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考)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考)试题

三明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学考)‎ ‎(考试时长:1小时满分:100分)‎ 第I卷 一、选择题 ‎1.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庄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荀子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认为自然现象有客观规律,“制天命而用之” 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支配天道而宰制自然世界。故排除ABD,选C。‎ ‎2.下图的著作中包含的思想观点有 ‎ ①“仁者,爱人” ②“以德治国” ③“兼爱” ④“有教无类”‎ A. ①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仁者,爱人”揭示了儒家学派的仁的基本含义,“以德治国”是孔子的德治的主张,“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兼爱”是墨家的思想,故排除③,选①②④组合。故排除ABC,选D。‎ ‎3.《明夷待访录》中记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体现出 A. 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 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C. 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 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体现了对君主专制的一种批判,这从根本上则是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因为封建君主专制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 ‎4.1957年底,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的秦墓葬中出土了战国末期到秦代秦墓时的竹简共1100多枚。这些秦简上的文字最可能是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草书 ‎【答案】C ‎【解析】‎ ‎【详解】商代使用甲骨文,排除A;商周是金文,体现了藏礼于器,排除B;秦朝统一文字,小篆是通行文字,故选C;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排除D。‎ ‎5. 东汉时期,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制成新书写材料的人是( )‎ A. 沈括 B. 蔡伦 C. 张衡 D. 葛洪 ‎【答案】B ‎【解析】‎ 东汉时期蔡伦利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制成新书写材料,所以选择B正确,CDA不符合题意。‎ ‎6.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 他们为中华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纪念这些杰出的历史人物,我国在1984-1993年间发行了“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系列贵金属纪念币,下图纪念币中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是 A. 改进造纸术 B. 发明活字印刷术 C. 发明火药 D. 发明雕版印刷术 ‎【答案】B ‎【解析】‎ ‎【详解】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用泥活字,大大节约了印刷成本,提高了印刷速度,故选B;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排除A;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是唐末宋初,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时间不符,排除CD。‎ ‎7.郭沫若曾这样赞誉一位诗人的作品:“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位诗人是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杜甫 D. 苏轼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即可以看出该诗人关注民间疾苦的现实主义诗人,并且诗作艺术成就很高, 故选C。苏轼是宋代豪放派词人,李白和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但没有“诗圣”称号,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 ‎8.我国曾经发行过一套主题为重要明清小说的邮票。冯其庸先生认为这部作品的主人翁说话疯疯颠颠,什么也不干,平时不肯读书,不屑仕途,反对男尊女卑,提倡平等友爱。这部作品应该是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主人公说话疯疯癫癫,什么也不干,平时不肯读书,不屑仕途,反对男尊女卑,提倡平等友爱”可知此处冯其庸先生所说的的主人公应是贾宝玉,根据所学的文学史实可知,贾宝玉是《红楼梦》这一名著中的主人公,故选D。 《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斗争,排除A。《水浒传》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排除B。《西游记》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排除C。‎ ‎9.1861年,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纲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术”。以此思想为指导的实践活动是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 C. 实业救国 D. 辛亥革命 ‎【答案】A ‎【解析】‎ ‎【详解】“以中国之纲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术”指的是“中体西用”的思想,结合材料1861年的时间及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A项正确;维新变法的指导思想是维新思想,排除B项;实业救国主要是发展实业,与“中体西用”无关,排除C项;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排除D项。‎ ‎10.19世纪末的中国,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的维新思想家是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严复 D. 谭嗣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康有为编写了《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借用孔子的威望宣传变法,力图减少变法的阻力,故选A。梁启超著作《变法通议》主张维新变法,排除B;严复宣传西方进化论思想,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排除C;谭嗣同著作《仁学》,猛烈批判封建纲常名教,排除D。BCD都非打着孔子旗号。‎ ‎11.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的最突出作用是 A. 变法思想宣传 B. 实行君主立宪 C. 师夷长技以制夷 D. 思想启蒙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维新变法思想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促进了人民思想觉悟,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维新派虽然主张君主立宪但是没有实现君主立宪;由于题干要求的是“最突出的作用”,是最佳选项,因此答案为D。A是一般思想作用,故A错误;君主立宪属于制度因素,故B错误;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新思想萌发的思想,故C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戊戌变法·影响 ‎【名师点睛】 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为主线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处于“器物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处于“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处于“思想层面”。“向西方学习”屡次碰壁,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 详解】‎ ‎12.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辞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 思想观念 B. 军事技术 C. 经济组织 D. 教育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一战期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倡导新文化运动,希望整个民族特别是青年人在思想、道德上求新求变,A项正确;近代中国社会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经济组织和教育制度在19世纪已经开始,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BCD 三项错误。‎ ‎1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是在 A. 辛亥革命以后 B. 十月革命以后 C. 新文化运动以后 D. 五四运动以后 ‎【答案】D ‎【解析】‎ ‎【详解】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主要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后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故排除C,选D。辛亥革命以后,‎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尚未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排除A;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正式传播,但没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排除B。‎ ‎14.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创造性地提出 A. 无产阶级必须坚持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B.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 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D. 民主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答案】B ‎【解析】‎ ‎【详解】随着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相继受挫,毛泽东将革命力量转向农村,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正确道路, B正确;A是国民革命时期的毛泽东的思想认识,排除;CD是延安时期毛泽东系统总结中国革命问题的理论成果,排除。‎ ‎15.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在 A. 中共一大 B.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 C.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时 D. 中共七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1945年4月即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中共在延安召开七大,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所以答案选D,A项标志着中共的成立,排除;B项是1927年遵照八七会议精神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的起义,排除;C是1927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失败后在井冈山建立,排除。‎ ‎16.《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考 D.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从歌词中的“一九九二年”可以得出,题目考查是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内容,为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应选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7.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产生的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③②①④ D. ②①④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中国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所以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③②①④,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都存在时间顺序上的错误,ABD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18.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束缚了人的思想 B. 树立了人的尊 C. 限制了人的自由 D. 否定了人的地位 ‎【答案】B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智者学派思想的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强调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否定神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因此答案为B。‎ ‎19.与但丁的《神曲》并列,被称为《人曲》的是 A. 《十日谈》 B. 《神曲》‎ C. 《人间喜剧》 D. 《哈姆雷特》‎ ‎【答案】A ‎【解析】‎ ‎【详解】薄伽丘的代表作是《十日谈》,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与但丁的《神曲》并列,被称为《人曲》,故排除B,选A;C是巴尔扎克的作品,D是莎士比亚的作品,排除。‎ ‎20.“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段独白)。该剧的作者是 A. 莎士比亚 B. 薄伽丘 C 但丁 D. 达芬奇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可知,作者是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故A正确;薄伽丘的作品是《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与材料不符,故B错误;但丁的作品是《神曲》,与材料不符,故C错误;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艺术家,其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与材料不符,故D错误。‎ ‎21.马丁•路德说: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为了……得救,他无须做任何事情,只要信奉上帝就可以丰厚地得到这些礼物。马丁•路德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为了宣扬()‎ A. 上帝的权威 B. 传播人文主义 C. 否认上帝 D. 因信称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只要信奉上帝就可以丰厚地得到这些礼物。”得出D项正确;ABC三项与马丁•路德所强调的主旨无关,排除ABC三项。‎ ‎22. 《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述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  )‎ A.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B. 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C. 反对专制和愚昧的启蒙思想 D. 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需求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体现了反对教会和王权压迫的启蒙思想,故C项正确;A项是14—17世纪,B项是15、16世纪,D项是18世纪下半叶,故ABD 项与材料中时间特征不符。‎ 点睛:材料“18世纪上半叶”是解题关键的时间点,根据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23.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这三位思想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自由三剑客”。他们是下列哪一运动的著名代表人物?‎ A. 欧洲启蒙运动 B. 智者运动 C. 文艺复兴运动 D. 五四运动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再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所以选A。‎ ‎24.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对某国的政治制度大加赞赏,认为该国“是世界抵抗国王达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它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他赞扬的是 A. 解放战争后的新中国 B. 获得民族独立的美国 C.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D.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 ‎【答案】C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伏尔泰赞扬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此后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解放战争后的新中国、民族独立后的美国都没有“君主”,故AB项排除。“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保留了大量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残余,故D项错误。‎ ‎25.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主要是因为蒸汽机 A. 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B. 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C. 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和改进 D. 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蒸汽机的作用,它的产生使动力来源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促进了城市的兴起,所以B正确,CDA不符合题意。‎ ‎26.19世纪后半期,欧洲某人创作了下边的这幅漫画,讽刺一位科学家的思想,这位科学家是 A. 达尔文 B. 达•芬奇 C. 爱因斯坦 D. 牛顿 ‎【答案】A ‎【解析】‎ ‎【详解】图片中达尔文被画成猴子,体现了当时进化论思想和神学的激烈交锋。在这场交锋中,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是在不断变化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认为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故选A;B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排除B;CD均为物理学家,排除。‎ ‎27.同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的是 A. 牛顿力学体系 B. 量子理论 C. 进化论 D. 细胞学说 ‎【答案】B ‎【解析】‎ ‎【详解】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故选B;A属于经典物理学的成就,排除;CD属于生物学的成就,排除。‎ ‎28.作家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下列属于他的作品是 A 《哈姆雷特》 B. 《战争与和平》‎ C. 《蒙娜丽莎》 D. 《英雄交响曲》‎ ‎【答案】B ‎【解析】‎ ‎【详解】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其《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不朽名作描写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图景,深刻揭露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列宁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故选B;A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C是达芬奇的画作,D是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均排除。‎ ‎29. 后期印象主义绘画大师凡·高的作品色彩强烈,他被称为 “扑向太阳的画家”。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 )‎ A. 《战争与和平》 B. 《老人与海》‎ C. 《向日葵》 D. 《清明上河图》‎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再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战争与和平》是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作品。《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所以选C。‎ ‎30.依据以下三个条件,判断这位音乐家是 ‎①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②他把英雄的主题放在交响曲创作中的首位,表现英雄为实现正义事业而战斗的气势 ‎③他既是西方古典音乐的大师,有开启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A. 巴赫 B. 莫扎特 C. 肖邦 D. 贝多芬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贝多芬是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把英雄的主题放在交响曲创作中的首位,表现英雄为实现正义事业而战斗的气势;贝多芬既是西方古典音乐的大师,有开启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故选D。AB是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排除。肖邦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排除C。‎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31.明清时期,新的思想在孕育萌生,对社会产生了冲击。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 ‎ 思想家 时期 思想言论(部分)‎ 李贽 ‎①‎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黄宗羲 明末清初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②‎ 明末清初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填写出表格中序号的内容。‎ ‎① ② ‎ ‎(2)归纳材料中三位思想家的各自主张。‎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主张的进步意义。‎ ‎【答案】(1)内容:①明朝或明朝中后期。②顾炎武。‎ ‎(2)主张: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或反对盲从孔子;黄宗羲: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天下为主,君为客)或批判君主专制;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以上观点必须对应准确】‎ ‎(3)意义:①冲击儒学正统(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活力);②批判君主专制(对君主专制统治形成了冲击);③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④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解析】‎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李贽是明朝人,也可以写为明朝中后期。根材料“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可知是顾炎武的提出的保卫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的思想。‎ ‎(2)根据所学可知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为: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或反对盲从孔子;黄宗羲主张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提出批判君主专制;顾炎武的观点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根据所学内容概括出明末清初思想家的进步意义,可以从对儒学正统、批判君主专制、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对后世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3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重大思想理论是引领中国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思想——让中国人民站起来 材料二 邓小平理论——让中国人民富起来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中国人民强起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充分彰显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力,是当代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摘自《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年修订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的道路。‎ ‎(2)材料二中邓小平阐明了什么观点?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共十四大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是哪次大会确立的?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共同的思想精髓。‎ ‎【答案】(1)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写“农村包围城市”不给分。)‎ ‎(2)观点:①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达到共同富裕。‎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大会:中共“十九大”。‎ 精髓: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解析】‎ ‎【详解】(1)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题词联系到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作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和革命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观点:根据材料“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知主要观点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达到共同富裕。目标:根据所学可知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明确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大会:根据所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是在十九大上确立的。精髓:根据所学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共同的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好些新的因素推动着人们更新对西方和中国的认识:……1892年,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从1815年至189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近日新闻,为中国士子的视野与世界连接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到外国考察、留学、经商和做工的中国人至70年代末已达80万以上。‎ ‎——袁伟时《帝国落日》‎ 材料二 在反对了儒学的纲常伦理和一味仿古的旧文学之后,他们又提倡科学方法,回过头来整理中国古代的学术文化。鲁迅写了《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胡适写了《白话文学史》、《中国哲学史》,进行古典小说的考证,就是要用现代的观点、科学的方法重新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这就证明他们是要革新传统文化,而不是要抛弃传统文化,不是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严家炎《“五四”“全盘反传统”问题之考辨》‎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 ‎(2)结合材料与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新文化运动和传统文化”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途径:①教会学校的教育;②报刊的宣传;③新闻的传播;④译著的介绍;⑤国外华人的影响。‎ ‎(2)评分标准:‎ 一等:观点明确,使用两个史实或事例,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二等:观点较明确,使用一个史实或事例,史论结合较好,条理较清晰。‎ 三等:观点不明确,史实或事例不清,条理不清晰。‎ 观点1: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观点2:新文化运动是对传统文化的革新。‎ 或其他表述,但一定要围绕“新文化运动”和“传统文化”。‎ ‎【示例】论题:新文化运动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或新文化运动是革新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 论述: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尊孔复古,妄图复辟帝制,鲁迅发表《狂人日记》等文章痛斥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批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伦理纲常。‎ 儒家思想并非传统文化的唯一代表,陈独秀、胡适、鲁迅等领袖人物也并非全盘反对传统文化。在反对儒家纲常伦理和一味仿古的旧文学的同时,鲁迅写了《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胡适写了《白话文学史》等,重新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也说明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综上,新文化运动只是全面否定传统文化中维护专制统治的腐朽思想,其倡导者还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构建新文化,所以,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到外国考察、留学、经商和做工的中国人至70年代末已达80万以上”可以总结出了解西方的途径为①教会学校的教育;②报刊的宣传;③新闻的传播;④译著的介绍;⑤国外华人的影响。‎ ‎(2‎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的内容确定一个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的论题,如根据材料“就是要用现代的观点、科学的方法重新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出新文化运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论点。如根据材料“这就证明他们是要革新传统文化,而不是要抛弃传统文化,不是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出新文化运动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等。确定一个论题后,就要联系材料和所学找到能论证论点的论据,要求论据合理,紧扣论点,充分利用材料内容进行论证。‎ ‎34.18 世纪,启蒙思想家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方才休止。因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 ——《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伏尔泰 材料三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 ‎——卢梭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位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这位思想家提出的著名学说是什么?这一学说最早体现在中国的哪一部文献中?‎ ‎(2)材料二、三表达了两位著名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 ‎(3)在欧洲历史上曾经掀起了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带领着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请说出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怎样推动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需写出三次运动名称,否则不得分)‎ ‎【答案】(1)思想家:孟德斯鸠。学说:三权分立。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共同点:强调天赋人权(或强调人的自然权利)。‎ ‎(3)①智者运动:人文精神的起源;②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复苏与发展;③启蒙运动:人文精神的成熟。‎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的出处《论法的精神》,判断出材料一是孟德斯鸠提出的。孟德斯鸠为限制公权力,提出学说三权分立学说。1912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权分立。 ‎ ‎(2)“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反映了追求言论自由,由材料“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是在歌颂自由,两则材料都体现了对天赋人权、自由的渴望和尊重。‎ ‎(3)欧洲历史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指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智者运动是人文精神的起源,而文艺复兴宣告人文精神的复苏与发展;启蒙运动标志人文精神的成熟。‎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