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普通班)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普通班)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普通班)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 1.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颂:“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这反映当时(  )‎ A. 形成了全国性的市场 B. 手工业获得长足发展 C. 对外贸易发达 D.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明代中期以后,民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 A. 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资本主义的萌芽 D. 民营作坊工人增加 ‎3.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 )‎ A.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C. “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D. “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 ‎4.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 A. 交子的出现 B. 坊市界限的打破 C. 商帮的形成 D. 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5.从世界发展的角度看,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最大价值是(  )‎ A. 使人类首次进入美洲大陆 B. 打破了美洲与世界隔绝的状态 C. 发现了美洲独有的农作物 D. 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 ‎6.1522年9月6日,某国国王举行褒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送给生还的18位勇士,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该国王褒奖18位勇士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 A. 最早绕过非洲最南端,开辟了通往东方的航路 B. 横跨三大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C. 第一次到达印度,开通了欧亚之间的海上航路 D. 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 ‎7.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 A.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C. 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D. 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8.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A. 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 轻工业地位在逐渐下降 C. 交通运输业获得重大发展 D. 电力工业发展最为突出 ‎9‎ ‎.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为庆祝某一事件,给自己加封了一个新头衔“几内亚之主,及对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航海与贸易之主宰”。这一事件是(  )‎ A. 达·伽马船队抵达印度海岸 B. 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大陆 C.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D. 葡萄牙成为“海上马车夫”‎ ‎10.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 B.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 C.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 D.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 ‎11.自从鸦片战争后,清朝就被迫对列强开放了国内市场,但是到1860年时,西方各国在对华贸易上仍然没有打开局面,他们吃惊的发现,除了那些通商口岸以外,中国几乎没有发生改变。究其主要原因是 A.闭关锁国的政策依然存在 B.皇帝集权统治未受到损害 C.近代经济结构未发生变化 D.传统的自然经济顽强抵抗 ‎12.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 ‎ ‎ 厂家数 开工纱锭数 布机数 外商企业 ‎16家 ‎338960锭 ‎1986台 华商企业 ‎25家 ‎484192锭 ‎2016台 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办厂限制,促进棉纺织业大幅发展 B.外商在华棉纺织企业严重萎缩 C.此时期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商企业 D.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13.1882年,商人何琨山计划在广州创办自来水公司,结果因为‘有伤风水’‎ 而未建成,这种情况说明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帝国主义束缚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封建主义束缚 C.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性不强 D.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没有发展的可能 ‎14.1872年,“机器缫丝(厂)创于简村堡陈启沅(源),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以其交洋人也”。材料中的缫丝厂最可能坐落于(  )‎ A.北京附近 B.广州附近 C.西安附近 D.成都附近 ‎15.1958年某领导到一农村视察,当地党委书记向领导汇报说他们的早稻达到了亩产三万多斤。该领导听后说:“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下深耕,还能多打些。”该材料反映出产生浮夸风的直接原因是(  )‎ A.国家对农业的重视 B.过分夸大了主观意识的作用 C.人们急于求成 D.干部的官僚作风和追求政绩 ‎16.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从1961年起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的对象是(  )‎ A.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 B.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D.国民经济各部门失调的比例关系 ‎17.1978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于是省委决定“借地渡荒”,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安徽省委的做法(  )‎ 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土地需求 D.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18.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确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不断地变化,由“合理调整工商业”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再到“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最终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逐步建立起来的B.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改革开放加快了经济体制的变革 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19.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它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材料中的“它”是(  )‎ A.国有企业改革 B.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有人把中国1979年所做的追赶世界、融入世界的决策称为打开了“第一扇窗”。“第一扇窗”比喻的是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在广东和福建设立经济特区 C.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21.近代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发生质的变革是由于(  )‎ A. 中国传统工具的进一步改进 B. 清政府主动引进外来文明成果 C. 西方近代化交通工具的引进 D. 国民政府鼓励发明创造的结果 ‎22.1876年,英国人在上海建造了长14.5公里的淞沪铁路,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通车后,这个“破坏风水的怪物”引起了清朝保守势力的极大恐慌。1877年清政府用白银将这条铁路购回,然后拆毁投入海中,这件事说明( )‎ A. 英国人修筑的铁路的确破坏了中国的风水 B. 英国人不了解中国的国情 C. 中国的保守势力异常顽固,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D. 中国社会不需要铁路 ‎23.“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一说法主要反映了( )‎ A.人民生活习惯发生变化 B.我国科技水平发生变化 C.社会风气发生变化 D.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变化 ‎24.‎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人们可以及时了解大会盛况的传媒有:( ) ‎ ‎①报纸 ②广播 ③电视 ④互联网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5.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论述铁路作用时说,“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他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于:( )‎ A.维护稳定 B.调动军队 C.调运快捷 D.经济交流 二、材料题(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 材料一 在民国时期的经济大家庭中,既有又老又保守的“婆婆”,也有年轻且掌握大权的“丈夫”,民族资本主义就像一个可怜的寄人篱下的“童养媳”,仰人鼻息,举步维艰……但是自从民族工业这个“童养媳”进了家门,自然经济这个“婆婆”的地位便日益受到了威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分民国时期主要有几种经济成分。(6分)‎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童养媳”在“家庭”中的地位。(8分)‎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 材料一  1958年春,上海农村根据中共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农业生产“大跃进” 。同年9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即上海七一人民公社。到9月30日,郊区10个县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建立103个人民公社,几乎所有农户都参加,平均每个人民公社达8 000多户……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 ——《上海农业志》‎ ‎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 ‎ ‎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哪一次调整?这种调整给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6分)‎ ‎(2)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这种变革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8分) ‎ ‎(3)材料三中邓小平同志对当时农村经济改革形势分析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4分)‎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时期 主流服饰 ‎1840 年前 长袍马褂、旗袍 辛亥革命后 西装、中山装、长袍马褂、改良旗袍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 中山装、以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 改革开放后 颜色丰富、款式多样的服装 ‎——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 ‎(1)西装何时传人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苏式服装的流行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服装“颜色丰富、款式多样”的原因。(6分)‎ 高一普通班历史第三次月考答案 ‎1-5:ABCCB 6-10:BBAAD 11-15:DCBBD 16-20:DDDDB 21-25:CCDAC ‎26.‎ ‎(1)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6分)‎ ‎(2)是一种新的经济成分,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4分)在夹缝中生存,始终不占主导地位。(4分)‎ ‎(3)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之一;(3分)同时还有妥协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3分)‎ ‎27.‎ ‎(1)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制度。 (2分)违背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分)严重破坏生产力,导致我国农村生产力长期发展滞后。(2分)‎ ‎(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不是。(2分) 因为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4分)‎ ‎(3)要始终着眼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分)‎ ‎28. ‎ ‎(1)鸦片战争后。(3分)因素:外交政策“一边倒”的影响。(3分)‎ ‎(2)原因:改革开放,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3分)思想解放。(3分)言之有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