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题)两部分,共12页。‎ ‎2.请把第Ⅰ卷、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战国时期,士人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国之重臣。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魏国首霸中原;燕昭王尊郭隗为师,用乐毅等士,燕国得以振兴。这类做法 ( )‎ A.导致士人阶层掌控国政 B.冲击了传统的血缘政治 C.改变了天下分裂的趋势 D.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阿房宫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 )‎ A.秦二世为先帝营造阿房宫 B.文献记载各异不足为信 C.杜牧曾游览秦朝宫殿遗址 D.秦营造阿房宫但未建成 ‎3.《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 ‎①协助皇帝处理国政 ②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 ‎③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国语·齐语》载,管仲认为:“四民者,勿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咙(杂乱),其事易(变)。”“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管仲的四民分业分居论 ( )‎ A. 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有利于维护统治 ‎ B. 开始将国民划分为士、农、工、商等级 C. 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商品流通 D. 反映了战国礼崩乐坏、动荡的社会现实 ‎5.《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 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 )‎ A.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强化政治等级制度 C. 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D.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6.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以下图片资料,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 A.铁制农具的发展演变 B.小农经济的重要因素 C.江南经济的迅猛发展 D.精耕细作的不断扩展 ‎7.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后世的历朝历代,也大都心照不宣地沿用了这一做法。这主要体现了 ( )‎ A.历代将汉武帝作为治国榜样 B.汉代经济制度为后代所推崇 C.富商大贾与小农之间的矛盾 D.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 ‎8.北宋发行纸币,每次的发行总量限定在1256340贯,其面额通常为一贯、五贯、十贯等,每印发一次交子,必须备有一定的准备金,以保证纸币能得到自由兑换,其直接目的是 ( )‎ A.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B. 保证货币信用稳定 C.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 保障商人基本利益 ‎9.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倶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 A.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10.“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就此推断画横线处在内容是()‎ A.科举制度地主经济                          B.专制皇权商品经济 C.官僚政治地主经济                          D.封建割据商品经济 ‎11.《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 A.思想内涵的丰富性                            B.核心理念的多样性 C.治国措施的深刻性                            D.传播阶层的广泛性 ‎12.“灾异示警”‎ 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 A.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    ‎ B.“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 C.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       ‎ ‎ D.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 ‎13.下表是某学者对汉武帝“独尊儒术”原因的分析。由此可见,“独尊儒术”()‎ 序号 原因分析 一 原来的宗法社会并没有被完全破坏,汉初的平民乐于使用昔日贵族的礼教制度。‎ 二 汉完成统一之后,制定各种新制度,离不开儒家学者的帮助,在这方面,其他学派远不能与儒家相比。‎ 三 儒家六艺兼容并包,儒家独尊后,其他学说仍可在六艺的大帽子下,改头换面,保持存在。‎ A.促进了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                 B.适应了贵族政治需要 C.使诸子百家实现了充分融合                 D.具有深厚的社会土壤 ‎14.唐末五代时期,军阀争相“收养”部将为义儿。终五代之世,不仅有百余平民子弟以军阀义子的身份留名史册,更有四位义子承继大统登上皇位。对军阀养子之风的解读合理的是 A.彻底抑制和改善了骄兵悍将难以节制的局面 B.军阀养子之风是政权割据和更替频繁的根源 C.假借宗法伦理笼络将才以强化对军队的控制 D.五代皇位继承已经摆脱血缘宗法伦理的束缚 ‎15. 明代学者陈白沙明确提出了“六经糟粕”论,并对此进行了系统的阐说。其有关“六经糟粕”的论述,主要包括“文辞滋糠”、“左右六经”、“六经在心中”、“六经虚无”、“六经糟粕”、“章句糟粕”等内容。这表明陈白沙 ( )‎ A.否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尊重个体价值和作用 C.主张人的自由与平等        D.动摇了理学的官方哲学地位 ‎1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17.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皇帝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表示不必严格守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䜣对于办理中外交涉提出,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 )‎ A.外交政策由灵活转向僵化 B.由捍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外交政策正逐步与国际接轨 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 ‎18.电影《无向西东》主人公之一沈光耀的原型沈柴诲在“淞沪会战”中壮烈牺牲。在这场会战中,国民党中央军主力悉数投入,湘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纷纷奔赶前线,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国人民踊跃支援。这表明淞护会战 ( )‎ A. 消弭了国民党军阀之间的嫌隙 B. 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C. 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到提高 D.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1929年末,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来华访问时指出:“在相互对立的政府、党派、军阀的争夺中,最终获胜的那一方并非因为用武力取得了统一,而是因为赋予了人民其内心深处最想要得到的那些东西。”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国民革命军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B.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 C.抗日军民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 D.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20.在中共二大上,毛泽东说:“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阶级利益,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只不过得到了一些自由和权利,还是不能完全解放。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因此无产阶级便必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强固,这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即刻成功的”。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毛泽东对新三民主义持赞成态度 B.提出无产阶级应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 C.民主主义革命后应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D.呼吁加快与国民党合作开展民主革命 ‎21.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该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A.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B.中共的成立开辟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C.五四运动继承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D.革命指导思想和领导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22.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 )‎ A.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3.近代湖州南浔的缉里丝由于质量上乘,享有很高声誉,成为出口大宗。在具体交易时,洋行根据伦敦行情在上海“开盘”定价,收购价格和南浔蚕农的成本是没有联系的。这实质上反映了 ( )‎ A.近代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 B.近代中国农产品的定价权掌握在外商手上 C.中国农产品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 D.中国的农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沉重打击 ‎24.下图是青岛瑞蚨祥绸缎店利润额折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段上升是因为受到洋务企业刺激 ‎ B.乙段上升是因为列强停止对华商品输出 C.丙段下降是由于政府限制民间设厂 ‎ D.丁段下降是由于受到内外势力双重打压 ‎25.抗战时期,知名学者马寅初抨击说:“有几位大官乘国家之危急,挟政治之势力,勾结一家或几家大银行,大做其生意,或大买其外汇。其做生意之时,以统制贸易为名,以大发其财为实,故所谓统制者是一种公私不分之统制。”马寅初抨击的是 ( )‎ A.日本实施的统制经济       B.政府繁重的苛捐杂税 C.美国对中国资本输出       D.急剧膨胀的官僚资本 ‎26.1840年鸦片战争后,北京的六国饭店是较高档的西餐饮食店,是中国达官贵人摆阔气的地方,所谓“海外珍奇费客猜,两洋风味一家开。外朋座上无多少,红顶花翎日日来”。晚清宫廷、王府和民国时期政府要员的官邸,或设有“番菜房”,或聘有番菜烹调师,有的甚至发展为“器必洋式,食必西餐”了。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① 都市西餐业的兴旺,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这一文化模式的体验 ‎ ② 国人崇洋心理越来越浓 ‎ ③ 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也引起了中国近现代饮食生活的较大变化 ‎ ‎④体现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7.创办于1872年的《申报》,1874年5月日本兴兵侵略台湾,为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发表了具体生动的《台湾军事实录》等战地通讯;从1874年1月6日开始报道到1877年4月7日止,连续三年多报道轰动朝野的“杨乃武冤案”,这是当时中文报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材料中《申报》的作用表现 ( )‎ A.以文字记录下丰富的史料素材 B.客观记录了近代史的发展进程 C.发挥了舆论导向推动事件进展 D.影响清政府对事件的有效处置 ‎28.1986年7月《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题目为《北京流行黄裙子》的文章,反映了北京服装市场的一些情况,结果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性穿起了黄裙子。这则材料说明 ( )‎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样化 C.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D.大众传媒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 ‎2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30. 1951年底,中共中央在关于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的电报中指出:“贪污分子、浪费分子和官僚主义分子当然大多数不是反革命分子,他们的罪名是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但这个问题现在已极严重,必须看作如同镇压反革命斗争一样的重要”。材料表明中共中央 (  )‎ A.践行中国共产党七大的相关决议 B.把三反当成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内容 C.用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腐败问题 D.认为发展经济是当时社会的主要任务 ‎31.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爱”“非攻”等理念。新中国下列外交原则、方针及政策最能体现该理念的是 ( )‎ A.“一边倒”方针   B.“另起炉灶”方针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政策 ‎32.“真正主导70年代中国外交的是乔冠华、黄华为首的业务派。这两人的外交思维是——以点控面,固本培元。所谓以点控面,指的是有重点的外交,而当时的两个重点就是……”文中的“两个重点”是指 ( )‎ A.邻近国家和新型民族独立国家 B.联合国和美国 ‎ C.社会主义阵营和亚非国家 D.苏联和日本 ‎33.下列对三幅图片展现的共同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B.中国奉行友好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C.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中国倡导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34.“三大改造”前后所有制结构对比 年份 全国所有制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前三项合计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21.3‎ ‎6.9‎ ‎71.8‎ ‎1956年 ‎32.2‎ ‎53.4‎ ‎7.3‎ ‎92.9‎ ‎0.1‎ ‎7.0‎ 据图表信息可知我国 ( )‎ A. 私有经济已不存在 B. 工业化目标已基本实现 C.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D. 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35.出现图中我国1961年工业国民收人趋势的政策因素是 ( )‎ A. 苏联撕毁与我国的合作协议 B. 合理调整工商业 C.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方针 D. I960年中共中央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 ‎36.1984年,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富有影响力的企业相继诞生。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 农村责任制广泛推行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普遍开展 D. 对外开放的全面实施 ‎37.“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统计能够说明 ( )‎ 时期 所送的嫁妆 ‎20世纪80年代 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 ‎20世纪90年代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VCD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① 保留了传统特色②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③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④ 新时期工业化进程加快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38.在古罗马有一个人把洗衣店告上法庭,要求店家赔偿被老鼠咬破的衣服,其理由为:“按照约定,店家洗好衣服后应妥善保管好,事先应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依据罗马法,最后法庭判决洗衣店赔偿全部损失。该案例主要说明了(  )‎ A.司法程序严格完备                                B.法律维护平民利益 C.审判体现契约精神                                D.审判非常重视证据 ‎39.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雅典在名义上是民主政治,但是事实上权力是在第一公民的手中。”而自公元前443年到前429年,伯利克里一直连任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完全掌握国家政权。这反映了 (  )‎ A.雅典民主制的虚伪         B.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C.轮番而治有名无实         D.“小国寡民”的弊端 ‎40.2016年6月英国全民公投脱离欧盟,英国高等法院后裁定,英国政府在正式启动“脱欧”程序前需经议会批准,英国政府发表声明称,对此裁决“感到失望”,并宣布将向英国最高法院上诉。2017年1月,英国最高法院就“脱欧”问题做出终审裁决,强调政府启动“脱欧”程序必须经议会投票批准。据此可知英国 ( )‎ A.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B.政府权力受议会制约 C.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D.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 ‎41.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在公布之后就遭遇了一波三折的命运,先是联邦法官做出了暂停“移民禁令”限制令,随后特朗普政府针对暂停禁令提起上诉。之后该上诉又被驳回。日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允许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新版移民限制令部分生效。这反映了美国 ( )‎ A.实行分权制衡的平衡机制 B.总统不再是国家权力中心 C.美国总统拥有立法的权力 D.最高法院服务于行政机关 ‎42.下列关于19世纪晚期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属于资本主义直接民主政治 ‎ B.法国的总统和德国的皇帝都有权解散议会 C.法国总统和德国宰相都是由议会选举产生 ‎ D.都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色彩 ‎43.图示为近代三角贸易示意图,据图可知三角贸易 ( )‎ A. 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B. 是工业革命时期资本积累主要方式 C. 是欧洲资本输出表现 D. 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44.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始建于17世纪初,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17世纪中后期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的是(  )‎ A.美国金融的崛起          B.荷兰商业的繁华 C.殖民霸权的更替          D.英国科技的先进 ‎45.《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反映了( )‎ A.机器是新的纪律的制定者 B.工人不再是生产的主导者 C.欧洲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 D.工业化带动经济结构转型 ‎46.有学者说“(西欧)以前的社会中,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在教育水平上的隔阂,现在则仅为程度高低的细小差别。从表面上看,这种变化与机器革命没有任何联系,但事实上正是机器革命才使世界上渐渐消除了文盲阶层”。其意在说明(  )‎ A.大众教育开始在西欧兴起        B.工业革命促进了教育下行 C.社会精英成为变革的主体        D.机器生产有利于社会平等 ‎47.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48.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在《远方来信》中指出:临时政府不可能给人民和平、面包和自由,目前俄国处于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工人阶级团结农民,团结各国无产阶级,准备在革命的第二阶段取得胜利。列宁意在强调(  )‎ A.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必要性 B.俄国的二月革命基本实现了民主政治 C.暴力夺权是俄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由之路 D.列宁放弃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幻想 ‎49.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这是因为 ( )‎ A.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D.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50.《列宁选集》:“商业就是干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如果我们现在能紧紧‘抓住’这个环节,那么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一定能够掌握整个链条。”反映列宁这一经济思想的政策是 ( )‎ A. 取消自由贸易 B. 农业集体化 C. 恢复商品交换 D. 余粮收集制 ‎51.1965—1979年间苏联集体农庄庄员家庭收支构成 时间 ‎1965 ‎ ‎1970 ‎ ‎1975 ‎ ‎1979 ‎ 家庭总收入 ‎100 ‎ ‎100 ‎ ‎100 ‎ ‎100 ‎ 集体农庄的收入 ‎39.6 ‎ ‎40 ‎ ‎43.5 ‎ ‎43.7 ‎ 个人副业收入 ‎36.5 ‎ ‎31.9 ‎ ‎25.4 ‎ ‎26.9 ‎ 家庭总支出 ‎100 ‎ ‎100 ‎ ‎100 ‎ ‎100 ‎ 购买食物、衣物 ‎58.9 ‎ ‎55.1 ‎ ‎47.9 ‎ ‎50.3 ‎ 社会文化与生活服务(教育、医疗) ‎ ‎14.0 ‎ ‎15.0 ‎ ‎16.0 ‎ ‎14.5 ‎ 下列对苏联经济解释合理的是 ( )‎ A.庄员生活总体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B.集体农庄的收入总量在稳步上升 C.教育医疗比重说明社保体系完善     D.能购买商品说明不再是计划经济 ‎52.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53.市场经济具有周期性不仅是正常的现象和规律,而且是推动技术进步、推动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换代革命的内在的强大的动力,没有经济危机的压力和动力,我们今天可能仍然停留在油灯照明、马车运输、用长矛大刀对抗洋枪洋炮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此材料说明(  )‎ A.经济危机在客观可以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 B.没有经济危机就不会有社会进步 C.我们应该多制造经济危机以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D.经济危机是生产力提高的根本原因 ‎54.到1942年前,美国先后有200多万青年在民间资源保护机构中工作过,他们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效果明显。这些青年平均每人每期劳动9个月,月工资中绝大部分成为赡家费。罗斯福政府的这一举措主要效果在于(  )‎ A.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供合格兵源     B.成为解决失业民众就业的核心途径 C.是美国环境明显好于他国的根本原因 D.提高了政府的救济面和社会购买力 ‎55.下图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曲线图,当“滞胀时期”来临后,各国采取的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 )‎ A. 自由竞争 ‎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 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 D. 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 ‎56.20世纪 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文中的“安全网”应理解为 ( )‎ A.强大的国防 B.完善的社会保障 C.劳动安全保护法 D.发达的农业 ‎ ‎57. 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58.某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他査阅了以下相关的历史书籍。依据你的判断,他研究的历史主题最有可能是 ( )‎ A.殖民体系的崩溃             B.两极格局的瓦解 C.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第三世界的崛起 ‎59.“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主要是在说明全球化 ( )‎ A.对于当今美国来说是利大于弊 B.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C.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 D.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60.由美英法等八国集团和中国巴西等十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及欧盟于1999年6月成立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二十国集团会议当时只是由各国财长或各国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举行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扩大各个国家的发言权,这反映了 ( )‎ A.不平等的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 B.制度化体系化成为历史潮流 C.区域合作成为国际发展趋势 D.合作协商日益被国际社会重视 ‎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6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英国在采掘业、冶铁业等行业中已经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出现了一些雇工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企业。1855年,英国认可了公司的有限责任性质。1862年,英国颁布了股份公司法。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股份公司制企业基本上处于单一单位公司的形态,即一家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至多只有两三家工厂。19世纪最后30年中发生的新的技术革命,再一次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电力、石油、汽车和化学等新兴的工业部门出现了,重工业发展迅速,开始在整个工业中占据主要地位。股份公司则成了加速资本集中、加速垄断形成的有力杠杆,大量中小公司合并为少数大垄断公司或垄断公司兼并大量中小公司,以扩充实力、巩固垄断地位。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垄断组织遍及于各个主要的工业部门。‎ ‎——摘编自江满情《中国近代股份有限公司的演变》‎ 材料二 1872年由官方先垫一部分官款,由李鸿章责成大沙船主朱其昂主持向社会招股集资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大型股份制企业一轮船招商局。在1873年制定的章程中表明“轮船之有商局,犹外国之有公司也,原系仿照西商贸易章程,集股办理”,同时还规定:“资本一百万两为率,先收五十万两作一千股,每股五百两。”投资入股者便是本局股东,拥有由招商局刊印发的“股份票取息手折”,即股票。股票需“编列号数,填写姓名籍贯,并详注股份册”,且可以出让,但“必须先尽本局,如本局无人承受,方许卖与外人”,并规定“不准让与洋人”。虽然开始时集股相当困难,但经过70-80年代的经营,还是取得显著效益。1876年面额100两的招商局股票只值40至50两,到了1882年便涨到200两以上,最高时达270两。据记载,当时社会上对招商局招集资本的反应已是“争相附股”。轮船招商局试办成功,开了中国近代股份制的先河。“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从1873年到1883年在上海募集资本的煤、铁以及其他金属矿业至少20家。‎ ‎——摘编自李春梅《从轮船招商局看中国股份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西方企业组织的发展趋势,并分析此趋势的成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轮船招商局的特点,并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与西方股份制相比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兴起原因的不同及其影响。(12分)‎ ‎62.通过解读历史典例宏观理解人类文明进程,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与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在哥伦布等航海家探险以后,与以往不同的物种交流出现,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交换”。美洲作物在非、亚、欧等洲生根发芽。小麦、马、猪等从欧洲来到美洲,食物供给有增加,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了。天花、麻疹等在西半球等地的人群中肆虐,引发大瘟疫。1500~1800年间,最大的移民浪潮是非洲的奴隶被运往西半球,还有一些规模可观的欧洲移民浪潮,他们到美洲定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美洲文明孤立发展的历史从此结束。‎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材料二 大战对欧洲人的扰乱无与伦比,因为它紧接着“进步的时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而来。物质繁荣以及对于科学技术进步的热情信仰使许多人相信,他们正在走向稳定、富足的文明时期。然而,1918年之后,欧洲人普遍对西方文明的进步不再抱有幻想了。‎ ‎——摘编自[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等 材料三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中国的时间制度与观念悄然变化。‎ 示 例 现象 ‎20世纪30年代有报纸报道:上海人“白天的时候,各人有各人应办的事”,忙碌的工作着;“午后五点钟”后,上海人又是一番享乐的“闹忙”。同期有作家描写:内地小城虽有“邮政局和电报局”,但这里的人们“永远是很迟缓,很懒散。晚上10点一过,小城就成了‘狗’的城市”。‎ 评述 上海工作与娱乐生活的快节奏反映了上海工业经济的发达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地小城虽有新式通讯工具但生活节奏很慢,体现了内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滞后。上海与内地时间节奏的差异说明了工业文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和生活观念的差异。‎ ‎(1)“哥伦布交换”是指植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或迁移。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交换”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欧洲人普遍“对西方文明的进步不再抱有幻想”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场战争推动欧洲文明进程的主要表现。(12分)‎ ‎(3)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2分)‎ 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 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B C C B D B B C A D D C B C C C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D C D D B B D A C C B C D D C D C B B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A C D C B B A A A C A B A D C B C C C D ‎61. (1)‎ 发展趋势:由中小企业到垄断性大企业;由单一单位公司到多单位(或复合)大公司。‎ ‎(每点2分,共4分)‎ 成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政治法律的支持;自由主义(自由竞争)的影响。‎ ‎(2)‎ 特点:官督商办;已具备近代资本主义股份制的特征。(每点2分,共4分)‎ 不同:西方股份制公司的产生是其内部迅速发展的生产技术导致的结果;而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是在学习西方股份制基础之上,为了对外竞争的需要而产生。(每点2分,共4分)‎ 影响:吸引和推动了社会上的私人资本积极向近代新式企业投资;促进了中国近代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任答2点4分)‎ ‎62. (1)特点:交换内容多样;范围广;欧洲主导;推动世界市场形成;打破文明孤立隔绝状态(或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具有不公正性。(6分)‎ ‎(2)原因: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与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长久阴影;战争的灾难与战前的繁荣(或信仰)形成强烈反差导致人们的失落与困惑;科技发展使战争更具破坏性。(6分)‎ 表现:一系列新技术的诞生;政府机构职能的改变;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和平主义思潮的兴起;文学艺术创作空间的拓展。(6分)‎ ‎(3)主题:人类文明在交流、冲突、动荡、融合中变化、发展。(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