。这表明胡适 ‎ A.对传统思想文化完全否定 B.与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 C.反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 D.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20. 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实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 B. 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 C. 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 D. 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 ‎ ‎21.孙中山在1921年3月说,当年“因社会主义的学说输入中国未久,兄弟将‘社会主义’原文译为‘民生主义’较为允当”,“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在孙中山看来,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都主张 ‎ A.调和劳资关系 B.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C.没收外国资本 D.合理分配社会财富 ‎22.毛泽东思想中不少哲学命题源于中国古代典籍,如“实事求是”见于《汉书·‎ 河间献王传》,“矛盾”来自《韩非子》,“相反相成”首见于《汉书·艺文志》。这反映了 ‎ A.毛泽东思想主要来自传统典籍 B.马列主义和传统文化结合产生毛泽东思想 C.马克思主义基本符合中国国情 D.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23.习总书记指出:毛泽东同志“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下列选项中能体现“第二次”结合的是 A.“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B.“第一步,改变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第二步,革命向前发展……”‎ C.“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4.1983年8月10日,我国发行《中国古代文学家(一)》纪念邮票,全套4枚。如下图,从左到右分别为“李白”、“杜甫”、“韩愈”和“柳宗元”。‎ 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 A.语言丰富,内容古朴,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B.手法夸张,内容丰富,以华丽的词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 C.思想既有儒家的积极入世精神,更有道家的自由放达情致 D.题材广泛,可雅可俗,语言生动活泼,抒情叙事兼长 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题20分,26题12分,27题20分)‎ ‎25.(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自从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专制制度,到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一家之后,思想开始受到禁锢,难以出现在平等基础上的、充分自由的“百家争鸣”,但文化学术也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中国农耕文明达到的高度和精致程度为世界之最,适应这一文明的专制皇朝制度也设计周到、高度成熟。所以凭武力征服中原的游牧民族都在文化和制度上被汉化。又由于地理的特点,可以长期封闭,“六合之外,姑存不论”。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所谓中国是唯一未中断的文明古国,原因在此。‎ ‎ ——资中筠《士人风骨:中国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承载与失落》 ‎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8分)‎ 材料二 “由今日观之(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而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王夫之“感于明学之极敝而生反动,欲挽明以返诸宋,……其治学方法,已渐开科学研究的精神”。“其言‘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无人欲则天理亦无以发现’,可谓发宋元以来所未发。”由此可见,清代思潮“其动机及其内容,皆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 ‎——摘编自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思潮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的依据。(6分)‎ 材料三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力,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 ‎——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这一观点。(6分)‎ ‎26.(12分)在20世纪里, 成功与失败共存,幸福与痛苦相伴,荣耀与耻辱同在。可以这样说, 20世纪是一个充满悖论的世纪。有学者进行了如下总结: ‎ 悖论之一:殖民主义——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 悖论之二:水火相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 悖论之三:科技进步——幸福与灾难的双刃剑 ‎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观点进行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于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翻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具体说明洋务运动如何 “难于挣脱传统”‎ ‎(2分),并结合史实说明它如何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4分) ‎ 材料二 在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从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1905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 ‎——[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2)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三 “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陈独秀 ‎(3)据材料四,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怎样看待儒家思想的?(2分)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四 宇宙的进化,全仗新旧两种思潮,互相挽进,互相推演,仿佛像两个轮子运着一辆车一样;又像一个鸟仗着两翼……我确信这两种思潮,都是人群进化所必要的,缺一不可,我确信这两种思潮,都应该知道,须和它反对的一方面并存同进,不可妄想灭尽反对的势力,以求独自横行的道理……我又确信这两种思潮,一面要有容人的雅量,一面更要有自信独守的坚操。‎ ‎——李大钊《新旧思潮之激战》‎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今天我们该如何建设新时代的文化。(4分)‎ 武汉二中2016-2017下学期高二期中联考 历史试卷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48分)‎ ‎ 1-5.CADAB 6-10.AADBC 11-15.CACBA 16-20.CDBDC 21-24.DDDC 二、非选择题(52分)‎ ‎25.答案:(1)特点: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儒家思想长期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农耕经济发达;地理环境相对闭塞;市场稳定和文明的连续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多民族共同创造,兼容并蓄。(答出四点即可 8分)) ‎ ‎(2)依据:借助传统文化;影响近代民主思想的兴起与发展;具备近代科学研究的精神;肯定人欲的合理性。(回答出三点即可 6分)‎ ‎(3)神学关注来世,束缚容易突破;儒学影响根深蒂固。西方有与君权平列的教权;中国是君神合一。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的权力;中国君主具有一切权力。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6分)‎ ‎26.答案:【评分要求:分三步评分。答题时首先说明材料观点或补充、否定、提出新观点(2分),其次结合史实论述观点(8分),最后得出的自己认识(2分)。】‎ 参考1:观点:20世纪殖民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但殖民侵略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殖民地人民拿起殖民者手中的武器,赢得独立,走上富强之路。 ‎ 论述:20世纪初,凭着军事的、经济的和政治的优势,西方殖民者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的同时,直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输出资本,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 西方对殖民地的侵略同时也产生它当初无法预料的适得其反的后果。一方面,西方的殖民侵略客观上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制度、思想观念;另一方面,侵略也进一步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从沉睡中惊醒,他们有选择地吸收某些对他们有用的东西,以便更有效地抵抗西方的入侵。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兴起了巨大的民族解放斗争风暴,殖民地纷纷独立,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逐渐瓦解。如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了民族的独立。新兴独立国家要求改变不合理的国际关系格局,积极谋求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 ‎ 小结:殖民主义一方面推动欧洲的发展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另一方面客观上推动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发展,进而又带来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 参考2:观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截然相对的性质决定了它们长期势不两立;但在发展过程中,两种制度又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发展。 ‎ 论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资本主义列强曾纠集武装向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动疯狂的进攻,妄图把苏俄扼杀于襁褓之中。二战前夕的慕尼黑阴谋,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以牺牲小国弱国利益来换取对德的和平幻想,并企图祸水东引,诱导德国进攻苏联。二战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冷战”的序幕,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进而逐渐形成美苏的两极对峙。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法西斯的疯狂侵略,水火不容的西方资本主义与世界东方社会主义国家首次联合起来,互相支持,协同作战,并最终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经济发展方面,当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横扫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时,处于混乱、恐慌甚至绝望中的西方发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竟然完全免疫。西方国家纷纷检讨自己,学习苏联, 加大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力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国在改革开放中逐渐正确认识到计划和市场只是调节经济的手段,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 小结:20世纪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既有斗争又有合作和学习、借鉴。在现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应该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 参考3:观点:20世纪,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但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 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使城市居民出行更加方便,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互联时代,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乐趣,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等。 ‎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化学工业的增长和扩张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全球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问题;科技的进步,也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和粮食产量的提高,使人口呈爆炸性增长态势,从而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许多问题;还有核武器问题、基因技术问题等。 ‎ 小结: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是20世纪人类身处其中的一个怪圈。我们应该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发展造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7.答案:(1) “难于挣脱传统”: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只学西方先进技术,不学西方先进制度、文化)。(2分) ‎ 说明:创办近代企业,对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办新式教育、派遣留学生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有利于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4分) ‎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失败,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的发展;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政府腐败无能;洋务运动的破产等;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答出四个点即可 4分))‎ ‎(3)看待:把孔子作为共和的敌人,专制的护符加以批判。(2分)‎ 影响: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应予以肯定,但对孔子的绝对否定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前期认识上的片面性。(4分)‎ ‎(4)古今中外新旧思想应互相推演,并存共进,并融贯创新。(4分 如果学生只回答应该对中外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应该与时俱进,没有体现融贯创新,得分不超过1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