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
屯溪一中2017-2018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之所恶,故几于道。”此言论出自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韩非子 【答案】B 【解析】由“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体现的是道家思想。所以B选项正确。AC两项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D项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故ACD三项排除。 2.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A. 辛亥革命 B. 维新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百家争鸣 【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D正确;A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BC均是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但与题干“第一次”的说法不符。 3.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主要取决于 A. 思想内容的变化 B. 社会环境的变化 C. 统治阶级观念的变化 D. 人民群众态度的变化 【答案】B 【解析】根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环境决定社会意识,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主要是不同时期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需要决定的,故选B;AC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4. 央视播出的成语大会中出现了成语“越俎代庖、舍生取义、守株待兔”。这三个成语都与我国古代思想流派有关,分别是 A. 道家、儒家、法家 B. 墨家、法家、儒家 C. 兵家、墨家、道家 D. 儒家、道家、墨家 【答案】A 【解析】据材料“越俎代庖、舍生取义、守株待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越俎代庖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出自《庄子》,属于道家;舍生取义比喻为了真理和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出自《孟子》,属于儒家;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出自《韩非子》,属于法家。故A项正确,BCD项都错误。故选A。 5. 下列观点中,不属于程朱理学内容的是 A. “格物致知” B. “存天理,灭人欲” C.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D. “致良知” 【答案】D 【解析】程颐、程颢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朱熹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朱熹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存人欲”;由此可知,ABC均是程朱理学的内容,与题意不符;D是王守仁的思想,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了程朱理学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在认识论、哲学观和方法论方面的区别有所掌握,进一步明确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区别和联系等。 6. 宋代以后,最具权威性的科举考试教科书是 A. 《春秋繁露》 B. 《五经正义》 C. 《四书章句集注》 D. 《四库全书》 【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儒家主流思想的了解。根据所学知识,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儒学的地位上仅次于孔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后,对维护封建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其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依据。因此答案为C。 7.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A.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B. 顾炎武《日知录》 C. 李贽《续焚书》 D. 王夫之《船山遗书》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的主要思想是揭露君主专制的罪恶,并提出了各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思想保存在《明夷代访录》一书中,故A项排除;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为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的思想,其思想保存在《日知录》一书中,故B项正确;李贽的思想主张为批判理学和否定孔孟学说,否定四书五经,批判礼教,主张自由发展等。其思想保存在《续焚书》一书中,故C项排除;王夫之的思想系统的批判了宋明理学,保存在《舟山遗书》一书中,故D项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了明清早期启蒙思想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对明清早期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和代表作品有清晰的认识,在学习中应特别注意加以辨别,防止混淆。 8.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材料说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知识即美德 C. 认识你自己 D. 可贵的理论认识 【答案】A 【解析】“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强调人的个人感觉,强调人是评判一切的标准,这与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相符合,A正确; BC是苏格拉底的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材料中的观点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道德,也有局限,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智者学派的观点,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的理解掌握。 9.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 重视道德的意义 B. 肯定人的价值 C. 强调知识的作用 D. 推崇君主权威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主张德治,苏格拉底是主张知德合一,A项是两者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孔子是对鬼神敬而远之,是有为思想,苏格拉底的思想是人文精神的体现,B项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孔子与苏格拉底都重视教育与知识,C项也是两者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苏格拉底是生活在雅典民主政治环境下,故推崇君主的权威不符合苏格拉底,D项不同点,符合题意。所以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主张 10. 《十日谈》写的是10名佛罗伦萨男女青年,为逃避城内瘟疫暂居乡间,在乡间的十天里每天讲故事以消磨时光,共讲了100个故事。这些故事 A. 充满人文主义思想 B. 宣扬禁欲苦行 C. 歌颂了教会高尚 D. 否定宗教信仰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348年,意大利一城市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终日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讲了百个故事,即《十日谈》,这些故事批判天主教会,嘲笑教传授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明显与题意背离,排除;C 项提及的是歌颂教会,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提及的是宗教信仰问题,明显属于无关项,排除。 11. 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他是 A. 薄伽丘 B. 但丁 C. 达芬奇 D. 彼特拉克 【答案】D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是彼特拉克的成果。 12.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开始于 A. 意大利 B. 德意志 C. 英国 D. 法国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6世纪的德国四分五裂,受到教皇的剥削尤为严重,被称为“教皇的奶牛”,因此,宗教改革最早爆发于德国,B符合题意;ACD三项说法错误,排除 13. 某思想或运动“既为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作與论动员,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系统的政治构想”。它是 A. 宗教改革 B. 文艺复兴 C. 启蒙运动 D. 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描绘了理想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革命作與论动员,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系统的政治构想,故C项正确。宗教改革否定了罗马天主教皇的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与题意不符,排除A。文艺复兴冲破神学思想的桎梏,但没有提出政治建设的构想,与题意不符,排除B。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与题意不符,排除D。 14. 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这一思想的是 A. 伏尔泰 B. 孟德斯鸠 C. 卢梭 D. 康德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是目的"是康德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构成了整个伦理学系统的基础,是他的伦理学中最具进步性和现实性的成果之一。人是唯一具有理性的动物,理性决定了人之为人和人的道德价值,因此人是最神圣的。理性以自身为目的,而人作为理性存在者,本身就构成了自身的目的。综上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BC三项所示人物均是启蒙思想家,没有提出题干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 15. 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就我国古代科技成就进行讨论,其结论明显错误的是 A. 《九章算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B. 《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书 C. 活字印刷术——我国古代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D. 《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九章算术》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A项正确,排除;《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书,B项正确,排除;北宋平民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印刷业的一大革新,C项正确,排除;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D项错误,符合题干要求。 16. 同学们发现古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史实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中不属于穿帮镜头的是 A. 孔子周游列国时经常以玉米充饥 B. 荀子书房悬挂着隶书书写的“仁者,爱人” C. 战国时期的秦国将军子安说“纸是包不住火的” D. 元朝时人们在瓦肆中观看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玉米是在明朝时期传入中国的,故A错误;隶书起源于秦朝,盛行于汉朝,故B错误;纸是西汉才发明的,故C错误;瓦肆在宋代已经出现,是综合性娱乐场所,故D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古代中国的艺术·元曲 17. 下列科技文化成就出现于明清时期的是: ①《农书》 ②《本草纲目》 ③《农政全书》 ④《女史箴图》 ⑤《西游记》 ⑥京剧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⑤⑥ C. ①③⑤⑥ D. ①③④⑥ 【答案】B 【解析】《农书》属于元朝,故①错误;《本草纲目》属于明清时期,故②正确;《农政全书》也属于明清时期,故③正确;《女史箴图》属于东晋,故④错误;《西游记》也属于明清时期,故⑤正确;京剧也产生于清代,故⑥正确。故②③⑤⑥组合正确,故选B。 18. 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 A. 《诗经》 B. 《离骚》 C. 《窦娥冤》 D. 《儒林外史》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诗经》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A正确;《离骚》是战国时期屈原的作品,排除;《窦娥冤》是元朝时期关汉卿的作品,排除;《儒林外史》是明清时期的小说,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发展,《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19. 词在宋代空前繁荣,主要是由于 A. 它适应了宫廷生活的需要 B. 它适应了市民生活的需要 C. 它有利于文学的昌盛 D. 它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宋代,随着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乐工与歌妓为了适应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词便迅速发展和繁荣起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宫廷生活的需要”错误,宋词主要是在民间兴起,排除;C项提及的不是宋词繁荣的原因,而是意义,排除;D项与宋词繁荣没有关联性,排除。 20. 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始于 A. 西汉末年 B. 东汉末年 C. 魏晋时期 D. 西晋时期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实现了由自发向自觉的转变,书法真正成为一门艺术,因此C项说法正确,ABD三项说法可以排除。 21. 某学者进行了一场学术演讲,演讲提纲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该学者演讲的主题是 A. 重大科学理论的出现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B. 欧洲是当今世界的科技中心 C. 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 伟大的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的大发展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别图表,获取有效信息,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瓦特”“法拉第”“爱因斯坦”,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A项图表信息无从体现;B项“当今世界科技中心”,不符合史实,图表信息也反映不出;C项理解明显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近代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工业革命·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近代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物理学的发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2. 生物进化论创立的标志是 A. 《物种起源》的发表 B. 拉马克“用进废退”的提出 C. 达尔文的环球考察 D. “血液循环学说”的应用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标志着生物进化论正式创立,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只是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奠基,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是指血液循环的发现在人体生理学中,血液的运动规律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它的正确认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人体的其他机能,D项属于无关项,排除。 23. “量子论”是近代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它 A. 属于生物学成就 B. 提出者是爱因斯坦 C. 出现于19世纪初 D.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普朗克于1900年提出了量子假说,认为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量子论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提及的是生物学成就,排除;B项错误,爱因斯坦提出的是“相对论”,排除;C项错误,是20世纪初。 24. 互联网最初开始于 A. 美国 B. 法国 C. 苏联 D. 英国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即Internet)最初开始于1969年,源自于美国国防研究计划署(ARPA)的一项计划,该计划连接美国西南部的四所大学的主要计算机,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CD三项均与题干“互联网最初开始于”要求不符,不符合题意,排除。 25. 下列历史事物,与工业革命无直接关联的是 A. 文艺复兴 B. 现代工厂制度 C. 空想社会主义 D. 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于14世纪中叶,在意大利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运动,但与工业革命无关,与题意相符,所以选A。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B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工业革命使欧洲社会贫富分化明显,工人阶级生活悲惨,先进人士提出改革社会的设想,形成了一股空想社会思想,故C 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工业革命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阶级基础,故D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 26. 某书序言中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该书是 A. 《四洲志》 B. 《资政新篇》 C. 《海国图志》 D. 《青年杂志》 【答案】C 【解析】。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该书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符合题意;A是林则徐的著作;B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D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刊物,均与题干要求不符。 点睛:《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着作,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27. 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认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革新者,他不但是儒教的先知般的创立者,而且也是建制之“王”。其主要用意在于 A. 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 B. 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先知 B. C. 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 D. 肯定孔子对建制的贡献 【答案】C 【解析】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认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革新者,目的在于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历史依据,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C正确;A不是康有为的主要目的,排除;康有为之所以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先知、肯定孔子对建制的贡献,根本目的在于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历史依据,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排除B、D。 28. 下列关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排斥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B.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C. 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D. 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答案】B 【解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学习西方技术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C正确;A中排斥不符合材料主旨;C是维新派思想主张;D是共和派思想主张。 点睛: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礼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强调把中国的纲常礼教作为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根本。 29. 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A. 科学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B. 政治制度科学技术思想文化 C. 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政治制度 D. 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科学技术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先后有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BCD顺序均不正确。 3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而深入的传播是在 A. 戊戌政变以后 B. 五四运动以后 C. 十月革命后 D.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以后,工人阶级深入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B符合题意;A属于无关项;十月革命之后李大钊引进马克思主义,C与题干说法不符;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D颠倒了因果关系。 31. 同盟会纲领中,反映出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核心内容的是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民族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故选C。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32. 1924年,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实际上确立了“三大政策”。“三大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A. 民有、民享、民治 B. 民族、民权、民生 C. 民主、科学、共和 D.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BC三项均与题干国民党一大的“三大政策”不相关,不符合题意,排除。 33. 毛泽东在某一时期的代表性著作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该时期毛泽东 A. 探索了新型革命道路 B. 系统阐述了中国革命问题 C. 建立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D. 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答案】A 【解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所写的文章, 该时期毛泽东探索到了新型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答案为A项。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系统阐述了中国革命问题,在抗日战争结束前后建立了完整的思想体系,排除B、C项;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排除D项。 34. 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三大 C. 中共六大 D. 中共七大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会议是中共七大,故D项正确;A项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三大主要是讨论国共合作的问题,与题意不符,排除B;中共六大主要是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与题干无关。 35.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D. 中共十五大 【答案】C 【解析】联系史实可知,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论述社会主义本质;1992年10月十四大,明确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C符合题意;ABD均与题干要求不符。 .............................. 36. 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百花齐放”主要针对 A. 政治领域 B. 学术领域 C. 艺术领域 D. 经济领域 【答案】C 【解析】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双百”方针,只要回忆和理解教材中,有关毛泽东对新中国的科学、艺术的政策即可作答。“百花齐放”主要针对艺术领域,“百家争鸣”主要针对科学、文化领域,因此,本题选C。 37. 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用行动来回答上述问题的科学家是 A. 邓稼先 B. 袁隆平 C. 李四光 D. 杨利伟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涉及的是粮食问题可以知道这是要求的农业方面的成就,所以B正确,其水稻技术的改进使粮食产量大量增加,C是地质学家D是航天员A是科研人员。 38.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最可能出现的是 A. 外景:考场门口悬挂这“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横幅 B. 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211’工程”的标语 C. 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D. 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方针,“实施‘211’工程”于1995年启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发生在1978年,都与题干中时间“1977”,不符,因此ABD均错误。1977年高考自然是在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故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的复兴。 39.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在21世纪重塑中华民族的辉煌,党和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A. 科教兴国 B. 双百方针 C. 引进人才 D. 西部大开发 【答案】A 【解析】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它的提出,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A符合题意;B是在1956年提出;CD属于无关项。 40. 既把古典主义音乐发展到炉火纯青,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先河的音乐大师是。 A. 舒伯特 B. 贝多芬 C. 舒曼 D. 莫扎特 【答案】B 【解析】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是音乐史上一个承前启后式的人物,既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即“既把古典主义音乐发展到炉火纯青,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先河”,B符合题意,正确;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排除A;舒曼是浪漫主义全盛时期德国的代表人物,C不正确;莫扎特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排除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共计20分。 4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一:“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孔子之道,施于今日之社会为不适于生存,任诸自然之淘汰,其势力迟早归于消灭。” ——陈独秀《新青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董仲舒提出了怎样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影响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思考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 【答案】(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解析】(1)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知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这一思想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于是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本题考查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的看法,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传统文化,我们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42.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实际相结合创立的三大理论是什么? (2)概况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答案】(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形成了三大思想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果。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适应了时代的潮流,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三者都体现了理论与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都注重理论的继承和创新等。本题为开放性题型,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