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理科)(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理科)(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理科)‎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0分)‎ 1.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答案】A ‎【解析】“浩然正气”指浩大刚正的精神。这是对人的品德要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意思是真正的大丈夫,要有坚定的信念,不为荣华富贵所诱惑,不为贫贱困苦所改变,不为威胁暴力所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起大丈夫。这三句话,对后世中国人的品德修养和性格形成有深远影响。所以根据题干判断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努力完善个人品德。故应该选A,而BCD与题意无关。 故选:A。 本题考查孔子和孟子、百家争鸣,意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把握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涉及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孔子和孟子、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 ‎ 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世界万物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辩证法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主张?(  )‎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辩证法思想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故D项正确。 A项主张仁、礼,排除。 B项主张依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排除。 C项主张兼爱、非攻,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道家思想主张。解题的关键是对道家思想主张的识记。 本题考查对道家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3. 有的学者将战国与春秋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  )‎ A. 道、法、墨、儒 B. 道、法、儒、墨 C. 法、儒、道、墨 D. 儒、道、墨、法 ‎【答案】A ‎【解析】道家主张无为而知,顺其自然,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这与题干中的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符合;法家主张加强君主权威,利用权术来驾驭大臣,这与题干中的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符合;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这与题干中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符合;儒家主张仁者爱仁等等这与题干中的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符合。 故选:A ‎。 本题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百家争鸣时期各派主要思想。 本题以百家争鸣各学派思想表现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 1. 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 A. 改朝换代建立全新制度 B. 争夺对诸侯国家政权的控制 C. 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 D. 为统治者改善统治出谋划策 ‎【答案】D ‎【解析】儒家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不是建立全新制度,故A项错误。 儒家、法家、道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不是争夺国家政权,故B项错误。 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的是法家,不符合儒家和道家,故C项错误。 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的主张都是为统治者改善统治出谋划策,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主张的共同出发点。解题的关键是对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主张的分析得出相同出发点。 本题考查对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主张的共同出发点的把握,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分析、运用能力。 ‎ 2. 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  )‎ A. 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 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C. 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D. 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 ‎【答案】B ‎【解析】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思想都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所以能够为汉武帝所采纳,故B项符合题意; A项不是根本原因; CD项表述错误。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根本”。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思想主张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3. 朱子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这说明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A. 从政治需要出发 B. 从天人关系出发 C. 从万物本源出发 D. 从人的本性出发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在没有天地之前,就已经有了天理,这这句话的意思是天理是万物的本源,结合选项: A、政治需要,材料中未涉及,故错误; B、天人关系,材料指的是万物本源,故排除; D、人的本性,材料中指的是万物的本源,故错误; 故选:C。 本题以儒家思考伦理纲常的新角度为切入点,考查了对宋明理学知识点的掌握。 本题考查对宋明理学知识点的掌握,在解答题目时,要掌握材料中“天地之先”的含义,即万物本源。 ‎ 1.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A. 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 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 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 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答案】D ‎【解析】A.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天理等内容。 B.孔子和朱熹的意思是要控制住人的自我欲望,选项和材料不符。 C.朱熹的意思,继承了孔子的观点,但又发展了孔子的观点。 D.朱熹继承了孔子克己的克的意思,孔子将己描述为自己,而朱熹,把它发展为自己的欲望。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内容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孔子思想内容和程朱理学的内容来分析材料。 程朱理学的基本观点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天理,天理就是儒家的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标准,追求天理的方法就是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目的是要达到天理,而不是要追求科学的真相。 ‎ 2. 朱熹曾解释过“存天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主张“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据此可知(  )‎ A. 朱熹和李贽都肯定人正常的私欲 B. 李贽的思想是对朱熹思想的否定 C. 李贽的思想源于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 D. 朱熹和李贽都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人欲 ‎【答案】A ‎【解析】A、从材料中朱熹对“存灭理,灭人欲”的解释,饮食和山珍海味的关系,夫妻和三妻四妾的关系辩证地论证了天理和人欲的关系,朱熹肯定了人的正常欲望;而李贽的言论同样肯定了人的正常私欲,故A正确; B、从材料来看,李贽和朱熹都肯定了人的正常私欲,故B项描述与题意相反,故错误; C、李贽是明朝中后期人,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工商业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贽反对僵化的理学教条,则对“存灭理,灭人欲”思想的大肆批判。但是材料并没有反映李贽思想的背景,故C错误; D、从材料来看,朱熹肯定了人的正常欲望,除此以外的欲望要抑制;而李贽肯定人的私欲,但不能反映李贽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人欲,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点是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意在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而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从材料出发来分析问题,不能被书本知识束缚。 ‎ 3. 黄宗羲提出“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为此,他主张(  )‎ A. 批判君主专制 B. 推翻君主统治 C. 主张无为而治 D. 提倡君臣平等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显可知A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并不主张推翻君主制度,故排除B。 C是道家的思想,明显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 D材料不能体现,而且在封建社会君臣平等是不可能出现的,故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是解答好本题的关键。关键信息“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学生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关键词“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即可。 ‎ 1. 某校高二某班在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中期报告中,提到了如下关键词:克己复礼、仁政、罢黜百家、朱熹、黄宗羲。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儒学的形成发展 B. 君主专制的演变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传统科技的兴衰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己复礼是孔子的思想、仁政是孟子的主张、罢黜百家是董仲舒的思想、朱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黄宗羲是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这明显体现儒学的形成与发展,故A正确。 BCD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克己复礼、仁政、罢黜百家、朱熹、黄宗羲。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 2. ‎“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毫无意义 B.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C. 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标志着欧洲近代化的开端 D. 中国的古代文明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可知,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推动欧洲的发展。由此可知,B项正确。其余三项说法均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故选:B。 考查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 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对西方科技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便利了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欧洲中世纪天主教的思想枷锁。指南针传到欧洲航海家的手里,使他们有可能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西方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解题的关键是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的理解。需要掌握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中国和欧洲的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 3. 下表所示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  )‎ ‎ 遗产项名称 ‎ 批准时间 ‎ 传统桑蚕织技艺 ‎ 2009年10月 ‎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 2009年10月 ‎ 雕版印刷技艺 ‎ 2009年10月 ‎ 中国针灸 ‎ 2010年11月 ‎ 中国珠算 ‎ 2013年12月 ‎ 二十四节气 ‎ 2016年11月 A. 技艺先进 B. 体系完整 C. 实用性强 D. 注重实验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传统桑蚕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雕版印刷技艺“”中国针灸“”中国珠算“”二十四节气“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很强,故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也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但与题意不符。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①古代中国独自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学技术成就,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在首创性、历史连续性、全面多样性上都是举世瞩目的;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思想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显示出阶段性高潮的特点;③经验性、描述性、实用性与本土化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④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学科更多地得到发展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又一特征;⑤官办为主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另一特点;⑥适合封建政治观念需要的科学文化在封建社会的框架内得以延续;⑦整体观,与西方科学注重分析不同,中国传统科技重整合,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重事物的结构、功能和联系;⑧古代中国形成了独特的实用科学体系。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 1. 汉字是历史悠久且至今仍在广泛使用的文字。其演变发展脉络为(  )‎ A. 篆书-甲骨文-楷书-隶书 B. 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C. 甲骨文-楷书-隶书-篆书 D. 篆书-隶书-楷书-甲骨文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中国古代汉字最早最早成熟是甲骨文,后来形成了篆书,隶书,楷书的发展过程。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汉字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汉字发展的过程来分析。 只要搞清楚中国古代汉字发展的过程,就可以正确选择。 ‎ 2. 以下是清代的观台楹联:“乐备礼明真富贵,臣忠子孝大文章”、“奸雄百计得便宜难免当场唾骂,忠贞一时受困苦须知后世称扬”等,这主要体现出古代戏曲的(  )‎ A. 教化功能 B. 娱乐功能 C. 程式化特点 D. 虚拟性特征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乐备礼明真富贵,臣忠子孝大文章”、“奸雄百计得便宜难免当场唾骂,忠贞一时受困苦须知后世称扬”等可知戏曲具有教化功能。故A正确。 BCD材料均不能体现。故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戏曲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奸雄百计得便宜难免当场唾骂,忠贞一时受困苦须知后世称扬。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出结论,难度适中。 ‎ 1. 苏格拉底主张:“不论是真理的持有者,还是美德的富有者,最后却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柏拉图认为:“人们必须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它们,否则,它们会无异于最野蛮的野兽。”这说明两人都(  )‎ A. 崇尚知识美德 B. 重视道德规范 C. 尊崇法律权威 D. 追求政治民主 ‎【答案】C ‎【解析】“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它们”说明二人都主张尊崇法律权威,故C正确; AB是苏格拉底主张,排除; D是柏拉图主张,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苏格拉底、柏拉图,解题的关键是“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它们”。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苏格拉底、柏拉图,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 2. 提出“认识你自己”名言,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的人是(  )‎ A. 普罗塔戈拉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B ‎【解析】提出“认识你自己”名言,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的人是苏格拉底,故B正确; A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排除; 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在古代希腊,有些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试图从实际出发探究宇宙万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他们的思想都蕴含着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 ‎ 3.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 A. 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 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 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 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答案】A ‎【解析】彼得拉克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的观点“我不想变成上帝…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故A项正确。 B项不够全面,应排除。 CD两项表述错误,应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考查彼得拉克的思想观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分析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掌握。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它支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其思想核心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 1. ‎“自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一场新文化运动悄然兴起。”材料中“新文化运动”是指(  )‎ A. 文艺复兴运动 B. 启蒙运动 C. 宗教改革运动 D. 社会主义运动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自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一场新文化运动悄然兴起。”,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宗教改革运动是16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于19世纪,时间都与材料不符; 故新文化运动是指文艺复兴运动; 排除B、C、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具体考查文艺复兴与其他思想文化运动的区别。 体考查文艺复兴与其他思想文化运动的区别。,重点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解读和对课本知识记忆再现的能力。注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背景、内容和不同特点。 ‎ 2. 宗教改革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  )‎ A. 反对教皇的权威,主张“因信称义” B. 反对耶稣基督,主张无神论 C. 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D. 文艺复兴推动了宗教改革的进行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宗教改革反对教皇的权威,主张“因信称义”,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发展,故A项正确。 宗教改革不反对宗教信仰,故B项错误。 C项是启蒙运动的意义,排除。 D项是宗教改革的背景,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需要掌握宗教改革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宗教改革的内容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对宗教改革的内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 3. 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 A. 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 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 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 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答案】D ‎【解析】A.材料中说社会各阶层,应该包括罗马教廷,故表述不准确。 B.材料中可以看出,王公贵族为代表的世俗贵族权利,有一定的扩大,但这只是材料要表达的一部分,而不是材料的主旨。 C.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对近代民族国家的影响。 D.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重在改革得到了农民手工匠人,下层僧侣,还有王公贵族的支持,可以看出,宗教改革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故选:D ‎。 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的基础知识,学生要结合宗教改革中参与改革力量的构成特征来分析材料,得出正确选项。 学生回答问题时要了解宗教改革是欧洲近代历史上资产阶级进行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比较,宗教改革有着更广泛的社会基础,主要打击对象是罗马教廷,除此以外,宗教改革几乎包括其他所有欧洲社会阶层。 ‎ 1. 某思想或运动“既为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作與论动员,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系统的政治构想”。它是(  )‎ A. 宗教改革 B. 文艺复兴 C. 启蒙运动 D. 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启蒙运动为一七八九年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与材料相符,故C正确; A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排除; B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排除; 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为一七八九年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启蒙运动,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和愚昧迷信,提倡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和科学精神。他们力图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这是一种人事和社会的理性,“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 2. ‎1791年,在伏尔泰逝世13年后,伏尔泰的遗骨被迁葬到巴黎先贤祠。迁葬之日,10万人为他送葬,伫立街头迎送灵柩的人更是多达60万。他被巴黎人民如此景仰和爱戴的主要原因是(  )‎ A. 他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 他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重视公共意志 C. 他是法国启蒙运动不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 D. 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答案】C ‎【解析】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不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所以他才被巴黎人民如此景仰和爱戴,故C正确;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并不是伏尔泰,而是孟德斯鸠,故A错误; 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的是卢梭,故B错误; D是康德,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伏尔泰的相关内容。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的统治,提倡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和科学。 ‎ 3.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它”指的是(  )‎ A. 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 B. 哥白尼的“日心说” C. 达尔文的进化论 D.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答案】A ‎【解析】“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说明这一科学成就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且成就巨大,A项符合要求。B项错误;达尔文的进化论是19世纪,C项错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影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D项错误。 ‎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经典力学的历史意义。牛顿经典力学的历史意义: ①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②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③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去了蒸汽时代。 ④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本题通过材料的形式考查牛顿经典力学的历史意义,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 1.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建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对人类社会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有关该理论说法,正确的有(  )‎ A. 冲击了基督教神创论 B. 指导了欧洲启蒙运动 C. 引发了科学领域论战 D. 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答案】A ‎【解析】A.进化论表达的是一种自然进化的理论,是对天主教神创论的一种否定。 B.启蒙运动在进化论产生之前。 C.进化论没有引发科学领域的论战,主要是引发了与神学之间的对抗。 D.催生近代自然科学的是文艺复兴运动。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进化论,要求学生结合进化论的产生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生物进化论的内容和影响,还要搞清楚近代以来思想和科技发展的表现。 ‎ 2.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是19世纪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的名句。其文学流派属于(  )‎ A. 古典主义文学 B. 浪漫主义文学 C. 现实主义文学 D. 现代主义文学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英国诗人雪莱的文学流派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所以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浪漫主义文学,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9世纪英国诗人雪莱” 本题考查了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考查了文学的主要成就,考查了浪漫主义文学,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3. 魏源曾盛赞美国民主制度“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同…可不谓周乎!”据此可知魏源(  )‎ A. 对美国民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 B. 深入分析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C. 主张变革中国专制主义政治制度 D. 看到了近代美国在制度上的长处 ‎【答案】D ‎【解析】魏源只是认识到美国民主制度的先进,作为早期关注世界形势的士大夫,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故A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涉及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分析问题,故B项错误; 魏源属于封建士大夫,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 材料“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同…可不谓周乎!”认为美国民主制度比中国的“管家之局”要好很多,故D项正确。 ‎ 故选:D。 本题考查魏源的思想。魏源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本题考查魏源的思想,解题的关键在于识记魏源属于地主阶级以及根据材料“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同…可不谓周乎!”提取有效信息。 ‎ 1. 从洋务派的出发点“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方面看,洋务派办教育、办海防、办工业,洋务运动的主张是(  )‎ A. 维护“夷厦”的精神缇防 B. 在上层建筑领域学习西方 C. 洋务派要实施“新政” D. 学习西方的科技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注意结合所学给洋务派和洋务运动一个准确定位,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清政府统治,实施的一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试图改变现状的一场自强运动,但其学习西方不涉及政治领域,故D正确,BC错误; A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洋务思想,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此题难度不大,解题关键是准确掌握洋务运动的含义,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 2. 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这样写到:“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材料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  )‎ A. 李鸿章 B. 曾国藩 C. 康有为 D. 谭嗣同 ‎【答案】C ‎【解析】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为宣传维新思想,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经史相结合,托古改制,将孔子塑造成主张改革的先师,故C正确; AB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排除; D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康有为和梁启超民主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康有为的“公羊三世说”、“大同”思想和“托古改制”的理论,是他借用传统的儒学,来阐发自己的维新思想,以瓦解封建主义思想体系。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前一部书把封建主义者历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文献,后一部书,把本来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满怀进取精神提倡尽可能平等思想观念,康有为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寻找理论依据来反对封建制度,没有完全抛弃儒家的传统理论。充分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 3. 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如图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  ) ‎ ‎ A. 师夷长技、尊孔复古 B. 优胜劣汰、民主科学 C. 思想解放、救国图强 D.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答案】C ‎【解析】师夷长技的思想只是符合魏源的情况,故A项错误; B项只是符合严复和陈独秀的思想,故B错误; D项则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故D错误; 魏源、严复、陈独秀都是为了挽救国家危亡而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其著作都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故C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魏源与《海国图志》,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1.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开始面对现实,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为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2.鸦片战争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探索新知。 魏源:编写出《海国图志》一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该书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在当时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 1. 陈独秀、蔡元培和胡适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巧的是三人都属兔。当时胡适年轻气盛,为了抬高自己,曾向别人夸耀说,北大是由“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下列关于北大“三只兔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B.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 C. 胡适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D. 三人在新文化运动后期都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D ‎【解析】蔡元培和胡适始终坚持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没有加入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行列中去,故D错误,符合题意; ABC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 2. 如表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  )‎ 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A. 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 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 《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表格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可知,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最多,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故A项正确。 B项错在“唯一”,应排除。 C项错在“都是”,应排除。 西方习俗礼仪在表格中文章最少,因此说明西方习俗礼仪不是《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表格的解读与分析,注意表格中文章的数量。 本题以表格形式考查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表格、分析理解的能力。 ‎ 1. 某大总统在就职中宣誓“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该誓词体现的思想是(  )‎ A. 三民主义 B. 新三民主义 C. 启蒙思想 D. 实业救国 ‎【答案】A ‎【解析】A.倾覆满洲政府,体现了民族主义特征,反对专制政权建立中华民国,体现了民权主义特征,图谋民生幸福,体现了民生主义内容,所以选项体现的是三民主义思想。 B.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的演讲,当时还没有提出新三民主义。 C.启蒙思想里面没有体现出倾覆满清政权的特点。 D.实业救国的思想材料没有体现出来。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学生结合辛亥革命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三民主义思想的内容特征,还要搞清楚辛亥革命的过程特点。 ‎ 2.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各自所处时代的特征,以及当时革命、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这三位伟人的思想(  )‎ A. 都是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B. 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实践 C. 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 都指导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均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指导思想,都是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故A项正确。 B项只符合三民主义,排除。 C项只符合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排除。 三民主义没有完成中国民主革命任务,邓小平理论是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才指导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20‎ 世纪以来的思想成果。需要掌握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的相同点。解题的关键是对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内容和影响的理解。 本题考查对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的能力。 ‎ 1. 新中国成立后,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主要目的是(  )‎ A. 推动科技进步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提高国际地位 D. 加强国防能力 ‎【答案】C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两弹一星的决策主要是提高中国的军事和国防实力,推动科技进步只是手段。 B.当时主要目的不是就这些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加强国防实力,提高国际地位。 C.两弹一星发展的是核武器和空间科学技术,主要是想通过提高国防能力,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 D.加强国防能力不是最主要的目的,只是其中的重要措施。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科技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我国科技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我国科技发展的过程特征,还要搞清楚五六十年代中国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特征。 ‎ 2. 新中国实行的高考制度在“文化大革命”中中断。其间,高等学校在1966-1969年未招生,1970-1976年实行“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入学。由此可见,1977年“恢复高考”主要指恢复(  )‎ A. 高等教育 B. 以群众推荐为主的招生方式 C. 高校招生 D. 以文化考试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 ‎【答案】D ‎【解析】A.高等教育在文革时期仍然存在,不需要回复。 B.以群众推荐为主要的招生方式是文革特征。 C.高校文革时期也招生,只是方式不同。 D.所谓恢复高考,是指恢复文化课考试,而不再是举荐。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教育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的过程和文革时期教育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文革时期教育的特点,还要搞清楚恢复高考的内容特征。 ‎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 3. 古今中外,智者的箴言引领着思想的进步,是人类珍贵的思想宝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时期 人物 言论 孔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战国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董仲舒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 ‎--伏尔泰材料三: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 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并分别指出孔子与董仲舒所处时代统治者对儒家学说的态度。‎ 依据材料概括伏尔泰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中,陈独秀是如何对待西方文明的(3分)?这给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什么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中智者的箴言,谈谈东西方思想进步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答案】【小题1】(1)第一小问的填表,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是春秋晚期的思想家;主张民贵君轻的是孟子;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思想家。第二小问的态度,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儒家思想不受重视,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2)第一小问的观点,依据材料二“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可以得出观点是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第二小问的时代背景,结合启蒙运动的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等方面分析即可。 (3)第一小问的态度,依据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可以得出态度是完全肯定西方文明。第二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三,结合第一小问的态度和所学可知,影响是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但使运动带有偏激性,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4)本小问的启示,属于开放性题,依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思想进步有利于解放思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待东西方文化应该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有益地借鉴西方文明。 故答案为: (1)春秋时期;孟子;西汉。 春秋时期:儒家思想不受重视。 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2)观点: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 背景:思想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上,近代科学的兴起,科学与知识的进步;政治上,欧洲专制制度加强。 (3)态度:完全肯定西方文明。 影响: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但使运动带有偏激性,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4)启示:思想进步有利于解放思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待东西方文化应该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有益地借鉴西方文明。‎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 本题考查东西方的思想。考查孔子、孟子以及董仲舒的时代特征和思想主张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和汉代儒学的地位;启蒙思想的内容和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意义和局限性。 本题考查对儒家思想发展演变、启蒙运动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