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来自2月11日网课作业)学者杨宁一认为:“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政治( )‎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实现了家国一体 D.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来自2月12日网课作业)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 名称 主要职能 名称 主要职能 郎中令 宫中警卫 宗正 皇室宗族 卫尉 宫门警卫 廷尉 司法和首都警卫 少府 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典客 少数民族事务 太仆 宫廷车马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和税收 奉常 宗教、礼仪和教化 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3.(来自2月13日网课作业)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 C.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D.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4.(来自2月17日网课作业)到明代中叶,内阁大学士虽“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实”,已类似“汉唐宰辅”了。这样,朱元璋处心积虑加以废除的相权,很快就因为内阁制度的产生而复活。这说明( )‎ A.首辅成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B.阁臣实际上取得了部分相权 C.内阁成强化君主专制的工具 D.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5.(来自3月4日网课作业)雅典索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的科举制,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打破了世袭特权 C.缓和了社会矛盾 D.奠定了民主政治 ‎6.(来自2月28日网课作业)11~15世纪初,西欧各国先后出现了一个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罗马法具有严谨的程序 B.罗马法在欧洲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C.罗马法蕴含着平等精神 D.罗马法适应商品生产关系发展 ‎7.(来自3月11日网课作业)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鉴于英国法律保护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 A.国王立法权被大大削弱 B.君主立宪体制有待于完善 C.权利制衡机制卓有成效 D.《权利法案》未真正发挥作用 ‎8.(来自3月12日网课作业)“‘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选举产生’字样的修正案以353对352的一票多数被通过了。共和制就是这样被勉强承认的。难怪有人说这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材料中的“修正案”指的是( )‎ A.《1787年宪法》 B.《人权宣言》‎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9.(来自3月13日网课作业)下图是反映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出德国( )‎ A.宰相掌握立法权 B.议会徒有虚名 C.德国皇帝没有实权 D.代议制民主不健全 ‎10.(来自3月20日网课作业)“《天朝田亩制度》表现了农民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即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有巨大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在实质上又带有反动性”。其“革命性”主要体现在( )‎ 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 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11.(来自3月14日网课作业)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始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来自3月17日网课作业)中国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革命纲领,其中的“民权主义”包括( )‎ A.反对满洲贵族压迫 B.建立民主共和国 ‎ C.恢复中华 D.平均地权 ‎13.(来自3月21日网课作业)1872年的法国,全国每个企业平均雇佣工人只有2. 9人,工业中仍然是小生产者占绝对优势,大企业较少,虽然法国当时有产业工人300多万人,但在总人口比例中不占优势。材料说明( )‎ A.法国尚未完成工业革命 B.法国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C.法国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D.巴黎公社失败具有必然性 ‎14.(来自3月23日网课作业)“一带一路”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并充分借助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与有意向的国家和地区一起规划,共同协商,6年时间先后推动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参与签署170多份合作协议。据此可知,“一带一路”( )‎ A.体现中国继续维持与邻国结盟的外交政策 B.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外交理念 C.开拓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新篇章 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主要手段 ‎15.(来自3月25日网课作业)下图为中国财经报公布的2016年金砖五国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仍居世界经济主导地位 B.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 C.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金砖国家成为多极化格局的一极 ‎16.战国时期,人工施肥已受到广泛重视。孟子说:“凶年,粪其田而不足”。荀子认为:“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地”。由此可见( )‎ A.农民社会地位低下 B.各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D.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17.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18.法国米歇尔•博德在《资本主义史》中认为:西方历史上的所谓“地理的发现”,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这里“双重的结合”主要是指( )‎ A.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B.民主扩展与科学传播 C.资本输出与世界市场 D.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 ‎19.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央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不新建”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 )‎ A.注重了工业发展的区域平衡 B.确立了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 C.突出了重工业的优先发展 D.标志着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 ‎20.1984年人称“江南猫王”的画家陈莲涛为邓小平画一幅《双猫图》,图中有几行题词:“不管黑猫白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南方谈话”中能体现这一主旨的是( )‎ A.检验真理的标准 B.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主义的本质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1.近年来,在中东、亚洲乃至南美洲,许多国家的不少民众因为对外关系矛盾而开展了各种“抵制”活动:如开着日系车到处宣传抵制日货,拿着苹果手机围堵肯德基、麦当劳快餐店……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 A.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逆转 B.表达爱国的态度不在乎结果 C.借鉴了近代抵制外货的经验 D.表明这些人爱国主义热情高涨 ‎22.(来自寒假试卷1)《孔子家语》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癝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美德矣。”其意在强调( )‎ A.救饥是仁的具体化 B.君臣关系的重要性 C.应该遵循等级秩序 D.治国要以德政为主 ‎23.(来自寒假试卷1)董仲舒应汉武帝之对策云:“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该对策体现了董氏学说的哪一主张(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 ‎24.(来自寒假试卷3)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 A.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B.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 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25.(来自寒假试卷3)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可见( )‎ A.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B.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C.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 ‎26.(来自寒假试卷4)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这表明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 A.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 B.已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 C.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 D.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 ‎27.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 B.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28.陈独秀在《新青年》中说:“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其主要意图是( )‎ A.关注国家存亡,提倡思想启蒙 B.提倡民主科学,推动社会进步 C.彻底批判儒家传统伦理道德 D.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29.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材料出自(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持久战》‎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30.英国学者马丁•埃斯林评论某艺术流派指出:“假如说,一部好戏靠的是机智的应答和犀利的对话,那么,这类戏往往只有语无伦次的梦呓。”该流派的诞生反映了( )‎ A.欧洲大革命造成的动荡 B.工业革命加剧的阶级矛盾 C.二战后人们的精神创伤 D.经济大萧条中人们的苦闷 二、材料分析题(3大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儒生参政带来的“以德取人”因素,使察举制因而成立,但这并不是唯一制约察举选官的因素。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阳嘉元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在察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举荐;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考试成绩。所以举人可以“投牒自进”,不必非得他人举荐不可。到了北宋,封弥成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看不到举人的姓名、乡贯等,也就很难作弊了。隋唐以来,科举出身的官员在高级官员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到宋代已占有绝对优势。‎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材料三:宋廷对于在任官员的课绩,以对德行、才能、劳效的综合检验为主要内容。“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但不易操作;对于才能的核验,宋廷要求官员申报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在宋代,课绩与监察各为独立系统,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关系密切。宋廷对官吏的考察方式多样:有课绩定等、有廉访会问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 ‎——摘编自袁行霖《中华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察举制出现的原因。概括东汉察举制的新发展。(8分)‎ (1) 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发展趋势。科举制的发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5分)‎ (2) 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对官吏的课绩和考察分别有何侧重点。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历史借鉴价值。(5分)‎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 ‎ ‎——据童超主编《看得见的中国史》等 从表中一个或多个时期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3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法)朗索瓦德勃雷《海外华人》‎ 材料二:郑和七次出使西洋,本着“宣德化而柔远夷”,“民胞物与,泛爱万物”的思想来往于西洋和印度洋之间。儒家的“仁爱”思想使郑和在海外诸国“施恩布德”,“华夷同视”。重情义,轻利益,“乐群贵和”的儒家文化影响着郑和的整个航行生涯……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流,对稳定该地区秩序起了重要作用,也为明清两朝为核心的周边国家“汉文化圈”的形成做出积极作用,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儒家文化铸造了郑和,而郑和却用儒家文化谱写了另外一种世界文明。‎ ‎——人民网《郑和下西洋:儒家式海洋战略典型》‎ (1)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郑和海洋意识的基本内涵并分析其背景。(7分)‎ (2)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郑和海洋观念和实践的历史意义(3分)‎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D根据材料中“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可知是指周王朝时期诸侯国带有很强的独立性,这表明西周政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神权与王权之间的关系,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没有体现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和家国一体,故BC项排除。‎ ‎2.D由秦朝九卿职能看出,郎中令、卫尉、少府、宗正都是围绕皇室的家事设置的,国与皇家实际上融为一体,这体现了家国同治,故选D。仅从九卿的职能无法得出秦朝是否统一的结论,排除A;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的,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九卿是中央官制,材料没有提及地方制度,没有对比,故强干弱枝的结论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C。‎ ‎3.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科举制有助于将地方官员的选拔权利收归于中央,这就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所以答案选D。A、B、C选项都是科举制的作用,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 ‎4.B由材料“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实”和“朱元璋处心积虑加以废除的相权,很快就因为内阁制度的产生而复活”表明阁臣实际上取得了部分相权,故选B;内阁是皇帝的顾问咨询机构,不是正规的中央机构,排除A;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5.B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秦郡县制和科举制共同的历史作用。他们的共同点是使平民有进入政治、参与统治的机会,打破了贵族的世袭统治特权,故B符合题意。郡县制和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雅典实行城邦民主政治,不是中央集权,故A项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郡县制和科举制都是在王朝建立时期设置的,并没有起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故B项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郡县制和科举制都是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故D项符合题意。‎ ‎6.D根据“11~15世纪初,西欧各国先后出现了一个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结合所学,11~15世纪初的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和成长需要一种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成长的法律,罗马法是建立在私有制和简单商品生产关系极为发达的基础上的,对这方面的法律关系作了详尽的规定的法律,故D项正确;罗马法复兴根本原因不是罗马法的法律程序、重要地位、蕴含的平等精神,而在于适应商品生产关系发展的需要,故排除ABC。‎ ‎7.B试题分析:“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这说明按照当时规定英国国王还拥有行政权,而最终的君主立宪制是国王没有实权,“统而不治”,故选B;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就失去了立法权,立法权由国会掌握,故排除A;题干的材料没有体现C;D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8.C法国总统是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故此规定出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故C正确;美国总统是间接选出,故A错误;B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文献;德国皇帝世袭,故D错误。‎ ‎9.D “钟表上写着帝国议会、各邦议会。俾斯麦自言自语‘我忙着处理国事,忘了给钟上弦了。现在该让它走会儿了’”说明德国皇帝干涉议会的权利,德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完善性。D项正确。德国皇帝掌握立法权,并拥有实权,排除AC;B项不是实质的反映,只是表象,故排除。‎ ‎10.C依据题干“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平分土地的方案,是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彻底否定,故C项正确;A、B不是“革命性”的主要体现,排除;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是《天朝田亩制度》空想性的体现,不是“革命性”的主要体现,排除D项。‎ ‎11.D试题分析: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反帝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标志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故选D。《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ABC都与题干不符。‎ ‎12.B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同盟会成立时的革命纲领即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也就是旧三民主义,它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属于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的内容。故答案为B项。AC项,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中华,属于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的内容,排除;D项,平均地权属于旧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的内容,排除。‎ ‎13.D,D项,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工人阶级力量依旧弱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尚不成熟,由此证明了巴黎公社的失败的必然性。故D项正确。A项,结合相关史实可知,法国完成工业革命是在19世纪60年代,早于题目所给时间1872年。故A项错误。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人阶级力量是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重要条件,由材料可知法国工人阶级力量依然弱小,因此并不能说法国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故B项错误。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间上晚于题目所给时间。故C项错误。‎ ‎14.C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理念。根据题干,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联通了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方向,这种互学互鉴、包容互信的精神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最强有力引擎,故选C项。新时期中国强调不结盟,而且倡导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故A项不符合史实;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一带一路”的实施,并不是经济援助,因此D项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15.B根据材料以金砖五国代表的国家在人口数量、GDP总量和互联网零售额的比重可知,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B选项符合题意。发达国家仍居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仅从金砖五国的数据不能得出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C选项排除。多极化是一种趋势,不是世界格局,D选项排除。‎ ‎16.D材料“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的意思是农民们很注意去掉草根、积肥、造肥和施肥,并且认为施肥是农民应该作的,由此可知,题干材料在强调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故D项正确;重农抑商、农民社会地位低下、小农经济开始形成等其他选项的信息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出来,故ABC三项错误。‎ ‎17.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介绍了茶叶在英国社会的发展状况。注意两个时间点:“17世纪60年代”和“18世纪末”,这个时间变化内英国已经经历了工业革命,工业产品急需市场;此外工业生产还需要大量的生产原料,这就促进了英国的对外贸易。茶叶属于中国的作物,能够在英国普通民众中流传,说明它的价格已经下降,这也是世界市场的作用,东西方交流增多,才会产生这种现象。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材料不能体现出来,B选项反映不出材料中反映的“变化”;C选项违背了历史事实,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 ‎18.D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的发现”是指新航路的开辟。根据所学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的联系,引发了商业革命,即促进了 商品贸易,新航路的开辟也是西欧殖民国家对外殖民掠夺的开端。所以,“双重的结合”主要是指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答案选D。‎ ‎19.A材料体现的是一五计划期间对沿海地区的工业采取“一般不扩建不新建”的方针,在当时主要把重点放在内陆地区,说明国家注重了工业发展的区域平衡,A正确;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B排除;材料未涉及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特征,C排除;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于1952年底就已经完成,D排除。故选A。‎ ‎20.C题干中“黑猫”“白猫”指的是计划和市场,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和市场都只是经济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故C项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提出的,与材料内容不符,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B错误。现代企业制度是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材料没有体现,D错误。‎ ‎21.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如开着日系车到处宣传抵制日货,拿着苹果手机围堵肯德基、麦当劳快餐店……”可以看出虽然掀起了抵制活动,但是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了,故本题答案选A项;BCD不符合题意。‎ 考点: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全球化 ‎22.C根据材料可知,孔子不赞成臣子私自救济百姓,认为这样会显现臣子的美德,彰显君主的“无惠”,可见其认为应当遵循等级秩序,选项C正确;选项A脱离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主旨是臣子应当遵循等级秩序,而非强调君臣关系,排除B;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 ‎23.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的说法赋予了上天以人格化的神的地位,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主观一致,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崇尚儒学,限制其他学派,以思想的大一统维护政治大一统的观点,AB两项错误;材料谈论的是天对君主统治的监督,不是君主权力源于上天,D项错误。‎ ‎24.B明朝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想悄然滋长,从而在价值观上重视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故答案为B项。A项“主流”说法绝对,排除;理学家认为没有被欲望蒙蔽的人性与天理是一致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市民文学,排除D项。‎ ‎25.D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的主旨是人文精神的起源和不断的发展,“民主法治”并不是普罗泰戈拉、彼特拉、康德等人的诉求,人、人性、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的追求才是普罗泰戈拉、彼特拉、康德等人的诉求,这些诉求当然不是什么“功利主义色彩浓厚”的问题,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是不符合普罗泰戈拉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26.C根据材料“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可知,表明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启蒙运动的影响,说明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孟德斯鸠等人研究、阅读很多自然科学著作,而不是划清界限,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孟德斯鸠等人继承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故B选项错误;世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在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开始,故D选项错误。‎ ‎27.D试题分析::A是洋务派“中体西用”的观点,主张利用西方科技为辅助,维护封建制度和伦理为根本;B是顽固派的观点,以传统文化抵制西学;C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君主制度,主张实行民主共和;D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观点,主张君主立宪、君民共主。‎ ‎28.A根据材料“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等信息可知,《新青年》的主要目的不是为批评时政和讨论政治,而是救亡图存,即关注国家存亡,提倡思想启蒙,A项正确;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而不是目的,B项错误;批判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目的,并且“彻底”一词表述过于绝对,C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新青年》主要关注国家存亡,提倡思想启蒙的意图,没有涉及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且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 ‎29.C由材料“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可知,所述是对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的阐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经历从资产阶级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由此可知,该材料出自《新民主主义论》,故C正确;《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主要涉及农民和农村革命问题,故A不正确;《论持久战》是对抗战形式的分析,故B不正确;《论联合政府》是对抗战胜利后中国政治走向的预期,故D不正确。‎ ‎30.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类戏往往只有语无伦次的梦呓”等是二战后出现的现代主义艺术特色,其反映了人们的精神创伤,C项正确;反映欧洲大革命的动荡、工业革命后阶级矛盾加剧的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与 “语无伦次的梦呓”‎ 的风格不符,AB两项错误;经济大萧条中人们的苦闷不需要“语无伦次的梦呓”,D项错误。‎ ‎31.(1)原因:汉武帝的推行;儒生参政重视品德。‎ 新发展:注重培养官员的实际能力;增加了考试的环节。(8分)‎ ‎(2)发展趋势:公开性;严密性(更公平公正)。‎ 理由: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5分)‎ ‎(3)侧重点:课绩侧重实绩;考察力求准确。‎ 价值:注重选贤任能;追求公平公正;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5分)‎ ‎32.示例一:论题:小说中商人形象的演变折射了社会观念的变化。阐述:唐代尽管商品经济繁荣,但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人群体普遍不受重视,因此传奇小说中商人整体形象模糊,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商人群体的漠视。宋元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统治者抑商政策松动,因此话本中商人个性鲜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繁荣,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推动了文学作品的平民化、世俗化,因此小说中商人形象多样化,满足了不同读者的诉求。总之,小说中商人的演变能够折射出社会观念的变化。‎ 示例二论题:小说从萌芽到成为文学主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阐述:早在先秦两汉时期,小说的艺术因素就已经萌芽,这一时期的神话、传说等,艺术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美好想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笔记小说内容丰富多彩,小说的雏形已经具备。隋唐到宋元,传奇小说和话本小说使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日益饱满起来,到明清时期,小说成为文学主流形式,人物形象丰富生动。总之,从先秦到明清,小说从萌芽到成为文学主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解析:本题是开放型试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小说的演变。可以从表中-个或多个时期提取信息自拟论题,比如“小说中商人形象的演变折射了社会观念的变化”,可以从唐宋和明清时期的商人形象来分析社会观念如何变化;比如“小说从萌芽到成为文学主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则要从从文学角度说明小说的发展演变。‎ ‎33.(1)基本内涵:海洋开发意识;海洋财富意识;海洋主权意识;海洋和平意识。(4分)‎ 背景:儒家文化背景下的“天下体系”和天朝上国理念;东南边患日益严重;郑和多次航海的实际见闻与感受。(3分)‎ ‎(2)意义:传播了中华文明;加强了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为近代海洋观念的现代化提供了借鉴(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