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高一6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中信息不包括 A.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 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 C. 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 D. 当时的纺织材料有麻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昼出耕田夜绩麻”可知,田园诗人描绘的宋代农民生产中耕、织结合,男女分工,“麻”为纺织原材料,分别对应了ABD三项,都是对诗的正确解读,从农民男女昼夜劳作,儿童最基本的学习是务农,不能得出“衣食无忧”,所以C项符合题目要求。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难度在于运用逆向思维,排除掉对材料理解正确的选项。 2.据《吕氏春秋·上农》记载,战国时期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这主要得益于 A. 井田制的实行 B. 工商食官局面的打破 C.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 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时间“战国时期”,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农业领域的进步得益于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铁犁牛耕的推广,D项正确。A项是生产关系领域,井田制在战国时期逐步瓦解,排除。B项是商业的发展,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出现在秦朝,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农业·铁犁牛耕的影响 3.唐人罗让指出唐朝“根本实在于江淮矣”。杜牧也说:“江淮赋税,国用根本。”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 江淮经济发达 C. 唐朝重视江淮的开发 D. 江淮赋税负担沉重 【答案】B 【解析】 材料提及江淮的赋税是国家的根本,说明江淮地区经济发达,B正确;A是南宋时期完成;C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4.下表为北宋都城夜市的记载。 种类 概况 固定型店铺 酒楼、茶肆、金银首饰店、药铺等,其中大部分属个体私营 半固定型摊贩 装饰品、迷信品、日用杂货、各类小吃 流动型摊贩 各类饮食 由此可知,北宋 A. 社会崇尚奢靡之风 B. 商业管理制度较为混乱 C. 专业化市场已出现 D. 商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干中的图表为北宋都城的夜市,从种类可以看到有固定型店铺、半固定型摊贩、流动型摊贩,详细介绍了销售的种类,从这些可以看出当时的商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所以答案选D。材料中主要商业经营方式,没有涉及到社会崇尚奢靡之风,排除A。从材料中看不出制度混乱,B错误。专业化市场是指专卖某样物品的单一性市场,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 5.春秋时期,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此处的“田”属于 A. 自耕农私有土地 B. 君主私有土地 C. 地主私有土地 D. 国有土地 【答案】A 【解析】 【详解】联系史实可知,春秋时期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根据所有者的不同可以分为,自耕农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君主私有土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从人口和占田数量来看应属自耕农土地私有。故此题应选A项;根据材料可知此处的田显然不是君主私有土地,选项B排除;从土地规模来看,其规模较小,也不属于地主私有土地,选项C排除;根据材料“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可知土地是私有而非国有,选项D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中“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理解,同时结合材料时间春秋时期,联系当时时代特征解答即可。 6.明清时期,晋商以山西富有的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这反映出当时 A. 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 B. 晋商经济地位得以快速提升 C. 区域位置决定商业贸易发展 D. 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反映了明清时期农副产品大量投入市场,说明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故A正确;材料没有将不同时期晋商的经济地位进行比较,不能说明晋商经济地位得以快速提升,故B错误;区域位置并不是商业贸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故C错误;材料没有将长途贩运贸易与其它贸易形式对比,不能说明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故D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农副产品大量投入市场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7.17世纪,当非洲、美洲、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正遭受掠夺和灾难之时,荷兰人已通过创办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兴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低税政策等,过着富足的生活。荷兰这种兴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基础是 A. 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B. 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 C. 对法战争中取得胜利 D. 建立“日不落”帝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当时荷兰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故B正确。英国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与荷兰无关,故A错误;英国发动对法战争并取得胜利与荷兰无关,故C错误;英国是“日不落”的殖民帝国,故D错误。 8.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侵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是指 A. 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 外国资本主义控制了中国市场 C. 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取代 D. 封建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国自然经济的特点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自给自足,所以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指的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逐渐分离和日益商品化,故D项正确;大批洋货涌入中国是导致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之一,而非表现,故排除A项;“控制了中国市场”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取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 【点睛】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9.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降缫丝厂,采用蒸气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 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B. 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 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D. 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行销于欧美两洲遂获厚利”说明其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故选A;由材料“行销于欧美两洲”,可见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排除B;由材料“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可见不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排除C;由材料“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可见采用机器生产,并非手工操作,跳出了中国传统生产方式,排除D。 10.中国近代“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斗争”。这种变化折射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 封建经济渐趋衰落 B. 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 C. 人性日益解放,社会日趋开放 D. 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可以得出,中国近代妇女由受压制、 受歧视到走向社会、为男女平等而斗争,可以分析得出当时的中国受西方平等思想的影响, 社会越来越开放。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社会的开放 11.美洲独有的一些物种传播到东半球。玉米、马铃薯传入中国以及非洲等地,促使当地人口迅速增长。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 引起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B. 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 C.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所述,新航路的开辟使美洲的物种传播到其它地区,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贸易中心转移,排除A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早期对外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且材料与资本原始积累无关,排除D项。 12.1911年,伦敦居民约翰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也可以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这一现象的最终形成在根本上得益 A. 交通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 B.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C. 经济全球化 D. 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主旨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故本题选D项;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不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因素,选项A排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于20世纪中期,不符合题干1911年要求,故B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全球化特征,选项C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13.阅读下列材料,回复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下图为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是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我国面粉业生产能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1)道路:先军事工业,后民用工业;先重工业,后轻工业 影响:引进了一批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2)变化:生产能力大大增强。 原因: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解析】 【详解】(1)道路:依据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可知李鸿章主张的道路发展模式是先发展军事工业,后发展民用工业;先发展重工业,后发展轻工业。积极影响:此题考查洋务运动的评价。根据所学,洋务运动引进了一批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洋务运动瓦解自然经济,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2)变化:根据饼状图可见当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面粉生产能力大大增强。原因:根据材料时间1912~1921年可知这一时期辛亥革命推翻帝制,鼓励发展实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此时正处于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 ——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材料三: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答案】(1)原因:立法推动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殖民扩张和三角贸易提供了资本和广阔的海内外市场;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确立专利制度,鼓励发明创造;丰富的煤铁资源;先进的手工业技术;自然科学的发展 (2)影响:推动城市化进程;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贫富分化加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解析】 【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立法、圈地运动、劳动力、资本、市场、君主立宪制、煤铁资源、手工业技术、自然科学等方面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具体而言,立法推动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自由劳动力;殖民扩张和三角贸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和广阔的海内外市场;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前提;确立专利制度,鼓励发明创造;丰富的煤铁资源;先进的手工业技术为工业革命的发生积累了技术;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工业革命发生。 (2)影响:依据材料二“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材料三“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但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根据所学知识,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使得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工业革命带来创造大量社会财富,但是却导致贫富分化,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