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近代篇第5讲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西方文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学案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通史印象·知识脉络感知 ————————————————————————————————— 第 5 讲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西方文明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铺面·知识纵横构建——————— (对应学生用书第 33 页) [阶段特征] 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5 世纪末至 18 世纪 60 年代)是资本主 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 [时空坐标] [整体感知]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代议制的确 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分别 在经济、政治、思想等领域推动了社会进步, 并为工业文明准备了条件。 政治 —英、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 制民主政治,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民主共 和制成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类型。资 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为资本主义的进一 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经济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 命”,由此欧洲封建制度迅速解体,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并初具规模。 文化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批判封建思想, 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下,欧洲近代科学逐渐形成并 得到发展。 ———————理线·知识时序重组——————— (对应学生用书第 33 页) 一、政治上——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英国君主立宪制 (1)确立过程:1688 年,英国通过“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地位,君主立宪制确立;18 世 纪前期,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1832 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政 治权利。 (2)基本特点: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以代议制民主政治为基础;国王是国家 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内阁是最高行政机关,对议会负责;议会 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国家权力中心;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事实上成 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美国联邦制共和制 (1)确立背景:美国独立后,建立了一个松散的邦联,政局动荡不安。 (2)基本内容:实行联邦集权及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联邦制;美国国会、总统、 最高法院分别掌管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具有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 特点;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对宪法负责;美国总统 兼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总统和政府不对国会负责。 (3)基本原则:分权制衡;主权在民;联邦制;共和制。 二、经济上——新航路开辟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概述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经济联系加强,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活动以掠 夺财富为主要表现形式。 2.新航路开辟 (1)原因 ①主观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欧洲人对黄金的 渴求;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②客观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兴起,传统商路受阻;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支持; 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增加,地圆学说的流行。 (2)过程 ①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②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 ③达·伽马:开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路。 ④麦哲伦船队: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完成人类 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3)影响 ①引起“商业革命”,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引起“价格革命”,加速 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灾难,但大量白银流入亚洲,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 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③人类由各民族相对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3.早期殖民扩张 (1)荷兰: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17 世 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 (2)英国:通过海盗式掠夺、殖民战争、建立东印度公司、进行黑奴贸易等方 式,逐步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三、文化上——人文精神的发展与科学时代的到来 1.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时间 14~17 世纪 16~17 世纪 17~18 世纪 背景 必要性:天主教神学 世界观束缚人的思想 可能性:资本主义萌 芽;新兴资产阶级的 要求;古希腊罗马文 化遗存 必要性:罗马天主教会 的压榨 可能性:西欧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人文主义 思想的传播 必要性:封建制度与资 本主义发展矛盾尖锐 可能性: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自 然科学的发展 斗争 目标 封建神学 天主教会 王权、神权、特权和等 级制度 核心 内容 肯定人性,要求把人 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 来 “信仰得救”和简化宗 教仪式,建立资产阶级 化的新教 批判专制及教权主义, 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 等和个人自由,建立资 产阶级“理性王国” 历史 影响 ①解放了思想,为资 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 神枷锁②促进了近代 自然科学的产生 ①打击了天主教会神权 统治 ②形成不受罗马教皇控 制的新教派 ①欧洲:冲击了封建专 制统治,是资产阶级建 立政权的思想基础 ②世界:鼓舞了殖民地、 ③传播和发展人文主义 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 独立的斗争 2.近代自然科学 (1)天文学:1543 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创立日心说),标志着近代 自然科学的“独立”。 (2)物理学 ①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创制了望远镜等实验科学仪器。 ②牛顿经典力学: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是人类认识自然过 程中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总结;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推动了启蒙思想的兴起和传播。 (3)生物学:林耐着重研究群体,主要运用观察和分类法,为进化论产生打下 基础;哈维着重研究个体,为细胞学说的创立开辟道路。 ———————抓点·知识主题串讲——————— (对应学生用书第 34 页) 主题一 政治上: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第 1 步攻高频考点] 早期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逐步确立 [体验——真题诊断] 1.以历史解释探究考查美国的总统共和制:(2017·全国卷Ⅱ)1800 年,美国总统、 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 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 亚当斯此举( )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C [C 项正确:美国内阁对总统负责,其成员由总统任免。A 项错误:行政 权力的加强是相对于立法权和司法权而言的,而题干材料体现的是行政权范 围内政府首脑的阁臣任免权。B 项错误:美国 1787 年宪法明确规定总统掌握 行政权,内阁对总统负责。D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总统与内阁成员政见不 同,而非党派之争。] 2.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016·全国卷Ⅰ)1702 年英国国 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 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 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B [题干反映的是安妮女王对议会的干预,说明当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尚未 完善,B 项正确;1689 年通过的《权利法案》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 的重要法律性文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 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故排除 A、D 两项;1721 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沃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故排除 C 项。] [品悟——知识深化]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就制度内容而言,英国君主立宪制具体表现为: 第一,“虚”“实”结合。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特有的代议制 政体开始形成,君主权力日益虚化,逐渐“统而不治”,议会权力上升。 第二,“议会至上”即立法权在三权中居于核心地位,行政和司法机关都是立 法机关的一个部分,三者互有重叠。 第三,两党制衡为核心的议会内阁制。反对党的作用更具有英国特色。 (2)就制度演进过程而言,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延续性。如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早期内阁的形成到责任 制内阁的完善。 二是渐进性。君主立宪制自 1689 年初步确立后不断完善。 三是创新性。如君主立宪制、责任制内阁、两党制都具有开创性。 四是法制化。英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变化与法制化进程密切相关。 2.北美大陆的新体制 独立 自由 美国经过独立战争,颁布了宪法,确立了现代民主制。战争可以被看作 北美地区的民主因素摆脱外来约束,发展壮大成型的过程 民主 原则 确立 1776 年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 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这些不可让渡的权利”,第一次把天赋人权、主 权在民原则写入政府文件中,为民主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原则基础 民主 制度 建立 美国重视民主程序的建设,其集中体现就是联邦宪法的制定。美国按照 三权分立原则,实现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权力部门间的制衡; 实行联邦制,在联邦内部实现了州与联邦政府间的制衡;立法机构实行 两院制,形成了制衡。实行两党制,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 [运用——针对训练] 1.14~15 世纪中叶,英国议会权力逐渐扩大,下院的地位也在上升。期间充满 着国王、下院、上院之间的合作和斗争。有时议会两院联合起来向国王夺权; 有时国王又联合下院与上院做斗争;有时国王又与上院合作打击下院。这表明 英国( ) A.国王居于权力中心地位 B.各派政治势力激烈角逐 C.专制政体转向立宪政体 D.政治民主传统历史悠久 D [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国王在权力运行中的中心地位,故 A 项错误;无论是 两院议会还是英王,它们都属于英国的统治阶级,而非不同的政治势力,故 B 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是在 17 世纪末,而非 14 至 15 世纪, 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期间充满着国王、下院、上院之间的合作和斗争。 有时议会两院联合起来向国王夺权;有时国王又联合下院与上院做斗争;有 时国王又与上院合作打击下院”可知,英国的民主政治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传统,故 D 项正确。] 2.在美国宪法的背后,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政治文化。在美国形成初期,美国人 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第一个新型国家”的公民。这不是一个法国大革命时宣 扬的准宗教性的乌托邦社会,而是根据政府的首要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自由共 和国。这种新型自由共和制既希望避免导致共和国崩溃的离心危险,又希望避 免随心所欲的集中权力。这说明( ) A.美国首创共和政体 B.美国人的政治追求与法国人有本质差别 C.美国新型共和国的首要原则是三权分立 D.美国联邦共和制的建立有着很深的文化背景 D [共和政体古已有之,A 项说法错误;美国人的政治追求与法国人没有本 质差别,他们都追求民主,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三权分立的原则, 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而是根据政府的首要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自由共和 国。这种新型自由共和制既希望避免导致共和国崩溃的离心危险,又希望避 免随心所欲的集中权力”可以得出美国联邦共和制的建立有着很深的文化背 景,故 D 项正确。] [第 2 步补教材盲点] 西方近代民主政治中的政治妥协 [体验——真题诊断] 1.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光荣革命:(2013·全国卷Ⅰ)1688 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 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 )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意图。1688 年“光荣革 命”发生后,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拥立他的妻子、詹姆士二 世的女儿玛丽为女王,这体现了英国王位继承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也是为了 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所以 D 项体现了主题,由此排除 A 项;B 项与史实 不符;英国防止独裁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君主立宪制,以法律和议会来制约国 王的权力,排除 C 项。] 2.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原则:(2014·全国卷Ⅰ)根据美国 1787 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 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平等、自治的内涵。 天赋人权也译为自然权利,指人生来具有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 利。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各州的众议院名额由各州的自由人总数加上非自由 人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就违背了《独立宣言》关于天赋人权的规定,故 排除 A、C、D 三项,B 项正确。] [品悟——知识补缺] 1.政治妥协是西方民主政治演进发展的重要方式 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 商等方式互相做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 在西方国家,权力的分立与制衡使得决策往往是各有关国家机关之间妥协的 结果,在这种高度分权的体制下,妥协成为一种基本的政治现象。在代议制 下,议会是各种利益在政治上的竞争中心,同时也是社会团结的中心。议会 的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它也是代议制民主下社会的政治妥协中心,代议制必然 包容政治妥协。同时,妥协也是西方政治发展与民主制度演进的重要方式。 2.美国 1787 年宪法体现的妥协艺术 (1)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同时,各州在行政上仍保 持一定的独立性。 (2)在大州和小州的矛盾利益冲突上:参议员每州两名,满足小州的利益要求; 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照顾了大州的利益。 (3)在南北方关系上:这部宪法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还把 5 个黑人折合 为 3 个白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兼顾了南北方的利益,协调了南北 方之间的矛盾。 [运用——针对训练] 1.学者阿尔蒙德指出:“政治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政治参与问题,即 各种社会集团施加压力,要求参加政治体系的政策制定问题。”为此,近代英 国( ) A.确立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 B.逐步完善了责任内阁制度 C.开启 1832 年议会改革进程 D.进一步扩大内阁行政职能 C [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始于英国早先历史,故 A 项错误;责任内阁制是英 国削弱王权和代议制完善的表现,而非某个社会团体的利益,故 B 项错误; 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壮大,要求获得参政权力,推动 1832 年议会改革, 故 C 项正确;扩大内阁行政职能是完善代议制的举措,故 D 项错误。] 2.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 是一个利益群体之间相互“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下列说法体现这种“妥 协”的是( ) A.参、众两院名额的安排 B.总统由选举产生的方式 C.立法、行政与司法之间的权力分配 D.华盛顿当选第一任总统 A [参、众两院名额的安排体现了大州和小州的利益协调,与材料中“相互 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相符,故 A 项正确;总统由间接选举产生,投票选 举与材料中“相互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不符,故 B 项错误;立法、行政 与司法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这充分体现了三权 分立原则,突出“分权与制衡”,与材料中“相互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 不符,故 C 项错误;1789 年,美国举行了第一次总统选举,华盛顿当选为美 国第一任总统,投票选举与材料中“相互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不符,故 D 项错误。] 主题二 经济上:早期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 1 步攻高频考点] 早期殖民扩张 [体验——真题诊断] 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东西方早期茶叶贸易:(2015·全国卷Ⅱ)17 世纪 60 年代, 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 18 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 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最先开始 进行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英国不断向 国外输出工业品,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原料和包括茶叶在内的消费品,D 项 符合题意。17、18 世纪的英国,等级观念明显,故 A 项错误。仅从英国茶叶 消费群体的变化,无法得出英国崇尚东方生活方式的结论,且这一结论与史 实不符,故 B 项错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故 C 项错误。] [品悟——知识深化] 全面认识早期的殖民扩张 新航路的开辟是全球化开始的标志,也具有全球化的两面性。新航路的开辟 一方面扩大了人们的视野,第一次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通过贸易、传教等 活动,商品、人员、物种实现了世界范围的流动,包括文化在内的不同文明 之间交流逐渐频繁;另一方面,西欧开始殖民扩张。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建 立殖民帝国,随后荷兰、英国、法国相继成为殖民大国。 特点 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 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殖民国家以西、 葡、荷、英、法等西欧国家为主,主要占据非洲、美洲等地区 原因 资本主义刚刚在欧洲兴起,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需要积累资本, 发展资本主义 影响 ①对世界市场: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 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 界体系,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②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 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对殖民地和半殖民 地: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殖民扩 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 的发展进步。④对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 民争霸战争 [运用——针对训练]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 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 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 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 的历史。从这一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 A.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联系日益紧密 C.促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原始积累加速,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C [根据题干提供的“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A 项符合“全球史观”的基 本特征,正确,不符合题意;B 项符合“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正确,不 符合题意;C 项不符合“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错误,符合题意;D 项符 合“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第 2 步补教材盲点] 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品悟——知识补缺] 1.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1)经济上:明朝中后期从菲律宾等地大规模引种西班牙人从美洲带来的玉米、 红苕、马铃薯、烟草、南瓜、向日葵、辣椒、番茄等作物,尤其是高产作物 红苕、马铃薯和玉米,使清朝人口急速增长有了粮食保障,还推动了农产品 的商品化,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发生重大变化。欧洲商人对中国商品的大 量购买、运输,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2)外交上:明朝时葡萄牙骗据澳门,荷兰侵占台湾,中国开始反对西方殖民 侵略的斗争,郑成功收复台湾就是最为典型的事件。清朝入主中原后,因为 害怕汉人和西方殖民者勾结起来威胁满洲人的统治,实行严格的闭关政策, 使清朝丧失了同欧洲充分交流的机会。 (3)文化上:罗马传教士直接到中国来,基督教重新在中国传播;传教士为了 顺利传教,带来天文、地理、历法、数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书籍和知识, 西方文化开始直接在中国传播;中国文化学者开始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西方 著作的成果,徐光启和宋应星就是突出的代表。所谓“西学东渐”,就是新航 路开辟在文化上的影响。 2.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运用——针对训练] 1600 年前后,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发明“泰西”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一端 的西欧。与此同时,英语和法语出现“远东”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外一端 的东亚。“泰西”与“远东”两个名词同时出现,表明( ) A.海禁政策强化了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 B.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亚间的相互了解 C.欧洲中心论已经产生并且影响到中国 D.早期殖民扩张结束了欧亚间彼此隔绝 B [“泰西”“远东”等词的出现无法体现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故 A 项错 误;新航路开辟后,包括欧亚之间的世界各地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了解 日益加深,“泰西”“远东”是对欧亚大陆两端地理位置的客观描述,是相互 了解后的“成果”,故 B 项正确。如果说“远东”一词有“欧洲中心论”的 意味,那么“泰西”一词则有“中国中心论”的色彩,“泰西”一词的发明从 逻辑上不可能是受“远东”一词的影响,且材料也未体现,故 C 项错误;新 航路开辟活动同时也是早期殖民扩张活动,此前欧亚之间有间接、间歇、局 部的交往,甚至有直接的交往,亚洲的丝绸、香料等商品辗转运销西欧市场, 因而并非早期殖民扩张才开始欧亚间联系,故 D 项错误。] 主题三 文化上:西方人文主义思潮的复兴发展与近代科学的诞生 [第 1 步攻高频考点] 启蒙运动 [体验——真题诊断] 1.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灵活考查启蒙运动的内容:(2017·全国卷Ⅲ)雨果在小 说《九三年》中描述 1793 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 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 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C [C 项正确:法国的国民公会是普选产生的,是对君主专制的否定,是民 主得到发展的体现。法国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体现了人民 主权学说和社会契约思想。A 项错误:“三权分立”政治理念在材料中没有 体现。B 项错误:“君主立宪”理念在材料中未能体现。D 项错误:“法律 至上”理念在材料中未体现。] 2.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卢梭的思想主张:(2016·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 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 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 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 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 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 有史实依据)。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再调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答题时要注意采取 世界史的知识加以回答,要紧紧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进行阐述,可以结 合启蒙运动的史实来阐述。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 【答案】 评分标准: 一等(12~10 分),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析全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 密、表述清楚。 二等(9~5 分),能够结合其他相关解析对象解析、较全面;解析较完整、表 述清楚。 三等(4~0 分),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表 述不清楚。 示例一:美国的三权分立 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国 会批准。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他们都 要对人民负责。体现了卢梭《社会契约论》中,“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的 思想主张。 示例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英国国王世袭,但他没有实际权力,只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英国内阁由首相 组建,对议会负责,首相由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充任;英国议会 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所以英国的首相和内阁也要对人民负责。体 现了卢梭《社会契约论》中“人民主权不可分割”的思想主张。 [品悟——知识深化] 全面认识理性科学时代的到来 1.人类面对的“四大问题”:人应该过怎样的世俗生活——文艺复兴;人应该 过怎样的心灵生活——宗教改革;人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启蒙运动;人 应该过怎样的幸福生活——科技革命。 2.人类的“四个解放”:文艺复兴——把人从神权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宗教改 革——把人从教权的控制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把人从王权的压迫中解放 出来;科技革命——把人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3.世界现代意识的兴起:文艺复兴肯定了人的价值、欲望以及对现实幸福的追 求;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启蒙运动激发了 人追求理性的勇气和决心;科技革命建立了人在自然界中的自信。四场运动共 同推进了人类在精神层面的自立、自主、自觉和自信。 [运用——针对训练] 1.伏尔泰认为:启蒙的旗帜是“理性”,启蒙的基石是“进步”。卢梭则认为: “文明是道德的沦丧,理性是感性的压抑,进步是人与自然的背离。”他们观 点的不同说明( ) A.卢梭质疑理性和科学 B.启蒙运动的深化 C.两入主张的政体不同 D.人文主义的兴起 B [材料中体现了启蒙运动理性和感性的两面,并非卢梭质疑理性与科学, 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启蒙运动不仅关注理性还关注人的情感,故 B 项正确; 材料未提及两者政体的不同见解,故 C 项错误;人文主义兴起于公元前 5 世 纪,故 D 项错误。] 2.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 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 ) A.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 C.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 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A [洛克主张“国王及其政府应该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权力”是议会君主制 的体现,故 A 项正确;“国家源于社会契约”属于社会契约论,是二人的共 同主张,故 B 项错误;“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也是二人的共同主 张;故 C 项错误;“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不符合题干中“国家政治”的问法, 故 D 项错误。] [第 2 步补教材盲点] 启蒙运动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品悟——知识补缺] 儒家思想对启蒙运动的影响 1.17~18 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 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汲取精 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 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 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2.这场震撼人心的运动(启蒙运动),受儒家思想影响很大,学界对此屡有论述, 但一般人似乎知道得很少。德国学者利奇温在论及中国与欧洲文化的接触时, 说:“孔子成了 18 世纪启蒙时代的保护神……也成为欧洲的兴趣中心。”而英 国学者李约瑟则认为:“18 世纪,学者……发现人性本善的观点在中国一向是 奉为正统的,而不是看作异端。正是这些发现为法国革命开辟了道路。”美国 学者顾立雅更是得出了“中国哲学是法国革命的原动力之一”这样的结论。而 启蒙运动中的一些大思想家,像伏尔泰、狄德罗、霍尔巴赫等人,很多思想都 与儒家有渊源,早已成为学界公认的事实。 [运用——针对训练] 1.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Virgil Pinot)称:“当人们翻阅 18 世纪法国思想家、经 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 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仅以此而论,中国似乎就比英国更受欢 迎。”这主要因为( ) A.18 世纪法国启蒙哲人们对中国儒家文明更感兴趣 B.儒家文化提供了现实中难得见到的“自由”“平等”精神 C.启蒙思想家为了反对封建专制故意曲解儒家思想 D.当时的中国儒家思想比英国的启蒙思想更有活力 B [18 世纪法国启蒙哲人们对中国儒家文明感兴趣是材料的现象,材料强调 的是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启蒙哲人们对中国儒家文明更感兴趣 主要是因为儒家文化提供了作为启蒙思想的核心信条的“自由”“平等”思 想,并以这种理想化的儒家文化来抨击欧洲的专制思想和宗教蒙昧主义,故 B 项正确;故意曲解的说法有误,法国启蒙哲人们通过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 值取向对整个中国文化进行一种理想化的阐释,歪打正着地产生类似郢书燕 说的效果,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对英国与中国的思想进行比较,法国启蒙 哲人们似乎对中国比对英国更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儒家文化迎合了当时启蒙 运动的需要,故 D 项错误。] 近代科学革命 [体验——真题诊断] 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近代科学的诞生:(2013·全国卷Ⅰ)恩格斯称赞一位近 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的含义。在中世纪, 基督教宣扬的“地心说”在欧洲占有绝对统治地位,自然科学处在神学的束 缚中。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文艺复兴进步思想的指引下,经过长期研究, 提出了“日心说”,写出了《天体运行论》,这一成就被恩格斯誉为“自然科 学的独立宣言”。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教会宣扬的“地心说”,使自然 科学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故选 A 项。] [品悟——知识补缺] 近代科学革命 在 17 世纪取得胜利的科学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起被称为 17 世纪 的“双元革命”。科学是关于自然现象的系统知识,科学革命一般是指通行 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即科学史家库恩所讲的范式转换。照此定义, 17 世纪的科学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革命,它也被称为牛顿革命。 1.兴起原因 (1)经济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需要科技知识,这在客观上刺激了技术 的发展,同时也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因此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成长是近代自然科学创立发展的社会前提。 (2)政治原因: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三次科 技革命贯穿于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中,每次科技革命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 的迅速发展,也对资本主义的政治变革起了推动作用。反过来讲,政治革命 又为科技革命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可见,资产阶级科技革命与政治革命 在互动中前进。(注意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思想方面: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了近代科技迅速发展。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宣扬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 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 2.特点和影响 (1)特点: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事实的理性化的思维传统,观察、实验、 分析和综合成为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 (2)影响:科学革命彰显了理性的价值,破除了迷信和盲从,推动了科学主义 的世界观的形成。对自然规律的重大发现激起了人们探索社会规律的热情, 启蒙运动随之而起。 [运用——针对训练] 2.17 世纪 60 年代至 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其 中一项新技术叫作“四区轮作制”,即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土地上种植芜菁、小 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不让任何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 这一革命( ) A.导致英国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 B.促成英国实现粮食自给 C.推动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D.揭开英国圈地运动序幕 C [英国农业技术的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 劳动力和技术积累,推动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故 C 项正确。东西部经 济差距扩大与材料主旨无关,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业革命效果,无 法判断是否实现粮食自给,故 B 项错误;圈地运动在 15 世纪晚期就开始了, 故 D 项错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