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 赤峰二中2016级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题 ‎2017-12-9‎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8页。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潘天寿谈艺录》在谈到中国写意画的创作时提到:“无”实际上是“有”之根本。画“要耐人寻味,就要虚多。虚多者,即告诉人的少,藏起来的多,故人所思的就多。”下列著作中蕴含上述思想的是 A. 《论语》‎ B. 《道德经》‎ C. 《春秋》‎ D. 《诗经》‎ ‎【答案】B ‎【解析】题干中“无”实际上是“有”之根本这句话体现出了道家思想中有关朴素辩证法的观点,故B项正确;《论语》是儒家经典,《春秋》是儒家的经书,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儒家经典,A、C、D与“‘无’实际上是‘有’之根本”无关,故排除。‎ ‎【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无”实际上是“有”之根本,联系所学老子的思想解答即可。‎ ‎2.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 儒家的“仁政”思想 B. 墨家的“兼爱”思想 C. 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对墨家的“兼爱”思想的批判,故B正确。儒家的“仁政”思想,没有主张兼爱、平等,故A排除。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排除。荀子的 “性恶论”思想也未涉及平等思想,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墨家思想 ‎3. 南宋的乾道年间,岳麓书院达到鼎盛时期。书院的指导思想是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在教学方面,提出“循序渐进”,“学思并进"、“慎思审择”等原则,由此可知 A. 该书院的理念倾向朱熹的理学 B. 该书院受陆九渊的影响最大 C. 该书院的宗旨有与朝廷对抗的内容 D. 该书院的教学方法完全独创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抓住关键词“南宋、“循序渐进”、“慎思审择”,这是朱熹区分了教 育的“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故选 A 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 ‎4. 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柳宗元的目的是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②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③二人所处时代不同,批判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 ‎④两种观点恰好相反,所以其中应该有一个是错误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柳宗元强调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取得分封制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其目的在于肯定郡县制的合理性和积极作用,但并非是肯定君主制,故①错误;而黄宗羲代表的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对君主专制统治提出质疑,二人所处时代不同,批判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故②③正确;④说法错误,二人由于阶级立场不同故对君主专制统治的态度相反,二人观点都是正确的。所以答案选D。‎ ‎5. 有人评论说:“《诗经》使诗成为表达商人、周人宗族伦理情感和乡土情蕴的最好形式,举凡是他们的念亲、爱国、思旧、怀乡等各种喜怒哀乐之情,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表达。它让人看到,周人的内心生活世界,就是一个既没有幻想错综的神怪故事,也没有张皇幽渺的浪漫色彩的平凡人间世界。”这表明《诗经》‎ A. 注重描写人的内心世界 B. 蕴涵人文主义精神 C. 具有深厚浪漫主义色彩 D. 引领诗歌发展方向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较易。材料“《诗经》使诗成为表达商人、周人宗族伦理情感和乡土情蕴的最好形式,举凡是他们的念亲、爱国、思旧、怀乡等各种喜怒哀乐之情,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表达。它让人看到,周人的内心生活世界”反映了《诗经》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即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故B答案符合题意;A答案表达不全面,排除;C答案说法错误,由材料“没有张皇幽渺的浪漫色彩的平凡人间世界”可以看出《诗经》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再加上《诗经》本身就是是现实主义作品,排除;D答案与题意无关,排除。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诗经》‎ ‎6. 唐代僧一行预言过两次日食(发生于公元724、725年),当其没有被观察到时,他不是去检查修正所依据的大衍历,而是去颂扬唐玄宗的德行感动了上天。这一故事说明 A. 伦理思想影响了科学家判断 B. 佛教思想在唐代占据着主导地位 C. 天文观测技术落后导致迷信泛滥 D. 君主专制阻碍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唐代僧一行的所作所为来看,中国古代皇权社会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判断往往受到世俗社会的影响,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错在材料没有突出佛家的重要作用;C选项没有明白材料的真实含义;D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7. ‎ 春秋战国时期,采用了杠杆原理的桔槔得到了普遍应用。隋唐时期,人们发明了类似于不倒翁的行酒令的工具,俗称“酒胡子”。明代利用声音反射原理建造了天坛“回音壁”。(如下图所示)这些现象反映了 A.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主要应用于生产 B.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呈现多样性 C. 明代科技更加注重总结 D.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偏离了正确方向 ‎【答案】B ‎【解析】“酒胡子”利用的是杠杆原理,“回音壁”利用反射原理,体现出古代科技运用生活和建筑等方面,说明古代科技使用和发展呈现出多元性特点,故B正确;A材料中没有体现,并不是主要;C中经验总结不符合题意;D中偏离方向不符合事实。‎ ‎8. “新建立起来的金碧辉煌的军事力量,不过是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幅漂亮的拳击手套。”材料意在说明 A. 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性 B. 扶清灭洋 C. 师夷长技以制夷 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答案】A ‎【解析】从“新建立起来的金碧辉煌的军事力量,不过是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可以看出材料对新建立起的军事势力是持消极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事力量的提升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所以本题选A选项;B选项错在义和团运动中没有涉及到军事力量的提升;C选项是洋务运动之前的口号;D选项是洋务运动的口号,但是没有反应出材料的本质。‎ ‎9.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据此推断作者的真正意图是 A. 中华民国建立导致了社会动荡 B. 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变化 C. 深化思想启蒙以促进国家革新 D. 共和体制还不足以革新国家 ‎【答案】C ‎【解析】材料“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指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不能根本改造国家,于是1915年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从思想领域唤醒国民,改造中国,故C符合题意。A把社会动荡归咎于中华民国的成立是不当的,因为辛亥革命的初衷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排除A;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政体,排除B。共和体制是对专制政体的否定,只是还不足以真正革新国家,排除D。‎ ‎10.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 实现中国工业化 B. 实行民主政治 C. 推动中国近代化 D. 革命与救亡并重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化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和社会思想理性化,根据材料可知,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主张学习西方科技,维护清朝统治;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同外国商战;章太炎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朝统治;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故C项全面反映了表中不同人物的共同思想倾向;A项仅反映李鸿章、郑观应的观点,B项仅是章太炎的思想,D项不符合四人主张。所以答案选C。‎ ‎11. 陈独秀说:“土地、人民、主权者,成立国家之形式耳,人民何故必建设国家?其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斯为成立国家之精神。”又说:“爱国者何?爱其惟保障吾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之团体也。”此论述旨在阐明 A. 爱国的前提是国家要保障人民权利 B. 国家应具备土地、人民、主权等形式 C. 国家创立的根本途径是缔结社会契约 D. 一国人民要自觉地热爱自己的国家 ‎【答案】A ‎【解析】“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谍幸福,斯为成立国家之精神”、“爱其惟保障吾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之团体也”,表明了爱国的前提,故A项正确;“土地、人民、主权者,成立国家之形式耳”,但与“旨在阐明”不符,故B项错误;“缔结社会契约”是启蒙思想,但忽略了“爱国心与自觉心”的主题,故C 项错误;据“爱国者何?爱其惟保障吾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之团体也”的论述,陈独秀不可能要求人民要自觉地热爱袁世凯的中华帝国,故D项错误。‎ ‎12. 1964年,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为此,美国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这一“突发消息”是 A.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人工结晶牛胰岛素首次合成 C.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 “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下台是1964年,这一年中国成功爆炸原子弹,故被美国方面称为“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A项正确。1965年,中国首次合成人工结晶牛胰岛素,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2003年,中国首次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13. 新华社报道,1956年举行的比较重要的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有50多次,多于过去的任何一年。科学工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报告共有2000篇以上,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 中共八大正确决策 D. “双百”方针贯彻执行 ‎【答案】D ‎14.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刘少奇在6月至8月秘密访问苏联期间,在致斯大林的书面报告中对人民民主专政作了说明:“工人阶级要向资产阶级进行必要的和适当的斗争,才能保护工人阶级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利益。但同时,还要和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必要的和适当的妥协与联合。”刘少奇这一说明 A. 旨在争取苏联对中国经济建设的支持 B. 形成中共未来数十年的经济发展思路 C. 促成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D. 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下政策的灵活性 ‎【答案】D ‎【解析】“工人阶级要向资产阶级进行必要的和适当的斗争,才能保护工人阶级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利益。但同时,还要和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必要的和适当的妥协与联合。”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态度,这是执政过程中政策灵活的体现,所以本题D选项正确;A选项材料体现不出;B选项错误,1953年三大改造开始;C选项与此无关。‎ ‎15.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在新的情况下,从严治党,进一步全面提高全党特别是党的干部队伍的素质。这里“新的情况”直接体现在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始 ‎②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 ‎ 点睛:首先要明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间;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排除①;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16. 1954年2月,周恩来在政务会议上提出:“我们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前进,每个人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这种主张,反映在教育领域就是 A. 注意发展艺术教育 B. 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C. 侧重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D. 加强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个人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中可以看出,当时在教育领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故B项正确;ACD项是都包含在B项之中。‎ 点睛:关键信息“个人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从中可以分析当时的教育思想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17. 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 A. 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B. 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 C. 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 D. 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高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据材料中“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等信息可判断出当时雅典民主发展时期,又结合“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显然体现的是对人性的关注,是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故A项正确;“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是材料现象的阐释,与题目要求不合,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公民对待文化与认知能力进行阐释,故CD项排除。‎ ‎【名师点晴】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 古希腊先哲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他们的思想主张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文艺复兴中的思想巨人,以自己的作品抨击封建教会的虚伪和腐败,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和幸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旗帜高高飘扬;‎ ‎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是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 启蒙运动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宗教迷信,封建制度和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强调人的尊严,追求自由平等,主张人权神圣不可侵犯,人文主义思想达到新的高度。‎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文艺复兴 ‎18. 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 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 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 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可以看出,市民阶层的意志对教会的影响,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的成长壮大,故答案为A项。13世纪后半期,文艺复兴运动尚未开展,人文主义不可能得到广泛传播,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尊重市民意志不能反映教会权威的提高;新教理论的形成是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中,排除D项。‎ ‎【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背景 ‎【名师点睛】文艺复兴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些新兴资产阶级包括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他们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幸福;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幸福胜过关心虚幻的神学说教;追求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材料所述,教会注意尊重市民的意志,说明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 ‎19. 科学家丹皮尔说过:“地位仅次于天使的人类本来是从宇宙的中心地球上来俯览万物的,而今却变成了围绕着千万颗恒星之一旋转的一个偶然的小行星上面有机发展锁链中的一环。”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 A. 经典力学将天地运动统一起来,因而人类不该俯视万物 B. 日心说改变了对宇宙的看法,从而否定了人是“万物之灵”‎ C. 进化论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和密切相关的,人类并不比其他生物更“尊贵”‎ D. 相对论弥补了对宏观世界认识的不足,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答案】C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人类本来是高贵的,仅次于天使,但现在看来也不过是地球上有机生命发展中的一环,只是万物中的一员,并非是高贵的生物,C 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是对材料的断章取义的理解;B项错误,材料并未说的是日心说,而是认为太阳也是宇宙恒星之一;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相对论的内容。‎ ‎20. 马克垚认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和社会的永恒的法则。”作者旨在说明启蒙运动的兴起得益于 A. 法国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 B. 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发展 D. 文艺复兴后人义主义不断深入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法国人、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相信不但能改造自然界,而且能改造人类社会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故启蒙运动的兴起得益于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发展,C项正确。材料强调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与法国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无关,排除A。材料强调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与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无关,排除B。材料强调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与文艺复兴后人义主义不断深入无关,排除D。‎ ‎21. 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简政放权时这样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对此解读说: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束下运用,不可有丝毫的任性。下面启蒙思想主张与之最为相似的是 A. 天赋人权 B. 自由平等 C. 社会契约 D. 三权分立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束下运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人民与统治者达成契约,赋予其权力,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天赋人权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自由平等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三权分立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学生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启蒙思想的内容出发,对选项逐一理解分析,注意区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三权分立等概念,即可排除干扰选项。‎ ‎22. 1989年美国《道德改革法》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如实填写财产……。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财产报告向全社会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阅。该材料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什么原则 A. 反对私有制 B. 天赋人权 C. 人民主权 D. 暴力革命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美国能够实现财产公示制度其原因是美国建立起真正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体,完善的监督制衡机制保证了官员的廉价和行政效率的高效,这体现了人民主权。故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人民主权 ‎23. “它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梦幻世界。”此文学风格是 A. 古曲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C ‎【解析】古典主义文学崇尚理性,注重规范、标准和语言的华丽与典雅,与材料所提及的文学风格不符,故A错误;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与材料所提及的文学风格不符,故B错误;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客观、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力求真实再现典型场景中的典型人物,符合材料排斥幻想、不需要梦幻世界的风格,故C正确;现代主义文学在艺术手段上是采用荒诞的情节和非现实的图景及人物,并用时序跳跃,时空颠倒,语言隐晦等方法,来强化文学作品的表现力,以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不符合材料所提及的文学风格,排除D。‎ ‎24. 英国作家霍尔金的小说《指环王》长期不为中国观众所了解,好莱坞将《指环王》搬上银幕之后,《指环王》小说在各大书店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这主要说明 A. 小说的影响力不如电影 B. 电影作为大众容易接受的传媒,促进了其他艺术的推广 C. 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技的发展 D. 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 “好莱坞将《指环王》搬上银幕之后,《指环王》小说在各大书店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的信息说明电影的发行促进了书籍以及其他艺术的发展,故本题选择B项。‎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电影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800~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并指出材料一中所说的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 ‎(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3)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主张,对欧洲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1)孔子:仁、礼和中庸。苏格拉底:理性,美德即知识。‎ 相通的地方: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 ‎(2)胜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改造: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3)原因: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薄弱。‎ 影响: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从仁、礼和中庸等方面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可从理性、美德即知识等方面回答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第二小问,分析两位思想家的思想中相同的内容,可从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等方面思考作答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和所学知识可从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方面作答。第二小问,关于汉代学者是如何改造儒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方面思考作答。‎ ‎(3)第一小问,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只能从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从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薄弱等方面思考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反对郡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等方面回答“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第三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从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等方面思考作答。‎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族主义是)“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其在于世界也,国之独立”。“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是即民族主义之原动力也”(1901),“今日当以集全国之锋刃向于恶政府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今者中国……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1905)。“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和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共同点。‎ 材料二梁启超对“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原文节选)‎ 中国旧思想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旧思想”与“欧洲新思想”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做此比较的意图?‎ ‎【答案】(1)共同:反对清朝统治;反对列强侵略;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 ‎(2)不同:中国强调君权至上,突出反映君主专制;欧洲强调民主平等、政教分离、法治。‎ 意图:学习西方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为了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以及医治的良方;民族危机的刺激,出于爱国的目的;推动国民提高民主意识。‎ ‎【解析】(1)由材料“使他族侵我之自由……人民……政府……全国之锋刃向于恶政府”“外邦逼之……推倒……颠覆……”等关键信息可知,梁启超和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共同点是反对清朝统治;反对列强侵略;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 ‎(1)第一小问据“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和“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可知中国强调君权至上,突出反映君主专制,据“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和“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可知欧洲强调人民主权、政教分离、法治;第二小问据材料出处“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可知梁启超做该比较的时间大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国正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与欧洲思想的比较意在鼓励中国国民和统治者学习西方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宣传维新变法,为了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以及医治的良方,民族危机的刺激,出于爱国的目的,引发国民提高民主意识。‎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农立国……我们要怎样保障农民的权利,要怎样令农民自己多得收成,那便是关乎平均地权的问题……将来民生主义真要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要是完全解决,真要是“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解答。‎ ‎——孙中山1924年8月《三民主义之民生篇》‎ 材料二毛泽东民生思想不仅解决了广大人民的衣食住行,而且引导人民当家做主,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政治保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民生思想主要表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依靠群众,对人民负责,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及当代价值》‎ 材料三邓小平继承了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生的优良传统,并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民生思想。其民生思想以依托于社会主义并体现出社会主义优越性,以公正为理念,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为着眼点,并逐渐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论邓小平的民生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1924年关于民生思想的新发展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毛泽东和邓小平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主要贡献。两人的民生思想有何关系?‎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邓小平在经济建设理论方面的主要成就。‎ ‎【答案】(1)新发展: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2)毛泽东:解决民众的衣食住行,实现人民的当家作主。‎ 邓小平:逐渐消除贫困,改善民众生活,实现社会繁荣和民众生活富裕。‎ 关系:毛泽东民生思想形成于民主革命时期,邓小平民生思想形成于改革开放实践中,两者的民生思想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3)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论十大关系》、建立起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三步走”战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共同富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民生的相关问题。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方面来分析。‎ ‎(1)从材料“关乎平均地权的问题”“耕者有其田”并结合新三民主义的相关内容可以得出孙中山在1924年关于民生思想的新发展。‎ ‎(2)从材料“毛泽东民生思想不仅解决了广大人民的衣食住行,而且引导人民当家做主,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政治保障”“以公正为理念,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为着眼点,并逐渐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中可以概括出毛泽东和邓小平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主要贡献。从材料“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民生思想”“‎ 邓小平继承了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生的优良传统,并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民生思想”中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3)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在经济建设理论方面”并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论十大关系》、建立起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三步走”战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共同富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信息,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一个作为向西求取佛法者,一个属于向东传播佛法者,二者都是对佛法佛学的发扬与传播起到重要作用的高僧,考生可以以此为出发点进行作答。同时应该看到他们都是中国古代对外和平交流的典型代表,在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方面都作出了积极贡献,并且都没有给交往国家带去侵略与灾难,这都体现了古代中国与世界的和平交流。考生也可以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分析作答,同时注意结合古代中国历史上的同类性质的历史史实进行作答,如郑和下西洋等,注意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论证严明,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的表现•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