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西桂林市中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西桂林市中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广西桂林市中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科)‎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这说明分封制(  )‎ A. 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 B. 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 C. 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 D. 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 2.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 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C. 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 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3. ‎《新唐书•百官志二》载:“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赋予给事中“涂归”权力的主要目的是(  )‎ A. 制衡行政运作程序 B. 保障君主独断之权 C.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D. 剥夺丞相行政权力 4. 我国古代历来都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A.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D.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5. ‎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A. 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B. 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 C. 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D. 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1.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曾表明抗战不是一年半载可以了解之事,必须“抱定三年五年如一日的精神……铲除短期得失之念,不致因小胜而浮,因小败而丧气”。“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表明(  )‎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 全面抗战路线成为国共的共识 C. 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路线 D. 国共抗战策略有一定的一致性 2. 有历史学者曾以忧时伤世的感情袒露自己在抗战孤岛——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对两宋交替之际“汴京围困屈降诸卷,所述人事利害之回环,国论是非之纷错,殆极世态诡变之至奇。……乃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这说明 A. 问题意识有助于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 B. 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 C. 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往往贯穿于对现实的把握与选择 D. 历史学者需坚守自己的专业范围不为现实利害所扰 3. 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是(  )‎ A. 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 ‎ B.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 ‎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 4. 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他们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戏剧公演(  )‎ A. 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 B. 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 C. 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D. 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 1.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 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 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C. 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D. 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2. 钱乘旦在《英国王权的发展及文化与社会内涵》一文中说:“革命(光荣革命)是以维护议会的权力为出发点的,由此才引申出“议会主权”与“人民主权”的思想;但是当革命最终以“人民”的名义把权力放回到一个人手中时,那么革命又如何解释它的合理性呢?于是,王权在英国重建,而且恢复王权的人正是那些多多少少都曾投身革命的人……这样,一方面是专制王权重现的危险,另一方面是对革命深刻的疑惧。英国人不得不试图找寻解决的方法……”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光荣革命”(  )‎ A. 以避免军事独裁为主要目标 B. 只是反对专制并不反对王权 C. 是看似合理实际并不合理的 D. 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权所在 3. 如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 方案二(新泽西方案)‎ 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 A. 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 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 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D. 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4. ‎2013~2014年,乌克兰发生了严重政治危机:乌克兰国内的亲俄派与亲英美派对立并引发武装冲突。危机引起许多国家的直接干预:俄罗斯立即强势介入,法、德、英、美等国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向俄罗斯施压;欧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中国等国也表示高度关注。2015年2月,俄、乌、法、德四国领导人举行会谈,随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乌克兰危机各方同意停火,危机才告一段落。透过乌克兰危机,可以看出(  )‎ A.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主题 B. 多极化形成过程中,大国之间存在反复博弈 ‎ C. 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安全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 D. 经济区域化对全球化具有促进和制约的作用 1. 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 A.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B. 佛教的广泛传播 C. 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2.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3. ‎“物勒工名(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本是官营手工业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营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将自己的名字或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这反映了(  )‎ A. 民营手工产品大多假冒官营产品 B. 民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争夺市场激烈 C. 民营手工业注重提高自身知名度 D. 官营手工业已落后于民营手工业 4. 史载,自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来,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三角洲地区,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这一变化 A.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B. 为该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C. 加速了江南自然经济的解体 D. 促使白银逐渐成为该地区普遍流通的货币 5. 如图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图中两次发展热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 ‎ A. 政府政策鼓励支持 B. 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 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D.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1. 当人们质疑罗斯福推出完全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所得税方案以实施社会保障计划时,罗斯福说:“这些税从来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罗斯福这一论断是基于新政(  )‎ A. 推动了政府机构改革 B. 开启资本主义新模式 C. 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D.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2. 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 A. 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B. 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 C. 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 D. 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 3. 宋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往往撇开旧注,自抒新意,有很大胆的见解,虽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这一现象表明( )‎ A. 商品经济勃兴带动文化繁荣 B. 私学教育发展培养思辨精神 C. 民族矛盾尖锐影响学术风气 D. 程朱理学推动儒学实现复兴 4.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新思想系统”(  )‎ A. 脱离了儒学思想的范畴 B. 推动了当时的社会转型 C.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诉求 D. 源自“西学东渐”的盛行 1. 在近代中国,改名成为一种时尚,如胡适原学名胡洪骍,他在上海因听人讲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进化论原理,而在1910年改名为胡适;诗人柳亚子初名慰高,号安如,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改字人权,号亚卢,意为亚洲之卢梭,后觉不够谦逊,改为亚子。上述材料反映了(  )‎ A. 西方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B. 改名已趋向政治化 C. 有识之士追求民主进步 D.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提出“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屋。”材料中的“普遍法则”‎ A. 为资产阶级构建了“理性王国” B.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方式 C. 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 打破了“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 3. ‎“他们响应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将现实的‘丑’和大自然的‘美’来对比,极力讴歌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大自然在他们眼中是无所不在的神,是精神的避难所,因此常常作为精神的某种象征而出现,寄托着作家对现实的诅咒和对自由的憧憬。”下列作品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 二、材料解析题(26、27题必做,28—30题任选其一选做。共52.0分)‎ 1.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官学教育“科举嚣张,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公元1179年朱熹重修白鹿洞书院并指出:“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书院讲学形式活泼,主讲人不限于本院讲师,还可别请名师做临时主讲或作专题讲授;听讲者不限于本院生徒,四方学士都可前来。‎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19世纪哥廷根大学数学教授)克莱因特别提倡“走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他长年的积极努力之下,哥廷根大学的整个自然科学终于脱离了哲学领域,并先后成立了数学、天文、物理、化学、技术和机械学院。……1898年,哥廷根大学与工业界之间的成功谈判,导致了“哥廷根应用数学与应用物理学促进协会”的建立。……从而成为当时唯一的一所发生了科学重心从人文社会科学向自然科学转移的大学。‎ ‎    ——李工真著《德意志现代化进程与德意志知识界》‎ 材料三    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原本是晚清供官吏进修的机构,1917年蔡元培从欧洲留学归来就职北京大学校长后使其摆脱了“官员预科学校”基调,设置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语言文学三大部分,聘用大量学贯中西的教师。北大改革的成功部分由于新教师质量高,部分也由于京师大学堂时代便有的师生讨论学术问题的传统……北大在“五四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明显标志着高等教育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 ‎    ——费正清等著《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白鹿洞书院和德国哥廷根大学办学理念的异同。(12分)‎ ‎(2)根据材料一,指出北京大学办学理念发生的变化。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13分) ‎ 2.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美国的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于2009年出版了《中国大趋势》一书,近年来在中国各界引起热评。作者根据大量的新闻报道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归纳为“中国现代化社会八大支柱”的“中国模式”。具体如下:‎ ‎1.解放思想:这是中国社会变革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支柱。‎ ‎2.“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支撑中国新社会长治久安最重要、最微妙,也是最关键的力量平衡。‎ ‎3.“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允许多样化的存在,为中国生存与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 ‎4.“摸着石头过河”:冒着一定风险通过反复尝试探索未来道路,“实事求是”,从实践中学习。这就是邓小平的格言。‎ ‎5.艺术与学术的萌动:中国当今精神文明得以加强的表现。‎ ‎6.融入世界: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各领域活动。‎ ‎7.自由与公平: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开始的改革开放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良好的借鉴。‎ ‎8.从奥运金牌到若贝尔奖:正是中国未来经济竞争力的预演。‎ ‎    根据材料并结合有关史实,评析材料内容。‎ ‎    (要求:1.对约翰·奈斯比特的“八大支柱”以史实加以概括论证。2.请你对约翰·奈斯比特“八大支柱”之外的缺失进行增补,并加以说明。) ‎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冋眸】(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几千年来办教育无章程、学校无体系……1862年,洋务派建立京师同文馆,1898年,光绪批准梁启超拟出的《京师大学堂章程》。1901年9月,清政府颁布“兴学诏书”,鼓励各地兴办学堂。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派人赴日考察后拟就《钦定学堂章程》,从蒙学到大学层次递进的学校系统方案面世,后因故未能实施。1903年6月,清廷命张之洞主持修成《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该学制包括《奏定蒙养院及家庭教育法》等22个法律性文件。它以日本学制为媒介,将西方教育制度全面引入,包括学校教育系统、教育内容、管理方式、行政体制等。它强调各等级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而后以西学瀹(yue疏导)其智识,练其艺能”。学制颁布之后,新式学堂开始大量涌现,1907年全国各级各类学堂增加到37888所,在校学生人数达到1024988人。‎ ‎                                                                        ——摘编自刘虹《<癸卯学制>百年简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癸卯学制”出台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癸卯学制”的颁布对中国教育产生的影响。(6分) ‎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随着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的迅速提升,美国的对外战略比以往更带有明显的扩张性、进攻性和侵略性。……在亚洲地区,美国的利益核心是东亚地带…… 1949年 12月 30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NSC48/2‎ 号文件,它标志着美国在亚洲遏制战略的形成。为了在亚洲遏制共产主义势力扩张、预防“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出现,美国政府一方面要对日本、台湾、菲律宾等地区的控制,确保亚洲大陆沿海岛屿防卫链的完整,一方面要通过对亚洲非共产党国家地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干预援助,加强这些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自立。而且,通过提高日本、菲律宾的国际政治影响,在东南亚建立新的经济市场等一系列措施,断绝这些地区与共产党中国的政治经济往来。在二战结束到1 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的远东策略已具体调整为:一个经济稳定和亲美的日本;一个稳定和对美忠诚的菲律宾;一个由英、法、荷、控制(或影响)并与美合作的东南亚保险式的近海岛链战略防线。‎ ‎                                                 ——中国社会科学网《战后初期美国亚洲政策的变化》‎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台“亚洲遏制战略”的背景及其目的。(9分)‎ ‎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亚洲遏制战略调整后的具体实施情况。(6分) ‎ 1. ‎【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韬(1828-1897年)1848年在上海墨海书馆工作,并担任外国传教士麦都思的翻译助手。与人合作编译了《光学图说》、《西国天学源流》等西方自然科学书籍。1874年创办了由中国人独立编辑出版的大型中文报纸《循环日报》,出任总编辑。1884年,他出任我国最早传授西方科学知识的学校--上海格致书院的掌院、山人,致力于科技人才的培养教育事业。       王韬提出“君民共主之国,如英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丹麦。”“朝廷有兵刊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得行也,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远近,此君民共主也。” 材料二  ‎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韬为中国近代化发展所做的贡献。(8分)‎ ‎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王韬思想有哪些继承和发展,并分析原因。(7分) ‎ 桂林市中山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D 2. D 3. A 4. B 5. C 6. D 7. B 8. A 9. D 10. B 11. B 12. C 13. B 14. D 15. C 16. C 17. B 18. A 19. D 20. B 21. B 22. C 23. C 24. C 25. A ‎ ‎26. (1)同:探索新的办学方式;为现实需要服务。异:宋代书院旨在弘扬儒家的伦理道德;哥廷根大学把理论研究与工业实践相结合。( 2)变化:从培养官员转变为培养现实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主导转变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思想解放;中国传统教育的启发;蔡元培的个人经历和改革精神。  ‎ ‎27. 1.论证:(8分,每点2分,每方面至少举两例史实) 政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如: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和国家领导体制,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坚持加强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健全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律制度逐步健全(依法治国写进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等。(2分) 经济:经济体制改革成就;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加入世贸组织和倡导、推动、参加区域集团组织等。 科教: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社会主义特色理论;双百方针恢复,二为方向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等。 外交:不结盟政策(无敌国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活动;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等。       2.增补:(2分)围绕“矛盾与问题”、“寻找差距”等方面即可。说明:(2分)尽管作者没有根据西方人的价值观和标准去评价中国,但在改革开放中积累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也显得很尖锐,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要有清醒认识。我们仍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与西方国家有较大差距。(言之有理即可。)  ‎ ‎28. (1)晚清统治危机加剧,推行“新政”;新式学堂的创办及对西方学制的探索;张之洞等开明地主的积极推动。( 2)推动新式学校教育的迅速发展,促进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型;推动清政府废除科举制。  ‎ ‎29. (1)背景:二战后,世界格局变化、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力量膨胀、美苏争霸(冷战)。(任意答出三点即可,即得6‎ 分)目的:反共、称霸、确立世界领导地位,实现全球扩张。(3分)( 2)实施:发动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驻军——驻军菲律宾和朝鲜海峡以遏制新中国;扶植日本——适应冷战的需要。(6分)  ‎ ‎30. (1)本小问的贡献,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与人合作编译了《光学图说》、《西国天学源流》等西方自然科学书籍”得出翻译西方书籍,“1874年创办了由中国人独立编辑出版的大型中文报纸《循环日报》,出任总编辑”得出创办报刊,“1884年,他出任我国最早传授西方科学知识的学校--上海格致书院的掌院、山人,致力于科技人才的培养教育事业”得出创办书院,发展教育,根据王韬提出“君民共主之国”得出倡导实行君主立宪.( 2)第一小问表现,继承主要是在学习西方和倡导民主政治,发展根据材料二中“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得出国民共享权力,在政治主张方面提出了民主共和制,不同于王韬的君主立宪制.第二小问原因,主要结合孙中山所处的时代是在甲午战后,从民族危机和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故答案为:( 1)贡献: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纸,介绍西方自然科学和政治思想;开办书院,培养人才;提出君主立宪主张.( 2)继承:向西方学习,重视民权问题.发展:提出了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提倡民主共和制.原因:戊戌变法失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