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八 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学案(江苏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八 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学案(江苏专用)

古代希腊、罗马创造的文明独树一帜,迥异于世,雅典式民主的探索、罗马法体系的形成对近现代欧美甚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可以行使立法权,制约政府的行政权,司法相对独立,这是历史的进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兴起,在此背景下,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了。‎ ‎ 古希腊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在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继续打击贵族特权、完善民主机构及鼓励公民参政等措施推动下,‎ 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古希腊民主政治铸就了雅典的辉煌,为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奠定了基础。‎ ‎ 古罗马法律体系 古罗马法经历了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由零散到形成体系的不断完善的过程,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帝国统治,对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 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发展演变 英、美、法、德四个国家因国情不同,形成了两种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但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又不尽相同,美、法两国的共和制也各具特色,体现了世界各国政治文明的多元性、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形成了相同的代议制基本特征,即选举、议会立法、权力制约与平衡等。‎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实践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2)十月革命一举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最终变为现实。‎ ‎ 古希腊、罗马政治文明 一、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1.一个实质:是奴隶制民主政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是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 ‎2.两个基本特点:人民主权、轮流执政。‎ ‎3.三个发展阶段: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伯利克里改革将雅典民主政治推向了顶峰。‎ ‎4.四点认识:是雅典奴隶制经济,特别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与雅典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为雅典创造辉煌灿烂的文明奠定了基础;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创立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罗马法 ‎1.一个趋势: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 ‎2.两个转变:由习惯法到成文法,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由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标志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 ‎3.三大原则:维护奴隶制、保护私有财产、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4.四点认识:稳定了罗马的统治;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以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工具。‎ 古希腊罗马文明中的几个热考命题理念 ‎1.海洋文明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所以,一种海洋文明之所以能称为海洋文明,‎ 一是它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两者缺一不可。古希腊山多、地少、三面环海、港湾众多,其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海外贸易,同时其民主制的建立、人文思想的产生都与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它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国家。‎ ‎2.城邦意识 所谓城邦意识就是指古希腊城邦公民以维护城邦利益为最高利益追求的意识。他们有一种城邦就是最优越的潜意识。为什么会在古希腊产生这种意识?古希腊人认为城邦是一种最好的国家状态,如果城邦独立就可以保证他们的各种权利和权益,相反,则会威胁到他们每个人的权利和权益。古希腊人的城邦意识是建立在对自己权利的最大维护上。‎ ‎3.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就是公民认识到自己是城邦的主人,因而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活动,以实现作为城邦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因此,公民意识就是城邦意识,即主人公意识和法律至上意识。城邦和公民是密不可分的,公民为了城邦而存在。‎ ‎4.自然法精神 自然法的精神主要包含公平、理性、人权。古罗马法之所以如此广泛传播,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与古罗马法中的自然法精神分不开的。自然法的精神是古罗马法的灵魂,它的理性、平等观念正好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罗马社会的进步。‎ ‎5.公平正义 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正义包括社会正义、政治正义和法律正义等。我们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罗马法中已经看到公平正义的影子,如古代雅典民主的抽签选举、轮番而治,古罗马法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真题典例】‎ ‎1.命题点: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2019·高考江苏卷)“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另外,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这意在说明雅典(  )‎ A.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 B.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 C.国家事务应由贵族最终决定 D.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 ‎[满分秘籍]‎ 扣题眼:紧扣材料“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迁移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进行理解。‎ 析错点:“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的说法明显错误;梭伦改革时期通过财产等级制度就已经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国家事务最终由公民大会决定;材料未涉及公民教育与处理公务之间的关系。‎ ‎【答案试解】 B ‎2.命题点:梭伦改革 ‎(2017·高考江苏卷)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 就是先由各大行政单位(当时称部落)投票预选出各官职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二级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差额抽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以执政官为例,当选人数与候选人数比例为1∶3。这一选举法(  )‎ A.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 B.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 C.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 D.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 ‎[满分秘籍]‎ 扣题眼:紧扣材料“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这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重要一环,有利于打破贵族对官职的垄断。‎ 析错点: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打破了贵族对官职的垄断,削弱了贵族的统治地位;完善权力的运行机制是指完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等,与抽签选举国家官职不符;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第四等级的公民不能担任任何官职。‎ ‎【答案试解】 D ‎【预测演练】‎ ‎1.(命题点:古代雅典公民的素养)据历史记载,古代希腊城邦很少存在独立的私人团体,雅典法律就规定,凡是在城邦陷入纷争时不拿起武器跟随某一派别的人都将被剥夺其公民资格并且不得参与城邦事务。由此可知,古代雅典(  )‎ A.城邦政治凸显集体意识 B.民众个人自由遭到否定 C.人民主权原则遭遇挑战 D.公民权利得到法律保障 解析:选A。据材料“凡是在城邦陷入纷争时不拿起武器跟随某一派别的人都将被剥夺其公民资格并且不得参与城邦事务”可知,雅典强调公民对于城邦集体事务的参加,故选A项;据材料“古代希腊城邦很少存在独立的私人团体”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公民的集体意识,而不是强调公民的个人自由,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公民的集体意识,而人民主权原则与集体意识并不矛盾,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公民集体意识,未涉及法律保障公民权利,排除D项。‎ ‎2.(命题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老寡头(The Old Oligarch)在《雅典政制》中指出,在雅典民主政治下,人民掌握了政权,出现了许多“不正常”现象。他们贪得无厌,从国家和盟邦中取得大量利益,对高贵者横施暴政,强迫富人承担各种义务,使国家得不到正常管理。据此可推知,老寡头(  )‎ A.主张应当由社会精英管理国家 B.指出了低等级公民的愚昧和专擅 C.间接批评了津贴制的负面作用 D.认为雅典民主主体范围过于狭隘 解析:选A。由材料中老寡头对雅典人民掌握政权的批判可知,他反对雅典直接民主,主张精英政治,故选A项;材料中掌握政权的人民是全体公民,并非特指低等级公民,排除B项;材料是对雅典直接民主制的批判,没有体现津贴制,排除C项;材料是对雅典直接民主制的批判,而不是对雅典仅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进行批判,排除D项。‎ ‎ 古罗马法律的特点和影响 ‎【真题典例】‎ ‎1.命题点:罗马法的特点 ‎(2018·高考江苏卷)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 罗马法(  )‎ A.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C.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 D.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 ‎[满分秘籍]‎ 扣题眼:紧扣“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理解罗马法的特点。‎ 析错点:罗马法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罗马法“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罗马法不可能“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 ‎【答案试解】 D ‎2.命题点: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的发展 ‎(2018·高考全国卷Ⅱ,T32)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满分秘籍]‎ 扣题眼:紧扣材料“两个世纪的斗争”“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迁移平民为争取平等权利与贵族斗争的史实进行理解。‎ 析错点:题干提及平民与贵族斗争,要求在法律上与贵族平等,并不是取消贵族特权;帝国时期颁布的《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公民,罗马帝国时期法律(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答案试解】 C ‎【预测演练】‎ ‎1.(命题点:自然法的特点与作用)自然法精神源自古希腊。罗马的法学家认为它是合乎人性、合乎理性的法律,适用于包括奴隶在内全体人类,是永恒不变的法律,一切制订法都应以自然法为标准。可见,自然法(  )‎ A.维护罗马现存政治经济制度 B.是罗马照搬希腊制度的例证 C.是罗马法中具有最高效力者 D.推动罗马法趋向公平与正义 解析:选D。由材料“认为它是合乎人性、合乎理性的法律,适用于包括奴隶在内全体人类,是永恒不变的法律,一切制订法都应以自然法为标准”可知,自然法具有天赋人权、公平公正的精神内含,推动了罗马法趋向公平正义,故选D项;罗马法维护罗马现存各项制度,排除A项;“照搬”表述错误,排除B项;“最高效力者”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 ‎2.(命题点: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中世纪初期,罗马法长期处于衰落状态,“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从12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对罗马法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无论国主或市民,都从成长着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罗马法被重新发现”。据此可推知 (  )‎ A.罗马法开始成为资产阶级反教会的工具 B.《圣经》与罗马法具同等法律效力 ‎ C.罗马法复兴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圣经》遭到新兴社会阶层的抛弃 ‎ 解析:选C。材料“无论国主或市民,都从成长着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罗马法被重新发现”说明罗马法复兴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2世纪还没有资产阶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被重新发现,不是罗马法与《圣经》的比较,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罗马法的复兴,不是《圣经》的衰落,排除D项。‎ ‎ 近代西方代议制与社会主义运动 一、西方民主制度确立的过程 ‎1.17—18世纪欧美民主制度的确立 ‎(1)背景 ‎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最深层的原因。‎ ‎②政治基础:革命或者独立战争使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是民主政治确立的前提。‎ ‎③思想基础:启蒙思想为民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④历史条件:英国限制王权的传统和美国较少受封建制度的影响都有利于民主政治的确立。‎ ‎(2)事件 ‎①1688年“光荣革命”后的英国通过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18世纪上半期责任制内阁的形成,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②独立战争胜利后的美国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制和共和政体,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2.19世纪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 ‎(1)背景 ‎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工业革命是推动民主政治继续发展的根本原因。‎ ‎②政治原因:自由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社会主义运动兴起,都直接推动了民主化进程。‎ ‎(2)事件 ‎①在工业革命大背景下,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使君主立宪制完善。‎ ‎②法国政体经历反复变迁,直至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才以法律形式最终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③德意志在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的基础上,1871年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专制主义色彩浓厚的君主立宪制。‎ ‎④美国通过南北战争进一步巩固了联邦制。‎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1.由空想到科学 ‎(1)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一些天才的设想。‎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2.由理论到现实 ‎(1)《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2)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1.西方民主制度确立的特点 ‎(1)过程:传统与创新平衡 ‎①英国保留了君主制度,发展了中世纪形成的议会制度,开创了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 ‎②美国保留了殖民时期的州自治制度,也没有废除奴隶制度,在妥协的基础上形成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 ‎③德国政治体制中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地方各邦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2)内含:权力制约与平衡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含,最为典型的是美国政治体制的设置。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政治体制也体现了这一基本特点。‎ ‎(3)策略:斗争与妥协的平衡 ‎①英国:国王和议会相互妥协,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②美国:地方与中央相互妥协形成了联邦制;理想与现实妥协,保留了奴隶制度;大州与小州妥协,形成了独特的选民分配制度;社会精英与普通民众相互妥协,形成了参众两院制度。‎ ‎③法国:君主派与共和派相互妥协,制定了1875年宪法。‎ ‎④德国:资产阶级与容克贵族相互妥协,制定了《德意志帝国宪法》。‎ ‎2.美国1787年宪法与《独立宣言》的比较 ‎(1)背景 ‎①《独立宣言》在独立战争正在进行的情况下宣告了一个新国家的独立和一系列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原则,鼓舞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②1787年宪法则是在独立战争结束后,为巩固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的统治,为建设新国家而制定的根本大法。‎ ‎(2)目的 ‎①《独立宣言》的目的在于反对殖民统治,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理想主义色彩很浓。‎ ‎②1787年宪法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目的在于平衡各州之间的矛盾,发展经济并稳定社会秩序。1787年宪法比《独立宣言》更符合美国独立后的政治、经济形势。‎ ‎(3)内容 ‎①《独立宣言》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人民主权和人民革命的权利。‎ ‎②1787年宪法确定了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是一大进步;但在民主性方面,未提及人民的民主权利,与《独立宣言》相比,具有一定保守性,这主要表现在《独立宣言》宣称,一切人生来都是自由平等的,而1787年宪法则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 ‎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多样性与特点 ‎【真题典例】‎ ‎1.命题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 ‎(2017·高考江苏卷)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满分秘籍]‎ 扣题眼:紧扣材料“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迁移1832年议会改革的史实进行理解。‎ 析错点: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统而不治”,成为虚君;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上院的权力变小,结束了上院控制下院的局面;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确立。‎ ‎【答案试解】 C ‎2.命题点: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2019·高考江苏卷)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各州批准宪法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 A.联邦体制确立经历艰难历程 B.各州的矛盾和分歧已经消除 C.南方与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 D.邦联政治体制尚未正式建立 ‎[满分秘籍]‎ 扣题眼:紧扣材料“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说明在宪法确立过程中矛盾和分歧较大。‎ 析错点:1787年宪法并未解决自由州和蓄奴州之间的矛盾,‎ 最后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1787年宪法的制定初步解决了南方与北方对立的局面;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体制。‎ ‎【答案试解】 A ‎3.命题点:德国现代化进程的特点 ‎(2013·高考全国卷Ⅱ,T34)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满分秘籍]‎ 扣题眼:紧扣材料,迁移德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特点理解。‎ 析错点:19世纪晚期的德国已经完成了王朝统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经济发展”有助于推动而非“消解”政治改革;当时德国无“对外战争”。‎ ‎【答案试解】 A ‎【预测演练】‎ ‎1.(命题点:1832年议会改革的影响)历史学家指出:“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也许比欧洲任何国家都接近于革命,因为欧洲各国革命只是起义,他们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实质上对社会的根本触动不大,若以调整较大的政治格局和影响力而言,是不能与这一时期英国改革相提并论的。”这一时期的英国改革(  )‎ A.为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提供了合法渠道 B.是新兴资产阶级和贵族相妥协的结果 C.为议会主权原则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 ‎ D.避免了暴力革命在欧洲的出现和蔓延 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19世纪30年代”“英国改革”等有关信息可知,这里讲的是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1832年议会改革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提供了合法渠道,故选A项;1832年议会改革是将选举权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不是妥协,且新兴资产阶级和贵族妥协的结果应该是“光荣革命”,排除B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为议会主权原则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排除C项;英国的改革不能避免欧洲的革命,排除D项。‎ ‎2. (命题点:美国共和制政府运作的特点)美国1787年宪法中,对政府职权和组织活动都有明确规定,政府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活动。政府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必须保证个人权利和自由。这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  )‎ A.实用主义精神 B.分权制衡理念 C.联邦主义宗旨 D.有限政府原则 解析:选D。据材料“对政府职权和组织活动都有明确规定……政府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必须保证个人权利和自由”可知,1787年宪法对政府行为进行了限制,体现了其有限政府原则,故选 D项;材料“必须保证个人权利和自由”说明是以保障权利为前提,不是实用原则,排除A项;材料表明政府的权力受到限制,未提及分权,排除B项;联邦主义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材料只涉及政府,排除C项。‎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俄国十月革命 ‎【真题典例】‎ ‎1.命题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019·高考江苏卷)马克思说:“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  )‎ A.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 B.在否定传统中预知未来 C.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 D.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 ‎[满分秘籍]‎ 扣题眼:紧扣材料“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进行理解。‎ 析错点:新旧理论杂糅相济的说法与材料无关;马克思主义并不能预知未来;“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与材料“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不符。‎ ‎【答案试解】 C ‎2.命题点:俄国十月革命 ‎(2017·高考江苏卷)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满分秘籍]‎ 扣题眼:紧扣材料可知,从《四月提纲》到《国家与革命》,反映出了俄国十月革命方针的变化过程——从和平过渡到武装起义。‎ 析错点:“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是在“七月流血事件”之后,《四月提纲》的方针是和平过渡;“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看似正确,实际错误,俄国革命的方针是列宁根据俄国形势灵活决定的,不是全党的政治智慧,加米涅夫等人就公开反对武装起义的方针,导致彼得格勒起义提前举行;“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与《国家与革命》的方针不符。‎ ‎【答案试解】 C ‎【预测演练】‎ ‎1.(命题点:国际工人运动的背景)据记载,以机器为核心的工厂曾引起了激烈的武装抗议。1811至1816年间,英国爆发了卢德运动。手工业工人认为机器是他们低工资和失业的罪魁祸首,他们结成组织,捣毁纺织机器。运动在被镇压后很快销声匿迹。这表明(  )‎ A.英国工厂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 B.工业化进程中阶级矛盾有所激化 C.手工业工人不能接受技术革新 D.工人们追求建立平等公正的社会 解析:选B。题干中提及卢德运动者认为“机器是他们低工资和失业的罪魁祸首,他们结成组织,捣毁纺织机器”并结合工业革命的史实可知,材料表明工业化进程中阶级矛盾有所激化,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工人运动,不是工厂制度的弊端,排除A项;“手工业工人不能接受技术革新”是对题干的重复而已,不能揭示“表明”的意图,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工人们追求建立平等公正的社会,排除D项。‎ ‎2.(命题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2018年5月,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C.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D.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解析:选A。题干“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说明马克思主义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故A项正确;当今的许多西方国家并没有认同马克思主义,故B项错误;通过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是列宁在俄国七月流血事件发生前的观点,故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述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问题,故D项错误。‎ ‎                              ‎ 探究一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 ‎【主题概述】‎ 资产阶级代议制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制。主要有两种形式: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启蒙思想为其理论来源)。主要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运动、国家统一运动(王朝战争)、资产阶级改革等途径确立。其特点有:‎ ‎1.统一性 ‎(1)一个核心:间接代议民主,实现途径是逐步完善普选制。‎ ‎(2)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英、德)、民主共和制(美、法),两种政体均以防止专制统治为目的。‎ ‎(3)三种原则:民主化、法制化、制度化。‎ ‎(4)四个特点:公民选举、议会立法、权力制衡、政党政治。‎ ‎2.多样性 ‎(1)法、美共和制差别: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议会是权力中心;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总统是权力中心。‎ ‎(2)英、德君主立宪制差异: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权力中心;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与宰相是权力中心。‎ ‎【综合大题】‎ ‎1.(2019·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英国是世界史上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国家,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现代化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二元制的君主立宪。《权利法案》只是对王权加以限制,国王的权力依然很大,在某种程度上君主仍是权力的中心。到18世纪初,国王手中的特权越来越少,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在辉格党人长期把持政权、托利党人退居乡间时期,形成了内阁对议会下院负责的制度,君主“统而不治”的时代渐渐拉开了序幕。但议会下院的这种“中心”地位在事实上是虚假的,因为下院受上院控制,政权牢牢地控制在贵族手中,所以18世纪也被称作是“贵族的世纪”。‎ 材料二 在18世纪早期的农业社会中,土地是英国主要的财产形式,由土地贵族集体掌握政权,因而克服了专制的王权,显然具有某种合理性。但这种贵族政治自工业革命开始后就越来越不合理了,由此而引发了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扩大选举权,增加选民人数。伦敦和北部工业区的大中城市议席席位得以增加。改革法消灭了衰败选邑,贵族操控下院议员选举的影响力减少,1832年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英国从贵族制向民主制迈出第一步。这以后,改革就在不断进行,直至20世纪完全确立现代民主制度。‎ ‎——以上材料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权利法案》确立的权力机制,‎ 指出推动英国进入君主“统而不治”时代的主要因素。‎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英国政治体制的发展。第一小问,从《权利法案》、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政治发展等方面来分析。第二小问,从材料“《权利法案》只是对王权加以限制”“在辉格党人长期把持政权、托利党人退居乡间时期,形成了内阁对议会下院负责的制度”中概括。‎ ‎(2)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为什么说工业革命导致英国贵族政治越来越不合理?据材料二,归纳1832年议会改革解决的英国议会制度的问题。‎ 思路点拨:根据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资产阶级的崛起、工人阶级数量的增多等方面来分析得出第一小问的答案。从材料中可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3)据材料一、二,说明英国政治现代化转型的演变趋势及其成功经验。‎ 思路点拨: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在某种程度上君主仍是权力的中心”“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材料二“1832年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直至20世纪完全确立现代民主制度”中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过程、方式等方面回答。‎ 答案:(1)权力机制:国王和议会共享政治权力。‎ 主要因素:颁布《权利法案》等法律限制王权;政党政治的兴起;责任内阁制的完善。‎ ‎(2)阐释:工业革命造就工业财富,工业资本家崛起;新的工人阶级人数众多,没有政治权利。‎ 问题:选举权狭小;议席分布不合理;贵族操控下院议员选举(选举方式腐败)。‎ ‎(3)演变趋势:从君主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变;权力重心不断下移。‎ 成功经验:和平、渐进;立法改革。‎ ‎【技法指导】‎ 特点类问题解题方法 回答历史特点类问题时,首先应明确问题涉及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及问题赋分的多少,决定是从某一方面还是从某几个方面思考并总结特点。一般来说,根据要素概括特点:特点=本质(阶级属性)+各方面状况(指导思想、主导者、目标、内容、方式手段、范围、地域或领域、规模速度等)+新发展、新变化(比较)+时间(时间早晚、经历时间长短)+目的+过程+程度(彻底、局限性)+因素+性质+地位(最早、首创、领先)+作用+影响(广泛、深远、持久)。‎ ‎(1)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做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等。‎ ‎(2)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如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国家 ‎(3)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如由以解决财政问题为主到以解决社会问题为主。‎ ‎(4)过程——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领导力量、力量对比)、最顺利、最突出的地方、其中的重大事件等。‎ ‎(5)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 ‎(6)性质——是否具有时代特征、双重性质、性质发生变化等。‎ ‎(7)影响——影响的广度、深度,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等。‎ 探究二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政治妥协是人类政治智慧的重要表现 ‎【主题概述】‎ 政治妥协是西方政治发展与民主制度演进的重要方式,也是现代民主制度内生的一种常见现象,是人类政治智慧的重要表现。‎ 一、英国《权利法案》——议会与王权的妥协 ‎“光荣革命”后,议会为了避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决定以法律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自己的权力,于是在议会上、下两院提出了一个《权利宣言》,限制国王的权力。尽管《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议会与王权相互妥协的产物,但它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的性质,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此后,英国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历史性转折。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限制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里,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二、美国1787年宪法——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妥协 ‎1787年宪法的制订过程充满了斗争和争论,最终通过政治妥协而产生。这部宪法是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相互妥协的结果。尽管这部宪法是各方政治势力妥协的产物,但它却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大题】‎ ‎2.1787年宪法在当时封建专制制度在世界各国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其体现的宪政原则影响后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7年制宪会议的与会者,以无比纯正的动机,致力于实现人民所寄托的伟大目标,即设计并提出一套完整的宪法体系,补充原有宪法的不足之处。‎ ‎——制宪会议代表麦迪逊 材料二 从1787年宪法制定至今,人们对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主要派别 对宪法的认识 认识的史实依据 制宪会议代表麦迪逊 美国宪法尤其是被称为权利法案的10条修正案以及宪法确立的许多基本制度,都体现了权力来自人民的原则 ‎①权力来自人民理由▲‎ 宾夕法尼亚州的农民 农民们订制一口棺材,将其涂黑并埋葬,象征公共自由的死亡 ‎②公共自由死亡理由▲‎ 美国史研究学者王希 宪法并没有忠实贯彻《独立宣言》中所宣示的原则,但它始终是一部“活的宪法”……这是1787年宪法所以在此后二百年间具有“超稳定性”的主要原则 ‎③它始终是一部“活的宪法”的理由▲‎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麦迪逊在制宪会议上感到的伟大目标和原有宪法的不足之处各是指什么?‎ 思维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独立后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形成的邦联体制的弊端,即可得出答案。‎ ‎(2)据材料二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①②与③的位置,各举出一例史实,以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 思维点拨:首先,提炼并理解材料中不同派别对1787年宪法认识的观点;然后调动所学知识,举出对应的史实进行证明即可。‎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美国宪法的民主原则与存在问题”。(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80字左右)‎ 思维点拨:本小题属于开放性小论文,回答中要注意综合各种观点,从多个角度对1787年宪法进行评价。‎ 答案:(1)目标:建立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促进美 国的繁荣。不足之处:美国独立之初,建立了松散的邦联体制,使美国面临严峻形势。‎ ‎(2)①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国会议员和总统由人民直接或者间接选举产生。②1787年宪法没有规定人民的民主权利。③通过对宪法的不断修正,1787年宪法长存至今。‎ ‎(3)示例 原则一:联邦制原则。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使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在巩固国家政权的同时,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地方创造性的发挥。‎ 原则二:分权制衡原则。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而且权力之间相互制约平衡,有效地防止了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 原则三:人民主权原则。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和议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充分体现了西欧民主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学说,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 原则四:发展性原则。1787年宪法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同时,又通过不断修正,弥补了宪法的不足,促进了美国宪政的不断发展。‎ 存在问题:1787年宪法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民主权利,违背了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则;分权原则经常导致政府和国会的僵局,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因此,美国宪法同样需要改进和完善。‎ ‎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荷马史诗》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在公元前6世纪汇编成册。从公元前5世纪起,每逢雅典四年一次的泛雅典娜节上,都有朗诵《荷马史诗》的节目。在现实生活中,古希腊人从《荷马史诗》中摘章引句,用以解答有关道德与行为的问题,甚至在城邦间的领土纠纷中引用荷马诗句来作为自己的有力证据。这表明《荷马史诗》(  )‎ A.成为共同历史文化心理的源泉 B.提供了政治准则和日常生活的样板 C.植根于城邦民主政治的时代潮流 D.铸就了全希腊的宗教政治道德宪章 解析:选A。题干材料“《荷马史诗》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甚至在城邦间的领土纠纷中引用荷马诗句来作为自己的有力证据”表明《荷马史诗》成为希腊社会共同的认知,促使古希腊形成了共同的历史文化心理,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希腊社会对《荷马史诗》的认可,但《荷马史诗》并非是当时社会的政治原则和日常生活的样板,因为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雅典城邦形成了民主政治,斯巴达等城邦实行贵族政治,排除B项;《荷马史诗》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在公元前6世纪汇编成册,而雅典在公元前6世纪才逐步走上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植根于城邦民主政治”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古希腊各城邦对《荷马史诗》的认可,但《荷马史诗》并非铸就了全希腊的宗教政治道德宪章,因为古希腊由众多城邦构成,并非一个思想完全统一的帝国,排除D项。‎ ‎2.(2019·徐州二模)古代雅典法律规定:不愿再活下去的人应该向元老院说明理由,并在得到许可后去死。不幸的人应该说出他的不幸,法官应该向他提供补救的办法。只有当法官与元老院也无能为力的时候,才可以选择自杀。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 B.法律关注社会公平与公正 C.法官与元老院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D.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的程度 解析:选A。据材料“不愿再活下去的人应该向元老院说明理由,并在得到许可后去死。不幸的人应该说出他的不幸,法官应该向他提供补救的办法。只有当法官与元老院也无能为力的时候,才可以选择自杀”可以得出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法律关注人的生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法官与元老院对人的生命的关注,无法说明法官与元老院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排除C项;材料只说明法律关注人的生命,无法体现法律体系的完备,排除D项。‎ ‎3.(2019·佛山二模)公元前5至前4世纪期间的雅典,演说、诉讼成风。大部分公民虽然自己不精于演说,但他们喜欢欣赏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的演说。对他们来说,言辞的美丽与动听已经胜过事实的真相与真理。这说明(  )‎ A.演说是民主制度的必然产物 B.雅典民主政治发达 C.演说影响了公民的理性判断 D.雅典城邦蕴含危机 解析:选D。“对他们来说,言辞的美丽与动听已经胜过事实的真相与真理”是暴民政治的体现,这说明雅典城邦蕴含危机,故选D项;“演说、诉讼成风。大部分公民虽然自己不精于演说,但他们喜欢欣赏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的演说”只是说明演说盛行这一现象,没有说明其产生的必然性,排除A项;“言辞的美丽与动听已经胜过事实的真相与真理”更多体现了民主的弊端,排除B项;“言辞的美丽与动听已经胜过事实的真相与真理”说明公民缺乏理性判断,其本质是为了说明雅典城邦蕴含危机,排除C项。‎ ‎4.(2019·连云港二模)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西塞罗意在说明(  )‎ A.法律是至高无上的 B.执政官是最高的统治者 C.法律就是最高执政官 D.法律应该由执政官制定 解析:选A。根据材料“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可知,执政官必须依据法律办事,法律至高无上,故选A项;根据材料“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可知执政官必须依据法律办事,无法体现执政官是最高统治者,排除B项;法律与执政官不能等同,排除C项;材料主旨在于强调法律的地位,未涉及法律的制定,排除D项。‎ ‎5.(2019·江淮十校三模)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的创制者既有军伍大会、地区大会、平民大会及元老院等立法机构,又有裁判官等长官,还有包括被授予“公开解答权”的法学家在内的诸多法学家。这表明罗马法(  )‎ A.创制主体具有多元化的特性 B.在实施中不断得到发展完善 C.具有发达和完备的法律体系 D.完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解析:选A。通过题干“法律的创制者既有军伍大会、地区大会、平民大会及元老院等立法机构,又有裁判官等长官,还有包括被授予‘公开解答权’的法学家在内的诸多法学家”可知,罗马法的创制主体多元,故选A项;题干述及的是罗马法的创制,没有涉及其实施,排除B项;《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形成了完备体系,并且《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创制于罗马帝国时期,不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排除C项;题干没有提及罗马法的内容,不能推断出其维护奴隶主的利益,且“完全”表述绝对,排除D项。‎ ‎6.(2019·博雅闻道高三联考)前3世纪末至前1世纪中期,战俘不断增加,奴隶价格 暴跌,奴隶制经济繁荣,罗马人借此从劳动中解脱。一位政治家告诫兄弟:“不管去哪里都要随身携带一大批奴仆,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这反映出(  )‎ A.统治阶层等级秩序十分森严 B.对外扩张导致了社会风气的恶化 C.战俘的增加减轻了公民负担 D.奴隶制经济繁荣孕育了贵族政治 解析:选B。根据材料“不管去哪里都要随身携带一大批奴仆,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可知,罗马人由从事农耕的生产者变成了贪图享受的享乐者,这反映出对外扩张导致了社会风气的恶化,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奴隶主阶级不同等级之间的差别,排除A项;根据材料“前3世纪末至前1世纪中期,战俘不断增加,奴隶价格暴跌,奴隶制经济繁荣,罗马人借此从劳动中解脱”可知战俘的增加仅减轻了公民劳动的负担,排除C项;罗马贵族政治在此之前已经出现,排除D项。‎ ‎7.(2019·宿迁二模)下表为17、18世纪英国议会集会期和立法效率统计表。据此可知(  )‎ ‎1624—1641年 ‎1660—1685年 ‎1689—1713年 ‎1714—1760年 ‎1760—1800年 年均召开天数 ‎42‎ ‎43‎ ‎122‎ ‎100天以上 ‎100天以上 年均通过法令 ‎5‎ ‎15‎ ‎67‎ ‎77‎ ‎209‎ A.社会转型的条件渐趋成熟 B.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日益激化 C.议会对内阁制约不断加强 D.国王授权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解析:选A。17、18世纪英国议会年均召开天数和年均通过法令数呈上升趋势,这是维护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表明社会转型的条件渐趋成熟,即由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同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逐渐迈向工业社会,故选A项;国王与议会矛盾激化主要在1640—1688年间,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议会立法情况,而不是中央行政体系变化,与内阁无关,排除C项;国王在“光荣革命”后虽然权力受到很大限制,但国王授权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法律程序,且材料强调的是议会立法,排除D项。‎ ‎8.(2019·金陵中学高三期中)1689年1月召开的英国“民会国会”以詹姆士“已经退位”和“王位虚悬”为由,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前者为国王,后者为女王,议会的这一做法(  )‎ A.意在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B.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冲击了传统的“王权神授”观念 D.解决了英国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 解析:选C。当时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君主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而非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排除A项;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国王依然掌握行政权,以后英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排除B项;由材料可知,经过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议会战胜了王权,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冲击了传统的“王权神授”观念,故选C项;英国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不可能解决,排除D项。‎ ‎9.(2019·中原名校高三质评)美国宪法的起草人汉密尔顿和詹姆士·麦迪逊分别代表北部资产阶级利益和南部种植园奴隶主利益,两人在很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以他俩为首的代表们在经历了长期激烈争论之后。最终却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决定实行联邦制。这表明(  )‎ A.宪法起草人不同立场引起会议争论 B.宪法代表了美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C.双方都主张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D.美国南北方经济矛盾被彻底根除 解析:选C。据材料“北部资产阶级利益和南部种植园奴隶主利益,两人在很多问题上存在分歧……最终却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决定实行联邦制”可知,虽然双方存在分歧,但是都主张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双方都主张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而非宪法起草人的不同立场,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同利益集团之间达成共识,而未涉及美国人民的利益,排除B项;依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战争后,南北方矛盾才被消除,排除D项。‎ ‎10.(2019·淮安高中协作体高三联考)“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说:“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据此判断,美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是(  )‎ A.削弱众议院的职权 B.实现制衡的最大化 C.精英政治取代平民政治 D.避免多数人的暴政 解析:选B。从题干信息看出美国设立参议院是为了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即实现参议院和众议院的相互制衡,故B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设立参议院目的不在于削弱众议院的职能,而在于实现两院相互制约,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与材料意思不符,设立参议院是为了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并不是避免多数人的暴政,故D项错误。‎ ‎11.有学者指出:“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德国政治变革背离世界潮流 B.国家统一是政治转型的前提 C.美国民主宪政模式日趋落后 D.现实国情决定德国政治形态 解析:选D。由“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可以看出统一之后的现实国情决定了德国国家政体的选择,故选D项;德国的政治变革是顺应世界潮流的,其近代的崛起与之有直接的关系,排除A项;“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说明统一只是政治转型的前提之一,排除B项;由“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可见美国式民主在世界上有很大吸引力,而不是落后的东西,排除C项。‎ ‎12.(2019·淮安二模)近代欧美国家的税收理念大多经历了从“税收法定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的演变,即从征税的权力基本控制在议会里,议会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征税的各项内容,转变为必须对代议机关的征税权进行宪法上的限制。这表明欧美国家(  )‎ A.宪政制度的完善  B.征税程序严格化 C.否定了议会至上 D.税收立法民主化 解析:选A。从材料“议会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征税的各项内容,转变为必须对代议机关的征税权进行宪法上的限制”可知,‎ 欧美国家认识到了必须对代议机关征税权进行宪法上的限制,这体现了宪政制度的不断完善,故选A项。B、C、D三项材料均没有涉及,排除。‎ ‎13.(2019·安庆二模)民主最本质的优点,也许在于能够在既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使共同体的大量人口能够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不仅使每一个个人而且使共同体本身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材料强调,民主(  )‎ A.增强国家认同感 B.成为争权夺利的工具 C.左右国家的政局 D.保障了公民公平参政 解析:选A。根据材料“民主最本质的优点……使共同体的大量人口能够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可知,民主增强国家认同感,故选A项。B、C、D三项材料均不能体现。‎ ‎14.(2019·苏州名校高三大联考)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民主制中,社会中的个人不再与政治国家、公共领域和共同体相互分离、疏远和孤立,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马克思对未来民主制度的设想意在(  )‎ A.使国家制度的人民变为人民的国家制度 B.为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找到了正确方向 C.把无产阶级的政治自由作为目标 D.阐明工人阶级是国家管理的主体 解析:选A。根据“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可知国家制度由人民来制定,人民当家作主,故A项正确;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目的是要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无产阶级的政治自由,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家管理,故D项错误。‎ ‎15.(2019·金陵中学高三期中)《布尔什维克和世界大战》一书中写道:“这个(资本家)政府给予人民的是军事管制而不是自由,它作为协约资本的人质,一次又一次地把工人、士兵们驱向战争,甚至从来不试图开始和平谈判。”针对此状况,列宁(  )‎ A.提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主张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强调两个政权的并存不可避免 解析:选B。材料中“(资本家)政府”是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把工人、士兵们驱向战争”说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为此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故B项正确。材料中明显是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不满,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二月革命,此时列宁提出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故C项错误。两个政权的并存是二月革命胜利后俄国政局,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6.(2019·苏锡常镇四市二模)女性获得选举权是英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特征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但工人阶级、妇女被排斥在外。1872年法案规定,实行无记名投票,取消议员的财产资格限制;1885年,法案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1928年,21岁以上女性获得与男性同等的选举权。二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持久的议会改革》‎ 材料二 一个世纪前的英国女权运动家们“不惧来自传统社会的激烈反对,坚持不懈为女性争取投票权,因为她们知道自己的目标正确”。虽然一百年来共有489名英国女性当选议员,但是目前英国议会下院的女性议员仅占议员总数的32%。英国政坛乃至互联网上依然存在对女性、少数族裔等的歧视和偏见。对此,当代女性应积极从政,继续为推进民主平等而努力。‎ ‎——摘编自陆伟芳《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女性选举权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其所体现的政治民主化的特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英国女性争取选举权与政治民主化”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工人阶级、妇女被排斥在外……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1928年,21岁以上女性获得与男性同等的选举权”可知妇女的选举权从无到有,逐步普及;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可知英国通过立法及逐步改革完善选举制度,故体现了渐进性、和平性和法制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材料二“一百年来共有489名英国女性当选议员,但是目前英国议会下院的女性议员仅占议员总数的32%”可以就英国女性争取选举权与政治民主化的相互关系进行立论,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议会改革及英国妇女选举权发展特点论述英国政治民主化是英国女性争取选举权的前提;从英国女性议员产生对英国政治民主化的影响论述英国女性获得选举权推动了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答案:(1)趋势:妇女的选举权从无到有并逐步普及(或:对妇女选举资格的限制逐步降低)。‎ 特点:渐进、和平和法制化。‎ ‎(2)‎ 总论点:英国女性争取选举权与政治民主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分论点 史实 分论点一:英国政治民主化是英国女性争取选举权的前提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推进议会民主制、政党政治的发展、成熟,使女权运动与国家政治生活紧密结合。社会立法以和平的、渐进的形式推动了妇女运动的展开,改变了男性社会的偏见 分论点二:英国女性获得选举权的过程,推进了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例如:从英国妇女争取投票权到实现全民普选;女性担任议员,积极参政,政治民主化进一步完善 现状和对策:英国女性虽然获得选举权,但是偏见仍然存在。政府、社会各界、女性自身需要继续努力,进一步推进政治民主化,提升女性社会地位 要求:结构完整(有总论点、分论点、史实)且观点与史实相符,形成小论文且表述完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