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颍上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段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段考历史试题

历史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 ‎1.孔子形象在历史文献中有很多介绍。《论语·述而》认为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史记·孔子世家》形容“东门有人(孔子),其顙(额头)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其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三字经》颂孔子“其生之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其文云,水精之子,继衰周而为素王”。上述历史文献 A. 真实再现了孔子全貌 B. 准确概括了孔子的圣人特征 C. 兼具客观性和主观性 D.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达成共识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论语》、《史记》、《三字经》中都对孔子进行了介绍,有些较真实,有些则较夸张,故有客观性和主观性,答案为C选项。有些主观性的描写不能说真实再现孔子,A选项排除。有些主观性的描写不能叫准确概括孔子的特征,B选项排除。三则材料对孔子的描述都有不同,没有达成共识,D选项排除。‎ ‎2.孔子反对贫富过于悬殊,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也抨击过“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食人也”的社会现象。这反映了先秦儒家 A. 对专制体制的不满 B. 对社会正义的诉求 C. 过于理想化的追求 D. 不符合统治者需求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孔子反对贫富差距过大,孟子反对奢侈爱惜民生,反映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对专制的不满,故A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合理诉求,并非过于理想化,故C项排除。材料思想与是否符合统治者需求无关,故D项排除。‎ ‎3.史学家钱穆把汉代武帝以后的政府称为“士人政府”,他认为:“汉高祖以来一个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不可谓非当时的又一进步。”促使“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的关键是 A. 郡国并行 B. 士族兴起 C. 察举取士 D. 独尊儒术 ‎【答案】D ‎【解析】‎ ‎【详解】汉武帝时推崇儒家思想,精通儒学成为教育和选官的重要内容,这有利于形成“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故D正确;郡国并行制是汉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与题干中由“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的转变无关,故A错误;士族兴起在汉代以后的魏晋时期,是不符合题意,排除B;察举取士是选拔官吏的方法,与政府特点的转变无关,故C错误。‎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联系所学西汉推崇儒学、重用儒学人士做官的相关知识分析解答。‎ ‎4.相较于程朱理学,王阳明提出“良知”说,反对教条主义的束缚。此外,他还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圣人的“成圣”论,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 A. 摆脱儒学思想束缚 B. 彰显人的自我意识 C. 动摇社会等级观念 D. 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王阳明的心学注重人的主观力量,人皆可为圣人的“成圣”论彰显的是人的自我意识,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心学本质上也是儒学;C选项错误,心学维护了社会等级观念;D选项错误,心学并未批判君主专制。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5.史载,进士郭稹改嫁的母亲边氏去世了,他请求服丧三年,得到宋仁宗的准许;明初,进士王希曾再嫁的母亲任氏去世了,他请求服丧三年,明太祖令臣下讨论,最后只同意他服一年。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妇女再嫁得到尊重 B. 科举取士注重人品 C.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D. 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答案】D ‎【解析】‎ 材料正表明妇女因再嫁受到社会的轻视,而非尊重,故A项错误;虽然材料中郭稹和王希都是科举进士,但是题目与科举取士是否注重人品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君主专制的加强,故C项错误;宋明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后,理学的对人思想的禁锢逐步强化,存天理灭人欲,不提倡寡妇再嫁,故D项正确。‎ ‎6.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应予以改革,强调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广大百姓的快乐与否。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A 儒学统治地位已动摇 B. 儒学出现了趋时更新 C. 正在酝酿着社会转型 D. 君主专制逐渐被削弱 ‎【答案】B ‎【解析】‎ 儒学统治地位动摇于新文化运动时,故A与史实不符,故排除;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应该予以改革,应以百姓的快乐与否作为成功治理天下的标准,这是对儒家传统民本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故选B;黄宗羲的观点在当时君主专制强化的背景下属于非主流思想,不能仅凭他的一个主张就推论出中国当时正酝酿着社会转型,故排除C;D不符合史实,因为当时君主专制是被强化的状态,故排除D。‎ ‎7.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李贽这一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是(  )‎ A. 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动摇 B. 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 C.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传入 D. 城市工商业发展和市民意识产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体现了李贽肯定私欲的正当性的思想,这是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私有财产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结果。因此,这一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是明清时期城市工商业发展和市民意识产生,故D正确;此时程朱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故A错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肯定私欲没有直接联系,故B错误;李贽的思想也没有受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故C错误。‎ ‎8.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灞桥纸和甘肃悬泉纸、西汉晚期的甘肃旱滩坡纸等。《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A. 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 B. 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 C. 纸是西汉主要书写用品 D. 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造纸术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后汉书》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具有可信性,故A项错误;考古发现西汉纸,这说明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故B项正确;纸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书写用品,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造纸术是由西向东传播,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涉及造纸术的相关知识,尤其学生熟练掌握关于造纸术的史实,同时,注意与材料中的考古成就结合,对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9.下表是史料中所收录的唐代文学家地域分布情况(今地名)。‎ ‎《旧唐书·文苑传》(115位)‎ 河南22人,河北22人,陕西13人,山西12人,江苏10人,浙江6人,湖北5人,山东4人,四川2人,不著籍贯者19人 ‎《新唐书·文艺传》(77位)‎ 河南22人,河北17人,陕西9人,山西8人,江苏4人,浙江4人,湖北3人,山东2人,甘肃2人,福建1人,江西1人,安徽1人,籍贯不明者3人 由此可知唐代文学人才 A. 由南方向北方不断地迁移 B. 以北方社会作为创作题材 C. 呈北重南轻的不平衡局面 D. 受传统文学创作区域影响 ‎【答案】C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知,唐代文学人才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豫、冀、秦、晋四区和长江流域江、浙二域,呈现出地域集中、北重南轻的不平衡局面,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文学人才的迁移方向,故A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唐代文学的创作题材,故B错误;传统文学的创作区域材料并未体现,故D错误。‎ ‎10.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A. 中国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 B. 字体演变助推了自然科学发展 C. 社会进步推动了人文精神发展 D. 书法进步须借助对哲学的反思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显示,汉字的演变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关注的重点由神灵转向自然和人本身,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精神的发展,故C正确;汉字演变与古代人文精神的联系并非“天人感应”,A错误;材料信息未体现自然科学的相关信息,B错误;“书法进步须借助哲学反思”表述过于绝对化,错误,排除D。‎ ‎11.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柏拉图则提出“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其共同点是 A. 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B. 突出了理性主义的观念 C. 动摇神学统治树立人的尊严 D. 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的相关内容。题干内容强调的是人文主义,不是道德价值观,A不符合题意;理性主义是在启蒙运动中出现的内容,B不符合题意;动摇神学统治的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C不符合题意;由题干内容可知他们都强调以人为中心,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故选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普罗泰格拉、柏拉图 ‎12.文艺复兴并不是对古希腊文化亦步亦趋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欧洲社会转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大地震。此处的“创新”体现在 A. 否定了古代希腊城邦直接民主 B. 将解放欲求注入人文主义复兴 C. 文学艺术作品与宗教的融会贯通 D. 借人文主义否定了宗教信仰自由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欧洲社会转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大地震”表明,材料中的“创新”体现在人文主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反对封建神学对人的束缚,反对禁欲主义,提供人的追求与享受,将解放欲求注入人文主义复兴,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只把矛头指向了封建神学,未牵涉到政治层面,也未批判否定古雅典的民主政治,故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与古希腊的对比,C与题意不符,故C排除;文艺复兴并没有否定宗教信仰,故D排除。‎ ‎13.16世纪欧洲有人宣称:“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凡不以圣经为可靠启示、为根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意见,而没有相信的必要.”这些宗教观点 A. 否定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B.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理论 C. 强化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D. 宣扬了理性主义思想 ‎【答案】B ‎【解析】‎ 根据“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凡不以圣经为可靠启示、为根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意见,而没有相信的必要”可知,这些宗教观点主张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根据,否定传教士、神父、教皇的权威,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理论,故B正确,C错误;“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否定了传教士、神父、教皇的权威,并非否定民众的宗教信仰,A错误;启蒙运动宣扬了理性主义思想,而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D错误。‎ ‎14.某学者认为:“启蒙运动时期,英国是西欧经济发展最快、社会改革最早的国家。英国的社会改革,不是先有理论,后有革命,而是先有革命后有理论。”该学者旨在说明 A. 启蒙运动促进英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B. 社会实践与革命理论相辅相成 C. 启蒙思想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 英国革命丰富和发展了启蒙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而是先有革命后有理论”可知此学者认为英国革命是先有革命后有理论,革命推动了理论的完善,故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先有革命后有理论,故A错误;B项“相辅相成”与材料不符,故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先有革命后有理论,不是启蒙思想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故C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材料“先有革命后有理论”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启蒙思想的发展,完善了其政治革命理论。‎ ‎15.17—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空前的中国文化热。很多启蒙思想家讴歌和赞美中国的体制、文官制度和伦理道德等,他们“借孔子和儒家思想之力,冲破了桎梏他们自己的神权以及王权,因而进人了现代社会”。这种现象表明 A. 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B. 中国文化在启蒙运动中起过积极作用 C. 儒家学说与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D. 中国文化蕴含自由平等与理性的特质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启蒙思想家讴歌和赞美中国的体制……借孔子和儒家思想之力,冲破了桎梏他们自己的神权以及王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启蒙运动借助中国古代文化推动思想启蒙,故B项正确;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是封建专制制度,并不比欧洲各国优越,故A项错误;儒家学说与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有本质不同,故C 项错误;中国传统并不文化蕴含自由平等与理性的特质,故D项错误。故选B。‎ ‎16.有学者指出,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推翻一些宗教观念。法国启蒙思想家把牛顿学说中的部分思想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作为批判“罗马教的权威、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和哲学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材料旨在说明牛顿学说 A. 开始动摇了封建神学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B. 为启蒙运动的理性认识提供了方法 C. 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D. 构建了一个科学与民主的崭新时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批判‘罗马教的权威、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和哲学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可知,牛顿的科学贡献对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形成产生巨大的作用,故B正确;材料不是强调牛顿学说对封建神学的影响,排除A;揭示时空本质属性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牛顿的科学贡献对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形成的影响,D是启蒙运动的影响,排除。‎ ‎17.1859年,《物种起源》出版,它全面阐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成为一部可以和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相媲美的伟大著作。这两部著作 A. 推动了近代科学的诞生 B.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真相 C. 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D. 实现了人类认识的飞跃 ‎【答案】D ‎【解析】‎ ‎《物种起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均使人类认识出现了质的飞跃,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推动了近代科学的诞生、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的只适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所以选项A、C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两部著作均未揭示了社会发展的真相,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8.纽可门蒸汽机的设计是建立在17世纪波义耳等人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的。在18世纪,瓦特的发明也有赖于新的温度测设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应用,并且他和当时的主要科学家们有着经常的联系,并于1785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这说明 A. 科学家通过仪器实验的方式了解世界 B. 英国政府重视科技创新活动 C. 新的科学发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D. 科研技术成果能及时地应用于生产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发现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根据材料“纽可门蒸汽机的设计是建立在17世纪波义耳等人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的”可知,新的科学发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C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反映了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并未体现英国政府的作用,故B项错误; 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19.史学家陈旭麓说:“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意在说明 A. 只有“中体西用”,才能解决内忧外患 B. “中体西用”可以为西学的传入创造条件 C. “中体西用”消除了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分歧 D. 国人已经普遍地接受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体西用”可以为西学的传入创造前提条件,减少改革的阻力,故B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且“只有”一词过于绝对,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分歧,故C选项错误;D选项“普遍地接受”过于绝对,故D选项错误。‎ ‎20.下表是不同学者对康有为的认识 观点 出处 ‎“(康有为)初讲学长兴里,号长兴学舍,好测览两学译本,凡上海广学会出版之书报,莫不尽量购取。”‎ 冯自由:《革命逸史》‎ 康有为自己向香港《中国邮报》编辑说:“我信仰维新,主要归功于两位传教士—李提摩太牧师和林乐知牧师的著作。”‎ 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 在万木草堂讲学时,康有为称“尧、舜如今之滇、黔土司头人也”:又称:“尧、舜皆孔子创议。”‎ 茅海建:《戊戌变法研究》‎ 由此可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A. 体现了时代性和自身的局限性 B. 尚未突破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 C. 是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反映 D. 主要得益于西方传教上的熏陶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广学会是英、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和外交人员、商人等在中国创立的,根据材料,康有为对于广学会出版的报刊是期期不落,而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中虽然提到要废除封建专制,但在政治上并不敢否定封建君主制度,体现其局限性,故选择A选项;根据材料可知,康有为提出维新思想归功于传教士的著作,表明康有为已经突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故排除B选项;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反映是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故排除C选项;根据材料,康有为的维新思想除了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之外,也受到了传统儒学的影响,不可能主要得益于西方传教,故排除D选项。‎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维新思想的背景、内容及意义,读懂材料、找准关键词。‎ ‎21.古代文书不加标点,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困难,因此1919年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标点符号的使用,表明 A. 近代出版业开始蓬勃发展 B. “尊孔复古”逆流受到批判 C. 白话文完全取代了文言文 D. “文学革命”的影响力扩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无法体现近代出版业的发展情况,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尊孔复古”逆流受到批判,排除B;C中“完全取代”太绝对,排除;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提倡白话文,而胡适是提倡新文学的代表。材料中胡适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写作是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影响,故选D。‎ ‎22.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思想。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这反映新文化运动(  )‎ A. 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 B. 继承传统并且大力发扬儒学 C. 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 D. 打着孔子旗号进行托古改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陈独秀“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胡适“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可知,陈独秀、胡适等人否定的是传统儒学中不适合时代发展的内容,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儒学。这反映新文化运动在批判传统的同时也不否定传统,故C正确;两人的观点是相似的,故A错误;材料信息未体现出大力发扬儒学,故B错误;康有为打着孔子旗号进行托古改制,故D错误。‎ ‎23.《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张意在 A. 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B. 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 C. 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 D. 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中可以看出,新三民主义注重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故C项正确,D项比较片面;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24.192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材料体现了三民主义 A. 古今用,洋为中用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D. 学习西方,托古改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三民主义吸收了中国古代的思想成果,又汲取了西方近代学说,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故A项正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属于洋务派思想,故B项错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故C项错误;“学习西方,托古改制”属于维新派康有为的思想特点,故D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学说应该可以正确理解该信息的含义,再结合所学三民主义的相关知识,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5.1930年,中共中央理论刊物《红旗》有文章批评“农村包围城市”的观点违反了“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同盟者”这个马克思主义原理。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 党和红军中存在教条主义倾向 B. 共产国际阻碍中国革命 C. 中国革命道路探索存在偏差 D. 马克思主义无法本土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农村包围城市”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红旗》杂志有文章批评这一观点不符合马克思原理,反映出党和红军中有些人没有从实际出发,犯了教条主义错误,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共中央理论刊物《红旗》有文章批评‘农村包围城市’的观点”,可知是中共中央的意见,与共产国际无关,故B项错误;实践证明“农村包围城市”是符合国情的正确观点,中国已经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故C项错误;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故D项错误。‎ 二、材料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 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较晚,当时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16世纪末,耶稣会士来华后翻译了“四书”“五经”。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西方之间的对话处在相对平等的位置上,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很大影响。伏尔秦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他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有学者认为,“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17和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而转变之后,在许多方面与孔子思想都很相似”。‎ ‎——摘编自《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材料二 “西学东渐”不仅直接影响着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近代的自然种学和社会种学,也填补了许多中国文化中原来没有的元素。自然科学中的声、光、电、医学等科学技术随着“西学东渐”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当中,并且通过具有先进思想之国人的学习与研究,中国本地的近代科学也开始形成并且逐步发展。不仅如此,关于近代科学的分类也渐次走向专门化,形成比较系统的领域。近代的中国随着“西学东渐”在发生着改变,新式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改变了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化领域,新领域的开拓和新科学的建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结构。‎ ‎——摘编自《“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东西方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答案】(1)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有利于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印刷技术的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强;耶稣会士的传播。‎ ‎(2)中国近代科学形成并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结构。‎ ‎(3)儒家思想传入西方,转变了西方思想家的思想模式,对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影响。“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国人的觉醒。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文明和发展。‎ ‎【解析】‎ ‎【详解】(1‎ ‎)根据材料中“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得出: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有利于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根据材料中“当时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得出:印刷技术的提高;根据材料中“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得出:中国综合国力强;根据材料中“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很大影响”得出:耶稣会士的传播。‎ ‎(2)根据材料中“自然科学中的声、光、电、医学等科学技术随着‘西学东渐’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当中,并且通过具有先进思想之国人的学习与研究,中国本地的近代科学也开始形成并且逐步发展”得出:中国近代科学形成并发展;根据材料中“新式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改变了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化领域,新领域的开拓和新科学的建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结构”得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结构。‎ ‎(3)注意“东西方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一方面儒家思想传入西方,另一方面“西学东渐”。儒家思想传入西方:根据材料中“特别是在法国,17和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得出:转变了西方思想家的思想模式,对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影响。“西学东渐”:结合第(2)问及所学知识得出: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国人的觉醒。最后总结,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文明和发展。‎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个流动的发展过程。孔子以及后来战国时代儒家,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人的价值,人的完善的品德,以及人性的冶炼。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塞进阴阳家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唐代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同时一些思想家或明或隐地吸取佛学思辨哲学的若干方面。宋明理学在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理学一方面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统治,另一方面,理学家发展了早期儒学中重视人的独立思考,兼综百家和重视文化遗产研究的传统。‎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材料二在近代早期,儒学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现。早期改良派常把某些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置放在儒学名义之下,于是儒学就披上资产阶级文化色彩。后来,著名近代启蒙思想家康有为更自觉地利用他所掌握的西学知识对儒学进行比较全面的改造,使之不再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而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这种儒学不妨称着近代新儒学。‎ ‎——摘编自张朝松《儒学近代转型的一个侧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儒学的演变历程,并简析推动其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新儒学与传统儒学的不同之处,分析新儒学在近代变迁中的作用。‎ ‎【答案】(1)历程:先秦儒学完善了对人的探讨;汉代董仲舒吸收了阴阳五行等学说,形成了天人感应理论;唐代儒学吸收了佛学的思辨哲学;宋明儒学在三教合流基础上形成了理学。‎ 原因:统治者的推崇与重视;其他学说的冲击。‎ ‎(2)不同:融入西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作用:动摇了封建保守思想的地位,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为西学披上了一层传统文化的外衣,有利于减少西学传播的阻力;为近代政治变革作了思想准备。‎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古代儒学的演变历程要分成先秦儒学、汉代董仲舒的儒学、唐代的儒学以及宋明儒学这几个阶段分别论述。推动其演变的原因要从统治者重视儒学把儒学作为正统地位以及其他学说的冲击也会使儒学发生演变。‎ ‎(2)首先应该明白近代新儒学指的是资产阶级融入西学后所宣扬的儒学,所以近代新儒学与传统儒学的不同之处主要突出两点,一是新儒学融入了西学,二是新儒学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意愿。新儒学在近代变迁中的作用主要从政治方面、思想文化方面进行分析,例如,再想想文化方面要突出新儒学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西学传播等。‎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