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历史 ‎2019.7‎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古代某思想家曾言:“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下列言论与他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B.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不知礼,无以立也”体现的是对礼的重视,属于儒家主张。C选项体现的是儒家的民本思想,符合题意;A选项属于道家的主张,排除;B选项属于法家的主张,排除;D选项属于兵家的主张,排除。‎ ‎2.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改革了地方行政制度。其采取的措施是 A. 推行县制 B. 奖励耕织 C. 奖励军功 D. 轻罪重罚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时期在地方推行的重要政治制度是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A选项符合题意;奖励耕织属于农业上的措施,B选项排除;奖励军功属于军事上的措施,C选项排除;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属于法家思想,体现的是严刑酷法,D选项排除。‎ ‎3.2019年初,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透露,考古人员在咸阳市渭城区发现了75座战国秦墓。其中一座高等级秦墓随葬品极其丰富,绝大多数为铜器。墓中发现铸有巴蜀式符号的铜矛、错金银鸟虫书的吴越式戈、楚式戈等兵器,还发现有中西交流特色的琉璃珠。这些文物印证了 A 我国青铜文化正处于辉煌时期 B. 战国时期列国之间存在文化交流 C. 外来物品大量进入到中原地区 D. “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开始产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秦墓、墓中发现铸有巴蜀式符号的铜矛、错金银鸟虫书的吴越式戈、楚式戈等兵器,还发现有中西交流特色的琉璃珠”可知体现的是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存在着文化交流,B选项符合题意;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A选项排除;秦国地处边陲,不属于中原地区,C选项排除;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土了随葬品,这说明当时就已经出现了“事死如事生”的观念,D选项排除。‎ ‎4.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时,创作了如图漫画。结合所学可以推断,他画的应是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 ‎【答案】B ‎【解析】‎ ‎【详解】漫画中的信息是一位帝王利用儒家的保龄球打倒其它各派学说的瓶子,这主要和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有关,B选项符合题意;秦始皇的治国思想是法家思想,A选项排除;唐太宗和宋太祖与独尊儒术无关,CD选项排除。‎ ‎5.有学者指出,尽管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思想上不归于一、政治上不归于一的时代”,但是在科技方面却颇有成就。下列选项中,能够为此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 《九章算术》 B. 《齐民要术》 C. 《授时历》 D. 《本草纲目》‎ ‎【答案】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作品,B选项符合题意;《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A选项排除;《授时历》是元朝郭守敬编写的,C选项排除;《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D选项排除。‎ ‎6.唐代法律规定男子二十一岁开始服兵役。有一次右仆射(注:位同宰相)提议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给事中魏征拒绝署敕,最终该提议未得通过。此时魏征任职的部门最有可能是 A. 大理寺 B. 尚书省 C. 中书省 D. 门下省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魏征未通过征兵范围扩大决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具体的执行,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BC选项排除;唐朝的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 ‎7.《资治通鉴》中记载:贞观四年“四夷君长诣阙请上为天可汗,上曰:‘我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群臣及四夷皆称万岁。是后以玺书赐西北君长,皆称天可汗”。结合所学,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①因认为“天可汗”称号降低了大唐天子的身份,唐太宗没有接受这一称号 ‎②由于唐太宗实行的是开明的民族政策,因而得到周边少数民族首领的拥戴 ‎③唐朝册封少数民族首领、设置都护府等措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④这可用于研究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看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可汗”是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尊称,体现的是唐太宗怀柔的民族政策,唐太宗也接受了这一称号,①错误,ABC选项排除;②③④表述符合唐朝开明的民族关系及司马光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看法,因此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8.绘制思维导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学习宋朝历史时,绘制了如下导图。其中① ②、③处应依次填入 A. 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积弱”局面、保甲法与将兵法 B. 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政权、“积弱”局面、市易法与均输法 C. 程朱理学成了官方哲学、“积贫”局面、保马法与保甲法 D. 对土地兼并采取放任态度、“积贫”局面、严格“恩荫”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结果就是经常换防各地的驻屯军队,导致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现象出现,最终形成“积弱”局面。王安石变法时期,为了改变北宋军队战斗力差的现状,实行的保甲法和将兵法,增强的军队的战斗力,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与统兵权和调兵权相分离无关,B选项排除;程朱理学属于宋朝思想领域上的变化,与军事的政策无关,C选项排除;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与军事的政策无关,D选项排除。‎ ‎9.如图为《北宋东京城商业区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能够得出的结论有 ‎①东京城的商业街区分布比较广泛 ②当时的“市”开始打破时间限制 ‎③北宋都城的市民娱乐生活丰富 ④两宋时期各大城市均发展迅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北宋东京的重要商业街和商业繁华地区的分布来看,东京城的商业区分布比较广泛,①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勾栏瓦肆在宋朝属于娱乐场所,在材料中多处有分布,这说明北宋都城的市民娱乐生活丰富,③正确,因此①③正确,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宋朝的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②错误;仅从东京城的发展是无法推出两宋时期各大城市均发展迅速的结论的,属于以偏概全,另外北宋灭亡之后才有南宋,因此④错误,ACD选项排除。‎ ‎10.“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文中的“今世”是指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目考查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北宋初年,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由中央掌控,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主要说明的是“文人治国”,宋代开国帝王做出“与士大夫治天下”的选择,将士大夫群体作为唯一可信赖依托的对象。由此最符合的是宋朝。C正确。‎ 考点:王安石变法 ‎ 点评:本题要求对主要朝代重要制度有准确的记忆,再结合材料对照判断属于和朝代。‎ ‎【详解】‎ ‎11.云南大理城外有一块“元世祖平云南碑”,其上有文曰:“云南平,列为郡县,凡总府三十七,散府八,州六十,县五十……分隶诸道,立 于中庆以统之。”其中 应为 A. 宣政院 B. 节度使 C. 枢密院 D. 行中书省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设置的机构是行省,由中央政府管辖,D选项符合题意;宣政院主要管辖的西藏地区,A选项排除;节度使是唐朝藩镇的产物,B选项排除;枢密院管理的是军事,C选项排除。‎ ‎12.‎ 尚书、中书令和侍中原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汉武帝设中朝后尚书地位渐重,魏晋时尚书省成为国家行政机关。南北朝时中书令和侍中权力增大,到隋朝中书省和门下省变成了包括决策、审议和行政机构在内的政权机关。以上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演变表明 A. 汉朝是中国建立君主专制制度的开端 B. 不断分割相权是强化皇权的唯一途径 C. 增设新机构使政府的行政效率大为提高 D. 内廷官员外朝化是强化皇权的重要手段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的意思是尚书、中书令和侍中原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最后发展成为国家的行政机构来加强皇权,体现的是内廷官员的外朝化是强化皇权的重要手段,D选项符合题意;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是在秦朝,A选项排除;B选项中唯一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与行政效率提高无关,C选项排除。‎ ‎13.以下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符合康熙帝的是 A. 述而不作,万世师表 B. 善于纳谏,完善科举 C. 缔造统一,创立新制 D. 维护主权,捍卫统一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康熙帝在西北平定蒙古准格尔部叛乱,在西南平定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叛乱,在东北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在东南派施琅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维护国家主权,捍卫祖国统一,故D正确;A是孔子,B是唐太宗,C是秦始皇,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BC。‎ ‎14.北京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按照戊戌变法的时间线索将以下地点排序,正确的是 ‎①菜市口——戊戌六君子就义地点 ②颐和园仁寿殿——光绪帝接见康有为地点 ‎③松筠庵——公车上书发生地点 ④安徽会馆——强学会成立地点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④②① D. ④②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戊戌六君子就义的时间是‎1898年9月28日;②光绪帝在颐和园接见康有为时间是‎1898年6月16日;③公车上书时间是在1895年5月;④强学会的成立时间是1895年11月,因此正确排序是③④②①,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排除。‎ ‎15.据统计,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十五日到八月初五日,共有339人次向皇帝上书417件。此现象得益于百日维新期间 A. 鼓励官民上书言事 B. 设立农工商总局 C. 在京师设立大学堂 D. 行宪法、开国会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戊戌变法时期群众和官员对皇帝上书数量增加,这主要和百日维新时期鼓励官民上书言事有关,A选项符合题意;设立农工商总局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B选项排除;在京师设立大学堂属于文教方面的措施,C选项排除;行宪法、开国会不属于戊戌变法的措施,仅停留在口号,D选项排除。‎ ‎16.创办《国闻报》、翻译《天演论》、被称作中国“精通西学第一人”的近代思想家是 A. 王韬 B. 郑观应 C. 康有为 D. 严复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翻译的是《天演论》,促进了近代中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被称为中国“精通西学第一人”,D选项符合题意;王韬和郑观应属于早期维新派的代表,AB选项排除;康有为的代表作是《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C选项排除。‎ ‎17.京张高铁预计2019年底全线通车。它和110年前的京张铁路处在同一个起点和终点。回溯历史,京张铁路修建于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变法时期 C. 清末新政时期 D. 中华民国初年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张铁路修建于1905年,这一时期清政府正处于新政时期,C选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时间是在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A 选项排除;戊戌变法是在1898年6月到9月,又称百日维新,B选项排除;中华民国建国是在1912年元旦,D选项排除;‎ ‎18.孙中山在“有志竟成”篇中说明其著述动机时写道:‎ 据其所述,我们在运用史料时要注意 ‎①了解其产生的具体情境 ②亲历者的记录完全真实 ‎③二手史料没有研究价值 ④多源互证更易接近真相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体现的是孙中山认为外国对中国革命的记载大多数是道听途说,并不真实,因此我们在选用史料应该注意具体的历史情境和多方考证以便还原历史的真相,因此①④正确,C选项符合题意;对于历史事件的亲历者由于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并不一定真实,②错误;二手史料具有史料价值,但是需要考证,③错误,因此ABD选项排除。‎ ‎19.1988年,我国发行了一套《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共4枚),如图为其中之一。李四光入选的理由在于 ‎①他是中国地质力学创建者和奠基人 ‎②他推动了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 ‎③他选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④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推动了中国石油和其它矿产的开采,因此①②正确,A选项符合题意;中国选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是袁隆平,③错误;钱学森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④错误,BCD选项排除。‎ ‎20.从时间、空间和史实概述三个维度整理“历史时空框架”,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下列“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时空框架中,三个维度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时间 空间 史实概述 A ‎1921年 南京 参加中共一大,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B ‎1935年 遵义 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 ‎1949年 重庆 签订《双十协定》,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 D ‎1956年 北京 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1956年,毛主席在北京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是一次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探索,D选项符合题意;中共一大成立的地点最初是在上海,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A选项排除;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B选项排除;《双十协定》的时间是在‎1945年10月10日,C选项排除。‎ ‎21.公元前594年,鲁国进行税制改革,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征税。同年,梭伦当选雅典首席执政官,开始推行改革。中西方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是 A. 所涉及的领域都比较广泛 B. 都有利于新社会阶层力量的发展 C.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D. 都打破了旧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答案】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鲁国的初税亩改革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私有土地合法化的要求,梭伦改革适应了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鲁国的初税亩主要是经济领域的变革,A选项排除;鲁国的初税亩改革是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C选项排除;鲁国的初税亩属于经济方面的改革,与打破旧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无关,D选项排除。‎ ‎22.柏拉图认为:在特殊的道德(善)以外还有一种一般的道德,这种一般的东西本身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但当它们出现在时间和空间中时,就是以具体的、变动的、有生有灭的摹本形式发展。他把这种一般的东西称作 A. 美德 B. 天理 C. 理念 D. 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这种一般的东西本身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但当它们出现在时间和空间中时,就是以具体的、变动的、有生有灭的摹本形式发展”体现的是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源,属于唯心主义观点,C选项符合题意;美德、天理和物质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未涉及,ABD选项排除。‎ ‎23.如图是德意志画家卢卡斯·克拉纳赫作于1521年的《从受苦受难的基督到反基督》。他的意图应是 A. 抨击罗马教廷 B. 反对宗教改革 C. 倡导宗教宽容 D. 宣扬教会权威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的意思是基督为世人献身,但是教皇却头戴金冠进行享受。因此强调的意图是对罗马教廷的抨击,A选项符合题意;从材料的意思来看,作者是拥护宗教改革的,B选项排除;材料与宗教宽容无关,C 选项排除;材料反对的是教会的奢侈腐败生活,宣扬教会权威的说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24.下列“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年代尺中,事件①和④的历史意义分别是 A. 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B. 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结合 C. 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史前史;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D.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扩展到多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科学;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资本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B选项排除;《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史前史的说法与《共产党宣言》无关,C选项排除;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D选项排除。‎ ‎25.下列四幅画记录了英国历史上的四个重要事件。将其按时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④③ B. ②③①④ C. ②④①③ D. ②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克伦威尔解散议会是在1653年;②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③荷兰执政入主英格兰是在1689‎ 年;④查理一世被砍头是在1649年,因此正确排序是②④①③,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排除。‎ ‎26.1787年初,麦迪逊在致华盛顿的信中说:“我们有两种选择:13个州的完全分裂或全面联合。前者将使13个州成为不受法律约束的独立国家(除自己的法律外);而在后者,13个州将成为一个完整共和国的郡县,受到一部共同法律的约束。”他们做出的选择是 A. 实行联邦制 B. 突出分权制衡 C. 完善总统制 D. 对外严守中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3个州将成为一个完整共和国的郡县,受到一部共同法律的约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联邦制改变了各州松散无力的局面,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A选项符合题意;分权制衡属于美国的中央机构运行特征,B选项排除;材料与总统制无关,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美国的对外政策,D选项排除。‎ ‎27.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需要查阅学术书籍。下列四项分别为《俄国史》一书第三至六章的标题。他们应该重点阅读的是 A. “思想启蒙与文化教育” B. “现代化的艰难启动”‎ C. “专制制度的覆亡”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此体现的是“现代化的艰难启动”,B选项符合题意;俄国农奴制改革属于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与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无关,A选项排除;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俄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专制制度的覆亡,C选项排除;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28.下表列出了1921—1926年俄国经济发展的部分数据。结合所学,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 年份 谷物/百万吨 煤/百万吨 电/百万千瓦时 ‎1921年 ‎37‎ ‎9‎ ‎520‎ ‎1923年 ‎57‎ ‎14‎ ‎1146‎ ‎1926年 ‎77‎ ‎27‎ ‎2441‎ A. 俄国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已经超过了一战以前的水平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推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C. 这些成就源自于余粮征集制和贸易国有化等措施的实行 D. 此阶段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苏联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从1921年到1926年俄国的谷物、煤和电的产量均有显著提升,这主要和当时俄国推行的新经济政策有关,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一战前俄国谷物、煤和电的产量,因此无法对比,A选项排除;余粮收集制对俄国的生产力产生巨大的破坏,C选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俄国农业发展也较快,不能说明苏联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D选项排除。‎ ‎29.如图印度钱币的正面为圣雄甘地的照片,背面是纪念1930年“食盐进军”的雕塑。以下对“食盐进军”运动阐述正确的是 A. 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在这次运动后正式形成 B. 这次运动把“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推向高潮 C. 殖民当局的镇压直接引发了阿姆利则惨案 D. 运动的强大声势迫使英国政府同意印度独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0年,印度殖民当局制定了《食盐专营法》,大幅度提高食盐的价格和税收,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在这种形势下,甘地毅然领导了“食盐进军”的斗争。这次运动把“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推向高潮,B选项符合题意;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在食盐进军之前就已经形成,A选项排除;阿姆利则惨案发生于1919年,与食盐进军运动无关,C选项排除;1947年英国提出印度分治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独立,D选项排除。‎ ‎30.爱因斯坦被公认为是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一项重大成就和量子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这项成就是 A. 进化论 B. 细胞学说 C. 相对论 D. 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恩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C选项符合题意;进化论、细胞学说属于生物学,AB选项排除;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的成就,与爱恩斯坦无关,D选项排除。‎ 二、综合题 ‎31.制度建设与多元一体 周人在全国建立了绵密的封建网络。每一个地处边缘或前哨的封国,无不负有融合异族的任务。晋国奉命安抚夏人和戎族。考古发现的燕国遗址,处处显示周文化与当地土著及北方山戎族群的混合。汉水和淮水流域的封国,成串安置在中原的南方前哨。他们分别与当地土著混合。‎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 ‎(1)请写出周人在全国建立“封建网络”的制度名称;结合图文和所学,简述此制度的作用。‎ 到魏孝文帝登基时,北魏帝国已历大半个世纪……但是皇帝仍然受制于两种贵族——豪族:一是鲜卑军事贵族,八部大人对皇帝的意志始终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一是中原的豪族,他们维持坞堡经济,隐匿户口,逃避租调徭役,令国家的税基不足,中央财政力量不大,这反过来使得皇帝更加依赖鲜卑军事贵族。‎ ‎——施展《枢纽:3000年的中国》‎ ‎(2)北魏是如何通过制度建设对上述问题加以解决的?‎ ‎【答案】(1)制度:分封制。‎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促进了不同族群的文化融合。‎ ‎(2)评分标准:等级三:能够从材料所给的两个角度写出三项及以上制度,表述完整、条理清楚。‎ 等级二:能够从两个角度各写出一项制度,表述较清楚;或从一个角度写出两项及以上制度,表述较完整。‎ 等级一:列举出两项及以上制度名称,但缺少表述;或写出一项制度,表述较完整。‎ 示例:北魏制定了官吏俸禄制,官吏的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支付,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官僚体系逐渐进入皇权的控制范围。‎ 北魏还设立三长制取代豪族把持的宗主督护制,同时实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户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三长的职责就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等,基层政权逐渐为国家所掌控,国家的税基也得到扩大和增强。‎ 总之,这些制度的实施保证了朝廷的财政收入,又以在财政上依附于朝廷的官僚体系为工具,皇帝可以尝试摆脱军事贵族的制约 ‎【解析】‎ ‎【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齐、鲁、晋、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在地方推行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的影响需要从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传播周文化、扩大统治区域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材料体现的是鲜卑军事贵族和中原豪族对中央政府产生较大的威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通过制定俸禄制和推行三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结合相关措施的内容和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32.饮食与历史变迁 有学者对“葡萄与葡萄酒传入中国”进行考证后提出:观点一,西汉时葡萄传入中原内地;观点二,唐朝时中原地区已掌握葡萄酒酿造技术。‎ ‎(1)结合所学,写出观点一成立的理由;为了说明观点二,以上材料中你可以选择哪两则?为什么?‎ 明清时期,白薯的传入和传播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陈氏一门六代对白薯的推广作了不懈的努力:‎ ‎(2)根据材料,在如图中描绘出明清时期白薯传入中国及传播路线的示意图。‎ ‎(3)到乾隆统治后期,白薯已推广至全国大部分地区。依据以如图文信息,归纳明清时期白薯传入中国并广为种植的原因。‎ ‎【答案】(1)理由:《史记》里有明确记载;丝绸之路便于西域物产传入中原。‎ 可选材料3,因为材料表明唐朝在击败高昌后得到葡萄酒的酿造方法,唐太宗还亲自酿酒赐给群臣。‎ 可选材料5,因为《唐国史补》的作者为唐朝人,其中记述当时河东地区已成为葡萄酒的著名产地。‎ ‎(2)‎ ‎(3)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间的联系加强;白薯本身即为高产作物;陈氏家族致力于推广种植;地方政府给予支持和倡导等 ‎【解析】‎ ‎【详解】(1)观点1认为苜蓿和蒲萄是汉朝使者从西域引入,关于这种观点的合理性需要从《史记》记载和丝绸之路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材料2体现的是新疆吐鲁番地区拥有葡萄园,这种论点的支撑可从材料3和材料5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材料3表明唐朝在击败高昌后得到葡萄酒的酿造方法,唐太宗还亲自酿酒赐给群臣;材料5中的唐朝李擎记述当时河东地区已成为葡萄酒的著名产地。‎ ‎(2)根据材料可知,白薯传播路线主要是从美洲到西班牙在到菲律宾,由菲律宾传入到福建,由福建传入到浙江,最后达到北京。‎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薯在中国的传播需要从新航路开辟、产量高,利于解决饥饿问题、陈氏家族的推动及政府的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即可。‎ ‎33.近代日本的历史观察 日本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封建割据让位于中央集权①;社会秩序得以重构②;征兵制的军队取代家族武士,成为政权最终可以诉诸的工具;工厂得以开设,贸易得到奖励③;西式教育经过国立学校系统的建立而得以推广。结果,日本仅仅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就能在世界文明强国中占有一席之地 ‎——【英】威廉·比斯利《明治维新》‎ ‎(1)结合所学,分别写出上述评论中,序号所述变革对应的明治维新的政策。‎ ‎1889年10月,日本某杂志记者在《维新改革史之管见其一王政维新与王政复古》一文中指出,此二者并非代表“势不两立之两大主义”,它们的不同在于:“一欲效法泰西,破旧习于纵横,为出色之政;一则力保可存之物,师法古代建设新政府”。‎ ‎(2)结合材料和所学,以明治宪法为例,说说你对明治政府的改革既“维新”又“复古”的理解。‎ ‎【答案】(1)政策:①废藩置县;②四民平等;③殖产兴业。‎ ‎(2)示例:明治宪法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政府提出的法案须经议会表决确认;承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等。这是历史的进步,体现出“维新”。‎ 同时,明治宪法赋予天皇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敕令”等权力,议会的权力很有限,内阁只对天皇负责,具有浓厚的封建性,是“复古”的体现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通过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四民平等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推动社会秩序重构;殖产兴业措施推动了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 ‎(2)关于大日本帝国宪法的维新和保守的理解需要从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内容进行分析,维新主要体现在推动推动政治民主化方面,如确立君主立宪制、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和承认人民的基本权利等;复古方面主要体现在保守性和落后性一面,如天皇大权独揽、议会权力有限等。‎ ‎34.某班同学围绕“拿破仑”进行了广泛的资料搜集,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拿破仑和他的《民法典》‎ 序号 材料 ‎1‎ ‎16世纪,法国成为复兴罗马法的中心。《民法典》的编制借鉴了罗马法经典之作盖尤斯《法学阶梯》的顺序和形式。‎ ‎2‎ 在革命之前,法国民法均以地方为单位;其种类之多,以数百计。伏尔泰说旅行法国者之换法律犹如其换马匹一样。1789年革命刚爆发时,法国人民在“请愿书”里就要求“速颁统一的民法典”。‎ ‎3‎ ‎《人权宣言》宣告的人权、法治、自由、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成为民众的共识。《民法典》第一次把这些原则“译成了司法法规的语言”。‎ ‎4‎ 雾月政变后拿破仑上台执政。1800年,他下令成立民法起草委员会。共召开102次会议,他主持了半数以上。最后,他还简化批准程序,使民法草案获得通过。‎ ‎(1)阅读材料,概括《拿破仑法典》得以颁布的历史条件。‎ 探究二:历史名人眼中的拿破仑 ‎1814年,诗人普希金在《皇村回忆》诗中写道:‎ ‎“一个靠诡计和鲁莽上台的皇帝/用凶恶的手举起血腥的宝剑,/人间的灾星出现了,马上燃起/新战争的可怕烽烟。/敌人像浩荡的洪水/淹没了俄国的土地。/在他们面前,阴郁的草原在沉睡,/田野蒸发着血腥气。”‎ ‎(2)依据材料,归纳普希金对拿破仑的评价,并简要分析他如此评价的原因。‎ 探究三:不同时空中的拿破仑 材料1 拿破仑之所以能保持法国人领袖的地位,正是因为他尊重了制宪议会的社会立法成果;他的军事胜利保证了这些成果能保持下去,并且使这些成果能够在法国永远根深蒂固。‎ 材料2 拿破仑横扫欧洲大陆,在所征服之地都颁布法令,废除贵族和僧侣的特权;取消各地内部的关卡,统一货币与度量衡;各附庸国以法国宪法为蓝本制定了本国的宪法。在反对其征服的斗争中,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在各地兴起。‎ 材料3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盛赞拿破仑“率其彪悍之国民,东征西击,卒能取威定霸,奋扬国威”,我中华民族十倍于法人,难道不能“攘外而立国”。在“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革命军》中,邹容称他和华盛顿二人为“吾同胞革命独立之表木”。‎ ‎(3)正值中法建交55周年之际,“法兰西的雄鹰——拿破仑文物(中国)巡回展览”‎3月12日在云南博物馆开展。主办方为何以拿破仑作为中法文化交流的主题?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1)条件:有传统的罗马法可以借鉴;人民要求和支持颁布统一的法典;法典的原则在革命中已得到传播;拿破仑政府重视和推动立法进程等。‎ ‎(2)评价:普希金认为拿破仑是一个野心家和战争狂人。‎ 原因: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站在俄国人的立场,普希金认为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侵略战争,给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 ‎(3)示例: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先后五次打败反法同盟,采取了建立法兰西银行、颁布《民法典》等措施,捍卫和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他的战争和统治还冲破了欧洲的封建秩序,有利于欧洲内部的一体化,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推动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他还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在近代中国一度成为启迪民众和宣传革命的重要资源,在今天的中国仍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解析】‎ ‎【详解】(1)条件:根据材料“《民法典》的编制借鉴了罗马法经典之作盖尤斯《法学阶梯》的顺序和形式”可归纳出有传统的罗马法可以借鉴;根据材料“法国人民在“请愿书”里就要求“速颁统一的民法典””可归纳出人民要求和支持颁布统一的法典;根据材料“《人权宣言》宣告的人权、法治、自由、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成为民众的共识”可归纳出法典的原则在革命中已得到传播;根据材料“1800年,他下令成立民法起草委员会”可归纳出拿破仑政府重视和推动立法进程。‎ ‎(2)评价:根据材料“一个靠诡计和鲁莽上台的皇帝/用凶恶的手举起血腥的宝剑,/人间的灾星出现了,马上燃起/新战争的可怕烽烟”可归纳出普希金认为拿破仑是一个野心家和战争狂人。原因:根据材料“敌人像浩荡的洪水/淹没了俄国的土地。”结合拿破仑1812年发动对俄国的侵略战争进行分析即可。‎ ‎(3)根据材料“正是因为他尊重了制宪议会的社会立法成果;他的军事胜利保证了这些成果能保持下去,并且使这些成果能够在法国永远根深蒂固”、“拿破仑横扫欧洲大陆,在所征服之地都颁布法令,废除贵族和僧侣的特权;取消各地内部的关卡,统一货币与度量衡”、“邹容称他和华盛顿二人为“吾同胞革命独立之表木””需要结合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积极影响及对中国的思想启蒙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即可。‎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