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ww.ks5u.com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30题,共60分)‎ ‎1.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 ‎2.秦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极其稳定的特征 B.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D.山火这种自然灾害的危害性较大 ‎3.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4.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5.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6.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这反映出苏州 A.资本主义萌芽 B.劳资矛盾尖锐 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D.商品经济发达 ‎7.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年份(年)‎ ‎1684‎ ‎1689‎ ‎1701‎ 售价(荷盾)‎ ‎80‎ ‎7.75‎ ‎2.32‎ A.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B.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C.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8.1892年,法国工业部部长说:“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距离变得越来越短,邻居也就越来越近,因此了解自己的邻居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是由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开始建立 C.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问世 D.交通进步打破各国之间的界限 ‎9.安德鲁·乌尔在1835年解释说:“工厂体系的原则……就是用‘机械科学’代替‘手工技术’,将工序分割至它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以适应工人的分工和等级。”这反映出工厂体系 A.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 B.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C.有利于保障工人权利 ‎ D.改善了工人们的劳动环境 ‎10.读右图,导致图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完善 B.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C.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D.运输和通讯手段革新 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11.《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 A.机器是新纪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 B.工厂制的生产模式造就了现代工人阶级极强的组织纪律性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工作环境的改善 D.工业化带动家庭结构转型 ‎12.19世纪末,像标准石油公司这样富可敌国的大企业和大财团,在各个行业纷纷出现。人们把他们叫做钢铁大王、石油大王、牛肉大王、电讯大王、铁路大王、金融大王。这说明当时 A.科学和技术已紧密结合 B.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工业生产结构发生巨变 D.社会生产日趋无序化 ‎13.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 ‎14.1866年,左宗棠设立了福州船政局。它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造船厂与法国商定合同,五年内由他们监造大小轮船16艘,并训练中国学生和工人。对福州船政局认识正确的是( )‎ A.是私人投资的民族工业 B.是中国第一家军事工业 C.推动福建地区工业化水平 D.便利西方对中国经济入侵 ‎ ‎15.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民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洋布、洋棉美观耐用,价格便宜 B.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各地自由经商 C.中国手工业纺织无法与外国的机器纺织抗衡 D.中国关税低有利于外国商品倾销 ‎16.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 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如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8.2012年是“十二五”关键之年,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时期 主题词 ‎“一五”(1953~1957)‎ 自力更生、工业增速 ‎“二五”(1958~1962)‎ 大跃进、赶英超美 ‎“六五”(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1991~1995)‎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中国青年报》对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概括,反映出我国( )‎ ‎①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出现过“左”倾冒进错误 ‎ ‎②经济发展环境经历了从被封锁包围到与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的变化 ‎ ‎③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④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9.自从有了“美团”、“饿了吗”等订餐软件,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了更多的工作、娱乐的时间。这材料反映了 A.交通运输业推动餐饮业的革命 B.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C.人们饮食习惯发生革命性变化 D.人们饮食结构的革命性变化 ‎20. 1928年3月,国民党内政部要求部员一律穿棉布中山装;1929年4月,国民政府明令公布中山装成为法定制服;1936年2月,蒋介石下令全体公务员穿统一制服,式样为中山装。中山装正式成为全国公务员的统一制服这一过程说明 A.革命观念风靡一时 B.服饰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C.人身控制日益严重 D.国家强化意识形态作用 ‎21.有人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和计算:俄国人每年花在排队买东西上的时间达300亿个工时,这还不包括花在裁缝店、理发店、邮局等候的几十亿个工时,就这300亿个工时来说,就足以使1500万人按每周40个工时计算劳动一年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可能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物配给造成食物缺少 C.斯大林体制的推行 D.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落后 ‎22.‎ ‎ 1957年,赫鲁晓夫把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把中央部所辖企业下放给经济行政区和地方管理;1961年,又把全国分为17个大经济区,设立国民经济工作协调和计划委员会直接领导;1963年,把105个经济行政区合并为47个,设立苏联部长会议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统一领导。由此可见,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A.体制改革步子过大操之过急 B.政府部门机构重叠职责不清 C.计划管理体制得到一定削弱 D.缺乏明确思路导致前后矛盾 ‎2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材料说明 ‎①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 ‎②贸易,服务、资本与技术日益全球亿 ‎③合理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正在形成 ‎④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4.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下列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大事年表 ‎1947年 关贸总协定建立 ‎1989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1991年 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2年 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1994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1995年 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1999年 欧元正式问世 ‎2001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A.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 B.欧元的问世不利于世界经济全球化 C.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归宿 D.区域集团化不利于实现经济全球化 ‎25. ‎2008年10月2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北京峰会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欧盟国家在峰会上敦促以中国、印度为首的亚洲经济体“为稳定世界经济负起应尽的责任”,着手建立“全新的全球金融秩序”。这需要各国“前所未有的合作”,他认为各国已别无选择。“要么一起游泳,要么一起淹死。”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以中国、印度为首的亚洲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B.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迫使亚欧联合起来共同应对 C.只有依靠中国、印度参与才能建立“全新的全球金融秩序”‎ D.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经济体需紧密合作 ‎26.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所以古代最高统治者称为‘王’。并且斧钺为礼器,更象征王者之神圣。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了儒家仁、义等道德规范 D.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27.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B.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C.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D.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28.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A.“天人感应”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为皇权所需要 B.新儒学一定程度继承了先秦儒学民本思想 C.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 D.“顺天命”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符合汉高祖的统治需要 ‎29.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A.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B.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灾祸于他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0.《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31.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发展也折射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面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吾乡(徽州)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明·汪道昆《太函集》‎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 ‎(1)材料一的主张反映了古代中国的什么经济思想?据材料说明其主张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4分)‎ ‎(2)指出材料二中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的变化,据材料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经济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出现的根本原因。(4分)‎ ‎32.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现代企业,使中国经济从传统向现代化迈进。从时间上说,洋务企业虽比外国在华企业迟,但比私人资本主义现代企业早。……洋务企业揭开了中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历史。这批企业成功或失败,对早期私人资本家来说是一次示范。‎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 ‎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5分)‎ ‎(2)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是在图中的哪一阶段?(1分)‎ ‎(3)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5分)‎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当然,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如图为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材料三 每一种新产品都要求为其他新产业的产生留下空间,以汽车为例,轮胎的需求为橡胶产业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工业规模的扩大需要运输和通信技术得到极大增强,……总体上工业革命极大的增加了西方世界的财富,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使拥挤的工厂出现在了新的工业城镇。‎ ‎(1)“1500年前后”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这一事件影响下的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4分)‎ ‎(2)材料二图片所示成果,分别属于哪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先后被大量开发使用的能源依次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影响?(6分)‎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被立即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这一政策允许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必须退却,而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家今天所遇到的形势。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权宜政策”是指什么?“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为“后退一步”‎ 苏俄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认为“必须退却”的原因是什么?他是如何“行动”的?这一行动开创了什么经济模式?(3分)‎ 历史答案 ‎1.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材料意思是蚕桑养殖获得的利润高于种地,故大多农户发展蚕桑,没有体现农耕技术衰退,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以及地主在蚕丝收获之际催收田租,这些说明了养蚕缫丝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地主的剥削程度减轻,故D项错误。‎ ‎2. B【解析】根据“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判断由于战争,造成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无以为继,土地荒芜,生活困难,体现了小农经济无法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故B正确;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容易通过勤劳节俭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平衡,具有稳定性,材料反应的是战争造成农业生产无法进行,农民生活困难,故A不符合题意,排除A;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十分分散,具有分散性,C不符合题意;D不能全部反映材料,山火、战争这些天灾人祸造成小农生产无法继续,体现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故D错误。‎ ‎3.D【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 ‎4.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这主要是由于江南是经济中心所在,工商业发达,大量原料运到此地进行加工生产,因此体现的是地区经济的差异,D项正确;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A项;明朝土地税收制度有一定调整,但对此影响不大,排除B项;货币制度的变化对该现象不起主导作用,排除C项。‎ ‎5.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期的商人资本规模动辄百万两甚至千万两,这主要和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商业规模扩大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社会商人地位一直很低,A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并没有明显松弛的现象,B选项排除。明中叶后,白银开始在流通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规模的扩大,D选项排除。‎ ‎6. 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的商标侵权案,实质反应的是商品经济发达所出现的经济纠纷,故选D;没有劳资矛盾,没有提及资本主义萌芽,更不是商业法律十分完备的体现,故排除ABC。本题有一定难度,需要准确区分一些经济学概念才可以做对。‎ ‎7.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在下降,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导致茶叶在荷兰市场上数量增加,表明商业革命不断发展,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B选项错误,价格革命的影响是物价上涨,与材料中茶叶价格下降不符;C选项错误,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于工业革命之后。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8.A【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是指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互相依赖性增强,这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飞机诞生于1903年,C选项错误;交通进步加强了各地的联系,但不能打破各国之间的界限,D选项错误。故选A。‎ ‎9.A【解析】题干材料“将工序分割至它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以适应工人的分工和等级。”表明在工厂体系下工人有着明确的分工,通过不同的工序协作完成生产,这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工厂体系的优点,没有涉及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保障工人权利、改善工人们的劳动环境,故BCD三项排除。‎ ‎10.C【解析】题目提供的材料表明,世界工业生产在迅速地增长。工业生产的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是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特别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技术的密切结合,转化为生产力,答案为C;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完善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殖民体系的确立是工业发展的结果,B错误;D是经济发展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 ‎11.B试题分析: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的信息,可知题干主要说明工厂制的生产模式造就了现代工人阶级的纪律性,故B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资本家是新纪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CD两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故选B。‎ ‎12.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出现大量垄断组织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表现,体现出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故选B;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主要是指19世纪末,出现了大量的垄断组织。没有反应出科学和技术已经紧密结合,A错误;材料看不出当时的工业生产结构的变化,C 错误;垄断组织的出现不能反映出社会生产日趋无序化。D错误。‎ ‎13.B【解析】材料信息“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说明洋务企业管理极为不完善,故A项错误;“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说明洋务企业过渡依赖西方技术,故B项正确;洋务企业是中国人采用机器生产经营的近代企业,故C项错误;“有些洋匠不懂技术”不代表所有洋匠都为外行,故D项错误。‎ ‎14. C试题分析:洋务运动时期的军事工业是由政府投资创办的,是封建性质的企业,所以A项错误。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是近代中国第一家军事企业,所以B项错误。洋务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外商企业,抵制了西方对中国的经济入侵。所以D项错误。由于福州船政局设在福建地区,它采用了机器生产的方式,是近代企业,对福建地区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本题选C。‎ ‎1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注意本题设问是否定式的设问。材料体现了外国商品在中国畅销,而本国产品滞销的现象。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C项和D项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外国人在中国各地自由经商不符合史实,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16.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依据材料中“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等信息可得出材料主要阐述的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即农业合作化,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全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但农业仍然以个体生产为主,随后,人民政府领导农民组织互助组、试办初级社,三大改造后,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A符合题意,BCD的表述均与题意无关,故选A。‎ ‎17.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图片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大跃进......(使)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即可排除A、B、D三项,选择C项。‎ ‎18. 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故①符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面临的环境由美国封锁到经济全球化,故②符合;中国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形成计划经济体制到中共十四大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③符合;由经济建设追求高速度的“左”倾错误到尊重经济规律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故④符合。所以正确选项是B项。‎ ‎19.B【解析】本题考查互联网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依据材料“自从有了‘美团’、‘饿了吗’等订餐软件,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可知这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并未涉及交通运输业对餐饮业的影响;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们的饮食习惯被改变;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0.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要求部员一律穿棉布中山装”、“明令公布中山装成为法定制服”、“全体公务员穿统一制服,式样为中山装”等信息可知,中山装成为全国公务员的统一制服具有政治认同意义,说明国家强化意识形态作用,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革命观念风靡一时,而是强调国家强化意识形态作用,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是社会进步推动服饰变革,排除B。材料反映了把中山装作为全国公务员的统一制服,不等于人身控制日益严重,排除C。‎ ‎21.C【解析】由材料可知,苏联人民长期处于“短缺经济” 之中,劳动力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长期推行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且得不到根本改善造成的,故选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买卖的,不会存在排队买东西现象,排除A;实物配给制是指所有一切生活必需品、生产资料,均由国家以行政手段分配,取消商品交易,不得进行买卖,也不会存在排队买东西现象,排除B;经济发展水平落后,那劳动力浪费就不大可能出现,排除D。‎ ‎22.D【解析】从赫鲁晓夫的政策上来看,前期的政策与后期的政策矛盾,而且经常改变,说明他对改革没有明确的方向和思路,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改革步子过大的问题,反而是改革不够坚决和彻底;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C选项没有明确材料的含义。‎ ‎23.D【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对经济全球化的分析与认识。依据所学,合理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由于西方国家的阻挠至今还远远没有实现,故③错误,其他三项正确,所以应选D。‎ ‎24.A【解析】表格中的区域经济化组织有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盟是合作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是经济合作论坛形式,所以组织形式是多样的,故答案为A;欧元的问世是促进区域集团化,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是经济全球化,所以欧元有利于经济全球化,B错误;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是经济全球化,C错误;区域集团有利于实现经济全球化,D错误。‎ ‎25.C【解析】全新的全球金融秩序是需要所有国家和地区共同努力建立的,中国、印度是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对建立新秩序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不是必要条件。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欧盟国家在峰会上敦促以中国、印度为首的亚洲经济体‘为稳定世界经济负起应尽的责任’,着手建立‘全新的全球金融秩序’。这需要各国‘前所未有的合作’”说明了AB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26.D【解析】材料中孟子的观点大意为:依靠武力假借仁义之名而统一天下的叫做“霸”……坚持道德,施行仁义而统一天下的称为“王”。甲骨文中“王”字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而孟子的观点中认为坚持道德、施行仁政者为“王”,因此他的观点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并不一致,故A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而孟子强调称王的条件,不能成为“无为而治”的理论基础,故B项错误。宗法制度强调的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其观点与宗法制度关系不大,C项错误。 材料中孟子强调统治者要坚持道德、施行仁义,这体现了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故选D。‎ ‎27.B【解析】据材料“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提倡“仁爱”,注重自身修养和伦理道德,体现君子之风;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不分等级,反对侵略战争,与侠客对应;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与隐士对应;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依法治国,与英雄对应,故B正确;儒家理想人格不是英雄,故AC排除;法家理想人格不是隐士,故D排除。‎ ‎28.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董仲舒新儒学强调 “天人感应”,一方面为“天子受命于天”的君权神授理论打下基础,从而有利于神化皇权维护中央集权。另一方面有利于劝诫统治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实行仁政。但是A选项突出强化神权的一面,表述片面,故排除A。B只是突出劝诫统治者爱惜民力的一面,表述片面,故排除B。C项包含了A和B的意思,表述最全面,符合题意,故选C。与董仲舒同时代的君主是汉武帝而不是汉高祖,排除D项。‎ ‎29.B【解析】依据董仲舒儒学思想相关所学知识可知其“天人感应”思想主要表现在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B选项正确。A选项主要体现了君权神受思想,不符合题意,错误;C选项是战国时期荀子提出的思想,不符合题意,错误;D选项是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思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30.D【解析】《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而公孙弘因为《春秋》封官晋爵,成为天下学习的榜样,联系所学知识,结合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不难得出儒学地位的提高, D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中公孙弘因《春秋》而封官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提倡儒学是政府行为,故排除C项。故选B项 ‎31.(1)思想:重农抑商。‎ 理由:农业可“使天下各食其力”,商业使“游食之民”“甚众”。‎ 根源: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2)变化:对商业由轻视到重视。原因:经营工商业能发家致富。‎ ‎(3)思想:(农)工商皆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 ‎【解析】‎ ‎(1)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思想:依据材料中的“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可知材料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理由:农业可“使天下各食其力”,商业使“游食之民”“甚众”。结合所这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思想产生的根源是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2)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变化:依据“‎ 吾乡(徽州)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可知,当时人们对商业由轻视到重视。原因:依据“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可知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经营工商业能发家致富。‎ ‎(3)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思想:依据“盖皆本也”可知黄宗羲主张(农)工商皆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思想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 ‎32.(1)背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促进自然经济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自由劳动力;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2)②阶段。‎ ‎(3)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解析】‎ ‎(1)背景:根据“洋务企业揭开了中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历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自然经济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等角度分析回答。‎ ‎(2)1912年是民国元年,1912-1919时间段符合民国初期兴办实业潮的时间,即②阶段。‎ ‎(3)主要因素:可分别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和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总结概括。‎ ‎33.(1)事件:新航路开辟;特征:以欧洲为中心,雏形开始出现。‎ ‎(2)图一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图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煤炭、电力、石油。‎ ‎(3)都推动了新产业、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都推动了生产力、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解析】‎ ‎(1)事件:根据材料一中“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并结合所学从新航路开辟的角度思考作答。特征:据材料一“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的信息从世界市场角度归纳,即形成以欧洲为中心,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2)成果:根据所学可知图一的汽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图二的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能源: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能源主要是电力和石油。‎ ‎(3)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主要从推动新技术、新产业以及从生产力的发展方面来回答。即从都推动了新产业、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都推动了生产力、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分析出答案。‎ ‎34.(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危机;措施:实行新经济政策。‎ ‎(2)原因:1929年的经济危机;行动:实施新政。‎ 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国家干预经济)。‎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内战的结束”可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内战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危机角度回答;第三小问从实行新经济政策角度回答。‎ ‎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可知是1929年的经济危机爆发;第二小问从罗斯福新政角度回答;第三小问从国家干预经济角度回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