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在宋代理学兴起的过程中,出现了尊孟排荀的思潮,宋代学者,特别是理学家对荀子多持否定态度。这是因为( ) A. 理学家以孔子儒学为正宗 B. 荀子主张把握自然规律 C. 佛教思想影响了理学形成 D. 两者对人性的认识不同 2.有学者指出,儒家文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安详而有层次的社会……不像面积与中国等大的欧洲,一直四分五裂,国家居然有二三十个之多”。可见,该学者高度肯定儒家文化的( ) A. 民贵君轻观念 B. “大一统”观念 C. “君权神授”观念 D. “天人感应”观念 3.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4.“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法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这一言论反映出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 A. 尊儒抑法 B. 尊法抑儒 C. 儒法并用 D. 儒法对立 5.人们常说“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和”在儒家思想体系中也有着特殊的地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古代思想家的主张不属于这一范畴的是( ) A.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 B. 战国时期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 西汉时董仲舒提出“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天地之美,莫大于和”,强调天人合一 D. 南宋时期朱熹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6.“孔子以仁为最高道德原则,以礼为仁的表现形式,把道德行为和修身济世联系起来。”这反映了孔子( ) A. 认为礼是道德核心 B. 希望恢复周代的礼制 C. 要求缓和社会矛盾 D. 倡导道德的社会功能 7.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 )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 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心集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8.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 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C. 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D. 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9.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所持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主要原因是( ) A. 两人的阶级立场不同 B. 两人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 C. 两人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 D. 儒家是主流思想而法家不是 10.对宋代至清代书院性质状况表解读正确的是( )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0 14.03 元代 17.23 61.15 0.33 21.28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18.59 A. 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压制书院发展 B. 对外开放程度与书院数量相一致 C. 民办书院数量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 D. 官办书院数量与中央集权强化有关 11.下图是根据《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该图呈现的发展趋势表明( ) A. 两汉以前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小 B. 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C. 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积极塑造 D. 清代统治者最重视妇女的贞节教育 12.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 ) A. 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 B. 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C. 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 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 13.有学者指出:中国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与下表信息对应准确的一组是( ) 同情行将消逝之封建 承认正在萌长之专制 厌弃一切制度 同情宗法 反对宗法 放弃宗法 ④个人观点 ①贵族观点 ②平民观点 ③君主观点 A. ①道家②墨家③法家④儒家 B. ①儒家②法家③墨家④道家 C. ①儒家②墨家③法家④道家 D. ①墨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儒家 14.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由此可见,汉武帝以后的西汉用以治国的指导思想是( ) A. 黄老思想 B. 儒道并用 C. 外儒内法 D. 重儒轻法 15.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其主要目的是( ) A. 倡导儒学,推行教化 B. 宣扬君权神授思想 C. 利用天人感应服务皇权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6.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可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李贽( ) A. 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 B. 强调私欲是唯一的人性 C. 颠覆程朱理学的人欲观 D. 批判了大公无私的思想 17.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顾炎武意在( ) A. 肯定郡县制对于君权强化的作用 B. 批评封建社会对农民的压迫 C. 认为“郡县”要比“封建”进步 D. 对社会政治体制变革的考量 18.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汉文帝除肉刑诏,所引用的就是《尚书》说。汉武帝亦使吕步舒(董仲舒的弟子),治淮南狱。”这反映了汉代( ) A. 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B. 确立了司法审判独立性 C. 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D. 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 19.东汉时女子赵娥砍死杀父仇人后“诣县自首”,县令尹嘉钦佩赵娥的孝行,但又因国法“杀人者死”而犯难,拒绝受理此案,并辞官而去。最终汉灵帝下旨,免去赵娥的死罪,还封她为“孝女”“烈女”。这反映了当时( ) 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B. 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 C. 地方官员懒政现象突出 D. 执法行为具有随意性 20.《金史》有这样的记载:“船中有贲火炮名‘震天雷’者,连发之,炮火明。”“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之外。”这段话主要说明( ) A. 金人喜欢打仗、玩炮竹、放鞭炮 B. 宋金时期,火药已较为普遍地运用在军事上 C. 除金人外,其他地方还不知道火器 D. 火药和火器的发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21.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 A. 山之南、水之北 B. 山之南、水之南 C. 山之北、水之北 D. 山之北、水之南 22.唐代僧一行预言过两次日食(发生于公元724、725年),当其没有被观察到时,他不是去检查修正所依据的大衍历,而是去颂扬唐玄宗的德行感动了上天。这一故事说明( ) A. 伦理中心主义影响了科学家判断 B. 佛教思想在唐代占据着主导地位 C. 天文观测技术落后导致迷信泛滥 D. 君主专制阻碍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23.中国四大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经由海路传入欧洲的发明是( ) A. 造纸术 B. 火药 C. 活字印刷术 D. 指南针 24.宋代士大夫掀起藏书风气,藏书最多的达到十万卷,超过官方藏书.与此相关的宋代科技文化成就是( ) A. 造纸术的发明 B. 雕版印刷术的出现 C. 市民文学的兴起 D. 活字印刷术的创造 25.古代某一时期朝廷设立“军器监”,机构很大,有11个作坊,其中有火药作、火作、猛火油作等。下列朝代最有可能设置该机构的是( ) A. 东晋 B. 秦代 C. 汉代 D. 宋代 26.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由此可以得出( )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9 A.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B.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 C.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 D.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 27.金文是指下列哪种文字( )。 A. 甲骨文的雏形 B. 刻在金制品上的文字 C.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D. 鎏金的字 28.下面是代表汉字四种字体的书法作品,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 . A B C D 29.下图是甲骨文的“高””和“宫”字。“高”字反映的是一种建造在土台上的房子,其下部是土台中挖有一口地窖。“宫”字反映的是在一个大屋顶下罩着两个(或两个以上)室内空间。从这两个文字的结构状况可以了解到的信息有( ) A.从商朝开始建筑房屋定居生活 B.当时社会各阶层比较平等均衡 C.当时已实现居者有其屋且宽敞 D.当时社会分化和特权观念明显 30.“龙”字象征着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寓意深刻。下列对“龙”解读正确的是( ) A.龙字字体的演变促进了秦国实现统一大业 B.第二个“龙”字字体始于西周时期,具有线条的特点 C.龙字书体由曲线逐渐发展到笔画并摆脱描绘过程 D.龙字写法从难到易说明要固守传统文化 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题18分,32题22分) 31.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起始于先秦时期,发展于秦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繁荣于隋唐和宋元时期。中国传统家训的内容虽然十分庞杂,但总起来说,其训诫内容是“一条主线”和“三大主题”。“一条主线”就是“尊儒”;“三大主题”,包括“齐家治国之道”、“为人处世之道”、“读书治学之道”。明清时期,是中国家训的“鼎盛期”。据统计,《中国丛书综录》所列“家训”一类著作,公开印行的有117种,明清两代占89部,其中明代28部,清代61部,清代的大多集中于鸦片战争之前。而且,我国典籍中流传至今的家训,也以明清两代数量最多。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社会风俗教化内容增多、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 材料二 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封建社会便走上了日益衰落的穷途末路。除了洋务派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之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和启蒙学者在批判封建纲常礼教、提倡西学的过程中,将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然而,从总体上看,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家训历史已由清前期的鼎盛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而辛亥革命的爆发,则标志着中国传统家训已近尾声。 ——以上材料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家训:中国人的家庭教科书》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传统家训发展演变的总体特征。(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家训衰落的主要原因。(6分) 32.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作为我国正统的意识形态,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儒家思想也历经沧桑。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①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②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③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⑤主张民贵君轻;又说⑥“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⑦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⑧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材料二 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面对理学的渐趋没落,一部分士大夫转而寻求新的思想理论,对程朱理学提出了挑战,陆续出现了许多进步思想家,成为反理学的先驱。……他们倡扬民族气节,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空谈理性,向宋明理学发起猛烈的攻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蒙思想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 (1)材料一标有序号的八句话中,哪些属于史料?哪些属于对历史史料的解释?哪些属于材料作者的历史评价?(只需写出答案对应的序号即可。)(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部分士大夫转而寻求新的思想理论”的原因并指出其思想的局限。(8分) 历史答案 1-30 DBCCD DDCCD BACCB ADABB DADDD DCBDC 31.(1)总体特征:历史悠久;经历了由盛及衰的过程;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呈现形式多样化;反映时代特征;将家风与国家、社会联系起来,具有家国情怀。(每点2分,共12分) (2)主要原因:伴随封建制度和土族势力衰落,宗族观念日益淡薄; 反封建思潮和民主运动的兴起;(每点2分,共6分) 西方思想与观念的传播。 32.(1)史料:④⑥,史料解释:⑤⑦,历史评价:⑧(每项2分,共6分) (2)影响:成为官方正统学说;对维护专制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有助于中国文明的延续;后期的日益僵化,压抑思想进步。(每点2分,共8分) (3)原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理学为主流思想,文化专制。 局限:没有超越儒家思想的范畴(或者提出建立新的社会的方案)。(每点2分,共8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