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重庆市七中、十一中、十八中等六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重庆市七中、十一中、十八中等六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2017

‎2016——2017学年(上)期末考试 高2018级历史试题 ‎ 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 90分钟 ‎ 2.考试总分 100分 ‎ 3.考试页数 8页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老子认为,使用战争手段一定要谨慎,即使迫不得已而用兵时,也一定要以一种“悲哀”的心情来对待,就是打了胜仗,也绝不可以炫耀,而应该“以丧礼处之”。这体现出他的人生观是 ‎ A.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B.隐忍退让,以和为贵 C.知足寡欲,隐于山野 D.上善若水,以柔克刚 ‎2.齐宣王问孟子:“你可以给我讲讲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情吗?”孟子答到:“孔子的弟子中没有讲述他们事情的人,后来就失传了。我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这表明战国时期的儒家 ‎ A.忽视历史经验和教训 B.期望仁政和社会安定 ‎ ‎ C.背离了孔子思想本原 D.主张重树周天子权威 ‎3.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这表明孟子主张 ‎ A.国富民贫 B.勤俭节约 ‎ C.藏富于民 D.忠孝为本 ‎4.东汉时有一部《轻侮法》规定,“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其子杀之,赦免子之死刑而宽恕之”。这说明汉代 ‎ A.实行严刑峻法 B.重视封建伦理 C.儒学成为正统 D.儒法思想融合 ‎5.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主张“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知 ‎ A.朱熹和李贽都肯定人的正常私欲 B.李贽的思想源于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 ‎ C.李贽的思想是对朱熹思想的否定 D.朱熹和李贽都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人欲 ‎6.徐光启热衷于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当他得知闽越一带有甘薯的消息,便从莆田引来薯种试种,并取得成功。随后写下《甘薯疏》,用以推广甘薯种植。再经过整理,收入《农政全书》。据此可以推知《农政全书》‎ ‎ A.突破传统科技藩篱         B.汇总历代农学成就 ‎ C.介绍西方农学知识         D.渗透近代科学思想 7. 宋代时期的山水画家从细小的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影响其变化最主要因素是 ‎ A.市民阶层的兴起 B.商品经济的发展 ‎ ‎ C.理学思想的兴盛 D.政治上重文轻武 ‎8.明代万历年间以包公为主角的小说集《百家公案》里,将发生于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公案都加在包拯身上,并最后都以包拯惩治贪官污吏,大快人心作为结局。该作品的创作反映了 ‎ A.文化专制的影响 B.普通民众的理想和愿望 ‎ ‎ C.个人英雄主义的盛行 D.知识分子的主观目的 ‎9.近代以来,民间及公文用语中“夷人”“夷酋”等每每可见。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中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的使用自此受到限制。这反映出 ‎ A.清政府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清政府向近代化国家转变 ‎ C.清政府开始向西方学习 D.清政府的对外观念发生变化 ‎ 10.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了许多新词,如参议院、众议院、总统、进口、出口、新闻纸、铁路、火轮机等,这表明魏源 ‎ A.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 C.关注西方新知识、新技术 D.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11.19世纪晚期《纽约时报》社论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中国政府认为这些学生,花的是政府的钱,就应该只学习工程、数学和其它自然科学,对他们周围的政治和社会要无动于衷,这种想法是荒唐可笑的。”该社论反映了 A.中体西用的理念导致留学教育的偏差  ‎ ‎ B.清政府控制了中国留学生的学习方式 C.《纽约时报》对中国留学生存在误解   D.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 ‎ ‎12.陈独秀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为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为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这表明陈独秀 ‎ A.不愿公开反对儒家思想 B.混淆了孔子和孔教的区别 ‎ C.主张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D.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较为科学 ‎13.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梁启超得出上述结论的原因不包括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 C.儒学已成为众矢之的 D.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14.1924年,孙中山在解释新三民主义时说:“本党既服从民生主义”,则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集体主义’,均包括其中。”这说明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 A.主张实现社会公有制  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进行 ‎ C.与社会主义本质相同  D.致力于谋求实现社会公平 ‎ ‎15.毛泽东曾说:农民在乡里的造反“糟得很”,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然这是社会中层及国民党右派的想法,一切革命同志须知,辛亥革命就没有这个变动,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材料反映毛泽东 ‎ A.认识到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 B.找到适合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 C.认为农民是革命中的阻碍因素 D.认为革命的重心应由城市转向农村 ‎16.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在上海、深圳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明确目标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逐渐转向市场经济 ‎17.读下表,表中的统计数据折射出当时的浙江教育 ‎ 浙江省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30篇文章分类统计表 内容 数量(篇)‎ 马列经典文章和政论文章 ‎15‎ 农业生产“大跃进”,农村水利大发展 ‎6‎ 表扬大炼钢铁 ‎2‎ 革命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教育 ‎4‎ 其他 ‎3‎ ‎ A.主要为经济建设服务 B.深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 C.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D.受“双百”方针的指导 ‎18.“他虔诚地研究人的良心,希望在良心里找到正义和行善的义务。他以为真理高于习俗,正义高于法律。”材料中的“他”应当是 ‎ A.伯里克利 B.普罗塔戈拉 C.孟德斯鸠 D.苏格拉底 ‎19.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发现血液循环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 ‎ A.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 B.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 ‎ C.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 D.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 ‎20.有学者指出:“尽管(启蒙思想家)在其理性信仰中承继了固有的平等倾向,但他们仍旨在接管占支配地位的文化高地,并自上而下地启迪。这个战略导致他们集中精力攻克沙龙和研究院、日报和戏院、共济会地方分会和主要咖啡馆,他们在那儿能争取富人和权势们赞同他们的事业”。这揭示出启蒙运动 ‎ A.是由平民广泛参与的运动 B.利用一切公共场所来宣传 ‎ C.具有广泛的社会动员特征 D.在权贵和富人支持下进行 ‎21.史学家在评论某科学家时说:“(他)已经向人们展示了理性的强大力量,那么已获启蒙的人即可循此途径,依靠理性来发现所有人类制度都应遵循的自然规律”。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 ‎ A.伽利略 B.达拉第 C.牛顿 D.爱因斯坦 ‎22.某著作指出:“科学上,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得到完全的‘证明’,当新事实或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有效的手段。”下列史实符合该论述的是 ‎ ①从亚里士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 ②从神创论到生物进化论 ‎ ③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 ④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3.18世纪,德国文坛掀起了狂飙突进运动,一方面继承了启蒙运动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的理想,但又反对启蒙运动机械的理性主义,反对理智压制情感,宣扬感情至上和个性自由。这场运动充分体现了 ‎ A.浪漫主义色彩 B.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 C.现代主义色彩 D.批判现实主义色彩 ‎24.下列图片呈现了世界名画《公牛》的诞生过程,此过程 ‎ ‎ ‎ A.反映了美术领域的多元一体 B.说明了印象画派的特点 ‎ C.强调了美术领域的复杂多变 D.体现了现代主义画派的特点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25.(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统治者需要理学、朱子学来维护自己政权统治,势必对原有的理学、朱子学有所取舍、有所改造。特别是随着明清时期皇权专制体制的强化和官僚阶层奴庸化的加剧,朱子及理学家们所提倡的勇于坚持士人气节的义理观,基本没有被实施实践的可能性。……而某些部分被强调而形成制度化的诸如“贞节”“孝道”,则根据统治者的需求和爱好而经过了新的改造和诠释,这种经过改造和诠释的“贞节”“孝道”,就与宋代理学家们的设想存在很大的差距。‎ ‎ ——摘编自《朱子学·理学: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 材料二 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乾嘉时期)迥然有别,国内起义和国外侵略的双重挑战,迫使士人重新审视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考证学派致力于古文物研究,对为知识而求知的举动引以为豪。但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他们却演奏着不和谐的音符。……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学术上的广泛兴趣和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因此,晚清的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由分裂而趋向整合。‎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指出明清时期的理学与宋代相比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10分) ‎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晚清思想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用。(10分)‎ ‎ 26.(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福泽谕吉的《劝学篇》发行百万册,并一度被作为中小学教科书。他将卢梭“人生而自由平等”的话在《劝学篇》开篇以“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的方式表达出来,运用天赋人权的理论,从自由、平等的角度对儒家的名分论和忠孝道德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认为这样的道德“归根结底是让他人之魂占据我身”。他写作与出版这部名著时,正值日本明治初期西化、启蒙思潮占主导地位之际。经历“王政复古”的明治政权,正领导着如天皇在《五条誓文》中所说的“将实行我国前所未有的变革”。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下,福泽的劝学正配合并促进着三大政策的实施。‎ 材料二 左右了清末教育现代化取向的张之洞的《劝学篇》“挟朝廷之力以行之,不胫而遍与海内”。张之洞在著《劝学篇》时,中国正值甲午战败后,维新变法思潮已经兴起并呼声很高,顽固派通过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更坚定了以祖宗之法治国求强的主张,反对学习西方。他的劝学如其本人所讲:既要正人心,又要开风气。“规时势、综本末”,“教士化民”。他从本末的角度,认为儒家的圣道即伦纪、心术,是不变的本学,是优于西方的,以此看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民权说则“不可行”,是“无一益而有百害”的。他认为“三纲是中国神圣相传之至教,礼政之原本,人禽之大防”;“中国学术精致,纲常名教以及经世大法,无不毕具,但取西人制造之长,补我不逮,足矣”。‎ ‎ ——以上均摘编自桂勤《从<劝学篇>比较福泽谕吉与张之洞的人才观》‎ ‎(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福泽谕吉与张之洞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及其原因。(11分)‎ ‎ (2)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福泽谕吉与张之洞撰写《劝学篇》所产生影响的异同。(7分)‎ ‎ ‎ ‎ 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让人们逐渐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头脑,力倡以科学方法和实验,探索人和现实世界,这种求实态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使欧洲出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学革命”。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543年出版《天体运行论》,提出与地心说不同的日心说。比利时医生维萨留斯发表《人体结构》,论述人体的基本构造,并从解剖角度论述男女肋骨数相同,从而否定了女人是由男人的一根肋骨演变的说法,彻底否定上帝造人说。随着欧洲印刷术的发展,这些知识被广泛传播,使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变得危险。‎ 材料二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天主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进一步要求摆脱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压迫,由此在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反对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 ‎ ——以上材料据桑戴克《世界文化史》整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新变化?(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指出启蒙运动兴起的社会条件。(6分)‎ ‎(3)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4分)‎ ‎2016——2017学年(上)期末考试 高2018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CDA 6—10 DCBDC 11—15 ADCDA 16—20 DBDAC 21—24 CAAD 二、 非选择题 ‎25.(20分)‎ ‎(1)变化:统治阶级对理学进行了取舍、重新改造和诠释;理学制度化、极端化和反动化。(4分)‎ ‎ 原因: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封建专制空前加强(皇权专制体制强化的产物);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理学的弊端日益显现。(6分,任答三点得6分)‎ ‎(2)特征:逐渐呈现多派并存(多元化)、趋向整合。(2分)‎ ‎ 时代背景:晚清时期内忧外患(西方列强侵略和本国人民起义不断),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都在不断加深;西方先进思想的不断冲击;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改变僵化保守的态度,开始向西方学习。(6分)‎ 作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2分)‎ ‎26.(18分)‎ ‎(1)态度:福泽谕吉对儒家传统文化基本持否定态度;而对西方文化则主张全方位吸收。‎ ‎ (3分,答到一方面2分,两方面3分)‎ ‎ 张之洞:强调“中体西用”,他认为儒家的圣道优于西方;反对西方的自由、民 ‎ 主、平等的民权说,主张仅仅学习西方的技术。(3分,答到一方面2分,两方面3分)‎ ‎ 原因:福泽谕吉为配合明治维新,实现文化开化,宣传西方启蒙思想(2分)‎ ‎ 张:洋务运动后期,西学与中学斗争激烈,张之洞试图正人心,开风气,既抵制 ‎ ‎ 变法启蒙思潮,又驳斥顽固派。(3分,答到一方面2分,两方面3分)‎ ‎(2)同:都对本国特别是教育产生重大影响(2分)‎ ‎ 异:福:对日本起到启蒙作用,配合明治维新,推动日本的近代化(2分)‎ ‎ 张:虽冲击顽固派保守势力,但不利于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阻碍中国政治和 ‎ 思想的近代化。(3分,答到一方面2分,两方面3分)‎ ‎27.(14分)‎ ‎(1)变化:思想领域的变化:冲破封建神学束缚,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科学领域的变化: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入了一个面向现实世界,重视科学实验的新时代。(4分)‎ ‎(2)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的推动;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资产阶级的壮大(6分,任答3点)‎ ‎(3)观点一:科技知识重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为思想解放创造有利条件。‎ ‎ 观点二:人文知识重要: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道德养成,推动人类精神文明进步,‎ ‎ 思想解放促进科技发展。‎ ‎ 观点三:两者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 (4分,观点2分,阐释2分)‎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