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新疆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1.5*40=60分)‎ ‎1.秦始皇统治时期,“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要表现在 ‎①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 ②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 ‎③皇帝控制了调动军队的虎符 ④攻伐征战都由皇帝亲自带兵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2.中国古代统治者为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被迫采取严格的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并以儒家、法家等学说作为意识形态,来论证这种社会管理的合理性,以强化指令性管理。这种“指令性管理”是指 A.分封制 B. 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3.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史实 ‎ A.分封制的废除 B.宗法制的消亡 C.刺史制的建立 D.内阁制的形成 ‎4.“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在东汉时期逐渐推广到全国,分析一下提供的情形,其中直接有利于推动当时“铁犁牛耕”方式普及的因素有 ⑴东汉时,“二牛抬杠式”的耦犁被一牛挽犁的耕作方式取代 ⑵小农户个体经营方式的不断发展 ⑶东汉时期冶铁鼓风工具的改进 ⑷盐铁官营制度的推行,使官营冶铁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A.⑴⑵⑶⑷ B.⑴⑵⑶ C.⑴⑶⑷ D. ⑴⑶‎ ‎5.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与材料的看法一致的是 A.军机处实际上掌握了最高行政权 B.军机处有助于树立官场廉政之风 C.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 D.内阁制有利于加强皇权 ‎6.“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材料所描述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 9 -‎ ‎7.《后汉书•王符传》:“举俗舍本农,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务本者少,游食者众。”面对此情况,统治者应该采取( )‎ 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中央集权制度 D.郡国并行制度 ‎8.乾隆时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这种情况说明了 A. 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 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 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9.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时期是( )‎ A. 西汉时期 B. 魏晋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10.“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C. 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 有教无类 ‎11.“随着社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和发展,审美趣味受商品生产、市场价值的制约,供宫廷、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市民享用的工艺产品呈现出可类比欧洲洛可可式的纤细、繁缛、富丽、艳俗、娇柔做作等风格。”下列我国古代的手工艺产品能体现上述风格的是( )‎ ‎①珐琅彩双环瓶②青花五彩碗③三星堆青铜礼器④江宁织造局云锦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孙中山曾对科举制发表以下看法:“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科举制之前实行的是察举制 B.科举制度在唐朝正式建立 C.唐宋至明清的科举考试“不合时用” D.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13.《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哪种政治制度( )‎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世卿世禄制 ‎14.‎ - 9 -‎ ‎“街市两房店铺鳞次栉比,其中有不少被成为秦楼楚馆、瓦台勾栏的娱乐场所,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佐助)助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满要而发展起来。”材料表明 A. 词兴起于娱乐场所 B. 词的格调不高,文学走向颓废 C. 词的风格属于浪漫主义文学 D. 词的繁荣与商业发展有关 ‎15.明太祖朱元璋贬孔子而删《孟子》。他曾下令全国停止对孔子的祭祀,未能如愿之后,又命令臣下删掉《孟子》原文85条,只剩下100多条,编了一本《孟子节文》,又专门规定,科举考试不得以被删的条文命题。这表明当时(  )‎ A.朱元璋反对儒家思想  B.文化专制的加强 C.儒学丧失了社会基础  D.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 ‎16.《汉书·食货志》中写道:“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段话 A.反映了秦时税赋过重的情况 B.肯定了土地私有的积极意义 C.指出了土地兼并带来的危害    D.描述了秦朝商鞅变法的情况 ‎17.有位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他的学说开创了一个崭新时代,为秦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集权制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以下符合其学说的观点是 A. “兼相爱,交相利” B. “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C.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D. “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18.《新唐书》记载“(卢商)早孤,家贫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o"作为文献史料,此记载可用于佐证唐代科举制 A.体现九品官人法的原则 B.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C.选官偏重人才道德品行 D.进士科是仕进唯一途径 ‎19.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美(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沴之乡,所乏粮耳……(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散入村闾”。他们共同强调 A.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 B.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 C.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 D.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 ‎20.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下列最能支持该观点的制度是 A. 三公九卿制 B. 三省六部制 C. 内阁制度 D. 军机处制度 ‎21.‎ - 9 -‎ 近代学者王国维作《殷周制度论》谓:“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A. 宗法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B.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 C. 兼顾政治统治和血缘道德 D.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2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周初的这一做法( )‎ A.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 B.容易形成割据混战 C.有利于稳定政治统治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3.促使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因素是 A.私田的大量出现  B.各国的税制改革 C.商鞅变法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24.“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病,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阳明的“良知”内涵是 A.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 B.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 C.努力去掉人欲,做到知行合一 D.进学则在致知,明白道德之善 ‎25.对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不正确的评价是 A.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B.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C.是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D.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 ‎26.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B. 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 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 ‎27.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对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汉代宰相权倾天下 B. 唐代宰相轮流坐庄 C. 宰相权力不断集中 D. 宰相权力走向分散 ‎28.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 ‎ ‎①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产品主要满足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 ‎ - 9 -‎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29.近代一位思想家曾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日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B.带有浓厚的民主色彩 ‎ C.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D.反对君主制 ‎30.唐朝长安城内'宣阳坊里开设有彩缬铺,延寿坊里有金银珠宝店,丰邑坊有出租丧葬用 具的店铺。这表明当时 A. 宅第逾制现象明显 B. 市民的商业观念发生了改立 C. 坊市分离制度难以维持 D. 工商业者与政府的矛盾比较突出 ‎31.汉代“独尊儒术”和秦代“焚书禁学”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汉代重在“尊”,秦代重在“禁”,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都是 A.文化氛围由活跃转为沉闷 B.文化内容由宽容转向专制 C.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空间 D.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32.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 A. 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B. 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 C. 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 D. 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 ‎33.祠堂是将祖先按辈分排列,尊祖敬宗的地方。但清代任氏祠堂把德(善行)、爵(官位高低)、功(祠堂捐钱数量)作为入祠配享的条件。该祠堂祭祀的除一族祖先之外,其次是官员和有钱人,再次是所谓有一善一行的人,最后才是本宗族的一般贫民的祖先。此类现象并非个例。下列对上述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A.财富逐渐成为主导社会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 B. 祭祀既夸显财富,又有功利性 C. 重官重商轻农思想逐渐成为社会主流 D.这种习俗必然会引起卫道士的批评 ‎34.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 9 -‎ ‎35.唐太宗说:“以天下之产,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健,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以上材料表明唐太宗主张 A. 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 B. 完善用人机制 C. 皇权与相权相互制约 D. 注重行政规则 ‎36.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提及,“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 A. 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 B. 区域长途贩运使海禁政策瓦解 C. 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 D. 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 ‎37.宋代的蚕桑生产区域遍布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但据《宋会要》记载,北宋时仅长江流域的成都府路、梓州路和两浙路每年上贡的丝绸266万多匹,占全国的2/3。这说明长江流域 A. 丝织品市场需求量大 B. 民众纺织积极性较高 C. 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D. 丝织技艺水平相对较高 ‎38.有学者认为,帝王将相可能不怕天不怕地,但怕史官,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唐代以前,皇帝无权阅读史官对他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这说明 A. 重视以史为鉴成为历代的传统 B.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C. 儒家伦理对古代帝王形成制约 D. 史官与皇权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39.《汉书·宣帝纪》中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顾炎武也曾说过“今日贪取之风,所以胶固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禄重而吏多勉而为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突出体现对君主专制的猛烈批判 B. 提出解决吏治问题的根本途径 C. 正确揭示了吏治问题的社会根源 D. 已经认识到整顿吏治的重要性 ‎40.北宋真宗时,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在市场流通;宋仁宗天圣元年改由政府发行,以铁钱为后备金,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 B. 纸币经历从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 C. 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D. 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 二、非选择题 - 9 -‎ ‎41.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汉唐时城市布局中,有专供贸易的“市”。市内商肆按行业排列,整齐有序。商业区和住宅区严格分开。设有市师、质人的管理人员。并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材料二 有资料描述宋代城市“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 材料三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市“的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江南重镇的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重镇兴起的背景。(3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夫其卓绝在上不与士民等夷者,独天子一人耳。天子以秉政劳民贵……尝试计之,人主独贵者,政亦独制。 ——章炳麟 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第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政府规定州郡直属中央,在州郡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单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安抚使除外。‎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中的“不与士民等夷者”体现的是哪一观念?这里的“独制”什么时候确立?(‎ - 9 -‎ ‎2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该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的进步性。(4分)‎ ‎(3)材料三中的地方官制有何显著特点?(3分)该设置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3分)‎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扼要指出材料一、二的核心思想。(4分)‎ ‎(2)从时代背景方面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差异的原因。(2分)‎ ‎(3)试从客观作用方面简要评析上述材料中的思想观点。(6分)‎ ‎(4)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历经2000多年,虽多次经受冲击,但仍流传至今。根据你所学知识,试分析其原因。(4分)‎ 答案 ‎1-5 CBADB 6-10 BBCAC 11-15 CDCDB 16-20 CDBCB ‎21-25 CCDAD 26-30 CDBDC 31-35 DDCCD 36-40 CDBDB ‎41.(1)特点:市设在城中的特定位置,与住宅区分开;设置官吏管理;交易有时间限制。(3分)‎ ‎(2)变化: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2分)‎ ‎(3)特点: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任答对两点)(4分)‎ 背景:江南地区农副业迅速发展;手工业技术进步;区域性分工与商业活动加强 (3 分)‎ ‎42.(1)观念:封建等级观念。秦朝时确立。(2分) ‎ - 9 -‎ ‎(2)郡县制。进步性:以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中央政府(皇帝)掌握地方人事任免权;军权收归中央;地方服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4分) ‎ ‎(3)特点: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分散官吏的职权。‎ 意义: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6分)‎ ‎43.(1)材料一:宣扬君权神授。 材料二:在君主专制下,天下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安宁,是天下的大害。(4分) ‎ ‎(2)董仲舒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君主专制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黄宗羲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期,君主专制成为限制社会进步的枷锁。(2分) ‎ ‎(3)董仲舒的观点适应了地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和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推动了统一封建国家的巩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黄宗羲的观点在继承古代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衰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对封建制度的质疑和挑战,具有进步意义,对后来的反封建斗争有着积极的影响。(6分)‎ ‎(4)原因:儒家思想自身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历代儒学家的努力。(任写2点得4分)‎ - 9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