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知识训练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知识训练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作业

再练高考题 ‎1.(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答案 D 解析 D对:材料中“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说明当时中国受到了近代外交观念的影响。A错:材料中未涉及西方列强对日本的帮助。B错:从材料可知,琉球国仍向清政府纳贡,这说明传统朝贡体系仍然存在。C错:材料只是地方官员向皇帝提出建议,并非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2.(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答案 C 解析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已经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并且取得了较大成效,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及近代军队的建设,故选C。清政府还没有“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仅仅是“开始”,排除A;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表明集权制度并不一定有利于作战指挥,排除B;西方列强对中日之间的冲突持观望态度,不会进行援助,排除D。‎ ‎3.(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答案 C 解析 C对:题干反映出日本政府懂得运用舆论和公关手段让欧美舆论倒向日方,而清政府对此却无所作为,说明当时清政府不熟悉近代外交事务。A错:舆论可以影响战争,但是无法左右战争进程。B错:日本想利用舆论影响为自己争取道义支持,而非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D错: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日对待舆论影响的策略或态度,没有反映西方媒体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 ‎4.(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答案 C 解析 C对:题干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通过这些争论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A错: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发生在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之后。B错:材料说的是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与欧美社会制度没有关系。D错:“消除”一词说法错误。‎ ‎5.(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 B 解析 B对: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的群众运动,反映了当时各界团体的爱国热情。材料中并未涉及对社会改造道路的认识,且“趋于一致”的说法与史实不符,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群众运动和爱国热情,并未涉及资产阶级个人主义,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D项错误。‎ ‎6.(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等可知,中共此举是为了扩大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B项正确。这一时期为抗日战争时期, A、 C两项所提到的历史事件与这一时间不符,故均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 ‎7.(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 A对:根据材料叙述可知,抗日根据地一个备受欺凌的农民,在得到了尊严、权利之后,就会“具有奋斗目标”,这说明其抗日热情因自身处境的改变而得到激发。B错:材料中的“减租减息”说明封建土地制度依然存在。C错:国民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当时尚未完成。D错:题干材料所述情况出现在国共合作抗日时期,所以不能排除国民党的影响。‎ ‎8.(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0)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内容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表述的观点。由材料“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因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具有一定的革命性,可以同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反对共同的敌人。毛泽东的分析意在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C项正确。‎ ‎9.(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力量及群众组织的巨大发展,相较于抗战初期,反映出国共力量对比变化,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共革命工作重心转移,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抗日战争胜利后”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不是统一战线的发展情况,排除C项。‎ ‎10.(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答案 B 解析 B对:材料反映了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中共中央要求对干部进行培训,使其尽快熟悉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主要是因为党的工作重心即将转入城市,转向国家建设方面。材料中并未涉及土地改革,A项错误。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1953年,C项错误。“社会主义生产”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 精练微专题 微专题一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广州2019调研测试,28)在1843年的虎门谈判中,英方要求中国对香港贸易自由化。中方为此发布告示:“若内地商民愿赴该岛(香港)买卖,即就近报明各海关,应照新例完纳货税,请领牌照,乃方准出口营生;若不请牌照辄往买卖者,查出以私贩及违禁下海论罪。”这表明清政府(  )‎ A.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B.厉行闭关锁国政策 C.同意实行“协定关税” D.尝试维护国家权益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对英国提出的要求并未完全接受,而是制定相关政策仅给予有限的许可,这表明清政府尝试维护国家权益,故选D项;材料涉及的是自由贸易问题,而不是国家领土主权问题,排除A项;据材料“若内地商民愿赴该岛(香港)买卖……乃方准出口营生”可知清政府允许内地商民按照规定进行商业活动,说明闭关锁国政策有所松弛,并未厉行,排除B项;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时已有协定关税的内容,材料中并未体现协定关税的内容,排除C项。‎ ‎2.(天一大联考2019届二测,9)1861年1月,清政府采纳恭亲王奕的建议,在北京设立专门的中央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办理洋务和外交事务。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努力提高自身国际地位 B.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束缚 C.顺应了外交形势的变化 D.竭力满足列强的侵华要求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在北京设立专门的中央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办理洋务和外交事务”,可知总理衙门是专门处理外交事务的机构,故选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排除A项;总理衙门的设立使中央机构开始被列强控制,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要求对外来侵略进行抵制,排除D项。‎ ‎3.(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2019届二模,28)1858年4月,当英法联军抵达天津时,咸丰帝为准备出面的交涉人员制订了“详尽”外交方略:对俄表示和好,对美设法羁縻,对法进行劝告,对英严词诘问。这说明当时(  )‎ A.俄美为获取利益而支持清廷 B.英国极力对华进行侵略 C.清政府对列强缺乏清醒认识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答案 C 解析 ‎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美俄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联手进攻清朝的战争,所以这四个国家在侵华方针上是一致的,而咸丰帝要求区别对待说明清政府对列强缺乏清醒的认识,故选C项。‎ ‎4.(安徽“江淮十校”2019第二次联考,7)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近代国际法茫然无知。而到后来李鸿章指出“彼族要求之事,无非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等言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 A.中国在被动中与世界接轨 B.中国的民族危机有所缓和 C.清政府积极收回国家主权 D.救亡图存的意识开始萌发 答案 A 解析 从题目中“清政府对近代国际法茫然无知”到“彼族要求之事,无非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得出中国在被侵略中不断现代化和不断与世界接轨,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与事实不相符,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清政府收回国家主权的问题,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中的“开始”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5.(淄博2019届一模,28)1874年,日本以“番地无主”为由侵略台湾。清廷在给闽浙总督的上谕中强调:“番地虽居荒服,究隶中国版图……遂听其蛮触相争,必为外国所轻视,更生觊觎。该督惟当按约理论,阻令回兵,以敦和好。”这表明清政府(  )‎ A.高度重视台湾的海防地位 B.防范西方列强干预 C.以近代外交方式维护主权 D.力图维护天朝尊严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该督惟当按约理论,阻令回兵,以敦和好”可知清政府用国际法维护主权,以近代外交方式维护主权,故选C项。‎ ‎6.(湖北八校2019一模,28)“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材料所述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C 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的民族观念开始形成,故选C项;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形成民族观念无关,排除A项;中法战争是一场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战争,与形成民族观念无关,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与形成民族观念无关,排除D项。‎ 微专题二 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 ‎7.(太原市2019年一模,28)删书衙是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下设的一个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删改《论语》《孟子》《中庸》《诗经》《礼记》《春秋左传》等古籍中与太平天国教义不一致的内容,但依旧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其主要目的是(  )‎ A.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 B.构建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C.消除民众对儒学的盲目崇拜 D.扩大基督教义在中国的影响力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删改……古籍中与太平天国教义不一致的内容,但依旧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可知,目的是通过思想的建设,来维护太平天国的统治,故选B项;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与材料“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可知通过儒家伦理纲常束缚人们的思想,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基督教义,排除D项。‎ ‎8.(青岛2019届二模,28)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或票庄,是一种金融信用机构,首创于清道光时期,是我国商品生产和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从1853年至1863年,汉口、扬州、南京等地的票号相继撤庄。该现象主要反映出(  )‎ A.银行制度取代传统汇兑模式 B.社会动荡阻碍南方经济发展 C.列强入侵严重破坏中国经济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答案 B 解析 “从1853年至1863年”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社会动荡不安,故选B项;“票号相继撤庄”没有说明近代银行的出现,排除A项;“扬州”没有成为通商口岸,列强的经济侵略尚不明显,排除C项;“汉口、扬州、南京等地的票号相继撤庄”对实业的发展是不利的,排除D项。‎ ‎9.(广东2019届二模,28)为适应西方外交代表驻京的需要,中国被迫设立总理衙门作为办理涉外事务的机构。19世纪70年代后,该衙门的职权逐渐被有意识地转移给直隶总督所兼任的北洋大臣和两江总督所兼任的南洋大臣,尤其是李鸿章的直隶总督衙门实际上成了中国的“外交部”。这反映出当时(  )‎ A.列强势力集中在两江和直隶总督辖区 B.地方实力派崛起冲击了中央集权体制 C.李鸿章处理外交事务的能力举世公认 D.天朝上国观念对中国外交仍存在影响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总理衙门“职权逐渐被有意识地转移给直隶总督所兼任的北洋大臣和两江总督所兼任的南洋大臣”可知清政府将对外机构由中央隶属变为地方机构,体现了天朝上国观念对中国外交仍存在影响,故选D项;列强势力并不局限于两江和直隶总督辖区,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清政府在处理与洋人关系时采取的主动作为,排除B项;材料并非强调李鸿章处理外交事务的能力,排除C项。‎ ‎10.(石家庄2019届一模,29)下面为1909年全国大学生分布图。这反映出(  )‎ A.民主革命斗争的区域分布不平衡 B.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控制范围不同 C.清末改革对各地的影响程度有别 D.新文化运动在各省发展存在差异 答案 C 解析 清末新政是1901—1911年清廷为巩固统治而推行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在教育方面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使新学教育兴隆,据材料可知1909年全国大学生分布直隶占比最多,江苏、广东等地依次递减,故选C项。‎ ‎11.(湖北八校2019一模,29)1912年2月16日,已经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才悄悄地剪去辫子。下图为1912年3月3日法国最具影响力的画报《Le Petit Journal》刊登的版画《袁世凯剪下他的辫子》。合理解读“袁世凯剪辫”行为,应注意(  )‎ A.社会演进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统一 B.置于特定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D.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剪辫”在当时是支持革命的体现,再结合题干,即 ‎“1912年2月16日”“袁世凯剪辫”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可以得出袁世凯的行为既受当时复杂政治形势的影响,也是袁世凯政治手段的表现,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选B项。‎ ‎12.(安徽“江淮十校”2019第二次联考,9)辛亥革命三十周年的时候,革命前辈林伯渠在《解放日报》上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这反映出林伯渠强调了辛亥革命(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对青年人的思想影响有限 C.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旨在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 答案 C 解析 A项表述与题意不相符,故A项错误;B项表述曲解了题意,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与题目中“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相符,故C项正确;D项中“旨在”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微专题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发展 ‎13.(潍坊2019届二模,29)下表为两位学者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有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 ‎[美]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据此可知,两人都认为五四运动(  )‎ A.爆发原因是中国外交的失败 B.是缺乏理性的盲目爱国行为 C.体现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 D.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可知两人都认为五四运动体现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故选C项。‎ ‎14.(安徽“江南十校”2019年一模)五四运动时,北京、上海的学生派代表去找国民党,‎ 希望国民党能组织领导这场运动,但国民党领导人以“无力参加”为由拒绝了学生的请求。这表明(  )‎ A.国民党反对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 B.新政治力量兴起具有必然性 C.五四运动没有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D.国民党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国民党拒绝领导五四运动,因此为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五四运动创造了条件,而且在这次运动中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故选B项。‎ ‎15.(广州2019年一模,29)1921年5月1日,北京长辛店铁路工人举行了从未有过的“劳动节”示威游行。当时的传单上写着:“列位列位!明天是五月一号,是做工的人的节气。厂里的工人们打算开个纪念会,大家在一块儿,谈谈话,演演戏,热闹热闹!”这表明当时长辛店工人(  )‎ A.支持实业救国运动 B.组织意识有所提高 C.积极反抗国民党统治 D.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答案 B 解析 通过题干可知,北京长辛店工人举行“从未有过”的示威游行,这次游行是工人们自发组织的,说明他们的组织意识有所提高,故选B项。‎ ‎16.(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2019届二模,29)中共三大决议指出:“我们须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以应目前中国国民革命之需要。”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壮大了反抗北洋军阀的力量 C.提升了中共在群众中的影响 D.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实现国共的第一次合作,这次国共合作的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故中共三大这一精神的贯彻会壮大反抗北洋军阀的力量,故选B项;土地革命与材料中共三大的召开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贯彻的措施是使全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所以并不会壮大中共在群众中的影响,排除C项;民族战争指的是抗击外来的侵略,排除D项。‎ ‎17.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认为,“九一八事变”后的抵制日货,主要是由国民党中央机构主持领导的,抵御活动逐渐由民间自发发展到官民结合。《时代周刊》的报道认为,此次抵制日货运动的全面化和激烈化超过了过去的任何时期,并出现了民族主义热情下的暴力化和政府积极参与的制度化倾向。材料反映了(  )‎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 B.国民政府发动群众开展局部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 D.民族矛盾的上升影响了民族意识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后,国民积极抵制日货的斗争,说明民族矛盾的上升导致近代的民族意识的增强,故D项正确。‎ 微专题四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8.有关国民党抗战的三条记录:①1940年12月16日,国民党自卫队特务团渡湖返乡,与日伪军在小屯发生激战,斩获甚丰。②1941年国民党游击队拔除了二郎庙、封新庄、栖山等日伪据点。③1943年国民党游击队夜袭县城,击毙伪军大队长宋好禄,一时声势浩大。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这些史料可以纠正下列哪一认识(  )‎ A.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整体上积极抗战 B.国民党抗战主要采取阵地战 C.国民党只在正面战场抗战 D.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 答案 C 解析 国民党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同日军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故C项正确。‎ ‎19.(合肥2019年二模,30)抗战时期的游击战中,“日军、伪军、国民党、共产党的小股部队都是摸索前进,没有哪一方的情报网络能精确掌握对方的具体行动。”而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在战术情报和敌军动态的掌握方面较其他方占据优势。这主要得益于(  )‎ A.两个战场的积极配合 B.掌握了有利地形 C.苏联等国的有力帮助 D.贯彻了群众路线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中国面对艰难困苦的抗战局面,共产党人在抗战中坚持群众路线,积极联系群众、动员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激发出群众巨大的抗战热情,并赢得了最终的胜利,故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在战术情报和敌军动态的掌握方面占据优势就是贯彻了群众路线,故选D项。‎ ‎20.(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2019届三模,30)1944年,作为美军观察组成员的谢伟思在报告中写道:“延安民众官吏打成一片,男女平等,文化运动极为认真,‎ 整个地区民主模范自修、自觉、自评,与重庆另一世界。”这一报告反映出(  )‎ A.国共发展态势呈现反差 B.美国力主消除国共矛盾 C.美国开始改变对华政策 D.敌后抗战开始成为主导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出与国民党相比,中共控制区呈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政治氛围更好些,说明这一时期国共发展态势呈现反差,故选A项;“消除”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是美军观察组成员的报告,没有体现美国对中国政策的改变问题,排除C项;敌后抗战开始成为主导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材料与此无关,排除D项。‎ ‎21.(武汉2019五月调研,30)1948年,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共中央发表“五一口号”,将初稿第24条“中国劳动人民和被压迫人民的组织者,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万岁”,修改为“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这种修改是为了(  )‎ A.促成战略决战 B.扩大统一战线 C.转移工作重心 D.实现民族平等 答案 B 解析 “中国劳动人民和被压迫人民的组织者,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万岁”,修改为“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强调民族性,有着更广泛的社会基础,故选B项。‎ ‎22.(济宁市2019届二模,30)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批准了共产党发起,并协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民主人士召开新政协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全会决议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在人民民主革命胜利以后,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必须强化。”由此可见,七届二中全会(  )‎ A.对建立新型政权作出重要论断 B.标志着中共成为新的执政党 C.开创了中国新型政治协商制度 D.得到中国各政党的广泛拥护 答案 A解析 题干中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在人民民主革命胜利以后,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必须强化”,可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即将成立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故选A项;中共成为新的执政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B项;开创了中国新型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排除C项;中国各政党中中国国民党是坚决反对的,且与其决议无关,排除D项。‎ 指导练大题 ‎1.(茂名2019年一模,41)(25分)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一些杰出的女性代表,他们被誉为妇女楷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冼太夫人,一生身历三朝,顺应人民的要求和愿望,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她和她的子孙们相继为岭南地区持续百年的相对稳定,广东南部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被隋皇朝敕封为“谯国夫人”。‎ ‎——摘编自《冼太夫人史料文物辑要》‎ ‎“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隋书·谯国夫人传》‎ 材料二 圣女贞德是法国的军事家,天主教圣人,法国人民心中的自由女神,被法国人民视为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摘编自欧内斯特·拉维斯《法国史》‎ 材料三 何香凝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著名的国民党左派,妇女运动的领袖,画坛杰出的美术家。她的作品中充满斗争激情、浩然正气。她对丈夫廖仲恺照顾得无微不至,并在丈夫遇刺后继承其未竞的事业。她十分关爱自己的一双儿女,又支持他们投身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何香凝被誉为“世界母性之楷模”。——摘编自《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民国政府卷》‎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妇女楷模的内涵有何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7分)‎ 指导语 ①答题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②相同“内涵”注意材料中关于能力与思想的表述。‎ ‎③不同之处,先确定比较项,即干了什么和荣誉被谁认可,从材料中很明显能得出结论;原因要联系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回答。‎ 试答: ‎ ‎(2)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何香凝成为“世界母性之楷模”的时代背景。(6分)‎ 指导语 ①背景注意分角度,联系何香凝所处的时代。‎ ‎②对何香凝的评价反映当时的时代要求,可倒推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试答: ‎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新时代女性应该具备哪些品质?(2分)‎ 试答: ‎ 答案 (1)相同:都具备杰出的才能;都热爱自己的国家并对国家做出贡献;都忠于自己的君主。不同:冼太夫人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圣女贞德是对外抵抗侵略;冼太夫人主要是得到统治者肯定,圣女贞德主要是得到人民的认可。原因:(中国)冼太夫人:政治:中国古代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文化:中国古代儒家纲常伦理的影响;冼太夫人的爱国忠君的思想迎合了封建专制的需要;(西方)圣女贞德:政治:近代民族国家兴起;文化: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圣女贞德的爱国行为和自由精神适应了西欧民族国家兴起的潮流。‎ ‎(2)背景: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政治: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文化:近代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社会: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教育:近代教育的发展。‎ ‎(3)品质:追求自由、追求进步、忠于爱情、关爱子女、热爱祖国、奉献社会。‎ ‎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军的基本职责是防民为主,内卫为重,以维持社会治安,稳定政治秩序。鸦片战争打响后,因长期奉行“安内重于防外”方针,沿海要地兵微将寡,遇敌入侵,只能从内地零星抽调部队,拼凑成军,千里赴援。‎ 在整个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除咸丰帝北逃热河后命镇压太平军、捻军的曾国藩、袁甲三、官文等酌量抽调“勤王”之师外,没有从对内战场抽调过兵。反而于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把大批军队集结在天京周围,重建江北、江南大营;1859年7月从僧格林沁所部中抽调马队2 000人分赴山东、安徽,镇压捻军。用于抗击英法联军的兵力严重不足,这是许多战斗失利的重要原因。——摘编自李凌《清王朝“安内重于防外”‎ 方针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内外方针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指导语 ①“论题”:“内外方针与实践”是拟定论题的范围,不可直接以此作为论题。‎ ‎②材料反映了近代清政府“安内重于防外”,因此从阶级私利的视角理解对外战争失败。‎ ‎③“阐述”:可以从原因、表现和影响进行分析。‎ 试答: ‎ 答案 论题:清政府固守狭隘的阶级私利,导致清军在对外战争中失败。‎ 阐述: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是清王朝的首要任务,因此清政府奉行“安内重于防外”的政治军事方针。然而,面对外来侵略造成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清廷依然固守狭隘的阶级利益,坚持既定方针,将稳定内部统治、镇压人民起义作为首要任务,而不是整合国内各种力量抵抗外来侵略,由此影响到其兵力部署,导致中国在反侵略战争中一再失利,中国也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方法指导 (观点)认识、评价型试题 (1)设问方式:“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观点)的认识”“如何理解‘……’(材料中的观点)”“评析……(观点)”。‎ (2)解题思路:由于提出的论点(观点)是正确的,因此不需要对观点进行辨析正误,只需从多角度说明(论证)即可。答题模式:论据(角度)1+论据(角度)2+论据(角度)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