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首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首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入学检测试题 高二历史 一、单选题 ‎1.《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A.实行察举制度 B.推行推恩令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 ‎2.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在东北如何挑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在国民政府得到基本贯彻,直到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卢沟桥事变 C.淞沪会战 D.南京陷落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的根本原因是 A.中外反动势力破坏 B.立宪派和旧官僚的破坏 C.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4.如图为苏联时代反美宣传画,图中正义女神被美元蒙蔽了眼睛。此漫画意在说明 A.美苏冷战产生的背景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 C.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 D.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必然 ‎5.秦阳陵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这体现了秦朝 A.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 C.皇帝独尊 D.削弱相权 ‎6.东汉初期,许多农民成为豪强地主的部曲、佃客,以致国家的户口册在姓名、年龄与数量等方面都不真实。为此光武帝命郡县实施“案比”“聚人田中”,根据实际情况检核户口。由此可知“案比”‎ A.瓦解了豪强地主的势力 B.提高了均田授田的准确性 C.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D.利于国家对劳动力的控制 ‎7.在治国思想上倾向于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推行“垂拱而治”的统治者是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文帝 D.汉武帝 ‎8.一个开国皇帝质问大臣,为何迟迟不肯颁布他下达的命令?大臣回答道:我为了避免重蹈前朝倏亡覆辙,必须谨慎检查陛下的命令,不能与现行法令相抵触,所以延迟。这个故事最可能发生在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9.史学界认为:人类文明的产生过程中,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主要由于 A.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B.要求有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C.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的发展 D.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10.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其中属于隋唐时期举措的是 A.三公九卿 B.内朝 C.三省六部 D.军机处 ‎11.如果以下面内容为小论文提纲,最合适的研究主题是 A.主权在民与主权在王 B.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 C.热爱智慧与重视伦理 D.中西文化源头之差异 ‎12.1922年,梁启超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样圣贤,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永远没有人答应。”材料可用来说明辛亥革命 A.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B.最终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在民族革命方面获得成功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3.下表为1960—1970年美国商品和劳务出口额(单位:亿美元)。结合所学,对此表现象出现的原因解读正确的是 ‎①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②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③推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④主导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同时也是改革开放后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它是 A.上海 B.厦门 C.广州 D.汕头 ‎15.一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特点是:‎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多数国家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斗争 C.呈现出多种类型和不同的发展道路 D.资产阶级政党领导斗争 ‎16.下列哪些因素推动我国1952—1957年工业发展迅速,超额完成指标 ‎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大跃进“大炼钢铁”‎ ‎③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行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窺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化的最初的一步。”材料中的“一块界碑”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指( )‎ A.“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B.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经济近代化由此开始 D.中国政治近代化由此开始 ‎18.1835年,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到了英国的曼彻斯特。触景生情的他写道:“在这里你不可能看到人们悠闲地漫步在城市的街道……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曼彻斯特现象”反映的是 A.英国社会的贫穷落后 B.英国创造的财富大量流向海外 C.焕然一新的工业城市 D.工业改变人类生活的巨大力量 ‎19.“君子不器”意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应该仅仅只是一种可供使用的工具。孔子的观点与下面哪一主张相吻合 A.自由仅仅是一个人做他应该做的事情……………………孟德斯鸠 B.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C.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卢梭 D.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康德 ‎2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中国按照“亲、诚、惠、rong”的理念,深化与周边国家关系。根据你对中国相关外交政策的理解,这个“rong”字应是 A.熔 B.荣 C.容 D.融 ‎21.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拥有的权力包括( ) ‎ ‎①是全国的宗教领袖②是国家和军队最高主宰       ‎ ‎③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④是全国文化教育的楷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西汉初年,统治者认为“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避免中央权力过于集中,而天子大权一旦旁落,则极可能重蹈秦朝覆辙;同时相较关中而言,关东不可控因素很多;如此庞大的国家全部收归中央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若委任外臣,又不大放心。这则材料旨在说明 A.中央集权不利于国家统治 B.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C.郡国并行制符合现实需求 D.君主大权独揽导致秦朝灭亡 ‎23.孔子主张“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墨子崇天志、主明鬼;而老子则彻底抛弃了在鬼神问题上孔子的谨小慎微和墨子的勉力维续,罕言鬼神。此材料主要说明 A.墨家思想迷信色彩浓厚 B.先秦诸子具有理性精神 C.儒道墨三家思想完全冲突 D.儒家思想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 ‎24.没有周公就没有儒家的历史渊源。“ 者为同, 者为异。 义立,则贵贱等矣。 文同,则上下和矣。”以上反映周公思想的文字,空格处分别是 A.礼、乐、礼、乐 B.乐、礼、乐、礼 C.乐、礼、仁、人 D.乐、礼、礼、乐 ‎25.明清时期出现了新的移民浪潮,如:由江浙向西移民触发的“江西填湖广,湖广(湖南、湖北)填四川”,还有山东人民渡渤海“闯关东”(东北)等。促发这些移民活动的基本原因是原住地 A.自然环境的恶劣 B.长期的社会动荡 C.人口的急剧增长 D.粮食产量的低下 ‎26.先秦时期,君主需向臣下行揖礼(双手合抱,手心向下,俯身约30度,推手稍向下)空首礼。汉代,皇帝对“三公”的礼节有“兴”,即以起立作为对他们进见的迎接礼或对其叩拜的还礼这一变化 A.维护了官僚集团的稳定 B.彰显了君主的威严与权威 C.促进了儒家礼仪的完善 D.淡化了社会伦理道德关系 ‎27.某命令让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命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这个命令是( )‎ A.实行“削藩令” B.实行行省制 C.实行“推恩令” D.实行三省六部制 ‎28.《耿飚军回忆录》记录了新中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我们应该努力使朝鲜的停战状态转入和平状态……采取措施来巩固朝鲜的和平,以便为和平统一朝鲜创造条件。”据此推断,该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9.由此,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出现了,它的本质不在于使用机器,而是创造了一种新的工作场所。在这里,工人们听从机器指挥,随机器的转动有节奏地劳动。这种现象诞生于 A.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二战后科技革命时期 ‎30.“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这一评论最符合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过程 B.德国帝国制的形成过程 C.美国总统共和制的形成过程 D.法国共和制的形成过程 ‎31.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 )‎ A.虎门销烟 B.爱国官兵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辛亥革命 ‎32.“朝为田中郎,暮登天子堂”,极大增加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一定程度体现了社会的公正性。这种比喻形象的选官制度指的是 A.以世袭的方式实现权力的交接 B.以军功的获得成为授爵的依据 C.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 D.以严格的科举考试作为选官方式 ‎33.清朝中叶以后的中国面对西方文明冲击的反应各有不同,以下有关“冲击”——“反应”的配对,错误的一项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展开 B.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爆发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新政实施 D.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兴起 ‎34.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上海先后组织成立强学会,宣讲“‎ 中国自强之学”。得到张之洞的捐款和支持;后来梁启超主持的《时务报》也得到了张之洞的大加赞赏,认为它“实为中国创始第一种有益之报”。这表明 A.维新思想的影响扩大 B.变法图存已成为共识 C.张之洞支持维新变法 D.维新派依赖实权官员 ‎35.战国时期,秦国攻伐魏国后,把孔氏家族迁到南阳。之后,他们大规模地经营冶铸业,开辟鱼塘养鱼,经常游访诸侯,借此获取经商发财的便利,博得了游闲公子、乐施好赐的美名。材料说明了 A.商人势力过大危及政权统治 B.多样化经营已成为普遍现象 C.巨商大贾颠覆社会等级秩序 D.战国时期的工商业有所发展 ‎36.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由若干小事件构成,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①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报、电话的出现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③《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④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①④‎ ‎37.如表是2012—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单位:亿美元)‎ 如表的数据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进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 B.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C.“一带一路”取得成就 D.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成效显著 ‎38.汉初,丝织品专供贵族消费。到汉朝中后期,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奴仆婢妾皆可衣丝文绣。这一变化反映了 A.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 B.等级观念的消亡 C.先进纺织技术的推广 D.平民政治的发展 ‎39.有学者评论:他竭力把人事政治与天道运行强有力地附会在一起,把自然的天赋予了人格,其基本精神是为了强调社会秩序与自然规律相联系而作为和谐稳定的整体存在的重要性。这里的“他”是 A.老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黄宗羲 ‎40.1927年8月,中共中央一方面重申“完全解放中国于外国资本压迫之下”。另一方面又指出,“在民众暴动胜利的地方,应避免与列强发生过早的武装冲突”。由此可知,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重新认识列强的对华政策 B.鉴于革命形势的需要 C.对列强认识不同导致政治分歧 D.为了争取列强的支持 二、材料分析题 ‎41.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 ‎ ——摘编自故宫相关文史资料 ‎ 材料二 在伯里克利执政时代,雅典国家由公民大会管理,公民大会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约每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公民大会,这些机关包括有:“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元老院、各执政官,还有许多公职人员,其中大多数是用抽签方法选出来的。 ‎ ‎——摘编自赵恒烈、张鸿祺主编《世界历史资料选》 ‎ 材料三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 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 ‎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 ‎(2)根据材料二,概括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以美国为例,说明现代民主制度是如何突破古代雅典民主制度局限的? ‎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以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说明“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 ‎42.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 李贽认为:“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焚书·答耿司寇》)‎ ‎(李贽)被捕后接受讯问,他回答说:“罪人著书甚多具在,于圣教有益无损”……在他自裁以后气绝以前,他用手指写了王维的一句诗以解释他的死因:“七十老翁何所求!”其消极悲观的情绪已显然可见。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评价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李贽悲观的社会原因。‎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最终威胁了中央集权,C选项符合题意;察举制属于西汉时期的选官制度,A选项排除;推恩令是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措施,B选项排除;D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西汉初年推行的是郡国并行制,排除。‎ ‎2.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局部抗争时期,蒋介石主要实行消极抵抗的政策,直至七七卢沟桥事变,国民统治受到威胁后,逐渐改变消极抵抗政策,故B选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时期,蒋介石主要实行消极抵抗的政策,故A选项错误;淞沪会战和南京陷落时期,蒋介石已经改变以往消极抵抗的政策,采取积极抵抗的政策,故C、D选项错误。‎ ‎3.C ‎【解析】‎ ‎【详解】‎ 政治根源于经济。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这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故排除D,C符合题意;中外反动势力破坏是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客观原因,A不符合题意;立宪派和旧官僚的破坏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 ‎4.B ‎【解析】‎ ‎【详解】‎ 考查二战后的世界经济。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在美国金融和经济占绝对优势基础之上,它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正义女神被美元蒙蔽了眼睛”说明的是美元霸主的消极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图片与冷战、多极化趋势出现,贸易保护主义无关.故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5.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皇帝制的核心是皇权至上。材料“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印证皇帝掌握军事大权,故A符合题意;材料无关皇位世袭和皇帝地位尊贵的信息,故B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D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案比”根据实际情况检核户口,有利于国家对豪强地主隐匿的劳动力的控制,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中“瓦解”一词表述过于绝对,该措施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豪强地主的势力,并未达到瓦解的程度;B选项错误,均田制实行于北魏到唐前期,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这一措施有利于国家对劳动力的控制,不一定能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垂拱而治”指的是“无为而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奉行这一治国思想最突出的是汉文帝和汉景帝,并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故C正确;秦始皇奉行法家思想,故A错误;汉高祖统治时期,并未全面奉行“无为而治”,故B错误;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故D错误。‎ ‎8.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前朝倏亡覆辙”“检查陛下的命令,不能与现行法令相抵触”,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唐代三省中门下省的职能,选项B正确;汉代并没有检查皇帝命令的机构,排除A;宋代、明代君主专制加强,而且其之前的朝代并不是“倏亡覆辙”,选项C、D排除。‎ ‎【点睛】‎ 解题关键是对材料“前朝倏亡覆辙”“检查陛下的命令,不能与现行法令相抵触”的解读。‎ ‎9.B ‎【解析】‎ ‎【详解】‎ 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有质量更好、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B项正确;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表现,A项错误;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的发展与工农业的大分工无关,C项错误;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是国家产生的表现,D项错误。‎ ‎10.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故C正确;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汉武帝设立内朝,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11.A ‎【解析】‎ ‎【详解】‎ 由小论文提纲可知,雅典和中国最初发展是相似的,但是雅典最后成为民主国家,而中国发展为专制主义国家。由此可知,该论文是在论述雅典的民主制度和中国的专制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因此最合适的研究主题是主权在民和主权在王,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的关键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两国的思想意识,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中西文化源头的差异,故D项错误。‎ ‎12.D ‎【解析】‎ ‎【详解】‎ 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的合理性,故答案为D项;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排除A项;辛亥革命也没有最终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不是在民族革命方面的成就,排除C项。‎ ‎13.C ‎【解析】‎ ‎【分析】‎ ‎【详解】‎ ‎1960年至1970年是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在国家干预下,其商品、劳务总额都在上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秉持的经济理论是凯恩斯主义。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后,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关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发展较为有序,进一步促进美国商品劳务输出,C正确;北美自贸区建立时间是1994年,排除A、B、D。‎ ‎14.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而改革开放后五个经济特区分别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因此两者都有的是厦门,B项正确;上海不是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特区,A项错误;广州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但不属于五个经济特区之一,C项错误;汕头不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D项错误。‎ ‎15.C ‎【解析】‎ ‎【分析】‎ ‎【详解】‎ 一战期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随之增长。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重新瓜分殖民地激化了民族矛盾,亚非拉各国发展不平衡导致一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特点是呈现出多种类型和不同的发展道路,故C符合题意;在十月革命影响和共产国际的推动下,亚非拉许多国家先后建立了共产党,建成了反帝民族统一战线,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便成为帝国主义时代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反封建不符合此时的特点,故A不符合题意;多数国家资产阶级掌握民族解放运动领导权,故B不符合题意;受十月革命的影响,有的资产阶级由向西方学习转为向苏俄学习,部分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开始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故D不符合题意。‎ ‎16.A ‎【解析】‎ ‎【分析】‎ ‎【详解】‎ ‎1952—1957年期间我国进行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在生产关系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A正确;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时间是1958年,排除B、C、D。‎ ‎17.A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窺探之后的一逞”指鸦片战争,之后,先进的中国人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故选A ‎;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始,排除CD。‎ ‎18.D ‎【解析】‎ ‎【详解】‎ 由材料“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反映工业改变人类生活的巨大力量,故D符合题意;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英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英国创造的财富大量流向海外,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污秽的阴沟”“肮脏的下水道”,反映工业革命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D ‎【解析】‎ ‎【详解】‎ 康德的“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强调人的目的性,与孔子的观点相吻合,故答案为D项;A项探讨自由的内涵,B项强调言论自由的重要性,C项强调自由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均与孔子的观点不相一致,排除。‎ ‎20.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为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遵循“亲、诚、惠、容”的理念,“亲”强调的事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诚”强调的事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惠”在于“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容”则是要倡导包容的思想,C项正确;排除A、B、D项。‎ ‎21.B ‎【解析】‎ ‎【分析】‎ ‎【详解】‎ 苏丹是奥斯曼土耳其最高的统治者,也是全国的宗教领袖,是国家和军队最高主宰,同时也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①②③正确;苏丹并不重视教育发展,④错误。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2.C ‎【解析】‎ ‎【详解】‎ 由材料可知,西汉初年的统治者无力实现中央的高度集权,且不放心将权力交给外臣以致重蹈秦朝覆辙,故推行郡国并行制完全有必要,故选C。材料中西汉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教训,认为有必要恢复分封制,但其并不否定中央集权的作用,排除A;分封制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故B项说法并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主旨在于揭示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并非在于总结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排除D。‎ ‎23.B ‎【解析】‎ ‎【详解】‎ 孔子,墨子和老子所持之鬼神观有差异,但这里的鬼神不再是早期祖先崇拜信仰中自然萌生的,而是经过理性审视的结果,故B符合题意;墨子主张兼爱,如何让人行兼爱,除了纯粹的道德说教,还需借助传统的天命与鬼神的信仰,不是单纯的迷信,故A项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太绝对,不符合题意;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4.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周公制定礼乐制度,乐者为同,礼者为异。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由此可知,D项正确,ABC项错误。‎ ‎25.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移民潮出现的原因是明清时期原住地的人口急剧增加,为缓和人地矛盾,政府或者民间鼓励原住地居民向湖广、四川、东北地区迁移,故C项正确。移民潮出现的原因是明清时期原住地的人口急剧增加,并不是自然环境的恶化,排除A。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除了明清之际和晚晴时期,政局相对动荡,其它时期相对稳定,排除。由于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双季稻的扩种,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排除D。‎ ‎26.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汉代君主专制的发展。汉代君主会见大臣的礼仪发生了变化,君主在礼节上对大臣要简约的多,这表明汉代君主专制的强化,故B项符合题意;官僚集团并未因为礼仪的变化而不稳定,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显示只是礼仪上发生了变化,并未完善儒家礼仪,C项不符合题意;社会道德伦理不会因君臣关系变化而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7.C ‎【解析】‎ ‎【详解】‎ 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国的势力,颁布“推恩令”,下令诸侯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这样诸侯国的势力越来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为C;A是汉景帝时晁错提出的,排除;B是元朝的,不符合题意,排除;D是唐朝的中央官制,不符合题意,排除。‎ ‎28.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新中国初期周恩来总理……使朝鲜的停战状态转入和平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中国在会上提出了有利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建议,故C选项正确;万隆会议是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与朝鲜问题无关,故A选项错误;雅尔塔会议是美英苏等国在1945年2月召开的会议,与材料内容无关,故B选项错误;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与朝鲜问题无关,故D选项错误。‎ ‎29.B ‎【解析】‎ ‎【详解】‎ 材料反映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新型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故B符合题意;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只存在相对集中的手工工场,故A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与资本集中,催生了垄断组织,故C不符合题意;二战后科技革命时期,科技的发展和传播带动了世界性产业结构的调整,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故D不符合题意。‎ ‎30.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建立过程中呈现出渐进性,较为温和,而不是大规模的暴力革命,与材料中“只有一路随和,……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的关键信息相符,故A项正确;BCD三个国家的民主政体的建立过程都与革命、战争紧密联系在一起,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 ‎31.C ‎【解析】‎ ‎【详解】‎ 材料信息说明了鸦片战争惊醒、唤醒了中国人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唤醒了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由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符合题意,故C正确;虎门销烟是在鸦片战争前,故A错误;爱国官兵抗击英军与题干中“人民”不符,故B错误;辛亥革命受到了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影响,故D错误。‎ ‎32.D ‎【解析】‎ ‎【详解】‎ 科举制是以考试作为选官的方式,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而且体现了公平公正的特征,故答案为D;从材料中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以看出应该是科举制度,而不是世袭的方式,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而不是军功爵制、不是九品中正制,排除B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要求学生结合科举制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 ‎33.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变法维新运动,救亡图存,而不是甲午战争的冲击下爆发了辛亥革命,故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面临着严重内忧外患,为了富国强兵,开展了洋务运动,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八国联军侵华的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为了维持统治清政府开展了清末新政,故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加剧对民众的剥削,中国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爆发了太平天国,故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4.A ‎【解析】‎ ‎【详解】‎ 康有为成立强学会、梁启超主持的《时务报》都得到了张之洞的大加赞赏,这表明维新思想的影响扩大到士大夫层面,故A正确;变法图存已成为共识说法绝对,故B错误;张之洞是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并不支持维新变法,故C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维新派依赖实权官员,故D错误。‎ ‎35.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秦国攻伐魏国即战国时期,孔氏家族迁到南阳后,“大规模地经营冶铸业,开辟鱼塘养鱼”等可知,这一时期的工商业有所发展,D项正确;由“秦国攻伐魏国后,把孔氏家族迁到南阳”,其“经常游访诸侯”,和“游闲公子、乐施好赐”等信息,可知商业在政权的控制范围内,没有危及统治,不存在巨商大贾“颠覆”社会“等级”秩序的现象,AC两项错误;只有孔氏家族的多种经营,不能说明多样化经营已成为“普遍现象”,B项错误。‎ ‎36.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电报、电话的出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又是导致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之一,①项符合;设置海南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内容之一,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组成部分,②项符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区域经济组织,并非世界贸易组织的下属组织,③项不符合;福利国家的出现是在二战之后,而美国的“新经济”是指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经济,前者显然不包括后者,④项不符合;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C选项正确;排除A、B、D选项。‎ ‎37.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数据可知,2012—2016年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逐年增长,进一步加深了对外开放,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2012—2016年期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情况,没有体现这时期我国进出口贸易,A项错误;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还未产生直接成效,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2012—2016年期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情况,无法体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成效,D项错误。‎ ‎38.C ‎【解析】‎ ‎【分析】‎ ‎【详解】‎ 汉代丝织品从专供贵族消费到人人可用,反映出纺织技术的发展和丝织品产量的增加,C项正确;人人可以衣丝不能说明汉代中后期的贫富差距缩小,A项错误;汉代社会等级观念并未消亡,B项错误;丝织品应用的增多不能说明平民政治的发展,D项错误。‎ ‎39.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他竭力把人事政治与天道运行强有力地附会在一起”“强调社会秩序与自然规律相联系而作为和谐稳定的整体存在的重要性”结合所学可知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思想,故选B;老子的观点是无为而治,朱熹的观点是存天理,灭人欲,黄宗羲是工商皆本观点,与材料的内容不符合,排除ACD。‎ ‎40.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中共举行了南昌起义,打出来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但是当时属于民主革命阶段,因此提出完全解放中国于外国资本压迫之下,但是鉴于当时需要反抗国民党,因此主张避免与列强发生过早的武装冲突。所以当时中共中央的指示是鉴于革命形势的需要,选项B正确;中共中央仍然主张“完全解放中国于外国资本压迫之下”,可见其对列强对华政策认识与之前是一致的,排除A;材料未体现出分歧,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完全解放中国于外国资本压迫之下”但“避免与列强发生过早的武装冲突”意味着中共与列强之间是对立的,选项D排除。‎ ‎41.(1)特点:皇权至上;等级森严;中央集权。‎ ‎(2)主要表现: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定期召开;拥有相对完备的民主政治机构;抽签选举大多数的公职人员。 ‎ 突破局限:实行间接民主而不是直接民主,由民众选举产生公民代表来行使立法权;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实现权力的相互制约和平衡。‎ ‎(3)联邦制原则体现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妥协;国会参众两院议席的分配体现了大小州之间的妥协;宪法关于黑人公民权的规定体现了南方与北方的妥协。‎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等结合所学知识特点归纳如下:皇权至上;等级森严;中央集权。‎ ‎(2)依据材料“雅典国家由公民大会管理,公民大会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约每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公民大会”等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定期召开;拥有相对完备的民主政治机构;抽签选举大多数的公职人员;依据材料“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等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实行间接民主而不是直接民主,由民众选举产生公民代表来行使立法权;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实现权力的相互制约和平衡。‎ ‎(3)“妥协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央与地方关系,大小州之间关系,南方北方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 ‎42.(1)观点:反对神化孔子;反对以孔子的是非标准为唯一评价标准,主张是非标准依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意义:冲击了儒家正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随着商品经济发展,新思想萌发。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强化,作为官学的理学日益僵化,扼杀了思想的自由,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 ‎【解析】‎ ‎【详解】‎ ‎(1)观点,根据材料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反对神化孔子和盲从孔子,认为孔子也是凡夫俗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认为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是非标准,主张是非标准依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意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反对神化孔子,反对以孔子的是非标准为唯一评价标准,这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儒家正统思想,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2)根据材料“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但在政治方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思想方面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理学进一步束缚人们的思想,经济方面小农经济的长期占主导地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等从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析回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