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3月月考(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3月月考(2017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汪清六中3月份月考高二历史试题 ‎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崛起》中说道:“第一强国对其他国家说,这不仅是我们的利益,也是你们的利益。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你认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可能说这番话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的焦点是( )‎ A.争夺非洲霸权 B.争夺巴尔干半岛 C.争夺殖民地 D.争夺海上霸权 ‎3、早在1905年,德国就制订了“施里芬计划”,打算速战速决,6周内打败法国。但这一战略计划最终破产,其破产的标志是(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1914年俄军攻势 ‎4、由于英国对德国实行了严密的海上封锁,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从1914年的8.24亿美元增加到1916年的32.14亿美元,而同同盟国的贸易则从1914年的1.69亿美元猛跌到1916年的116万美元。这说明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  )‎ A.美国同协约国经济利益紧密联系 B.美德矛盾逐渐扩大 C.争夺世界领导权 D.伸张正义 ‎5、“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哪一个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的立场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观点(  )‎ A.法国 B.奥匈帝国 C.德国 D.意大利 ‎6、战争是具有破坏性的,但战争在不经意中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下列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历史的前进”的是(  )‎ ‎①战后飞机、汽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②战后欧美一些国家的妇女取得普选权 ‎③促进各国政府机构职能的调整,使得政府办事高效、快捷④为了协调各国的矛盾冲突成立了国际联盟 A.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烧毁柏林,吊死对方每个将领,并索要莱茵河畔的大片土地。”提出这一强烈要求的应是参加巴黎和会的哪国代表(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意大利 ‎8、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对战败国的掠夺激起愤怒和复仇 B.漠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利益 C.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矛盾重重 D.消灭了军国主义的种子 ‎9、英美两国是盟友,有着特殊关系:共享基本价值观,几乎同文同宗。但在下列国际事务中,英美态度不一致的地方是(  )‎ A.国际联盟领导权问题 B.日本归还中国山东问题 C.限制德国海军军备问题 D.德国赔款问题 ‎10、《九国公约》中的下列哪项规定最能反映华盛顿会议上列强的本质意图(  )‎ A.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B.不得因中国状况……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 C.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D.给予中国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11、电影《我的1919》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主人公顾维钧设计了这样一段台词:“长久以来,中国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他们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果和会将这些领土转让给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台词中论述的问题是指(  )‎ A.德国领土的肢解分割问题 B.奥斯曼帝国海外殖民地分割问题 C.中国辽东半岛主权归属问题 D.中国山东主权归属问题 ‎12、和平是人类最持久最朴实的追求。近代以来,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是(  )‎ A.《拉巴洛条约》 B.国际联盟盟约 C.《洛迦诺公约》 D.《非战公约》‎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背景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 A.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 B.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C.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D.法西斯势力与日俱增 ‎14、“国际纵队”中有100多名中国籍战士。西班牙内战失败后,‎ 一批“国际纵队”的战士在听说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情况后,坚持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其中有22名医生直接参加了中国的抗日救亡工作,这些最能说明(  )‎ A.中国和西班牙具有相似的国情 B.“国际纵队”的国际主义性质 C.法西斯的侵略和反法西斯的斗争是当时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国帮助西班牙,西班牙也必然会帮助中国 ‎15、丘吉尔说:“我们不要将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指敦刻尔克撤退)而赢的。但是,这次援救却孕育了胜利。”“这次援救却孕育了胜利”是指(  )‎ 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加强了英法军队间的联系与合作 C.为日后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力量 D.鼓舞了英法人民的斗志 ‎16、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对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希特勒企图迷惑“凡尔赛诸国” B.以此为幌子建立了三国轴心同盟 C.决定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实质是准备发动战争,夺取世界领导权 ‎17、“德国人已经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战役已不是运动战,而变成了‘老鼠战’,人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小巷、院子和下水道里短兵相接”“苏军的顽强抵抗,死死拖住了德国的精锐部队,为苏军的大反攻赢得了时间”。这是下列哪一战役中的情景(  )‎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库尔斯克战役 D.柏林战役 ‎18、1943年7月,德军集中精锐部队又一次对苏联军队发动战略性进攻。苏军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双方展开空前规模的坦克大战,德军损失惨重并从此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这次战役是(  )‎ A.莫斯科战役   B.库尔斯克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 ‎19、斯大林曾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只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魔鬼’。”这句话的含义是(  )‎ A.非正义的一方将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B.战争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一场浩劫 C.正义的一方必将赢得战争的胜利 D.只有美国成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 ‎20、下列最能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进行种族屠杀的证据是(  )‎ A.奥斯威辛集中营 B.日军南京大屠杀 C.“731”细菌部队 D.潘家峪惨案 二、材料分析题(21题20分,22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尔赛和约》激起了德国人的复仇主义情绪,德国人走上街头游行反对《凡尔赛和约》。‎ 材料二: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和战败的德国加入这一国际联盟组织,各会员国应相互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问题。‎ 材料三:《国联盟约》规定:“国联”的主要机构是全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每个会员国,包括自治领都拥有一票。‎ 材料四: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 材料五:威尔逊签署了和约后,带病在美国作了1万千米的旅游,到处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半身瘫痪,但参议院就是不买帐,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奇说:“美国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在1920年3月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 ‎        ——以上材料均摘自《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从深层次反映了什么矛盾?(4分)‎ ‎ (2)据材料二,美国主张建立国联的目的何在?(4分)‎ ‎ ‎ ‎ ‎ ‎ ‎ ‎ (3)材料三中有关规定对哪国有利?为什么?(4分)‎ ‎ ‎ ‎ ‎ ‎ ‎ ‎ (4)根据材料五你如何理解材料四的内容?(4分)‎ ‎ ‎ ‎ ‎ ‎ ‎ ‎ (5)据上述材料,分析围绕国联问题而产生的矛盾和斗争主要在哪两国之间进行?矛盾的实质是什么?(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希特勒的崛起代表世界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如果没有希特勒,基础薄弱的凡尔赛国际秩序原可用和平或至少不致酿成巨祸的方式推翻……之所以会演变成一场充满杀戮与毁灭的人间悲剧,全都是一个恶魔般的人造成的。‎ ‎ ----基辛格《大外交》‎ 材料二: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做出了彪炳千古的历史贡献……苏联卫国战争给德国法西斯以毁灭性打击,并同盟军一起夺得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的胜利;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都是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巨大支持和宝贵援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全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也最为珍贵。‎ ‎——江泽民 请回答:‎ ‎(1)你同意基辛格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的分析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12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原因及给我们的历史启迪。(8分)‎ 历史答案 选择题参考答案:‎ ‎1—5 ACAAD 6—10 DBDAC 11—15 DDCCC 16—20 CBBBA ‎21题参考答案:‎ ‎(1)《凡尔赛和约》因给德国带来了极大危害和屈辱,激起了德国的复仇主义情绪。凡尔赛体系下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2)利用国联干预世界事务,在国联内部利用德国对抗英法,控制国联称霸世界。‎ ‎(3)对英国有利。英国的自治领较多,有利于增强对国联的控制。‎ ‎(4)由于美国控制国联的目的没有达到,加上美国孤立主义传统,使威尔逊遭到了失败。‎ ‎(5)英美帝国主义之间。实质: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 ‎22题参考答案:‎ ‎(1)不同意。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原有“和平秩序”逐渐被打破,并最终导致二次大战的爆发,是由一战后复杂的国际关系背景、因素导致的,主要的并不是希特勒“一个恶魔般的人造成的”。‎ 几个方面因素:一是一次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埋藏下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深刻的矛盾;二是德国、日本、意大利封建专制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乘机兴起;三是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加剧了三国的国内矛盾和危机;四是法西斯主义利用“复仇”心理进行蛊惑性宣传,欺骗和笼络了群众,使法西斯势力得以上台;五是面对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及其对外不断加剧的侵略,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实行妥协纵容的政策,等等。‎ 希特勒正是借助了上述因素,进行了欺骗性宣传、最终打破了这种“和平秩序”。因此,仅归结为希特勒个人显然是不正确的。‎ ‎(2)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和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团结战斗,共同对敌(建立反法西斯联盟)。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反法西斯力量超过法西斯力量。‎ 启迪:(1)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2)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3)战争教育了人民,争取和平与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