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70分)‎ ‎1.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 观点 ‎ 作者、出处 ‎ ‎“及禹崩,虽受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 ‎ ‎《史记·夏本纪》 ‎ ‎“益于启位,启杀之。” ‎ ‎《竹书纪年》 ‎ ‎“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予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 A.诸侯推举启为帝 B.禹直接传位于启 C.启最终继君主位 D.益最终被启所杀 ‎2.西周时,周公死后,只有周公的嫡长子伯禽及其嫡系子孙才有祭祀周公的特权,伯禽的诸弟在他的率领之下,才能参加祭祀周公的祭典。这体现的是(  )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 ‎3.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和历史文献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这一做法(  )‎ A.加强了专制王权 B.强化了等级秩序 C.有利于民族交融 D.巩固了宗法制度 ‎4.徐扬杰先生认为:“殷周王室、各诸侯国和各卿大夫邑,既是国家的一级行政机构,又是大大小小的家族;殷王、周王、诸侯、卿大夫和各级贵族,既是各级政权的首领,又是各个家族的族长。”其意在说明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  )‎ A.实现了国家权力的合理分配                 B.体现了极其森严的社会等级 C.具有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D.实现了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 ‎5.《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6.通过一系列诏令和措施,革除靠资历出身而取官的陋习,下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举荐贤良方正立言极谏之士”。这样,在人才选拔制度上汉武帝推动了(  )‎ A.由高门政治向选贤政治的转变             B.地方人才选拔荐官体系的构建 C.系统考核中央官吏标准的制定             D.对被举荐人考试方法的类别界定 ‎7.王符《潜夫论·考绩》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材,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以狡猾应直言,以轻薄应敦厚……”材料反映出(  )‎ A.孝廉的标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B.察举制失去举荐的公平性 ‎ C.分科取士难以选拔高素质人才             D.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专政 ‎8.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各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后来,州刺史发展出远远超过原来规定的权力。到了东汉时期,刺史行使的民政、财政及军事的权力已相当强大。刺史权力的发展(  )‎ A.加强了专制皇权 B.利于解决王国问题 C.削弱了中央集权 D.巩固了东汉的统治 ‎9.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官绅的墓志多数署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而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署名。出现这种变化表明(  )‎ A.民族融合淡化了族群间的差异             B.唐代旧的门阀政治逐渐走向衰落 C.宗法制是维持家族郡望的关键             D.唐代由门第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 ‎10.政事堂在唐初设于门下省,为宰相议政之所,武周时迁于中书省,改为“中书门下”,成为朝廷最高权力机构,且中书令实际上成为大权独揽的宰相。据此可知(  )‎ A.唐中后期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             B.宋朝的中书门下体制发端于唐 C.三省之间相互牵制的作用削弱             D.三省体制下相权反弹威胁皇权 ‎11.赵宋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统治范围     B.加强中央集权      C.密切经济交流     D.改革官吏制度 ‎12.关履权著在《两宋史论》中描述宋朝“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由此可以推断:(  )‎ A.科举制在宋代地位至高无上                 B.宋代的武将受到压抑 C.宋代文人没有民族的安危感                 D.统治者不重视对祖宗的祭祀 ‎13.以下摘自钱穆对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的评价,该制度应是(  ) ‎ A.西周的分封制     B.秦朝的郡县制      ‎ C.汉代的刺史制     D.元朝的行省制 ‎14.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如果说中国传统政治是皇帝的独裁 专制,那么只有明、清时期才符合这种说法。‎ 其主要依据是(  )‎ A.废除了宰相制度 B.官员管理规范化 C.内阁掌握决策权 D.根除了割据势力 ‎15.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 A.秦朝的太尉         B.唐朝的中书省      C.宋朝的通判         D.清朝的军机处 ‎16.有学者研究发现,清代文人在作诗过程中,有一个相当清楚的隐语系统存在。譬如常以“汉”“宋”“日”“月”之类代指明代,“秦”“金”“胡”“虏”等指清朝。这一现象出现主要说明(  )‎ A.清代文人骚客附庸风雅                         B.政治因素渗透到文化领域 C.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D.八股取士使文人思想僵化 ‎17.有学者对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做了如下评价:“(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该项措施应为(  )‎ A.财产等级制         B.发展工商业          C.维持小国寡民     D.废除债奴制 ‎18.克里斯提尼改革后,雅典人在私生活上使用他们村社的名字作为姓氏,并且人们使用他们的村社作为自己的一次称号,在这以前,用的是父名。这是因为改革(  )‎ A.使雅典公民权得到扩大                         B.缓解平民和贵族的矛盾 C.瓦解了贵族政治的基础                         D.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19.在雅典,“由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获得津贴,穷人因能得到补助而愿意从政”;“雅典各个阶层在公民大会所占的比例似乎是势均力敌”。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追求(  )‎ A.独立自主             B.广泛参与              C.互相制约             D.公正自由 ‎20.雅典民主制是一次性的瞬时决策机制,决策往往未经深思熟虑便付诸表决。就此,伯利克里说:“坏的事情莫过于在结果尚未适当讨论之前就匆匆付诸行动。”这说明雅典民主制(  )‎ A.忽略了公民要求参政的积扱性             B.缺少对少数人专政的防范机制 C.增加了决策的失误与风险指数             D.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冲突 ‎21.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警告公民不得私有其自身,他建议惩处企图自杀的公民,因为自杀会使城邦损失一个公民。这说明古希腊(  )‎ A.城邦很注重保护个人自由                     B.城邦公民间地位是平等的 C.公民个体融于城邦之中                         D.城邦不允许存在私有制 ‎22.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平民的胜利,其依据主要在于,该法(  )‎ A.清除了习惯法的痕迹                             B.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来源:学科 网]‎ C.化解了贸易及财产纠纷                         D.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23.《十二铜表法》把作为辅助法的诉讼程序法排在前面,作为主体法的人法和物法则排在后面;后来出现的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则与此相反。此变化反映出罗马(  )‎ A.阶级矛盾逐渐消除                                 B.思想启蒙运动出现 C.社会商品经济发展                                 D.法律规定长期不变 ‎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说到:“(罗马法)是由大自然确立起来的,通过健全的理智方能发现,而且对所有的时代和所有的民族都一样有效。”这是指(  )‎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25.在古罗马有一个人把洗衣店告上法庭,要求店家赔偿被老鼠咬破的衣服,其理由为:“按照约定,店家洗好衣服后应妥善保管好,事先应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依据罗马法,最后法庭判决洗衣店赔偿全部损失。该案例主要说明了(  )‎ A.司法程序严格完备                                 B.审判非常重视证据 C.法律维护平民利益                                 D.审判体现契约精神 ‎26.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材料所要表明的观点是(  )‎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C.罗马法实现了真正的人人平等             D.罗马法为今天欧美国家直接使用 ‎27.光荣革命开始了一个现代的英国,说其“光荣”就在于它不流血,这对英国以后的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这表明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  )‎ A.17世纪英国革命没有发生暴力冲突 B.制度变迁一定要用暴力革命方式完成 C.和平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政治发展特色 D.结束王权专制,国王“统而不治”‎ ‎28.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政治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 A.议会立法权力得到法律保障                 B.王位继承权从国王转到议会 C.首相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 ‎29.有学者将英国的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二是“效率的部分”,是对上述 权威的现代运用。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英国政治制度(  )‎ A.具有悠久的民主法治传统                     B.实现了传统和现代的融合 C.兼顾了民主的效率和公平                     D.开创了新的威权政治模式 ‎30.1742年,英国下院就威尔特郡一场补选是否遭受不法操控展开辩论,首相沃波尔遂借此事提出他对议会的不信任。最终,沃波尔在投票中受挫,事后沃波尔同意从政府辞职。这反映了英国(  )‎ A.议会对首相的制约 B.内阁与首相共进退 C.责任内阁制已完善 D.君主立宪制已确立 ‎31.十九世纪30年代初,英国工业资本家弗莱尔说:“五十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同了——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们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材料反映的主旨是(  )‎ A.要求政府重视正在进行的工业革命 ‎ B.英国的工业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C.当时议会中的议员主要是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 D.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扩大自身的政治权利 ‎32.美国联邦法院法官裁定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1月签署的暂停中东七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违反宪法,立即暂停。这一裁定反映了美国(  )‎ A.联邦法院的权力高于总统                     B.总统不再是国家权力中心 C.行政权受到司法权的制约                     D.行政权受到立法权的制约 ‎33.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中,虽然各州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下列体现这种妥协的是(  ) ‎ A.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权力分配         B.两大政党间互相监督、轮流执政 C.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分权制衡         D.参、众两院议员的产生方式不同 ‎34.美国1787年宪法默认了黑奴存在,但1865年修正案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将他人当作奴隶。国会有权以适当立法来保证美国境内任何地区对此宣言的执行。”这一规定(  )‎ A.维护了美国公民的权利                         B.严格限制美国境内黑奴逃亡 C.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体现了美国宪法的不断完善 ‎35.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作者旨在说明(  )‎ A.其他国家不具备民主制条件                 B.美国联邦宪法缺乏普遍意义 C.政治制度设计必须符合国情                 D.美国民主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雅典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活跃,当时各地移民纷纷前往希腊定居。雅典的上层都是由奴隶主团体掌握实权,他们有雄厚的财力,连国王都必须依靠奴隶主组成的元老院议会的支持才能稳固自己的地位,同时国王无权力没收奴隶主的财产,这有点类似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雅典的民主制,是早期的民主制,所谓的民主大门仅仅是对有钱有权利的社会体面人敞开的。‎ ‎——壬寅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 材料二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雅典民主制建立的社会背景。(10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解决独立之初所面临的问题,并说明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不同。(6分) ‎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6分) ‎ ‎(4)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影响政治制度的因素。谈谈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给你带来的启示(8分)‎ 高一段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C【解析】“及禹崩,虽受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与材料中“益于启位,启杀之”信息明显不相符,不能认定“诸侯推举”,故A项错误;“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予益”可得出禹当初不是直接将君位传给启的,故B项错误;“为夏后帝启”等信息说明“启最终继承了君位”,故C项正确;“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无法判断启是否直接杀益,故D项错误。‎ ‎2.D ‎ ‎3.C【解析】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没有建立专制王权,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诸侯需尊重当地风俗、与当地领袖建立亲戚关系,与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不符,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周王要求受封的诸侯尊重当地的风俗,与当地领袖建立亲戚关系,可知有利于各地的交流与民族融合,故C项正确;宗法制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与材料中周王对诸侯的要求不符,故D项错误。‎ ‎4.C【解析】据材料“国家的一级行政机构,又是大大小小的家族”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制度相结合,而不是强调国家权力的分配,故A项错误;据材料“殷王、周王、诸侯、卿大夫和各级贵族,既是各级政权的首领,又是各个家族的族长”可知材料体现出等级色彩又具有明显的血缘的色彩,故B项错误;据材料“既是各级政权的首领,又是各个家族的族长”结合所学可知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体现出家国同构的特征,故C项正确;依所学,商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 ‎5.C【解析】分封制是“立列国”,与材料中“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不符,故A项错误;三公九卿是中央官职,与材料中“重立列国的思想”的地方制度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与材料中“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相符,故C项正确;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实行,与材料中“公元前221年的改革”的秦朝不符,故D项错误。‎ ‎6.A【解析】据材料“革除靠资历出身而取官的陋习,举荐贤良方正立言极谏之士”结合所学可知,通过察举制的施行实现了从贵族政治向平民政治的转变,故A项正确;依所学,战国时期采用军功爵制度,构建地方人才选拔推荐体系,故B项错误;依所学,察举制主要是选拔官吏,而不是考核官员,故C项错误;依所学,隋唐时期科举制采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故D项错误。‎ ‎7.B 【解析】据材料“以顽鲁应茂材,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以狡猾应直言,以轻薄应敦厚”可知察举制的标准遭到了破坏,故A项错误;“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可知察举制举孝廉的方式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依所学,隋唐科举制采用分科取士的方式选拔人才,故C项错误;依所学,魏晋时期采用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专政,故D项错误。‎ ‎8.C 【解析】材料中刺史属于地方官员,与专制皇权是否强化无关,故A项错误;汉武帝时通过“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这与材料中刺史由西汉到东汉权力的增大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刺史西汉时仅为监察官员,东汉时权力增大,具有民政、财政及军事的权力,刺史变成新一级地方行政长官,这便削弱了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刺史权力增大,同样威胁中央集权,也不利于东汉统治的稳定,故D项错误。‎ ‎9.B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应的是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世代把持政权,墓志体现籍贯,没有体现民族融合的问题,故A项错误;唐朝由于实行科举制,打击了士族门阀,故体现籍贯、郡望的较少,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时期都不搞宗法制,故C项错误;官绅墓葬跟平民无关,故D项错误。‎ ‎10.C 【解析】“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叙述了唐代中书门下的基本情况,不涉及与宋代中书门下的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书门下’,成为朝廷最高权力机构,且中书令实际上成为大权独揽的宰相”,结合所学,这一现象,与三省六部制设计初衷有所违背,相互牵制作用降低,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唐代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标志之一,故D项错误。‎ ‎11.B 【解析】据材料“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可知便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扩大统治范围,故A项错误;据材料“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对地方采用分权的方式,从而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未涉及到经济交流,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未涉及到官制制度,故D项错误。‎ ‎12.B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考中状元的荣耀远胜过从军将兵凯旋而归,没有涉及到科举制的地位问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状元登第,虽將兵数十万恢復幽薊,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得出参加科举状元及第比从军将兵10万凯旋还荣耀,体现了重文轻武的治国色彩,不是武将受到压抑,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文人的民族安危的态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祭祀的态度,故D项错误。‎ ‎13.D 【解析】西周的分封制地方诸侯享有统治地方的权力,与材料“行动的中央政府”“地方绝无权”不符,故A项错误;秦朝郡县制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行政控制,而不是军事控制,也不是宰相府的派出机构,与材料“宰相府的派出机构”“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不符,故B项错误;汉代刺史属于监察机构,不是宰相府的派出机构,与材料“宰相府的派出机构”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描述相符,故D项正确。‎ ‎14.A 【解析】题干中“中国传统政治是皇帝的独裁专制,那么只有明、清时期才符合这种说法”并结合所学,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故A项正确;题干未提及官员管理规范的问题,故B项错误;明朝内阁是内侍机构,决策权在于皇帝,故C项错误;割据势力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题干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故D项错误。‎ ‎15.D 【解析】由材料“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可知完全依照皇帝意旨办事,是清朝的军机处,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军机处而非中书省,故B项错误;通判负责监督文官,具有监察权,材料强调的是军机处而非通判,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完全听从于皇帝的裁决,故D项正确。‎ ‎16.B 【解析】秦为当时西域羌人 其灭掉六国为後周华夏,北宋被金朝灭亡,金为北狄胡虏 灭亡的北宋是汉室顶级文明,明朝被内乱灭亡被满清取代,中国汉室再次亡於胡虏,根据以上事实可以得出为什么清代文人在作诗过程中,有一个相当清楚的隐语系统存在,即政治因素渗透到文化领域,不是清代文人骚客附庸风雅,故A项错误;故B项正确;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八股取士使文人思想僵化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17.D 【解析】财产等级制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参与民主政治,无法壮大日益萎缩的公民集体,故A项错误;发展工商业是促进雅典经济发展无法壮大日益萎缩的公民集体,故B项错误;维持小国寡民无法壮大日益萎缩的公民集体,故C项错误;废除债奴制使沦为债务奴隶的平民重获自由,壮大了日益萎缩的公民集体,故D项正确。‎ ‎18.C 【解析】“雅典人在私生活上使用他们村社的名字作为姓氏,并且人们使用他们的村社作为自己的一次称号,在这以前,用的是父名”体现的是血缘政治到地域政治的改变,没有涉及到公民权的扩大,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血缘政治到地域政治的转变,没有涉及到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血缘政治到地域政治的转变,瓦解了贵族政治的基础,故C项正确;奠定民主政治基础的是梭伦改革,故D项错误。‎ ‎19.B 【解析】“由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获得津贴,穷人因能得到补助而愿意从政”‎ 不能体现独立自主,故A项错误;“雅典各个阶层在公民大会所占的比例似乎是势均力敌”可见参与公民的广泛性,故B项正确;“公民大会”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地方,没有说明和其它机关的权力制约关系,故C项错误;“由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获得津贴,穷人因能得到补助而愿意从政”、“雅典各个阶层在公民大会所占的比例似乎是势均力敌”能够体现公民的当家作主,但不能体现是否公正,故D项错误。‎ ‎20.C 【解析】雅典民主非常注重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在伯里克利时期发放“参政工资”和“观剧津贴”,故A项错误;陶片放逐法就是为了防止僭主政治,故B项错误;题干反映了雅典民主具有一次性的瞬时决策机制,结果尚未适当讨论便匆匆付诸行动,故C项正确;雅典民主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也有利于缓和两者的矛盾,但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 ‎21.C【解析】据材料“警告公民不得私有其自身”,可知雅典并非保护个人自由,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城邦的整体作用,而不是强调公民之间的相互平等,故B项错误;据材料“公民不得私有其自身,自杀会使城邦损失一个公民”可知公民个体融于城邦之中,故C项正确;依所学,城邦制度是建立在奴隶主经济基础上的,故D项错误。‎ ‎22.D【解析】《十二铜表法》仍保留了一些习惯法,故A项错误;题干并没有反映《十二铜表法》借鉴外邦人的法规,故B项错误;化解了纠纷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不能再随意解释法律,故D项正确。‎ ‎23.C 【解析】罗马阶级矛盾逐渐消失不符合史实,阶级社会阶级矛盾始终存在,故A项错误;启蒙思想运动出现在17、18世纪,故B项错误;作为主体法的人法和物法由排在后面到排在前面,表明人法和物法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这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的,故C项正确;法律规定要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而变化,故D项错误。‎ ‎24.D 【解析】习惯法指习惯与法律没有什么区别,与题干无关,故A项错误;公民法适用于共和国时期的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与题干无关,故B项错误;万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与题干无关,故C项错误;题干中“是由大自然确立起来的,通过健全的理智方能发现,而且对所有的时代和所有的民族都一样有效”,推知罗马法中蕴含了公正、公平的理念,故D项正确。‎ ‎25.D 【解析】材料法律案例很少涉及司法程序问题,故A 项错误;材料中法庭的判决并非主要依据证据,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原被告平民或是贵族的身份,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按照约定,店家洗好衣服后应妥善保管好”,反应的是罗马法尊重契约的理念,故D项正确。‎ ‎26.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法律体系,故A项错误;B项表述符合题目中“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罗马法维护的奴隶制度,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平等,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中的“直接使用”是错误的,故D项错误。‎ ‎27.C 【解析】17世纪英国革命发生了内战等暴力冲突,故A项错误;一定要用暴力,与材料中“光荣就在于它不流血”不符,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中“光荣就在于它不流血”相符,故C项正确;D项应是《权利法案》,“光荣革命”是其前提,故D项错误。‎ ‎28.A 【解析】《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障了议会的权利,故A项正确;王位继承权受到限制是后来的王位继承法,也不能说是继承权从国王转到议会,故B项错误;首相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到18世纪中期才形成,故C项错误;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也是在责任内阁制形成后,故D项错误。‎ ‎29.B 【解析】具有悠久的民主法治传统说法错误,英国确立民主制之前是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题干将英国的政治制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尊严的部分”即保留了国王,成为民族象征,体现保留传统;二是“效率部分”即英国现代的责任内阁制,维护民主,故英国是传统和现代的融合,故B项正确;体现的是传统与现代不是效率与公平,故C项错误;开创了新的威权政治模式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30.A 【解析】“沃波尔在投票中受挫,事后沃波尔同意从政府辞职”可见议会对首相有制约作用,故A项正确;“首相沃波尔遂借此事提出他对议会的不信任。最终,沃波尔在投票中受挫”不能得出首相与内阁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当议会对首相不信任时,有两种情况,一种为首相辞职,即材料所表现的一样,还有一种情况即首相请国王批准,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由选出的议会决定首相的去留,故C项错误;君主立宪制已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故D项错误。‎ ‎31.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工业资本家自己争取政治权利的一面,故A项错误;同理,故B项错误;当时议会的议员主要是贵族,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十九世纪30年代初……五十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结合所学,指代1832年议会改革,大量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故D项正确。‎ ‎32.C【解析】联邦政府中,三权独立平等,故A 项错误,美国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总司令,是国家权力中心,故B项错误;总统代表行政权,美国联邦法院法官代表司法权,题干显示行政权受到司法权的制约,故C项正确;行使立法权的是国会,故D项错误。‎ ‎33.D 【解析】“虽然各州之间有利益冲突”不是指州与联邦政府,故A项错误;“两大政党”在“制宪会议”时根本没有形成,故B项错误;“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分权制衡”是国家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不涉及州与州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为了解决大州与小州的利益冲突,南方与北方人口比例之间的冲突,国会设置参、众两院实现平衡,故D项正确。‎ ‎34.D 【解析】美国宪法的变化维护公民的权利与材料的内容从默认黑奴到废除黑奴体现美国宪法的进步完善不符,故A项错误;到1865年宪法规定废除黑奴,不是严格限制黑奴逃亡,故B项错误;1865年废除黑奴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项错误;从默认黑奴到废除黑奴体现美国宪法的进步完善,故D项正确。‎ ‎35.C 【解析】托克维尔强调联邦宪法符合美国国情使美国强大,而非认为其他国家不具备民主条件,故A项错误;联邦宪法是美国的根本大法,故B项错误;托克维尔认识联邦宪法符合美国国情,故C项正确;托克维尔认为联邦宪法因国而异,故D项错误。‎ ‎36.(1)背景:工商业发达;奴隶主拥有实权;国王的权力有限;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城邦;平民和贵族之间矛盾尖锐。(10分) ‎ ‎(2)实行联邦制。(2分) 不同:中国: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无独立的权力;美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4分) ‎ ‎(3)完美:不流血或妥协、和平。(2分) 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权力;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4分) ‎ ‎(4)因素:经济发展;地理条件;历史传统;社会形态等。(6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得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启示:不同制度没有优劣之分;制度要适合国情;制度不断地发展完善。(2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得分,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工商业发达”、“奴隶主团体掌握实权”、“国王无权力没收奴隶主的财产”概括背景。 (2)根据材料信息“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可知当时美国所面临的问题是邦联制的缺陷,结合书本知识回答第一问。第二问主要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来比较中国古代和美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不同。 (3)第一问只须回答出“光荣”的含义即可,第二问结合书本知识,从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实现英王统而不治两方面回答办法。 (4)综合分析三则材料,可以从历史、现实(经济、政治、地理)两方面着手分析影响因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